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此,再苦再累也無所謂!」這句話是天津中翔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中翔騰航)創始人楊丁近日所發微信,其中還配有一張身著運動裝,懷抱女兒和兒子,滿臉洋溢著幸福笑容的照片,顯得有點兒孩子氣。
中等身材,鼻梁上架著一副無框近視眼鏡,談吐溫雅,淺灰色的襯衣顯得有點兒少年老成,這是楊丁在接受採訪與記者見面時的「商務」形象。整個採訪過程大約40分鐘,聽他講述把愛好變成創業項目落地,再到產品上市的過程,勵人心志,引人遐思……
失敗告訴他「技術不是萬能的」
沒有人天生就是企業家,但有人沒有任何經驗就敢去創業,奮力讓自己成為企業家。楊丁,就是其中一位。
他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讀本科時他就開啟了創業之旅。那是2009年4月,國內物聯網還在從概念向操作面轉換,沒有大規模興起,因看好物聯網發展前景,他果斷成立了一個物聯網公司。雖然,行動搶在了時代商機的前面,但因經驗不足,對市場了解不夠深入,公司在2011年以解散團隊而告終。
「對於創業者而言,失敗的經驗比成功更珍貴。」談及第一次失敗,楊丁獲益頗大。他坦言,第一次創業失敗,問題不是出在技術上,雖然很多產品都可以達到領先的水平,也獲得了業內相關的很多榮譽和獎項。但是,因為產品成本太高,脫離實際。
這次失敗,並沒有讓他退縮。而因善於思考與反省,讓他更加清楚以後應該怎麼做。很快,他決定通過自己讀研時學的無人機方面專業知識,做無人機,實現自己一直熱愛的「航空」夢。
「……無人機也是我最感興趣的事。」當提到無人機時,語氣一直比較平淡的楊丁,便開始滔滔不絕,就連面部表情也豐富了不少。
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調研,他在北京找了辦公場地,和幾個老師、同學一起建立團隊,開始無人機研發。後經朋友推薦,天津政府給他們提供了廠房和免費的實驗試飛場地。2012年10月,天津中翔騰航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註冊成立,並落戶天津市東麗區軍糧城工業園。
第二次創業,楊丁顯得冷靜了許多,經驗讓他明白:「技術不是萬能的,要把技術落實在客戶的實際應用上。」他表示:「這一次,只想靜下心來做一款符合市場需求的無人機產品。」
的確,他也是這麼做的。為了及時了解先進的設計理論,熟練掌握無人機的核心技術,他與國內外一些高校、企業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熟練掌握無人機的核心技術並取得了多項專利及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證書。期間公司積累了豐富的無人機系統設計、集成及使用經驗。並深入一線,與真正使用無人機的前線作業人員進行交流、溝通,掌握了客戶真正的需求所在。
有了對市場的深入調研了解,並以產學研相結合為思路,公司匯聚了一支高知識、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致力於智能無人機系統的研發、生產和服務工作。公司研發的智能無人機系統可廣泛應用於電力巡線、警情監控、城市規劃、氣象觀測、森林防火、農業管理、突發災害應急響應、林業礦產資源勘查等眾多領域。從技術研發到生產產品,再到投入市場,中翔騰航的無人機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但在一直用高標準要求自己的楊丁眼中,這還不夠速度,「在研發過程中走過一些彎路,耽誤了一些時間。」
每一位企業家都是一個夢想家,楊丁用創業的熱情和堅定信念,成功地把自己從一名學生蛻變為企業家。這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豁得出去的氣魄與勇氣。青春有夢好做伴,楊丁的轉身註定了他要帶著自己的夢想,走向遠方。
在「指標」與實用間取捨
在楊丁看來,「文人相輕」技術人員也不例外,誰都不服誰,這也是管理中最難的事兒……掌門人的身份讓他在思想上有著頗深的感受。「對於一個搞技術的人來講,他會想我可以某一方面比別人做得好,而我作為管理者,必須要權衡,不能因為某幾個指標的領先,而放棄了整個均衡的性能和指標的使用。這時,就會有很大的意見分歧。」
對於這種情況,楊丁說只有「通過不斷說服和溝通,包括不斷承諾。」公司員工以年輕人為主,最早的一批員工水平很高,完全可以到很多大企業去,但大家還是願意在一起做事,這更多的是「一起成長」的信念將大家團結在了一起。而他,就是那種信念的灌輸者。
與多數創業者一樣,楊丁的第二次創業也並非一帆風順。那是在2013年底,公司瞄準了高精尖技術,在產品做完之後,試驗、試飛都成功。就在面臨產品化之際給相關領導們做演試時,飛機在眾目睽睽之下摔了下來。「那次事件,對我們的影響和打擊非常大。」如今提起,楊丁還是不由自主地將兩隻手手指交叉,緊緊地相扣起來。
演試的失敗,讓楊丁痛定思痛,他們請了部隊、中航工業等方面的行業專家一起討論、研究,過程中眾專家的話讓楊丁如醍醐灌頂。「客戶真正需要的不是一個有多先進、多關鍵的技術或很牛的指標,而是真正可靠、實用的產品。」
現實的遭遇,使楊丁離最初「做一款舉世無雙的產品」的初衷漸行漸遠。他說:「骨感的現實讓我明白,如果沒有市場,一切都將成為空想。創業者最先需要解決的還是最根本的生存問題,還有就是讓企業長遠生存、發展下去。而夢想可以留給將來慢慢去實現。」
他決定對產品做出改進,並確立了產品要以客戶為中心,以好用實用為主,而不是單純地追求技術的領先的研發宗旨。然而,那次改進導致了團隊中最初幾個核心技術人員的流失。「這就是做企業管理和做技術的不同……」楊丁略帶無奈地說道。
致力於行業深耕
如今,作為一家成立不到4年的高新企業,已取得了7項軟體製作權,註冊了20多項專利。對此,楊丁只是輕描淡寫:「專利只是滿足客戶要求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我更關注的是把技術轉向產品。」
他坦誠地表示:「真正的技術研發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我們起步不久,還需要考慮投入和產出。目前,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很多做無人機的是供軍方所用,有很多關鍵的技術是領先的,是別人無法超越的。但對於大部分企業的產品來講,大家做的東西都是類似的,並沒有核心的技術。」
相比創業初衷,他現在的想法倒是來得更加實在。他說:「最初,只想做一款技術領先的產品。現在,就希望自己的產品能提高所應用行業的生產效率。」
2014年國家電網首年進行電力巡檢無人機招標時,中翔騰航的無人機入圍並中標。「無人機代替人工進行巡檢作業,結束了工人背著望遠鏡、帶著相機跋山涉水的傳統巡檢方式。只要開車到山腳下或路邊,設置好電塔的坐標,它就自動去執行任務,為電網巡檢工作提供了便利的同時,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對於公司研發的產品,楊丁如數家珍。他公司的產品不僅被全國多個省市行業單位用採用,還參與了去年8·12天津爆炸事件的救援工作。「爆炸發生後幾個小時,我們接到天津消防局的委託,就直接派人員和飛機到現場附近,現場不斷在發生爆炸,無人機到現場去作業給指導救援提供了很好的參考作用。」
2015年,楊丁帶著42人的團隊完成了1700萬元的銷售額,在工業無人機領域中翔騰航算是佼佼者。對於取得的成果,楊丁並無重點描述,他說:「整體來說,中國的製造業比國外還是差很多,包括無人機,國內應用範圍比較多,真正從技術上來說,還是有一定的缺陷的,我們還是希望通過在國內這種市場情況下,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慢慢的在世界上某一個行業能站穩腳跟。」
因為有過「脫離市場需求」的教訓,採訪中楊丁提到最多的詞是「客戶需求」。而對於整個行業的發展,技術出身的楊丁有著自己的看法。「比較而言,這個行業國外的監管體制要比國內完善。國內的監管還存有盲區,行業政策和標準缺失,大家屬於百花爭鳴的狀態,無人機市場肯定會迎來洗牌的一天。無人機將來的發展,真正的用在行業裡,廠家應該抓住自己的特色,深耕於某幾個行業,要求精、求專。而不像現在做一款飛機,到處都能用,市場雜亂無章。」
出生於山東威海的楊丁,帶有一股大海般溫厚之氣,對產品、對公司中那些患難與共的同事談起來都是滔滔不絕,而對於自己除了愛好閱讀、比較關注科技類產品之外,沒有更多評價。但看得出來,他是一位敢拿夢想去做實驗的80後創業者,他以「曲線救國」的方式對自己的夢想採取長遠的規劃:「將來,我們的產品就是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