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成為家庭底色

2021-01-18 西部文明播報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家庭在綠化美化環境、創建綠色家園的社會作用。今年以來,市婦聯聯合市創建辦以「綠色安康·美在我家」為主題,在安康中心城區開展了尋找「綠色家庭」活動,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

在開展尋找「綠色家庭」活動中,市婦聯堅持立足基層,突出群眾尋、尋群眾,群眾學、學群眾,以家庭環境衛生整潔美、養綠護綠溫馨美、低碳環保時尚美、文明和諧家風美為標準,採取群眾自薦互薦、社區黨支部申報、辦事處和漢濱區婦聯推薦的方式開展。並通過召開尋找「綠色家庭」啟動會、線上線下宣傳會、現場觀摩推進會等形式,讓尋找「綠色家庭」活動迅速在中心城區的37個社區展開,廣大家庭踴躍參與尋找「綠色家庭」活動。

家住鑫園小區的劉思悌,屋後有一片空地,雜草叢生,在全社會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下,劉思悌老兩口將這片空地改造來種花,把雜草叢生的空地改造成了一個小花園,園裡60多盆鮮花和盆景錯落有致,綠意盎然。周圍住戶經常來這兒賞花,了解學習養花知識。「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滿園春」,劉思悌說,希望有更多人參與到養花增綠隊伍中來,攜手共創綠色家園。

讓綠色走進家庭,開展家庭綠色、環保、低碳活動,享受現代綠色生活,不僅是每個家庭的執著追求和自覺選擇,也是每個家庭應負的責任。老城辦西關社區居民馮自群,從小就喜歡綠色植物,她說:「綠色生活走進我家,養花不再是一種欣賞,而是一種有益健康的活動,既可賞心悅目,又能陶冶性情,還能疲勞消除和煩惱,更能和諧人際關係。共創綠色家園,要從小事做起,少一份破壞、多一份建設,珍惜任何再利用的資源。」

在尋找「綠色家庭」過程中,市婦聯要求社區廣泛開展綠色特色活動。圍繞「綠色家庭」主題,開展「節能環保大家談」活動,引導婦女走出家門分享節能環保小竅門、小製作,讓勤儉持家、低碳環保成為生活日常;開展「家庭光碟」行動,引導家庭健康烹飪,科學飲食,踐行「公筷行動」「光碟行動」;開展「家庭節能」活動,引導家庭積極參與「拒絕白色汙染,使用布袋子行動」、綠色出行等低碳生活;開展「美在我家」活動,動員廣大家庭養護綠植美化環境,清除雜物淨化環境,不斷提高文明素質。

自今年3月尋找「綠色家庭」活動啟動以來,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經過群眾自薦互薦、社區黨支部申報、辦事處和區婦聯推薦、檢查驗收等環節,有300多戶家庭成功入圍。市婦聯在網絡上推出的「綠色安康·美在我家」網絡投票宣傳活動,量達37萬人次,累計投票24.9萬票;開展走進897直播間訪談活動,市、區、辦事處、社區婦聯及「綠色家庭」代表6人走進直播間,分享尋找「綠色家庭」活動體會,在全市廣大家庭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和強烈影響。

市婦聯副主席鄭其巧在接受採訪時說:「市、區婦聯、辦事處、社區通過在線上線下廣泛宣傳,讓廣大家庭認識到開展此項活動是一件利己、利他和利社會的好事實事,做到自覺主動參與。在尋找過程,我們通過開展網絡公示投票,讓群眾在參與過程中學先進、受教育、提素質,讓每個參加活動的家庭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也通過大家的示範帶動,逐步形成婦女帶家人、家庭學家庭,以『小家』美促進『大家』美,達到全面推進、共建共享的目的。」

在培新社區白廟巷一棟6層高的小樓裡,住了本是兄弟姐妹的6個小家庭,他們都因喜愛養花組成了一個和睦的大家庭。300平方米的天台上擺放著大大小小上百盆花,儼然成了一個小花園。這棟樓裡的戶主劉國竺是「綠色家庭」示範戶,他說,如今他家已遠近聞名,時常有不少市民來這裡賞花,交流養花經驗,影響更多人投入到綠色環保、健康文明生活中來。

經過網絡投票,在中心城區共尋找「綠色家庭示範戶」100個、「綠色家庭」207個。市婦聯及時召開中心城區尋找「綠色家庭」揭曉暨故事分享會,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講好「綠色家庭」故事,引導和帶動更多家庭參與「綠色家庭」創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中來,傳播綠色生活理念,踐行低碳生活方式,共建美麗安康,共享美好生活。

來源:安康文明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瀟湘平:讓綠色成為永州最鮮明的底色
    市委五屆九次全會提出,要堅持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永州作為湘江的源頭,是湘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
  • 綠色成為神州大地發展底色
    原標題:綠色成為神州大地發展底色 剛過去的這個春天,「綠」意分外濃。 馳而不息的藍天保衛戰,刷新著中國北方城市近年來的藍天紀錄。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發展理念,各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道路,新時代的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加速鋪展。 治汙攻堅,一錘接著一錘敲 湖北宜昌,初夏的陽光輕撫著黃柏河水面,兩岸蒼翠夾著漣漣碧水,奔向長江。 長江一級支流黃柏河全長162公裡,是宜昌城區的水源地。
  • 綠色是貴陽貴安的靚麗底色
    踏上「十四五」新徵程,我們仍要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讓綠色始終成為推動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的靚麗底色。綠色是貴陽貴安的城市價值基點,是最具競爭力的比較優勢。「十三五」期間,貴陽貴安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不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走出了一條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新路子,讓貴陽貴安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城市生活品質不斷提高。
  • 「天眼時評」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亮底色
    依託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貴安新區著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一條生態文明發展新路。貴安有多綠?  從綠色金融港,到綠色產業園,再到綠色社區、綠色建築等,綠色和生態已在貴安新區結出累累碩果。貴安新區森林覆蓋率達42%,平均海拔1200米;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全年最高氣溫高於27.2℃的時候只有7和8兩個月。綠色已成為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最亮底色。  貴安有多美?
  • 綠色生態,這就是開遠的幸福「底色」!
    綠色生態,這就是開遠的幸福「底色」!近年來開遠市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把「綠色」作為生態發展底色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 讓綠色成為家居產業的底色
    11月25日,「智造環保+ 為綠色發展護航——廣東綠色發展媒體觀察團」走進尚品宅配。觀察團由五位專家和30多家媒體組成。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綠色健康領域的重視,綠色也成為了企業強大的競爭力,而科技創新、智能製造成為了實現綠色的基礎。
  • 「天眼述評」讓綠色成為貴州發展「最靚麗底色」
    作為長江上遊地區唯一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構建長江、珠江「兩江」上遊綠色屏障,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打造綠色家園、完善綠色制度、築牢綠色屏障、培育綠色文化「五個綠色」,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各地林草頭條丨甘肅武威:讓綠色成為最美底色
    讓綠色成為最美底色——武威市深入推進全域生態文明建設綜述武威市海藏寺溼地公園 一 很難想像,幾年前的祁連山脈中不乏人為造成的點點「傷疤」。青土湖 四 僅用一年時間,武威新增城市(縣城)綠地面積189.6萬平方米,綠色更加濃厚。鳥瞰城區,各種喬木、灌木、花卉把街道裝扮得格外迷人。在中心城區榮高路、宣武街、天豐街、漢武大道、和平大道、正陽路等道路上,樹木景觀一街一品、一路一景,立體栽植花卉五彩繽紛,花香襲人,處處體現著全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擦亮美好生活底色
    原標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擦亮美好生活底色   提要:新發展階段,我國
  • 市住建局:以綠色「築」就城市建築「最美底色」
    原標題:市住建局:以綠色「築」就城市建築「最美底色」   建築是城市的主要載體,既為城鄉居民提供生活、
  • 濱州鄒平市全域擦亮「綠色鄒平」底色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3日訊把「綠色鄒平」作為生態建設的最美底色,濱州鄒平市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圍繞「四減四增」結構調整,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取得了新成效,2019
  • 「讀懂我們的全面小康」綠色,全面小康的鮮明底色
    潘家華:如果說生態的內涵是尊重自然、和諧共生,強調的是天藍、水清、地淨,旨在回歸本色、凸顯底色,綠色的內涵則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要求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高產出、高效率,重在增綠行動、實綠績效。如何歸本色、顯底色,需要手段和工具;距本色有多遠、與底色差多少,需要測度和量化。
  • 廣安武勝:生態建設鋪好「綠色」底色
    近年來,武勝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強化流域內河流管理,堅持沿河巡查等形式,不斷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落實,確保水清、岸綠、河暢。在河道長效機制上不斷創新,「掌上治水」新模式極大限度地發揮了河長的作用,提升了水環境治理水平。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小康故事,小康人生;小康家庭,小康社會。從7月1日起,本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深入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各項新成果、新成就。敬請讀者關注。從南京上空俯瞰,奔騰的長江旁是蜿蜒的綠道,長江二橋至三橋間的主城濱江風光帶,勾勒出山水城林的生態之美;魚嘴公園、綠博園、萬景園等景點,如同一枚枚綠寶石鑲嵌其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綠色鋪就小康底色
    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生態修復——廠房變綠廊 包袱成財富「觀音閣下月泉軒,溝深水淺白鷺閒。道盡幕燕大美景,風景獨好故園田。」
  • 山東壽光:晨鳴集團用綠色擦亮民族造紙業的底色
    長期以來,晨鳴集團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始終將環保作為「生命工程」來抓,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使各項指標走在全國乃至世界前列,成為我國履行環保主體責任的企業標杆,榮獲中國環境社會責任企業、中國造紙工業環境友好企業、全國節能先進企業、山東省循環經濟示範企業、低碳山東標杆企業、山東省資源綜合利用先進單位等稱號
  • 寧夏吳忠:厚植生態底色 讓綠色意識文明習慣深入人心
    近日,寧夏吳忠市被生態環境部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成為寧夏首次入選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的城市。這是吳忠市繼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中國十佳綠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後又一張「國字號」生態獎牌,持續向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吳忠市一張靚麗名片。
  • 讓綠色成為發展的最亮底色
    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是體現社會文明水平的大事,是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重要舉措,是踐行人人參與環境保護、共建共享美麗家園的重要內容,影響著西藏綠色發展進程。
  • 甘谷:綠色賦能 脫貧路上點亮生態底色
    近年來,甘谷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全縣林草生態資源優勢,通過實施一系列生態扶貧措施,有力推動了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相協調、脫貧致富與可持續發展相促進,為實現全縣脫貧點亮了生態底色。大像山鎮馬務溝村村民艾杜成說,從2016年11月,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幫助下,我擔任生態護林員,工資一年8000元,對我個人家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幫助。 在生態扶貧的長鏈上,實行建管結合,才能確保成果。以落實林草生態保護扶貧為契機,甘谷縣又通過擴大生態護林員和草原管護員選聘規模,讓更多的當地群眾深度參與到身邊的環境保護中來,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 綠色發展要聞丨發揚右玉精神 厚植生態底色
    發揚右玉精神 厚植生態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山西考察重要講話在山西林草系統引發熱烈反響 5月11日-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期間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