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總會出現一些喜歡人他們喜歡奉承領導,討好上級,我們通常把這種行為稱之為拍馬屁。
那麼這個拍馬屁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把奉承討好上司的行為叫做拍馬屁,關於這個拍馬屁還有幾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源於元朝的文化,蒙古族一般的百姓家都會擁有幾匹馬,一位當時沒有車,這個馬就可以解決行路和運輸的溫蒂,蒙古族的牧民常常以養的駿馬為榮。
有時候人們在大街上相遇的時候,都喜歡拍拍對方馬的屁股,摸摸罵膘怎麼樣,讓後稱讚幾句,說上一句好馬,來博得馬主人的歡心,最開始就是實事求是的說,但是到了後來不管別人的馬好壞、強弱,都一味地只說奉承話,把劣馬也說成是好馬了。
第二種說法就是元朝的時候蒙古是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很多元朝的官員都是武將出身,當時馬是一個將領的權利,身份,地位的象徵,這個時候如果下級想要討好上級,就會拍拍他的馬、誇他的馬好。逐漸人們就把對上司的奉承稱為「拍馬」。因為是誇讚的話,在加上拍馬的地動作,然後就做了拍馬屁,之後蒙古入主了中原,建立了元帝國,他們的文化就慢慢的滲透到了漢文化中,然後拍馬屁這個詞也就流傳了下來。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以前塞外有一個財主,他買了一匹好馬,心中自然歡喜,於是就找來自己三個女婿喝酒,喝了一會,財主就高興了,把自己的馬牽了出來,讓那個自己三個女婿來讚美自己的駿馬,三個女婿為了討好自己的老丈人,算是費盡心機了,先是大女婿說「水面置金針,丈人騎馬到陰山。來去數百裡,金針尚未沉。」財主聽完大笑好詩。
二女婿不甘示弱,,一字一句的念道:「火上放鵝毛,丈人騎馬到餘姚,來去數千裡,鵝毛未被燎。」財主聽罷大喜。這個是時候就到了三女婿,這個三女婿天生愚鈍,學識也不高,他實在是著急,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雙手放在馬的屁股上一個勁的拍,這個時候馬就放了一個屁,三女婿靈機一動:「馬兒放個屁,丈人騎馬去會稽,來去數萬裡,屁門還未閉。」老財主聽了哭笑不得。
在當今社會上,馬屁精往往是受到人的鄙視的,但是領導會喜歡,有時候拍馬屁是一門藝術,學會拍馬屁也會是不容易,不過拍馬屁不是一個好的行為,我們還是不挑提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