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最小的弟弟為什麼17歲封親王?因為「一語之功」!

2020-12-24 騰訊網

《雍正王朝》最驚險一段:康熙大限將至,硬撐著一口氣說:「傳位四阿哥。」說完,昏迷不醒。老八出來攪局:「皇阿瑪,大位傳給誰?我們沒聽清!」老十允 也說:「我們都沒聽清,你們誰聽清了?」老四幹生氣沒辦法。

這時,一個稚嫩的聲音突然說:「我聽清了,是傳位給四阿哥。」說話的是誰呢?康熙最小的兒子,二十四阿哥胤袐(雍正繼位後,胤改允)。當時,允袐只有六歲。

這時,十六阿哥允祿也力挺四哥:「我也聽清了,是傳位給四阿哥」。一時允 語塞。老九允禟一看老十六也出來「搗亂」,開口說:「不錯,是有個四字,但是是傳位十四阿哥,不是四阿哥!」

老十允 這時反映過來了,馬上接口:「對,是十四阿哥」!十四阿哥允禵屬八爺一黨,這四個人穿一條褲子都閒肥。

老十六說是「四阿哥」,老十說是「十四阿哥」,你罵我胡扯,我罵你放屁,倆人越嗆火越大,乾脆支起架子打了起來,殿內立時大亂。

還是張廷玉老謀深算,不動聲色穩住了局面。等八爺等人感覺不妙,老九允禟想出去調兵時,十三阿哥允祥帶人來了,他已經解決了豐臺大營。

小說這樣說的,【這時,胤祥(允祥)氣宇軒昂大踏步進來,腳下馬刺碰得佩劍丁當作響,逕自當門站定。他的陡然出現,噤得多少人都不言聲。】

於是,大局已定,老四胤禛順利登基,是為雍正!

《雍正王朝》中,允袐只有這麼一個鏡頭,可能很多觀眾都不知道他是誰。可是,在老四和老八奪位的關鍵時刻,他卻發揮了「大作用」。

當時,康熙意識昏迷,老八利用這一點,故意把水攪混,說是「傳位十四阿哥」,其實是給自己翻盤贏得時間。那時候,十四阿哥帶兵在外,不可能馬上趕到暢春園。一旦老四無奈接受這個現實,就是中了他們的圈套。因為,老八進宮前,已經派人去聯絡豐臺大營提督成文運,人馬一到,立刻就會強行上位。

雍正何嘗不懂他們的險惡用心,可是,他們是以三打一,自己孤掌難鳴,所以,雍正雖然憤怒,但是一點脾氣也沒有。

這時,誰都沒想到,6歲的允袐突然站出來,明明白白告訴眾位哥哥,皇上說的是傳位給四哥。允祿一看允袐發聲,也站出來力挺四哥。

這樣一來,一下打亂了老八的陰謀,把老八一夥逼到了牆角。允袐和允祿明確支持老四,老八就沒了渾水摸魚的空間,就是想背後搞小動作也難了。

由此,形勢一下逆轉,以前老四是一敵三,現在有了兩支生力軍,立刻變成三比三,大家勢均力敵,打成了平手。試想一下,如果允袐和允祿不攪進來,僅憑雍正一人之力,恐怕很難控制局面。

當然,雍正是懂得感恩之人。繼位以後,對允袐非常寵愛(允祿也是,本文不詳述),將他放在宮中與自己的兒子們一起養育,還親自過問他的學習。

允袐17歲時,雍正直接冊封其為諴親王。清史這樣記載:「朕幼弟允袐秉心忠厚,賦性和平,素為皇考之所鍾愛。數年以來在宮中讀書,學識亦漸增長,朕心喜悅,著封親王。」

十幾歲封親王,在康熙的兒子們當中,允袐可謂是獨一份。這不能不說,當年雍正危難之際,允袐「一語之功」實在太大了。

乾隆繼位後,對這個比自己還小5歲的小叔叔也是照扶有加。不但將京師重旅鑲白旗交由允袐掌管,還讓他管理宗人府事務,那份恩寵無人能及。

雖然,允袐也犯過小錯誤,被乾隆斥責過,但是,根本沒影響人家盡享富貴榮華。乾隆三十八年,允袐去世,年五十有八歲,被乾隆賜諡號「恪親王」。

——————————————————————

關鍵時刻,允袐為什麼支持四哥,而不是八哥?其實並不能簡單用「童言無忌」來解釋。小孩子雖然思想不成熟,但也知道誰好誰壞。他們判斷好人壞人的標準是什麼?誰對我好,誰就是好人!好,並不是你給他什麼好處,可能僅僅是抱抱他、親親他,給他一個笑臉,或者給他買一個小玩具。那麼,他就願意親近你,就會認為你是好人。

試想一下,如果雍正平常見了這個小弟弟,從來沒個笑模樣,允袐跟他一點也不親,甚至很反感、很害怕他,即便允袐聽清了康熙說「傳位給四阿哥」,他會出來澄清嗎?肯定不會!他雖然小,但並不傻!

老十三胤祥什麼對雍正那麼忠誠?就是因為老十三的母親出身卑微(滿洲鑲黃旗包衣,初為宮女,康熙朝時無冊封,為庶妃),而且又死的早,阿哥們都看不起胤祥,只有四哥胤禛關心他、疼愛他,所以十三對四哥忠心耿耿。

老八喜歡結交朝中大臣,而且和老九、老十、老十四結成一黨,貌似勢力很大,實則愚蠢至極。康熙是什麼人?那是千古一帝,深諳帝王之術,他能看不出老八的小把戲?

雍正比老八聰明多了,他拉攏小弟弟,比如十三、十六、十七、二十四,這是雍正的高明之處。試想,允袐是康熙最疼愛的小兒子,閒聊時沒準就問:「你覺得哪個哥哥好啊?」

「四哥好。」

康熙是非常重親情的,老四這一招,能不打動他?做事先做人。做人,不是八爺那樣以術御人,而是四爺這樣以情動人。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中老十七胤禮為什麼要在雍正繼位當夜去見他?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的十七爺胤禮為什麼在雍正即位當夜去見雍正?下面先從小說和電視劇中為你講解十七阿哥胤禮為什麼在雍正繼位當夜去見他,而歷史上的十七阿哥胤禮則並非如此,再從歷史上給你說說胤禮在九子奪嫡中與雍正的關係。
  • 雍正親自賜封的世襲罔替怡親王,為什麼到後來被慈禧廢黜了?
    怡親王胤祥,用「殫精竭慮死而後已」輔佐新君把帽子變鐵了,最重要的就是世襲罔替,子孫世代繼承王爵,不用擔心降級問題,可謂是子憑父貴,紅極一時。胤祥是康熙的十三子,是第一代的怡親王,胤祥是雍正最鐵桿的兄弟,深得雍正倍加榮寵,更是雍正朝最倚重的寵臣。胤祥和胤禛還是皇子的時候,關係就非常好了,在「九子奪嫡」之時,胤祥全力支持雍正。
  • 《雍正王朝》裡雍正親自賜死了兒子弘時,歷史上的弘時下場如何?
    因此來說弘時名義上是雍正第三子,實際是雍正的長子,且弘時的年紀比乾隆和弘晝都大了很多,雍正諸子中,乾隆和弘晝兄弟二人是同年所生同歲,乾隆僅僅是生日比弘晝大了幾個月所以成為哥哥,老六弘曕年紀最小是雍正的老來子,拋開弘曕,弘時的年紀要比乾隆和弘晝大了7歲,因此在雍正登基時,弘時已經年滿18歲了。
  • 雍正王朝中康熙帝面對八大山莊被圍,為什麼突然加封四個親王?
    康熙帝同時又把所有皇子叫到戒得所,並一口氣加封了四個親王,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本期楊角風談雍正王朝:雍正王朝八大山莊被圍事件,康熙帝為什麼要一口氣加封四個親王?一、狼覃部隊神秘地狼覃部隊在《雍正王朝》中僅僅出現過一次,還是在康熙帝的嘴中出現的,至此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 《雍正王朝》胤禩兩聲「百官跪迎」年羹堯,為什麼雍正沒有吱聲?
    《雍正王朝》是一部很優秀的電視劇,對上至康熙、雍正兩位皇帝,下至皇子龍孫百官臣僚的刻畫細緻入微。為什麼年羹堯入朝晉見雍正皇帝時,雍正皇帝會給予其特殊優待?而廉親王胤禩也極力抬舉年羹堯?其實,別看廉親王貌似抬舉年羹堯,但心中的真實意圖卻是打算將其「捧殺」!廉親王此舉有兩層意思。其一,是要利用年羹堯的跋扈增加百官對年羹堯的怒氣。這個時候的年羹堯最風光,正值得勢受寵之時。若想搬倒他,就必須為他多多樹敵,進一步激發其囂張氣焰。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年羹堯早日走向人生的轉折點,讓他在千夫所指之下盛極而衰。
  • 《雍正王朝》被忽略的暗線劇情,以獨特角度詮釋雍正是否篡位謎團
    再來說說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獨特視角。關於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中這個細節,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推理的比較合情合理。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卻不將他爵位升為親王呢?像為什麼立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呢,最直接的原因在於他是八爺黨成員,他成為大將軍王,不存在八爺黨在背後捅刀子的情況。
  • 雍正王朝:李衛公然抗旨,寶親王弘曆為什麼不敢處理他?
    雍正王朝歷經二十年之久,可謂是經久不衰,而雍正王朝之所以可以受到如此之多的人喜歡,在於他的劇情雖然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雖然很多劇情不符合歷史
  • 雍正王朝「最剛天團」之 「宇宙全人」允祥
    最是無情帝王家,生性多疑的雍正上位後卻對怡親王允祥委以重任,甚至稱允祥為「宇宙全人」。今天就一起來認識雍正王朝「最剛天團」之「宇宙全人」允祥。雍正王朝「最剛天團」之「宇宙全人」允祥和碩怡親王寶「王一人挺然獨立於其中,鎮靜剛方之氣,俾奸宄不得肆其志。」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再來說說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獨特視角。關於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中這個細節,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推理的比較合情合理。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卻不將他爵位升為親王呢?二是康熙晚年其實可以說在秘密立儲了,只不過沒有像雍正那樣制度化,重點在於保護繼承人老四。至於為什麼不掃清老八等反對勢力呢?關鍵有兩點,一是康熙是虎毒不食子,對兒子太仁慈,不忍心下手。二是老八一黨勢力太大,害怕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只能徐徐圖之,這點其實電視劇就不合理了,因為歷史上老八壓根沒這麼大勢力。
  • 雍正王朝:康熙封胤禵為大將軍王,為何只是稱號,爵位還是貝子?
    再來說說雍正王朝電視劇的獨特視角。關於雍正是否篡位的爭議中這個細節,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推理的比較合情合理。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封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卻不將他爵位升為親王呢?像為什麼立老十四為大將軍王呢,最直接的原因在於他是八爺黨成員,他成為大將軍王,不存在八爺黨在背後捅刀子的情況。
  • 雍正親自賜封的世襲罔替的怡親王,為何後來被廢掉了?
    而在雍正登基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將自己的這位患難兄弟冊封為「和碩怡親王」,並且為了表示對於胤祥的器重,還將他的生母封為敬敏皇貴妃,同時安排重新下葬,還是與康熙同葬入景陵地宮。受封為怡親王的胤祥也沒有讓雍正失望,不管是協助雍正穩定政局,處理朝政,還是推行新政,祛除積弊,都發揮了積極而又重要的作用,成為雍正最為信賴乃至最為倚重的大臣。
  • 在《雍正王朝》裡雍正殺了自己的兒子,在歷史上是不是真的?
    雍正殺子是《雍正王朝》這部劇最後的高潮部分,劇中雍正歷數皇三子弘時的種種惡行,斥責他簡直是古今天底下最貪恣暴虐的衣冠禽獸,並賜弘時自盡。那麼我們來看看弘時都有哪些劣跡,以至於做這親生父親的雍正會給他頒下如此不堪的惡毒評語。
  • 雍正臨終前為何專門要求善待果親王?現在看來,雍正是真英明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為大清王朝殫精竭慮、宵衣旰食的雍正皇帝突然患病,但仍能正常處理處理政事;二十三日,「上疾大漸」,召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領侍衛內大臣公豐盛額、訥親、內大臣戶部侍郎海望共同承接遺詔。
  • 雍正皇帝臨終,為何專門要求善待果親王?現在看來,雍正是真英明
    在這份決定皇位傳承的關鍵詔書中,雍正皇帝除了明確允祿、允禮、張廷玉、鄂爾泰顧命大臣的身份外,還專門強調了對果親王允禮的善待要求:果親王至性忠直。才識俱優。實國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氣體清弱,不耐勞瘁。儻遇大事,諸王大臣當體之,勿使傷損其身。若因此而損賢王之精神,不能為國家辦理政務,則甚為可惜。
  • 《雍正王朝》中的八爺之死:遠未揭開真相的團滅式政治屠殺
    真實歷史上的老八,在雍正即位的第一天起,就已形同魚肉任人宰割了。 1.為何封政敵為王? 雍正帝對八阿哥允禩一直是恨之入骨的,但是他剛一即位,馬上就封允禩為和碩廉親王,讓他和怡親王胤祥、馬齊、隆科多一同總理事務,成為大清朝的首席大臣、顯貴親王。不久後,又接連任命八阿哥允禩為理藩院尚書、辦理工部事務。
  • 怡親王老十三的逆襲之路,為何眾多皇子中最得器重?雍正親自概括幾...
    由此康熙的十三阿哥允詳成了清王朝入關以來的第九位鐵帽子親王,雍正認為只有這些才能突出表彰老十三的突出地位和貢獻。這個老十三允祥的最大功勞其實還是在雍正登基之初,當時政局動蕩,雍正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老十三在穩定雍正權利過渡時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 雍正王朝:雍正為什麼要用「巧言令色」那麼重的話語,斥責張廷玉
    為什麼呢?因為,《論語》有云:「巧言令色,鮮矣仁!」(花言巧語之人,鮮有仁義之心)既然,孔老夫子早就已經將「巧言令色」與「不義」,劃上了等號,那麼,如果將一個人斥責為「巧言令色」,就無異於在罵其是「不仁不義」了。而「不仁不義」又「枉為人」,按照這樣的邏輯推演下去,巧言令色之人,簡直就不是人,那麼你還混個P啊?!
  • 雍正最喜愛和信任的弟弟怡親王胤祥臨死時為何要吞土?
    本來按照康熙初期對胤祥的喜愛發展下去,胤祥在康熙第二次冊封諸子之時至少會被封貝子級別的爵位,但是很可惜的是胤祥在一廢太子時參與其中失去了康熙的寵愛。史料中關於胤祥是如何失寵於康熙沒有詳細記載,只是在胤禩之子弘旺所編著的《皇清通志綱要》中有記載一廢太子時胤祥與老大胤禔和太子胤礽都被康熙圈禁起來,但胤祥只是短暫地被圈禁起來,很快又被放了出來。
  • 雍正王朝:在八王議政時,那個睿親王都羅,到底是不是雍正的臥底
    在觀看「八王議政」這一段精彩對決的時候,小編的腦海裡,常常會蹦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個睿親王都羅,到底是不是雍正安插的「臥底」?小編為什麼會這麼想呢?因為,劇中有以下幾處非常劇情,非常容易讓人產生懷疑:首先,在四大鐵帽子王帶兵進京之初,十三阿哥和張廷玉都先後對此事,表示過疑慮;但是,一向權謀深沉、思慮深遠的雍正,不僅不以為意,反而說出了,八阿哥他們「翻不了天」、「是膿瘡遲早得擠了」這樣的話語。當然,單從這幾句話也許說明不了什麼。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含淚殺親子」?因為弘曆和李衛的勸說
    相較於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奪嫡」,雍正皇帝的皇子雖然不多,但奪嫡之爭卻進行得更為慘烈、直接、乾脆,在廉親王胤禩的挑撥下,皇三子弘時竟然使出了「暗殺」的狠招。雖然皇四子弘曆最後平安歸來,但該如何處置犯下如此大錯的皇三子弘時,就連雍正皇帝也犯了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