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想哭,不是因為「不夠堅強」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丁若水 丁香醫生 收錄於話題#抑鬱2個

微博上有一個 ID 為走飯的網友,2012 年曾在微博上發過這樣一段話:

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

這大概是網絡對於抑鬱症比較早的記錄。8 年過去了,這一條微博下面已經有 100 多萬的留言,14 萬的贊,每天依然有大量的擁入的粉絲來留言。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數據顯示,全球有 3.5 億的抑鬱症患者。2019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抑鬱障礙終身患病率達 6.9%,估算約有 9500 萬患者。

圖片來源: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

這也就意味著,也就是每 15 個人中,可能就有 1 個是抑鬱症患者。我們的身邊,無論是朋友、同事還是家人,都可能有抑鬱症患者。

即使患病率已經如此之高,我們對於抑鬱症的了解卻還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想和大家談談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

小 A:我一直以為姐姐只是心情不好,過了這一陣就會沒事了。

01

抑鬱症是像感冒一樣的疾病,而不僅僅是情緒發作

對於抑鬱症而言,低落、不開心,只是疾病下的一種症狀表現而已。

就好像感冒,我們往往會出現咳嗽、流涕的症狀,而這只是我們受到細菌、病毒感染之後表現出來的症狀而已。

圖片來源: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發作性的精神障礙,病人在發作的階段,腦 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濃度下降。而這樣的激素變化帶來的狀態變化也可能不僅僅是情緒。

他們還會表現出更多不同的症狀,比如失眠或者嗜睡,暴躁、焦慮、頭痛,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最可怕的是忽視了這些身體的提醒。

小 B:網上有很多抑鬱症的測試,結果可信嗎?

02

僅靠抑鬱量表不能診斷抑鬱症

目前所有(正式)抑鬱自測量表所評估的,都是「抑鬱狀態的嚴重程度」,換句話說,就是近一周或者近兩周你的情緒、生理感受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抑鬱狀態」。

但凡經歷考研失敗、戀愛分手等重大的人生事件的當下,不少人會產生「我不好,世界糟糕,未來沒希望」這樣的念頭。

一旦經歷一個階段的調整之後,這個重要的事件過去、壓力消失了,抑鬱狀態也將煙消雲散。

如果量表結果顯示你處在抑鬱狀態,不等於你已經患了抑鬱症。

先別急著下定論,抑鬱量表在診斷中僅作為參考,去精神科醫生那裡,聽聽醫生怎麼說。

小 G:我看她之前成天笑嘻嘻的,從沒想過她竟然會得抑鬱症。

03

樂觀的人也會得抑鬱症

「愛笑」「樂觀」並不能保護一個人不得抑鬱症。目前沒有研究發現,笑或者樂觀的人更少得抑鬱。

本質上,抑鬱症有一定的遺傳和生理基礎,任何人都有得抑鬱症的可能性。

圖片來源: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

另外,抑鬱症往往只有處在發作期,它的種種症狀才會顯示出來。

我們似乎可以認為:生性樂觀的人也有可能得抑鬱症,在抑鬱發作期間,她將暫時變得不再樂觀。

小 C:朋友得了這個病就覺得和絕症一樣,擔心他一直好不起來。

04

抑鬱症可能會伴隨一生,但也可以和它和平相處

抑鬱症的確容易復發。

根據一項 15 年的隊列研究,抑鬱症的終身復發率高達 80%,頭五年未曾復發的治癒患者,在之後的十年裡也有 50% 出現復發。

但抑鬱症患者並不是一直處於抑鬱狀態中,而是會有抑鬱發作階段。就好像一顆壞掉的牙齒,時不時會痛起來。

在發作期,內心體驗極度痛苦;突然哭起來,反覆絮叨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都是可能出現的情況。而在緩解期,痛苦折磨會大幅降低,對生活的影響也會減輕。

圖片來源: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

抑鬱發作期從幾天到幾周,甚至到 6 個月或更久。持續有效地治療,更重要的是幫助抑鬱症患者提高生命質量和減少復發的可能。

小 E:朋友確診之後,醫生開了一些藥物,但他經常偷偷漏服,我也聽說吃藥會有副作用,很糾結該不該督促他好好吃藥。

05

抑鬱症可以不吃藥,但不能不治療

確診抑鬱症後,醫生會評估患者的病情及經濟狀況,建議接受心理治療、服藥或者在服藥的基礎上接受心理治療。

如果實在不想吃藥,可以勇敢地把這個顧慮表達出來,或許還能告訴你一些服藥之外的治療選項,比如經顱磁刺激、認知行為療法等等。

總之,改變的方法有很多,唯獨不建議做的,就是什麼都不做,或自己偷偷改變治療方案,等它自己好。

小 D:自從知道她是抑鬱症之後,特別擔心她突然自殺了。

06

抑鬱症的確可能出現自殺傾向

患上抑鬱症,自殺的風險的確會變高,但並不是時時刻刻都想自殺。

根據美國 HHS 官網公布的數據,門診的抑鬱症患者死於自殺的人數佔比大約為 2%。

有數據顯示,至少 60% 曾經嘗試自殺的人,是心境障礙患者(主要包括抑鬱症和雙相障礙)。

這也是在醫院也好,心理諮詢機構也好,都把自殺傾向作為重要的評估點的原因。

圖片來源: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對於重度抑鬱有自殺傾向的人來說,抑鬱緩解期,也就是看起來「好」起來的時候自殺風險反而會升高,需要家人和朋友注意防護。

小 F:我一直以為得了抑鬱症就是一直不開心,所以當我的抑鬱症朋友突然和我開玩笑,我還以為她好了。

07

抑鬱症不總是不開心的

抑鬱症並不會改變人的各種基本屬性,我們都一樣,一天中也有情緒波動。

抑鬱發作期間,他也仍舊會笑。只是那些快樂可能稍縱即逝。有些患者,甚至在發作期,還會努力表現出開心的樣子。

開不開心從來就不是抑鬱症的典型表現,也不要拿開不開心判斷抑鬱症是否好了。

小 H:自從知道朋友得了抑鬱症,總想特意做點什麼事逗她開心,應該比啥都不做好吧?

08

不需要刻意逗抑鬱症患者開心

抑鬱發作期間,病人的情緒體驗會變得「空白」,動力會變得低下,對自己的認識會偏向負面,食慾和表達欲都可能會下降,我們做的那些事,可能暫時觸動不到他。

圖片來源: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

不過這種特別的對待,會被患者接收到,但效果並不確定。

可能會被理解為「關心我的方式」,也可能會被曲解為「這代表我不正常」或者「你說的我做不到,壓力很大」。

更好的做法可能是順勢而為,推波助瀾。如果他想坐著曬曬太陽,那就陪他曬太陽,而不是讓他出去走走。

傾聽他想要的,而不是給更多的「指導」建議。

小 I:他很多次一睡就是一下午,錯過了我們的約會。有時候真的忍不住對他大喊你能不能振作一點,努力一下下就好了。

09

他不是懶也不是不努力,只是負面情緒很難控制

抑鬱症表現出的退縮、畏難情緒,並不是軟弱的表現。

抑鬱症患者在發病的時候,強烈的負面體驗遠遠超出了他自己能調節的範圍,他可能會因此感到自責、無助。

「想開點」「你經歷的都是小事」這樣的勸慰這時候是無濟於事的。病人的身體裡的某個調節器暫時壞掉了,就好像我們不能讓一個感冒的人馬上停止咳嗽一樣。

圖片來源: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

而抗抑鬱藥物可以有效減輕症狀,心理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打破「越難受越不想動,越不動越難受」的惡性循環,讓自我調節機制重新發揮作用。

小 Z:男朋友得了抑鬱症,我不知道為什麼也常常覺得很疲憊,說話也很消極。抑鬱會傳染嗎?

10

抑鬱症不會傳染,但也請照顧好自己

我們總說需要對抑鬱者給予更多的愛和包容,但也別忽視了陪伴者。

圖片來源: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

陪伴的人往往因為疲憊和缺乏支持、理解,自己的壓力很大,也可能會處在抑鬱狀態。這不是傳染,而是疲勞、壓力、自我關懷有限的一種結果。

如果感到需要幫助,可以試著找一些抑鬱症小組,找到一群一起陪伴抑鬱症的人,更容易獲得歸屬感。

抗擊抑鬱是場持久戰,照顧好你自己,他才能在你支持下走得更遠、更堅定。

關於抑鬱症,其實,我們對它的了解還不多,甚至我們都還搞不清楚,身體裡的哪部分出了問題讓我們變得如此「脆弱」。

正確認識和理解抑鬱症,是我們和社會要共同邁出的關鍵一步。

錯誤的認知、過度的解讀、疾病的泛化……都會讓「抑鬱症」變成一種吐槽,或者是一種刻板標籤,而忽略了它背後一個一個真實的人,以及他們真實的情緒和生活。

最後還是想說,這是一場持久的戰鬥,我們才剛剛開始。

但開始,就有希望。

圖片來源: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

監製 Feidi

封面圖來源 站酷海洛

圖文配圖 電影《我的丈夫得了抑鬱症》,一部講述患有抑鬱症的丈夫和他的妻子一起面對抑鬱症的溫暖故事。

參考文獻

[1] Mueller T I , Leon A C , Keller M B , et al. Recurrence after recovery from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during 15 years of observational follow-up.[J]. Am J Psychiatry, 1999, 156(7):1000-6.

[2] Hardeveld, F, Spijker,等. Recurrence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d its predictor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results from The Netherlands Mental Health Survey and Incidence Study (NEMESIS)[J]. PSYCHOLOGICAL MEDICINE -LONDON-, 2013.

[3] Kang, Sim, Wai, et al. Prevention of Relapse and Recurrence in Adul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Controlled Tri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5.

[4] 世界衛生組織官網.https://www.who.int/campaigns/world-health-day/2017/handouts-depression/what-you-should-know/zh/

原標題:《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想哭,不是因為「不夠堅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想哭,不是因為「不夠堅強」
    我們的身邊,無論是朋友、同事還是家人,都可能有抑鬱症患者。即使患病率已經如此之高,我們對於抑鬱症的了解卻還知之甚少。今天我們就想和大家談談關於抑鬱症的 10 個真相。小 A:我一直以為姐姐只是心情不好,過了這一陣就會沒事了。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不是矯情與懶惰呢?快來看看吧!
    有位網友評論說:「我想知道抑鬱為什麼不能說成是自己的懶惰,矯情什麼之類的,說自己是抑鬱不是在為自己的懶惰無能找藉口嗎?」第一點,懶惰:我可以明確的說,不是因為懶惰,懶惰不是起因,而是病況表現出的一種表象。可能非抑鬱症患者會覺得,很多說自己有抑鬱症的人整天什麼也不幹,不娛樂不工作不鍛鍊不接觸陽光,根本就是太懶了自找的,不過對於真·抑鬱症患者來說,這種看法屬於逆果為因。
  • 關於抑鬱症,抑鬱症的病因及治療
    一個人如果很憤怒,發洩出來,那就是暴力傾向,就是躁狂症了,如果轉嫁到自己身上,那就是自殘,即自我傷害行為,而如果把這種憤怒壓制起來,就會形成抑鬱症。抑鬱症就是抵制起來的鬱悶。抑鬱症患者為什麼要把鬱悶、憤怒抑制起來而不是發洩出來呢?因為,他沒有發洩的對象,或者,不能發洩。
  • 沒事總想些傷心的事,然後就想哭,是不是抑鬱症?
    沒事總想些傷心的事,然後就想哭,是不是抑鬱症?這在2019中國抑鬱症領域白皮書中也得到證實。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女性平均發病率為5.1%,高於男性的3.6%。沒事總想些傷心的事,然後就想哭,是不是抑鬱症?抑鬱症其實就是一種情緒障礙的統稱。它的主要的症狀表現是: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運動抑制等,嚴重者甚至還會出現自殺的念頭和行為。
  • 關於抑鬱的真相—卸下笑容的小丑,總是哭著離開
    還有一些人常虛張聲勢,做一些危險的行為,因為小事怪罪其他人,一個人獨處時又容易哭泣;或者是常常表示自己頭痛胃痛、心慌睡不好覺等,檢查後卻沒有器質性的病變。這些都可能是抑鬱的「隱性」表現,一旦發現,務必及時診治。
  • 崔永元抑鬱症又犯了?張國榮是因為抑鬱自殺的嗎?揭開抑鬱症真相
    張國榮是因為抑鬱症自殺的? 2003年4月1日,這是最悲傷的一天。文華酒店外一聲悶響,千古巨星香消玉隕!說的就是哥哥張國榮。對於張國榮這種聲譽與爭議在香港娛樂圈都無出其右的天王級人物,選擇了在4月1日這個愚人節和跳樓自殺這種不可思議的毀滅方式,無論從哪個角度上說,這都是比鄧麗君、陳百強、翁美玲或者陳寶蓮之死更具震撼,也更具懸念的世紀悲劇!
  • 《丈夫得了抑鬱症》:生活並不容易,無論你是不是個抑鬱症患者
    3月31日,《丈夫得了抑鬱症》的導演佐佐部清去世,享年62歲。2011年,他導演了這部片子;2019年,我第一次看這部片子;因為得知導演去世的消息,昨晚上重溫了一遍。這部片子不只是送給抑鬱症病人或者家人的禮物,其實也是給每個成年人的禮物。
  • 家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重溫《丈夫得了抑鬱症》
    本文字數3900+|閱讀預計需要 10 min關於抑鬱症,我們曾經有過很多討論。但更多的時候,我們將關注點聚焦在了患抑鬱症的人群本身,希望可以幫助他們驅逐這條大黑狗,讓陽光照進生命。她查找了許多關於抑鬱症的資料,陪伴丈夫在藥物的調節下暫時把症狀控制住。吃了藥之後,丈夫意志消沉的情況消失了,漸漸能夠重新體驗到開心,會因為天氣好而高興。丈夫感覺自己有很大好轉,興高採烈地去複查,結果被醫生告知不能掉以輕心:
  • 李連杰17歲小女兒抑鬱症復發:關於抑鬱,我還想告訴你這幾個真相
    抑鬱情緒就像是腫瘤,一旦惡化,結局就是抑鬱症。二、哪些人最容易被抑鬱症盯上?據數據統計,全球目前患有抑鬱症的人群大概有3億左右,而在這些抑鬱症人群中,復發的概率高達80%。因為人們對抑鬱症的認知不夠清晰,所以往往很容易忽略它。
  • 別再勸他們堅強!關於抑鬱症 這三點要知道
    受訪專家:朱剛,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教授擅長: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出診時間:周一全天「不要輕易地勸說抑鬱症患者要堅強,由於疾病本身的特點,抑鬱症患者在患病期間很難『堅強』起來,這種勸說可能會給他們增加更大的心理壓力。」
  • 我不夠勇敢也不夠堅強
    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不敢面對內在脆弱的部分,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成,「男人要像男人樣」,不能表露情感,情緒被否定,只講理性,像失掉人性的冷血動物,總是外強中乾的撐著,而且還以為這樣的狀態是「好的」,是男人的,是能做成事業的。直到參加了一個培訓,導師讓我們學會面對自己的感受,才又重新找回自己。
  • 家人得了抑鬱症,我該怎麼辦?| 重溫《丈夫得了抑鬱症》
    妻子把丈夫的手放在自己的胸膛,和他說:「變成爬蟲類就沒有這麼溫暖了哦。」其中很精彩的一段,來自在聽到事業有成的同學離婚之後,嘆息著:「以後要獨自奮鬥了呢,好累,好痛苦」時,妻子對同學說:在無盡的社會比較中,我們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不夠「努力」。長久被壓抑的內心自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痛苦。
  •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比「抑鬱症」更致命的,是「微笑抑鬱症」
    據李同學的家屬及其同學反映,她生前患有抑鬱症。 細數下來,這已經不是今年第一起因「抑鬱症」而導致的自殺案例。 10月14日,25歲的韓國女藝人崔雪莉被發現在家中自殺。
  • 抑鬱症這隻黑狗到底長什麼樣
    抑鬱症這隻黑狗咬上我了。我卻無法向我周圍的人證明它的存在,更無法描述它的樣子。他們不相信我,不能和我感同身受。所以,你真的了解抑鬱症嗎?首先,抑鬱症是一種病心理疾病,更是一種大腦功能疾病。所以說,抑鬱症患者不是「喪」,而是無法產生足夠的生命力。就像《頭腦特工隊》設計的那個小女孩,她的情緒工作秩序慢慢地混亂。她特別想讓自己恢復快樂,但是她做不到。以至於最後她差點失去感情。抑鬱症也是這麼一個過程。當大腦的神經遞質因為某種原因出現紊亂,人體就會出現失眠、焦慮、強迫、抑鬱、恐懼等症狀,表現為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大腦疾病。
  • 「什麼抑鬱症,你那是矯情,別瞎想了」
    一項大於10年的前瞻隨訪研究顯示,抑鬱障礙的自殺率約為4.0%~10.6%。一項Meta分析資料分析也顯示,抑鬱障礙的終生自殺風險為6%。從新聞媒體的報導中也可以看到,有不少青少年因為抑鬱症自殺。前幾日,就發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一名15歲女生跳樓,父親在樓下徒手接女兒被砸身亡,事發後,女孩母親稱女兒患有抑鬱症。
  • 關於抑鬱症的一段故事(與脫髮無關)
    直到我慢慢的了解到抑鬱症這個詞彙,這些年我看過很多有關抑鬱症的資料,甚至去年上半年都親身體驗過抑鬱的感受,我才真正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關於抑鬱症有人這樣描述:A mood disorder that causes a persistent feeling of sadness and loss of interest.
  • 被燒傷毀容十年,38歲的Selina變得更美:「別再勸我堅強……」
    Selina很想哭,她已經很努力了,不懂還要多努力,才能到達那個看不見的終點。只有妹妹任容萱的話讓我很是動容,「我願意陪她一起脆弱。」「你還不夠堅強,不夠樂觀,你這心理素質不行啊。」可你們都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夠努力,不夠堅強樂觀呢?
  • 老百姓對抑鬱症的3個偏見,看完後想哭
    文/老K隨著精神衛生知識科普的越來越多,「抑鬱症」早已不是新鮮詞了。據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披露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億人,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每年大約有100萬人因為抑鬱症自殺。根據估算,目前為止中國患抑鬱症人數近1億左右。在我國抑鬱症發病率約為3%-5%。全球抑鬱症的發生率約為3.1%。中國每年大約有28萬人自殺,其中40%患有抑鬱症。
  • 想哭的時候能哭出來,也是一種堅強
    ,收到了許多留言,也看到了許多人在生活中崩潰的瞬間,因為深夜聽到的一首歌、生命中某個人的離開、被一段感情所辜負……流淚成為了我們情感的表達方式。最近一次流淚是清明節的晚上,我想我媽媽了。媽媽因為癌症已經離開我三年了,從媽媽走的那一刻起,我成了孤兒。在家做了四年全職媽媽,上個月找了一份工作,做了二十多天,始終放不開,壓力也很大,最終放棄了。
  • 識別抑鬱症的10個症狀 以及15句該說與不該說的話——如果你有親朋好友正與抑鬱症對抗
    而且,很多人不願意公開談論自己的病症,也不願意求醫,更讓事情惡化了。抑鬱症就像心靈感冒,每個人不同時期都可能染上,只要像注意身體調節一樣注意心理調節,不讓小病拖成大病就不用焦慮。抑鬱症不單是「心理因素」,起主導作用也是「生理因素」,通俗點說,是你的大腦中的一種叫做「快樂因子」的物質分泌的不正常了,它的學名叫「多巴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