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宋朝的名將,大家可能印象最深的名將中就有嶽飛。
嶽飛在生前收復的領土,在他死後幾乎都被元朝吞併了,但是,嶽飛寫的詩,卻流傳至今,而且還不少。
就像這一首。
這首詩是在紹興四年(1134)寫的。
當時嶽飛向北出兵收復了襄陽六州駐節鄂州,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武昌。
從詩句中可以明顯看出嶽飛希望繼續北伐,恢復中原的氣勢與願望。
並且詩句中同樣吐露出這樣一種現狀——多年的徵戰使得百姓生靈塗炭,無數的士兵就此奔赴黃泉。
嶽飛寫這首詩時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態呢?
這就要從紹興三年(1133)十月說起了。
這是嶽飛收復襄陽六州駐節鄂州前以及寫作這首詩前的故事。
在十月份,金朝傀儡,偽齊皇帝劉豫,率領軍隊攻佔了南宋的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府和信陽軍,這幾塊地方有多重要呢?
從當時的環境來看,劉豫攻佔的這幾塊地方相當於把南宋疆域給生生地撕開了一道大口子,切斷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陝的交通要道,更是直接威脅到了朝廷對湖南、湖北的統治安全,說白了就是可以從這裡打四川,也可以從這裡打湖南湖北。
因此,嶽飛接連上書奏請收復襄陽六州。
好不容易,主戰派在朝廷的論戰中勝利了,於次年五月,也就是紹興四年五月, 朝廷正式任命嶽飛統軍出徵 。
前面說到嶽飛是一代名將,軍紀嚴明自不必說,在鼓舞士氣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在部署運籌得當之後。
嶽飛率領的軍隊收復了襄、鄧六州,有力地保衛了長江中遊的安全,打開了川陝與朝廷交通道路。
嶽家軍在三個月內,迅速收復了襄、鄧六州,有力地保衛了長江中遊的安全,打開了川陝與朝廷交通道路。
戰爭的勝利,讓嶽飛看到了收復中原的大好時機 ,可惜朝廷卻以「 三省、樞密院同奉聖旨」的名義要求嶽飛收復六州,然後班師回朝。
一心忠君愛國的嶽飛只能率部回到鄂州。
因為嶽飛的戰功,當時雖然只有三十二歲,但仍然被朝廷封為武昌郡開國侯 。
封侯之後,嶽飛更來勁了,不斷上奏,要求選派精兵直搗中原,收復失地,以免坐失良機。
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後面的許多事情了,嶽飛所希望的收復中原只能是一場夢,朝廷根本就不想收復中原。
但這不妨礙嶽飛繼續上奏,以及繼續籌劃收復中原。
就在鄂州,嶽飛到黃鶴樓登高,北望中原,寫下了這樣一首詩來抒情感懷。
可能有人說嶽飛不懂政治,也有人說嶽飛在做無用功,還有人說嶽飛傻,不懂得自立為王。
但是他們絕大多數人都忘了這樣一個事實,在嶽飛所處的那個時代,忠於朝廷、忠於君王就是天道。
雖然這些理念不適合今天,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學習嶽飛的精神,始終保持著對祖國的赤子之心。
不僅僅是在詩句中,更是在行動中。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