陳小春:古惑仔的古惑史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21-01-14 新京報網

 【娛樂頌】

  早先網上就流傳著陳小春和應採兒身著紅衛兵服裝的結婚照,剛開始筆者以為這只是香港演藝人士的一種娛樂方式。後來我才知道,十四歲前的陳小春是廣東省某鄉村的一名輟學兒童,之後也許是作為70年代末的「逃港」一員才前往香港的。也就是說,紅衛兵服裝的結婚照似乎不僅是一種娛樂,也喻示著1967年出生的陳小春本人記憶深處那絲遙遠而略帶苦澀的溫情。

  陳小春的履歷讓人驚嘆的還有:他當過童工,流浪過饑寒交迫的街頭;當過髮廊學徒,接觸過逞兇鬥狠的黑社會……最後在系列電影《古惑仔》中成為那位雙手沾滿鮮血且不失真摯仗義的「山雞」而廣為人知。和很多同代中國農民子弟一樣,陳小春是一個苦孩子,他的個人成長史可以讓我們毫無隔閡地感同身受。難怪我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觀賞《古惑仔》的時候,不僅看到了暴力和血腥,也看到了艱辛、屈辱、仇恨和傷感。

  不是人幹的農活(年幼的陳小春曾多次暈倒在田間地頭)、貧窮導致的輟學(陳小春只念到初中一年級)、底層民工之間的樸素情感(讓陳小春至今憶及仍心存感激的泥瓦匠工友們),學徒和老闆以及顧客之間的微妙的力學關係(冷暖事故)……這一切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甚至就發生在我們身上。我記得陳小春並非《古惑仔》系列電影中的第一主角,但他的表演確實讓人印象最為深刻,我覺得與其個人經歷不無關係。換言之,陳小春個人履歷就是一部古惑史。

  毋庸置疑,陳小春是幸運的,因為他不僅有上述的成長史,也還有一段最終理想得以實現的奮鬥史。就筆者個人見聞而言,在我的記憶中,如陳小春般相同履歷的家鄉兄弟就有很多。有一個英俊黝黑的老兄,也過早地到了「社會上」,也學了理髮,甚至還在鄉間開了一個小小的髮廊。他喜歡唱歌。有一天,他馱著兩筐蔬菜趕在天亮之前進城去賣,賣完之後就這麼騎著有兩個空筐的自行車趕赴電視臺,參加當年風行一時的超級模仿秀。他把車靠在電視臺外面,從籮筐的塑膠袋裡取出為此準備的新衣,然後就穿上這廉價而又顯得過於花哨的衣服走上舞臺。再然後回到自己的鄉間理髮店「靜候佳音」。只是,他沒有陳小春那麼幸運,他等來的是到了婚娶的年齡,和鄰村的姑娘結婚生子,繼而匍匐在地,延續似乎被早已註定的命運。現實就是這樣,許多人都有奮鬥史,但我們的奮鬥史大多最終沒有變成黃金而是變成了同樣色澤的屎。

  當然,上述是基於某種「成功學」的庸俗談論。事實上,無論是我們的鄉間弟兄還是陳小春,他們一樣必須遵循無法跳脫的人生規則,婚喪嫁娶生老病死。作為一代人的青春偶像,陳小春的大婚,我們在欣慰和祝福的同時,也感到一段歲月的戛然而止。這或許是陳小春大婚的「重大意義」。正如賈樟柯電影《站臺》中所描述的場景那樣:崔明亮結束疲憊的漂泊生活,最後又回到了故鄉,他剪掉了長發,娶妻生子———與此同時,陳小春迎娶應採兒,婚禮地點選在廣東農村老家。新郎新娘攜手站立在雞狗之間、被安置在田園中安享晚年的父母、滿地紅豔一場雨後就變為垃圾的鞭炮碎屑……種種景象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這就是中國!

  □曹寇

  (作家)

相關焦點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寫作詩歌、隨筆,翻譯歐美多家詩歌、散文作品,作品散見相關專業期刊,出版有詩集《逆行》,譯集《波蘭現代詩選》《無止境——扎加耶夫斯基詩選》《捍衛熱情》等。曾獲得第二屆「宇龍詩歌獎」「後天」詩歌翻譯獎等。但共情能力或說人性尊嚴的缺失也頻頻表露出來。
  • 「古惑仔」陳小春 生於1967的青春殘酷物語
    也就是說,紅衛兵服裝的結婚照似乎不僅是一種娛樂,也喻示著1967年出生的陳小春本人記憶深處那絲遙遠而略帶苦澀的溫情。   陳小春的履歷讓人驚嘆的還有:他當過童工,流浪過饑寒交迫的街頭;當過髮廊學徒,接觸過逞兇鬥狠的黑社會……最後在系列電影《古惑仔》中成為那位雙手沾滿鮮血且不失真摯仗義的「山雞」而廣為人知。
  • 看見柴靜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我確實對人很感興趣」  新京報:你擁有很多誠摯地喜歡著你的讀者,他們的存在,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柴靜:我這十年,也沒見過他們,也不知道他們是誰,有多少,在哪兒。在西單圖書大廈籤售的時候,我聽到工作人員說,很少見素養那麼好的讀者,在大冷天安靜地排著隊等待籤名。
  • 記者:裴劍飛 沙雪良 編輯:樊一婧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裴劍飛 沙雪良)昨日下午,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59場新聞發布會。
  • 陳小春:寵妻愛子的好男人,還能當「古惑仔」嗎?| 專訪
    三年前,陳小春和鄭伊健、錢嘉樂、謝天華、林曉峰,一幫兄弟開完「友情歲月」演唱會,曾志偉找到他們,說兄弟們感情這麼好,不如拍個戲吧,拍男人之間的感情能有多深。 近年來走懷舊風的香港電影有不少,從新《大話西遊》到新《英雄本色》,頂著「欠誰誰誰一張電影票」的旗號,口碑參差不齊。
  • 謝和弦歌和諧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柳樹下》這首歌是爺爺給你的靈感?  謝和弦:這首歌的副歌是爺爺和奶奶年輕的時候寫的歌,小時候就聽這首歌,也一直了解到爺爺和奶奶的愛情故事,但當時並沒有太當回事。後來我有段時間寫不出歌,就回到老家看爺爺,聽到他給奶奶唱這首歌,我心裡的門一下子就被打開了,就有了繼續做下去的靈感。
  • 一窺亂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製圖/孫嘉璐  風靡世界的英國作家毛姆,晚年自嘲「二流作家中的最前列」,這如果讓同胞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德聽到,也要哈哈大笑。  這番「重擊」其實並無挖苦成分,英裔美籍作家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德雖然一輩子都在寫作,可他的志向也許並不在此——「成為一部快門常開的相機」是他的名言。這樣的相機特點是,鏡頭裡出現的都是原樣的現實。  中國讀者對伊舍伍德的認識,可能停留在由湯姆·福特執導的電影《單身男子》裡。
  • 記者:張靜姝 編輯:李劼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姝)1月30日晚被免職的黃岡衛健委主任唐志紅此前已在湖北工作26年。
  • 天津812爆炸事故七天大事記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這天,涉事企業受到關注,新京報記者查詢工商登記信息發現,2012年,瑞海公司成立初期,許可經營項目並不包括危化品存儲。  8月15日  11時30分,爆炸核心區救援人員在一處貨櫃附近發現倖存者韓鳳群。  防化官兵進入現場參與搜救,同時進行物質、土壤、空氣的取樣工作。
  • 杜琪峯:亂搞的電影生存不下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除了導演身份,杜琪峯最近也做起了策展人,他聯合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推出「光影記憶——香港電影與電影中的香港」特別影展,選取了從上世紀50年代到2010年、跨越60年的16部香港經典電影,涵蓋家庭、愛情、喜劇、犯罪等多種類型,表現了不同時期香港的社會風情和城市風貌,執導者從馮峰、李鐵、楚原到吳宇森、許鞍華、關錦鵬,再到王家衛、陳果、爾冬陞等,無一不是香港各個時期最優秀的導演。
  • 黃小茂 每天5分鐘音樂好平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而且這對音樂人是好的機會,央視的平臺也很重要。沒人敢輕易去做這個,給原創這麼大的空間,這是一件很有積極性的事。  新京報:當時做一首歌出來大致的流程是什麼樣的?  黃小茂:定好了一首歌,歌詞要臺裡審查,基本沒有太大改動。然後就是製作環節,錄音棚錄音,找導演拍攝,談創意。有點像流水作業,有時候一下定好幾首,同時在錄音,一個人佔好幾個棚。節目剛開播沒兩期,就有好口碑。
  • 「梅姨」,一個千夫指的「網紅」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圖:新京報微博消息圖:@頭條新聞闢謠消息 據悉,網絡熱傳的彩色版「梅姨」畫像來自於非公安機關權威機構的CCSER兒童失蹤預警平臺,因此CCSER平臺秘書長回應媒體記者時表示,發布這張圖片是希望讓大家能夠關注彩色的
  • 大波浪樂隊:用悲觀激起快樂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如果人的欲望沒有止境,這個烏託邦永遠不是烏託邦,永遠達不到你心裡想要的烏託邦。」《樂夏2》之後,李劍更明白了人首先要學會感恩,還要學會知足。現在對他來講,樂隊成員們的狀態就是烏託邦。  很多人形容大波浪的音樂很「喪」,李劍解釋說自己是悲觀主義者,音樂是他對生活中苦惱的展現方式,但並不是說悲觀的藝術是不好的。
  • 直播間裡的12歲少年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但回到家,打開音響、架好手機和話筒,奧華又打起精神,對著鏡頭揚起笑臉說:「家人們,今晚的直播開始了。」直播間裡,粉絲的禮物從幾角錢的紅心到幾百塊的郵輪飛了過來。他今年12歲。剛上初一,在浙江永康,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這個「很會唱歌的小孩」。
  • 「籠中人」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 關注焦點  關在籠中、鎖著鐵鏈的精神病人,偶見於新聞事件,而記者採訪發現,這樣的「籠中人」其實是個龐大數字,僅河北省便有約10萬人。中國約有1600萬重症精神病人,其中10%有潛在暴力傾向,很大比例的這類病人成為了「籠中人」。  5月1日,《精神衛生法》施行,限制自由的手段被法律所禁止。
  • 《貪玩藍月》的遊戲迷局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一些玩家還在網絡投訴平臺上反映情況,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貪玩藍月》的投訴有72條,反映的情況涉及遊戲虛假宣傳、引誘消費、退款無果、無法聯繫到遊戲客服等。一名《貪玩藍月》玩家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款遊戲去年曾號稱無需充值,還能「RMB回收」裝備,但截至今年3月,已充值11萬多元,爆出的遊戲裝備也難回收變現。
  • 「浴巾擦馬桶」酒店關門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酒店轉手後更名繼續經營,主管企業陝西美華酒店集團董事長曾於曝光當天表示「寧願關掉此店」  ■ 「美豪富邦酒店浴巾擦完馬桶再擦茶杯」追蹤  新京報訊 (記者申志民)記者昨日獲悉,北京美豪富邦酒店因  8月中上旬,新京報記者臥底北京美豪富邦酒店,發現該酒店客房存在用毛巾或浴巾代替抹布,清理完馬桶汙漬後再擦茶杯,清洗後又掛在賓館衛生間,供客人擦臉、裹身等亂象(本報連續報導)。  「店已經關了」,北京美豪富邦酒店主管企業,陝西美華酒店集團(簡稱美華酒店集團)董事長助理郭惠珍昨日證實,受「浴巾擦馬桶」事件影響,本著對客戶負責的考慮,北京美豪富邦酒店已於近日關停。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昨去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周有光  籍貫:江蘇  終年:112歲  去世時間:2017年1月14日  去世原因:病逝  生前職業:語言學家、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周」字怎麼讀?  「我好起來了」。周有光告訴外甥女。網上流傳的生日照片上,他戴著壽星帽,面色紅潤,眼帶笑意。  兩天前,周有光112歲生日這天,卻是另一番光景。文化界諸多人士去周家拜訪,上午10點多,其私人醫生蔣彥永送來生日賀卡。「周有光沒有戴助聽器,幾乎吃不下東西,一袋400毫升的營養液打得很慢」,蔣彥永回憶,臨走前,自己提出看一下周有光的舌頭,周有光已非常疲憊。
  • 全球電視劇「割據」版圖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而作為一個製造話題的娛樂項目,主觀地去評價一部電視劇或者一個國家所產電視劇是好是壞是火或不火,似乎總是眾口難調,看美劇腦子不夠用了?看英劇思考累了?看韓劇哭累了?那就看看電視劇後的客觀事實與真相,讓腦子冷靜一下吧。新京報記者 高美
  • 專訪| 蔡志忠:依舊頑皮,愛講故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蔡志忠在新京報記者帶去的三聯版「鬼狐仙怪」系列《板橋十三娘子 花姑子》上簽名,「籤帶小鳥的好不好?」畫完小鳥,他又寫了個「佛」字。開會時許博允——他是新象的老闆——起來致辭,我知道他都講很久,就說:「林老師,我帶你去看個好地方」,然後就到樓梯間抽菸,抽完一隻煙,他就要回去,我說:「最少致辭半個鐘頭」。 臺灣有個比香港和大陸好的地方,我們有一群要命的理想主義者,沒飯吃也要去做。林懷民一輩子都沒有錢,也沒有房子。全靠臺積電(註: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每年120萬人民幣支持他的雲門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