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駕崩前,交給程咬金一個秘密任務,讓大唐江山延續200餘年

2020-12-27 騰訊網

無論哪一行,都需要職業的技能。天才總應該伴隨著那種導向一個目標的有頭腦的不間斷的練習,沒有這一點,甚至連最幸運的才能,也會無影無蹤地消失。 —— 德拉克羅瓦

《史記》曾寫道:「輔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一名全身心為主付出將忠誠貫徹到底的臣子,不論對古代哪一個王朝的君主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明君並不能憑一己之力治理好整個天下,再出色的皇帝都需要一份自己專有的助力。

在唐朝的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可謂是一個對於用人方面極度擅長的賢明之君了。從615年起他就已經奔跑在了反隋的沙場上,在起義的過程裡積累了很大一股力量。他禮賢下士又仁愛無比,這讓所有來投奔他的人都心甘情願。

大唐開國的奮鬥中,李世民麾下的智者良將是最多的。程咬金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出生於589年,身強體壯勇武無雙。610年他在家鄉濟州組織了護衛鄰裡的武裝力量,直接獲得了李密的賞識,並在619年加入了李世民的麾下。

本身程咬金是個頗為高傲的人物,他的出身並不算太差,好歹也是個官吏之後。同時他又是一位使用馬槊的猛將,不論是武力還是帶兵都非常傑出。如此一位人物來到了軍隊之中必然會帶有或多或少的傲氣,他也不例外。完全不像和他同來的秦瓊一般謙遜,反而把少年豪情體現得淋漓盡致。

對於這樣一位有態度的大將,李世民自然是非常樂於與之交好的。對於程咬金體現出的傲氣,這位傑出的領袖只是用自己的仁愛就徹底徵服了這個「刺頭」。將不仁不能馭下,如果自己侍奉的主子是賢明高尚的人物,那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於是這員大將從此對秦王信服無比,徹底貫徹了忠誠二字。

620年,程咬金在剿滅宋金剛之戰裡大顯神威,隨後621年又是給了竇建德部一次重大打擊。戰場上立下的戰功不僅給他帶來了名利,更是讓君臣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624年面對太子的排擠,他首先想到的都是李世民的安危。626年的玄武門之變,他更是毫不猶豫貼身護衛在秦王左右。

如此一位忠心之臣,也正是李世民晚年最為信任的人之一,就在他臨終之前甚至還交給了程咬金一個秘密任務,直接讓大唐再次延續了200年。在唐太宗的晚年,立儲的事情正是最讓他困擾的。太子李承乾心術不正,四子李泰工於書畫,九子李治性情軟弱,無論哪一個都不是最佳選。

但幾經思索,九子李治雖然性格偏軟,但卻有一顆仁愛的心。無論如何,一位以民為本體恤天下的皇帝肯定是對百姓更好。這種情況下,李世民要求程咬金秘密保護這位軟弱的未來儲君,防止那些圖謀不軌的人趁機起兵叛亂,直接搶奪這還沒穩固的皇位,那樣大唐江山就徹底變天了。

於是,649年唐太宗駕崩後,程咬金親率飛騎軍護衛李治回朝。據《新唐書》記載,他在殿門外連續守護了3個月之久,戒備一切刺客。在唐高宗登基後,他又重返軍隊,為了大唐繼續徵戰,656年西突厥之戰就是他的功勞。

也正是有了程咬金對李世民秘密任務的完成,一位愛民的君主延續了貞觀之治帶來的風採,唐朝為延續200年的江山大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史稱「永徽之治」。好的王朝自然少不了一位傑出的皇帝,但他的身邊更是少不了股肱之臣的無悔辛勞。

相關焦點

  • 李世民,24歲就平定天下,打下大唐江山社稷的他軍事水平如何?
    因為在大唐王朝建立之初,李淵起兵時,李世民的身份可是輔助他打下大唐江山的肱股之臣。其軍事之才,就算和歷代的帝王相比,都毫不遜色。只不過,後來他登基為帝,作為帝王的光芒太過於耀眼,人們的目光焦點因此轉移,忽視了他的赫赫戰功。
  • 隋唐英雄程咬金的一生傳奇
    但是歷史上確實有程咬金其人,他本是濟州東阿人,原名程咬金,後改名程知節,經歷了隋唐兩個朝代,他的一生可謂是一部傳奇史,一生戰功赫赫,建樹頗多最後成為大唐的名將被封為盧國公,位於唐朝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更是瓦崗五虎將之一併且有個外號為混世魔王。隋朝末年,天下戰火紛紛,程咬金參加反隋的瓦崗大軍護衛鄉裡。
  • 程咬金是凌煙閣24功臣之一,女皇殺很多功臣,為何獨留他頤養天年
    那裡面藏著什麼秘密?誰都知道武則天當上皇帝是多麼的驚險,在那個封建社會裡,這個至高無上的王位,有多少人目瞪口呆。沒料到,卻被一位女子之輩,做了皇帝。那麼,很多大臣都在質問她,諷刺武則天,憑什麼?一位小妃到了至尊帝位,武則天是多麼難走啊!
  • 程咬金墓出土一尊墓誌,為我們揭示一個不一樣的混世魔王
    在小說中,程咬金是一位粗中有細、勇猛異常且頗有福氣的猛將。他出身草根,當過私鹽販子,做過大魔國皇帝,使得一手好板斧。最終他依靠自己的武勇和幸運,幫助大唐攻取天下,最終以國公的身份得到善終。1986年,西安考古學者對昭陵的程咬金墓進行搶救性發掘,並從墓中發掘出一件國寶級的文物——程咬金墓志銘。通過墓志銘、新舊唐書以及《資治通鑑》的對照,發現了一個異於我們認知的程咬金。一、程咬金出身豪門無論在正史還是在墓志銘中,程咬金都被稱作程知節。根據學者考證,大約在玄武門之變後,程咬金就被改為「知節」。在以往,我們將程咬金視為草根英雄。
  • 程咬金墓誌碑文出土,其真實形象,與《隋唐演義》中相差甚遠
    《隋唐演義》中,描繪了許多性格各異的英雄,這些英雄中,「混世魔王」程咬金是最受人們喜愛的一個,他出身草莽,性格可愛,在書中常常承擔著輕鬆歡快的情節,程咬金這個人物是有歷史原型的,但是歷史上程咬金的形象,與演義傳說中相差甚遠。
  • 玄武門之變後,程咬金受封上柱國,秦瓊一病十二年是弄假成真?
    因為《舊唐書》和《新唐書》語焉不詳,很多人都不知道秦瓊和程咬金在玄武門之變中到底做了些什麼,甚至與這二人有沒有去玄武門,都成了一個謎題——新舊兩唐書以李世民修改過的實錄為依據,對秦程二人的記錄只是咋理解都行的「從討」、「從誅」以及「事平」之後的賞賜,但這賞賜可以被看做是李世民登基之後的普調職位和工資,那兩個「從」字也說明不了啥問題:秦瓊程咬金不「從」,還能「反」嗎?
  • 半路殺出程咬金典故的由來:老程攔住去路,李世民煮熟的鴨子飛了
    某件事情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忽然冒出來一個人給攪黃了,這時候被壞了好事的人就會恨恨地說:「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在民間傳說中,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這個典故的由來,還真是因為程咬金半路上冒出來,壞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好事,硬生生地把李世民的新媳婦變成了幹閨女:老程攔住去路,李世民煮熟的鴨子飛了。
  • 李世民臨終前將他貶出京城,李治登基後給他連升三級並重用
    李世民臨終前將他貶出京城,李治登基後給他連升三級並重用小編今天和大家聊聊唐朝一名開國功臣,李世民在臨終前將他貶出京城,李治登基後便給他連升三級,而且還重用他。古人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那麼李世民為何要在臨終前將一名開國功臣貶出京城呢?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晚節不保的程咬金
    眼看天下大亂各地烽煙四起,更有好多盜賊趁亂劫掠百姓,為了自保,程咬金就集合了鄰裡鄉親幾百人,組成了一個小型地方武裝,打的四方盜賊誰都不敢過來找事。正趕上李密起兵,程咬金就帶領著諸多小弟加入了李密集團。實話實說,李密吹了一個大大的牛逼,但是卻可以看出他對程咬金有多重視。後來李密加入了瓦崗寨,程咬金也就跟隨著他來到了瓦崗,當然,程咬金肯定沒在瓦崗當上混世魔王,但是卻是個實打實的猛將。他的武器也不是演義裡的斧頭,而是隋唐時期騎兵常用的馬槊。
  • 《長安十二時辰》中,為何聖人不把朝政交給太子反而交給李林甫?
    馬伯庸先生的《長安十二時辰》講述了一個大唐反恐故事。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上元節前一天(正月十四),一幫狼衛帶著石油火藥,準備在上元節當夜引燃玄元寶燈,把李隆基李林甫在內的一幫昏君奸臣全部燒死。負責皇城安全防衛的靖安司得知消息,從死牢中提出殺人犯張小敬抓捕狼衛,一場鬥智鬥勇就此展開。
  • 唐太宗李世民的最後一天:眼裡看著武媚,心裡全是主意
    從此以後,李世民便在這裡辦公生活,直至駕崩。剛住進來,正是深秋,天高氣爽,涼氣逼人,李世民非常高興,即興賦詩一首:秋日凝翠嶺,涼吹肅離宮。荷疏一蓋缺,樹冷半帷空。一個涼字,一個冷字,概括了此宮特點。隋文帝楊堅便是搶了外甥(周靜帝)的江山,李淵也是搶了侄孫(隋恭帝)的江山,李世民更是搶了父兄的江山,楊堅和李淵跟長孫無忌一樣,都是關隴勳貴。憶往昔看今朝,李世民心裡明鏡一般。不過李世民最終還是屈服了。這就叫形勢比人強。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看個人努力,關鍵還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因為關隴貴族集團還是大唐的核心統治力量,李世民是不可能消滅這個集團的。
  • 李淵作為開國之君,擁有絕對的掌控權,為什麼控制不了李世民呢?
    先來說說主觀的原因,其實就是李淵根本就沒有想要過分控制李世民,反而給予了李世民絕對的權力。我們都知道李世民從跟隨李淵晉陽起兵開始,就長期負責統兵作戰的任務,在攻取長安的過程中,李世民和李建成分別統領一路兵馬進攻長安,可以說這個時候兄弟兩人配合的非常完美,所以李淵陣營幾個月時間就從太原打到了長安。
  • 唐太宗駕崩,西域一國王在棺槨前痛哭流涕,只為報答知遇之恩
    前言大家都知道,大唐盛世的開啟人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功績莫過於貞觀之治了,而他為大唐發展所發布的各項措施不僅僅對唐朝有著巨大影響,還影響到了周邊的國家與地區。儘管李世民上位的時候,曾做出玄武門之變這種不仁義的事情,但歷史發展只看勝者,就算有這點黑歷史,也不會影響他在位的功績。可惜的是,這位大唐明君在貞觀二十三年染上了惡疾,無奈之下,他只能放棄朝堂帶著御醫和一些官員去到終南山翠微宮裡修養。儘管李世民病痛纏身,但他依舊一邊修養一邊處理朝廷政務。可惜,在那一年的七月份,他還是病逝了。
  • 程咬金一世英名,竟毀於晚年這件錯事!
    李世民久聞他們的大名,大為高興,立即加封二人為將軍,待遇優厚。從此以後,程咬金跟隨李世民,打劉武周,破竇建德,取王世充,出生入死,屢立戰功,成為大唐開國勇將,後來名列「凌霄閣」功臣第十九位,名垂青史。李世民精選幾千騎士,全部黑衣黑甲,分為左右四隊,由程咬金、秦叔寶、尉遲恭、翟長孫四將率領。
  • 武則天駕崩前,為何把江山歸還給李家?200年後,世人才明白她用心良苦
    當然在古代還有一種人,她們可以是皇帝的老婆或者親戚,等到皇帝駕崩,便可以名正言順地輔政,但輔政也是有限度的,《羋月傳》中的秦宣太后,她是秦國相穰侯魏冉之異父姊,後為秦惠王妃,生下了兒子秦昭襄王。秦惠王駕崩的時候,秦昭襄王尚且年幼,羋月把持朝政四十一年,直到秦昭襄王任用範雎為相,這才將羋月的勢力逐漸減除。但羋月如此強勢,也沒敢廢帝自立。
  • 真實的大唐歷史,遠比《長安十二時辰》更驚心動魄!
    以唐朝歷史上最著名的主角為線:李淵、李世民、武則天、楊貴妃、唐明皇、李白、安祿山、黃巢…… 大唐的帝王將相、詩人草寇輪番上陣,鬥智鬥勇,上演了一場又一場好戲,說盡了唐朝的驕傲、恥辱與秘密。書中以人物為主要闡述對象,力圖扭轉大眾對唐朝人物的刻板印象,從而還原一個真實的唐朝。
  • 漢太宗經天緯地,能力不輸李世民,廟號的知名度為何不如唐太宗?
    筆者前幾天寫了一個帖子,裡面提到了「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網友「柳香677 」回帖問我說:「大漢朝有太宗嗎?」筆者覺得這個話題非常有趣,就寫了這篇帖子,討論一下歷史上太宗皇帝的話題。古代的皇帝駕崩了,子孫會給他上廟號。開國皇帝的廟號,一般是「太祖」或者「高祖」。開創之君的廟號,一般是「太宗」。開國皇帝打下江山之後,國家百廢待興。
  • 程咬金在歷史上是怎樣一個人?
    ,歷史上真實的程咬金,雖然沒有這麼誇張,卻也同樣是悍將一枚。其實「程咬金」這個名字,放在真實歷史上,只是這位戰將的原名,他後來徵戰隋末沙場時,也早已改名為「程知節」。但更和野史裡那位只擅長三板斧的莽漢程咬金不同,歷史上的程知節,卻是聲名在外的武力強人,特別擅長在戰馬上揮舞長槊作戰。後來投奔隋末梟雄李密後,更是成了其麾下的「四驃騎」之一,統領最精銳的八千勇士。
  • 程咬金堪稱混世魔王,晚年卻做了一件錯事,晚節不保
    文:鼓浪隱士在很多人印象裡,大唐名將程咬金是一員福將。
  • 唐玄宗楊貴妃愛情秘史,李白「欺負」高力士……你知道的大唐,原來都是假的
    《大唐興亡三百年》其實更像是一冊《大唐八卦異聞錄》。它還嘴刁的很,要用最有名的角兒來當主線,不出名還不用。所以李世民、武則天、楊貴妃、李白……這些大唐的帝王將相、詩人草寇輪番上陣,鬥智鬥勇,把其中的秘密全給讀者抖摟了個乾淨。★八卦一:楊貴妃原是唐玄宗的兒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