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林奕含看過的書,看林奕含看過的電影

2021-02-18 森林讀書會

喜歡一個作家,那當然要看過全部的作品


文/林奕含

節選/林奕含的臉書

編輯·配圖/小森林

2016年1月5日

2016年末,許多權威媒體又選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書

問我,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書必定是費茲傑羅的《夜未央》

妮珂給狄克的那封信

「我但願有人愛上我,就像好久好久我生病以前那些男孩子那樣。我過我想大概要過很多年我才能想那樣的事。」

每次讀到這裡我都會痛哭失聲

……

小森林按:大陸簡體版一般將作者譯為司各特·菲茨傑拉德,《夜未央》譯為《夜色溫柔》。

2016年2月10日

生病失學多年間有一年獨自住在臺北

每天我都會走路去敦南誠品書店買書

從耳熟能詳的買起

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不知道此後託爾斯泰、福樓拜、勞倫斯他們是唯一不會死當我的老師

一日買了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我讀書並不快

看完了隔天走同樣的路又買了《可笑的愛》

看完了隔天走路去買了《不朽》

看完了走路去買了《生活在他方》

就這樣來來回回第一次看完了昆德拉全集

 

 

 

 

2016年4月13日

我的天啊,法蘭克·麥考特《安琪拉的灰燼》二十周年

全新翻譯要出版了

這本書是我最早讀到的偉大的書

也是唯一長大了回頭看依舊喜歡的書

(是的,我小時候還喜歡過餘秋雨,完是黑歷史)

我喜歡它對白可以當作白話詩

作家六十歲的第一本書怎麼記得童年與人的對話呢?

現實不重要,藝術家創造的這才叫真實

麥考特的自傳有但丁式「永遠思念天堂的詩人態度」

而這天堂是可愛的,是性的,是以詩化解現實,以現實入詩

……

毫無疑問是偉大的書,同學們快去買吧

 

 

4月15日

我其實對藝術開竅蠻晚

大約是中學時期專注課業的關係

 

第一次靈光是高中剛畢業

那時我正躁期,老抱著胖筆電亂看電影

安哲羅普羅斯《永遠的一天》

看五分鐘,還沒有情節推展,便大哭了

端著電腦在外婆家走來走去

媽媽愕然問怎麼哭成這樣

我說這拍的太好了

 

這兩天讀韋勒貝克《誰殺了韋勒貝克》,途中

一直掉眼淚

不因為情節,這書寫的實在太好了

我習慣登記讀過的書

上一次有這個感覺

是一百一十九本書之前,奈波爾的《魔種》

想要活到下一本、再下一本的時候,僅此而已

小森林按: 《永遠的一天》,希臘電影大師安哲羅普洛斯(Angelopoulos)作品,榮獲1998年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

小森林按:《誰殺了韋勒貝克》是2013年大塊文化出版的圖書,作者是Michel Houellebecq榮獲二○一○年龔固爾文學獎

小森林按:《魔種》是奈保爾的上一部小說《半生》的延續。V.S.奈保爾(V.S.Naipaul),英國著名作家。2001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2004年《魔種》出版,奈保爾宣布這是他的最後一本小說。

2016年9月2日

我已經多的沒有讀張愛玲一字

大可以說,大量閱讀翻譯書籍,就是在逃避張愛玲。

但張愛玲依舊是我的宗教 

 

 

2016年9月3日

昨天去看了是枝裕和的新片

《比海更深》

我非常喜歡選角

阿部寬

飾演一失意就到了中年的小說家

……

 

2016年9月5日

……

今天不知道哪來的傻想

拿了《太陽照常升起》重讀

每讀一個段落 起來倒水喝

都被藥物的副作用,姿勢性低血壓

給推拿在巢巢的書架上

 

 

 

2016年9月21日

我小時候竟然喜歡過余光中跟餘秋雨,完全是黑歷史

 

2016年9月21日

正在籌備一部新小說。最喜歡:大江健三郎,張愛玲,菲利浦羅斯,託爾斯泰,莎岡,費茲傑羅,高行健,錢鍾書,杜斯陀也夫斯基

2016年9月21日

我始終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是胡立歐麥登的《安娜床上之島》

說喜歡二字忒輕佻了

…… 

2016年10月2日

我認同的看書方法是全集式的

喜歡一個作家 那當然要看過全部的作品

就像在公交上看見一隻美麗的手

也必須有欲望看看那臉長什麼樣子

 

2016年10月5日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上映當日

我便跑去國賓看了

今天又花了800票價

在京站威秀看了「未來3D」一次

……

李安永遠是自己的體溫還以為是溫存的餘溫

刻舟求劍

刻痕標誌劍之失落之失落

李安一刻下去,刻個沒完,又刻去個大作

 

2016年10月8日

許多喜歡的作家都是諾貝爾獎介紹給我的

高行健還寫,還畫畫

等不到柯茲、摩裡森的新作

大江健三郎不寫了

奈波爾也不寫了

萊辛死,也馬奎斯也死了

爭議葉利尼克,還不爭議帕慕克

討厭村上春樹

總有人說他沒拿獎是因為年紀,因為名氣

剛進中文系,聽到那種論調

我心裡只想你真的有看過哪怕一本得獎作品嗎?

事後恨透了本能掛在自己臉上的微笑

大江說,他在村上直白的文字中讀不出深意

——連大江都讀不出,我又何必讀出

……

菲利普·羅斯好老了,八十三歲,還沒得獎

 

小森林按:菲利普·羅斯(Philip Roth,1933年3月19日—),美國作家。以小說《再見吧,哥倫布》(1959)成名(該書獲1960年美國全國圖書獎)。羅斯曾多次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2016年12月1日

《終極追殺令》裡

中年殺手裡昂問小女孩瑪蒂達:你幾歲?

十二歲的瑪蒂達裝出風塵的樣子:我十八歲了。

裡昂圓著眼睛說:你看起來好年輕啊。

瑪蒂達昂起眉毛,煙視媚行地說:謝謝。

……裡昂和瑪蒂達的愛是多麼根深的孤獨啊

每次進電影院,四周在沸笑,而我在流淚

我會意識到身體裡有個小孩,從來沒被善待

……

 

 

2006年12月12日

Bob Dylan 雖沒有出席諾貝爾頒獎典禮

但仍然去致了辭

看完了

我有一個種午睡醒來發現自己睡糊了一整張鉛筆稿的感覺

致辭內容幼稚

且顯然不善散文

高中生寫「我的夢想」似的

想到我翻天覆地看的

2004年葉利尼克的的獲獎辭

2007年萊辛的獲獎辭

還有我最喜歡的2009年穆勒的獲獎辭

那都是單篇掇拾起就光豔照人、纏綿得鏗鏘的第一流散文

到底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給予所謂普世一個形式而非意義上的肯定?

給一個傳唱普世的歌手而不是內容普世的作家?

不說了

 

森林按:赫爾塔·穆勒(HertaMüller),羅馬尼亞籍的德語女作家,獲2009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公告中評價穆勒「以詩歌般的洗鍊與散文般的平實,呈現了被剝奪者的處境。」

2016年12月18日

以前嚷嚷著爸媽不了解我

他們說好啊,我們一起看你在看的東西

我便放了《鋼琴教師》和《安娜床上之島》給他們

看完以後

他們說:

你就是太早開始看「這些東西」才會變成「這個樣子」

我從此再也不跟他們說我在看什麼讀什麼寫什麼了

 

《鋼琴教師》電影劇照

林奕含,臺灣女作家,1991年出生,發表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簡介中寫道,「所有的身份裡最習慣的是精神病患,夢想是一面寫小說,一面像大江健三郎所說的:從書呆子變成讀書人,再從讀書人變成知識分子」。她生前接受採訪曾說:「這個故事折磨、摧毀了我一生。」2017年4月27日傍晚於自家臥室上吊自殺。

相關焦點

  • 林奕含之死給我們什麼啟示
    林奕含曾說過讀者是非常幸福的,讀者不用親身經歷就知道生活的陰暗面,看了她生前的採訪視頻,在視頻中她平和又顫抖的談起自己的作品說:「如果你讀完後感到一絲一毫的希望,我覺得那是你錯了,你可以回去重讀。」我曾看過一條新聞,韓國對於未滿十三歲的兒童實施性虐犯,或是性犯罪次數達兩次以上的人,在刑滿釋放後,要在腳上佩戴腳鏈,在靠近幼兒園等場所會發出報警聲來警告他人
  • 林奕含自殺事件
    次日凌晨,林奕含父母通過出版社發表聲明,表示女兒是因多年前被補習老師性侵,引發抑鬱症,最終導致不幸。《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林奕含生前寫的一本自傳性作品。林奕含出生於1991年,曾在學測裡拿到了滿級分,是臺南女中唯一一個拿到滿級學分的才女,在2009年考上過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但入讀兩周後因為抑鬱症惡化而休學。
  • 林奕含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在政大上學時,一次期末考試她因病請假,並提供病歷診斷書,但系主任冷言冷語地說:「精神病的學生我看多了,自殘、自殺,我看你這樣蠻好、蠻正常的。」接著,系主任拿起診斷書問道:「你從哪裡拿到這個的?」 這件事對林奕含的影響很大。在她的訂婚宴上,她對於這件事是如此回應的:「這個社會對精神疾患者的期待是什麼?
  • 林奕含的文學世界
    「這是一個關於女孩子愛上了誘姦犯的故事」,她這樣評述自己的書,「這絕對不是一本憤怒的書,控訴的書」。林奕含用她的筆觸,將真實的毀滅包裝起來,編寫成一個關於愛的故事,而她這樣做的原因大概是在呼籲、在吶喊,在引導讀者正視殘酷,「如果是在新聞中,你鐵定是看不下去的,可是在這本小說中,你可以讀下去,甚至可以得到一種美的享受、痛的快感」。
  • 言己 | 被熄滅的林奕含的一生
    2017年4月27號,臺灣新銳作家林奕含於家中上吊自殺,從十八歲到二十六歲,林奕含自殺過四次,每次都不留餘地。她悄悄地為自己送行,留下一本出版僅三月的書—《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個二十二分鐘的專訪視頻,以及一段死無對證的被性侵過往。在林奕含生前最後一段訪談中,她身著粉色的針織衫。
  • 臺灣女作家林奕含
    2017年2月初,林奕含出版長篇小說處女作(也是唯一的完整著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書中描寫了少女房思琪被補習班名師李國華誘姦、性虐待,最終發瘋的故事,以優雅的文筆和精巧的隱喻呈現她對性、權力、升學主義的看法。 27日驚傳自殺消息,她的父母林炳煌醫師、賴嘉芳夫人發表對外聲明:謝謝大家的不舍....
  • 林奕含與房思琪的失樂園
    結合最近,「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掀起了輿論的高潮,人們無比憤怒,大家在網路上詛咒施暴者,並結合了在國際範圍內影響很大的韓國電影《熔爐》與《素媛》,全國人民都在急切呼籲性教育,急切呼籲法律嚴懲性侵罪犯。然而,健忘的網民們似乎忘記了,就在半年前,自殺身亡的女作家林奕含,也曾是年少時被輔導班老師性侵的受害者。性侵是一個巨大的災難,像地震,瘟疫一樣,對於這些受傷害的孩子來說,這是奧斯維辛的集中營。
  • 探尋林奕含的「真相」
    這幾天又在看林奕含的各種視頻。 去年只看了那一期書房裡、她離世8天前的採訪,這一次才發現了更多線索。(鏘鏘三人行那一期,真的是太粗糙了,竇文濤對她沒有絲毫了解,僅憑一些花邊新聞就開始拼湊想像。反倒是另一位女嘉賓說了幾句擲地有聲的話。所以如果只看到事物的片面,真的不如完全不看。不知道這期節目,給觀眾帶來了多少對林奕含的誤解!)
  • 林奕含離世三周年,我們再來讀一讀她的「遺言」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一些關於林奕含的文字,在我的電腦裡躺了兩年多。3年前的4月27日傍晚,26歲的林奕含,被發現在自己家的臥室自縊身亡。這位很有才華的臺灣女作家,只留下了唯一一本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後來,有無數時刻,讓我想到林奕含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 林奕含為什麼要自殺 林奕含自殺前8天受訪視頻在線
    林奕含為什麼要自殺 林奕含自殺前8天受訪視頻在線時間:2017-05-07 08:36   來源:泡泡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林奕含為什麼要自殺 林奕含自殺前8天受訪視頻在線 日前,臺灣26歲的文壇新星林奕含在臺北家中自殺身亡。
  • 林奕含——臺灣美女作家自殺背後的悲劇
    林奕含從小就很熱愛文學。但林奕含高中時期患上精神疾病,大學期間也因為精神疾病被迫輟學。臺灣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殺 父母聲明:當年曾遭老師誘姦日前,臺灣26歲的美女作家林奕含27日驚傳在臺北家中自殺身亡。次日凌晨,林奕含父母通過出版社發表聲明,表示女兒是因多年前被補習班老師性侵,引發憂鬱症,最終發生不幸。
  • 從《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看作者林奕含,匆匆一生如流星劃落人間!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一本特別的書,首先它是關於性侵兒童和家暴的一部書,還有它的作者,是年僅26歲就自殺身亡的林奕含。更特別的是,這本書改編自真人真事,就是書的內容源自林奕含的親身經歷。不得不說,林奕含在2017年自殺時,年僅26歲,這是何其的錐心刺痛,才會有這樣的慘局。
  • 林奕含:不是我選擇書寫它,而是它找到了我
    昨天4月27日,是臺灣作家林奕含去世三周年。談起林奕含,大多數人都很難快速反應想起來是她,但是一旦說起那本基於她親身經歷以第三人稱書寫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那麼大家就會想起那一個可憐無助曾經被光明遺忘的女孩子。說起林奕含的一生,著實讓人唏噓。
  • 林奕含或房思琪:誘姦、性侵及惡之平庸
    寫完以後再看,最可怕的就是:我所寫的、最可怕的事,竟然是真實發生過的事。而我能做的只有寫。女孩子被傷害了。女孩子在讀者讀到這段對話的當下也正在被傷害。而惡人還高高掛在招牌上。我恨透了自己只會寫字。」「我在思考讀文學的人真的會做出這樣的事嗎?他誤讀了嗎,他讀錯了嗎,他沒有讀到心裡?我終究必須相信,文學讓我幻滅。
  • 另一個林奕含,也許在過比較幸福的人生
    林奕含生前採訪視頻我是個惡意的作者,寫作是不抱期望的 「『這件事』是在我很小的時候知道的,聽起來很煽情,但它影響了,改變了我的一生。」《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變態駭慄,讀文學的老師誘姦了讀文學的女孩,發生在文明的大廈、升學主義的補習班。
  • 世上再無林奕含
    林奕含的父親是臺南的名醫,出生在這樣優秀的家庭,她也毫不意外地十分優秀。她是:一個三位數的平方心算只要半秒的人;一個可以把張愛玲整套書從頭到尾一字不差背下來的人;一個曾是臺南女子中學唯一一個在升大學測驗中獲得滿分的學生.我不想去強調林奕含曾經到底有多麼優秀,因為這樣只會更加放大她的遭遇,放大她說自己是「廢物」,放大終究無法挽回她這個事實。
  • 「林奕含去世三周年」,請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李國華」
    林奕含,想到這個名字,就會感覺到傷心襲來,更別提看到跟她有關的視頻或信息。心疼,心疼這麼溫柔美麗的一個女孩子,卻在人世間受到這樣的摧殘。那種傷痛感就好像回到了我看《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那個晚上,看完之後,我好好地大哭了一場。可是,哭能解決什麼問題呢?
  • 林奕含的初戀樂園
    最近幾周,臺灣人都在讀一本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書。這本小說自2月份出版以來,已經多次賣到缺貨。4月27日,被抑鬱症折磨多年的書作者林奕含在家中上吊自殺。她生前曾說過「寫出這個故事和精神病,是我一生最在意的事」。因為書的開頭寫著「改編自真人真事」,許多人曾問她,房思琪的原型是不是她自己。她停頓了幾秒,說「很抱歉,不是我」。
  • 林奕含之死:書寫是一場絕望的自救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這本書,我沒有完整讀過,只是在一些朋友們分享的片段中,大致知道了書的內容。林奕含本人也在訪談中說到,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幾句話就可以說完,就是一個老師誘姦了幾名女學生的故事,關鍵在於,這不僅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它是一本自傳性質的小說。我看了一些網評,人們抨擊的焦點基本上集中在老師的無恥。
  • 林奕含去世一年後,為什麼仍有無數少女痛不欲生?
    (哪怕看過也希望你能重新讀一遍)我是在臺灣作家林奕含自殺後,開始看她的書《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寫文章之前,我反覆看了幾遍,每一遍都覺得好沉重。在書裡,林奕含寫了一個13歲的小女孩房思琪,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被一個50歲的中文補習老師李國華性侵最後導致發瘋的故事。結合最近發生在公益界、媒體圈、教育界的性侵案,房思琪的故事,不就是這些案件最真實的文學記錄?朋友問,你為什麼要去看呢,明知道裡面寫的東西是殘忍的,還要去研究,這不是自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