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師」學來一肚子烹飪秘訣 79歲阿婆口述《老蘇州私房菜譜》

2021-01-18 中國江蘇網

  陳巧珍老人的《私房菜譜》。

  傳統醬方、蘇式叉燒、荷葉八寶鴨、田螺塞肉、白什盤……提起這些特色蘇幫菜,79歲的蘇州阿婆如數家珍。老人名叫陳巧珍,幾十年來「偷師」學了一肚子烹飪秘訣,日前,根據老人口述記錄、由社工整理而成的《老蘇州私房菜譜》完成編印,其中收錄了20多道傳統蘇幫菜的地道做法。

  通訊員徐佳豔

  揚子晚報記者周曉青

  阿婆私房菜譜重出江湖 傳授傳統蘇幫菜秘訣

  4月20日蘇州雙塔街道百步街社區舉行了《老蘇州私房菜譜》的首發儀式,100本菜譜吸引了許多醉心美食的市民趕來領取。

  陳巧珍老人在首發現場專程帶來一道穀雨時令菜「糖醋小黃魚」給大家品嘗,「酸甜適宜」的蘇州味道引來無數點讚。

  記者翻開這本菜譜看到,裡面收錄的菜譜五花八門,總共分為冷盤、炒菜、大菜、點心4個部分,冷盤有醬鴨、白切雞、鴨舌頭、白肚、叉燒、糖藕等,熱炒有清炒蝦仁、炒魚片、紅什錦、白什錦、香炒鱔糊、咕咾肉、清蒸甲魚等,大菜有醬方、醬汁肉、櫻桃肉、醬蹄髈、荷葉八寶鴨、醃篤鮮等,幾乎囊括了老蘇州所有的代表性菜餚。

  對味道的苛求

  讓她與美食結緣愛上烹飪

  79歲高齡的陳巧珍自幼家境很好,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她是家中獨生女兒。在陳巧珍的記憶中,美食是父親最大的愛好。父親出門和客戶談生意,吃飯時總會帶上她,小小年紀就吃遍了蘇州城裡的大小飯店。「吃得多了,嘴巴就變得『刁』了」。

  陳巧珍表示,10多歲時,父親為了在家中招待客人,特地請來蘇州有名的大廚,到家裡來烹調一桌豐盛的菜餚。廚師在灶間忙活,陳巧珍便在一旁打下手,就此把每道菜的烹飪過程學了個遍,等廚師們做完菜離開,她趕緊將自己看到的步驟記下來,日後自己演練、嘗試。對烹飪興趣濃厚,加上父親的鼓勵,陳巧珍的廚藝進步很快,慢慢地幾乎和大廚難分伯仲。

  後來,只要聽說什麼地方新開了家蘇幫菜館,有機會陳巧珍都要去試吃,一方面是去「偷師」多學幾道特色菜的做法,另一方面暗自和菜館的大廚「較勁」。

  冷盤都要「擱滷」炒菜要加「勾芡」和香油

  說起老蘇州的美食文化,陳巧珍如數家珍:「地道的傳統蘇幫菜宴席有『四、六、四』的說法,即四道雙拼冷盤,六道炒菜,四道大菜。」

  記者了解到,比較上檔次的傳統蘇幫菜宴席少不了「冷盤」,而冷盤最重要的是「擱滷」這道工序。陳巧珍介紹說,叉燒、白肚、五香牛肉、油爆蝦、鴨舌、白斬雞等,幾乎所有的蘇幫菜冷盤都要用到「滷汁」來調味。比如油爆蝦這道菜,普通做法是直接爆炒後放調味料,幾分鐘燒好出鍋,對老蘇州而言卻沒這麼簡單。首先,把蝦爆炒到差不多熟後從油鍋裡撈起,然後在鍋裡放水,加入蔥、姜、冰糖、鹽、酒,煮5分鐘左右再把爆好的蝦放入一起燒,注意不要時間太久以免蝦肉變老影響口感,這樣做出來的油爆蝦不僅光澤鮮豔,而且十分入味。

  蘇幫菜的精髓在於「鹹中帶甜」,好吃但不好學。在菜譜中,「白什盤」這道菜在蘇州民間已瀕臨失傳,陳巧珍介紹說,以前蘇州人家裡過年買的菜吃不完,把剩餘的菜放在一起炒,於是有了「白什盤」。如今,這道菜的原料仍舊豐盛,包括香菇、木耳、白肚、燻魚、香腸、火腿、肉皮、胡蘿蔔、青椒、蝦仁等,關鍵是炒完了要勾芡,再淋上幾滴香油,香味一下飄滿整個屋子,讓人食慾大增,這也是蘇幫菜炒菜的另外一個秘訣。

  醉心美食傳承,留住老蘇州味道

  下廚是陳巧珍莫大的樂趣,雖年事已高,仍是家裡的掌勺人。「小兒子一家每天晚上來吃飯,孫子吃了我燒的菜不肯吃外面飯店的了。」陳巧珍話中透露著自豪。

  去年,陳巧珍在社區做荷葉八寶鴨,上了電視,有幾個飯店的廚師看了節目後特地找到她,想要拜師學藝。老人當時很高興,傾囊相授。

  最近幾年,陳巧珍也漸漸感到力不從心,趁現在記憶力還不錯,她想把自己肚子裡的蘇幫菜烹飪秘訣整理出來,希望幫助到有需要的人。老人的想法引起了百步街社區工作人員的共鳴,經過2個多月的記錄、整理和校對,《老蘇州私房菜譜》終於誕生,捧著這本凝聚了幾十年心血的菜譜,老人百感交集。

  「陳巧珍對美食的執著讓我們由衷感動。編這本菜譜,希望為她圓一個多年來的夢,同時也想讓老蘇州的味道繼續傳承下去。」百步街社區黨委書記周嫣紅說。

相關焦點

  • 成都老阿婆火鍋教你如何無聲攬客
    不過,在成都,也有幾家在本地頗具口碑的老火鍋店,十幾年如一日的火爆,就算是新冠,也沒造成多大影響。其中,位於成都北門一家連續排隊14年的老阿婆公館火鍋,更是箇中翹楚!如何無聲攬客?"不好意思,我們不需要攬客。"
  • 80歲阿婆瘦到不足60斤,「老來瘦」未必都健康
    太瘦也許是病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年齡大了自然吃得少、活動量減少,「老來瘦」更成為健康的追求。但老人過度瘦弱卻未必是好事。家住廣州的陳阿婆(化名)今年80歲了,和很多老人一樣,阿婆看上去非常瘦弱,而她一直也覺得老了瘦一點挺好。直到這幾個月,總是覺得乏力、不想動、精神欠佳。
  • 老蘇州的夏天,舊時光的回憶,00後不會懂...
    老蘇州的夏天,還沒有空調冷氣,夜飯過後,每家每戶都會搬出躺椅或小板凳搭好,男人一杯茶,一盤棋,阿姨媽媽聚在一起講東家長、西家短。小孩則嬉戲打鬧,在弄堂裡追來追去,似乎也不覺得熱。老蘇州的夏天,是泡在水裡的。那時候的溼地水塘可不少,約上三兩夥伴,帶上一根竹竿,一根繩子,一塊肉就能釣到一桶蝦,然後滿載而歸。
  • 口述·蘇州美專⑤|90歲董蕾:還原真正的顏文樑與藝術之夢
    2019年是顏文樑等發起的蘇州美術畫賽會創辦100周年,畫賽會正是三年後蘇州美專誕生的序曲。值此蘇州美術畫賽會百年、蘇州美專創建97年之際,「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推出「口述·蘇州美專」系列。90歲的董蕾是尋訪中的唯一女性,畢業後曾就職上海電影製片廠,後旅居日本從事藝術創作。晚年受柯靈先生召喚,回歸故土重拾畫筆。
  • 白蘭花、梔子花…73歲阿婆留住老上海的味道,竟是為了…
    「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這句吳儂軟語的叫賣是多少老上海人的回憶但如今在整個上海堅持賣白蘭花的只剩下十幾個人了她們大多都已經七八十歲但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上海人,還是會偶爾來買上一兩朵。但讓徐阿婆頭疼的是,自己的房租已經從每月15元漲到了1000元。前不久,颱風過境上海,屋子因為暴雨也一直在漏水,但早上天氣放晴,賣花的生意一刻也不能耽誤。
  • 溫州73歲阿婆出名!她做的粽子堪稱一絕
    前幾日小編去蒼南金鄉探訪這位因製作地道手工古早粽而名聲73歲手藝人張阿婆雙鬢銀髮,戴著老花鏡的她剛結束工作滿頭大汗卻又精氣神十足地說「我不怕累,一定要讓客戶滿意!」說到這個地道的古早味粽子,除了全手工製作外,更令小編感動的是,粽子的整個製作過程。
  • 鄭源召續約孔雀唱片 自爆歌唱秘訣偷師李谷一
    楊光早年就模仿過鄭源的歌曲,現場又再現了鄭源《一萬個理由》的歌聲,不過鄭源卻自爆自己這種唱法的秘訣竟偷師於李谷一老師的「氣聲唱法」。在續約儀式上,孔雀廊總經理陳錦芳上臺發表了講話,讚賞了鄭源的音樂才華和用心的工作態度,並對今後的合作表達了美好的祝願。隨後續約儀式順利完成。同時宣布了以鄭源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正式成立。
  • 老妻想將老夫趕出去?真相是老阿婆身體不好忘了很多事
    本報訊(記者 管有明 通訊員 李靜)近日,姑蘇區虎丘街道虎阜花園西區30幢的94歲老人徐阿婆拄著拐杖,顫巍巍地走進虎阜社區辦事大廳,想要請工作人員幫忙把家裡的「陌生人」趕出去。而她所指的「陌生人」,正是一臉無奈跟在她後面的老伴莊老伯。原來,徐阿婆年事已高,從去年開始身體就不太好,而且很多事情也都不記得了。
  • 九旬患病阿婆就醫犯難 的哥空駛四十公裡馳援
    12月16日上午,蘇州交運出租「春暉」愛心車隊梅俊坡主動放棄在蘇南碩放機場候客,空駛40餘公裡返回蘇州,及時將九旬阿婆送去醫院就診。當天上午8時許,梅師傅送完客人後正在蘇南碩放機場候客。突然,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來電人正是九旬阿婆的兒子潘先生,梅師傅急忙按下了接聽鍵。原來,阿婆今年已經97歲高齡了,因插管處有些出血,今天需要去醫院檢查,但是如何去醫院成了頭等難事。梅師傅沒有絲毫猶豫,立即應允接送,然後打了暫停表開著空車就返回了蘇州。上午9時10分,梅師傅駕車來到蘇州夕陽紅護理院。
  • 「阿婆油墩子」熱賣,上海街頭的煙火氣又回來了
    阿婆拿著勺子輕敲鍋沿,油墩子在鍋中翻滾,不一會兒一隻外脆裡嫩的油墩子就被放在濾油網上了。「油伐好太熱,否則油墩子會炸得太老,油太冷了,油墩子會散掉,油不能用得時間太長,否則會把油墩子炸黑。」阿婆經常會跟等候的顧客講起炸油墩子的秘訣。..~ . ~ ....~ . ~ ....~ . ~ ....~ . ~ ... ~ ..~ . ..~ . ~ ....~
  • 賣菜阿婆給蘇州公交司機送平安符誤送購物卡 幾番尋找物歸原主
    經過幾天的尋找,8月26日下午3點左右,蘇州相城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員終於把1張標價為500元的超市購物卡交還給了家住富元家園的老人陶阿婆。範師傅說,陶阿婆是老乘客,經常坐83路公交車去批發蔬菜賣,他推斷,陶阿婆很可能不小心拿錯了,把超市購物卡當成了「平安符」卡片。「這要賣多少天才能賺夠500塊啊,這卡無論如何要還給阿婆。」於是,相城公交工作人員通過比對陶阿婆這一周內的刷卡數據,找到相應的車載視頻,推測出阿婆一天大概的活動軌跡。
  • 他79歲,吃遍天下美食,年年上熱搜——這才是「過癮人生」
    歲的他,是瀟灑的男人!今年79歲的他,身上有滿滿的頭銜:美食家、主持人、商人、《新周刊》年度生活家;與金庸、黃霑、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電影監製,《龍兄虎弟》《快餐車》等多部香港賣座電影均出自他手……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標籤,就是
  • 新民特寫|油墩子重又飄香,阿婆小店的煙火氣回來了
    阿婆拿著勺子輕敲鍋沿,油墩子在鍋中翻滾,不一會兒一隻外脆裡嫩的油墩子就被放在濾油網上了。「油伐好太熱,否則油墩子會炸得太老,油太冷了,油墩子會散掉,油不能用得時間太長,否則會把油墩子炸黑。」阿婆經常會跟等候的顧客講起炸油墩子的秘訣。圖說:阿婆的油墩子店。方翔 攝位於局門路的「阿婆油墩子」,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網紅店。口味地道、價格實惠,曾經讓許多人慕名而來。
  • 問,蘇州人是怎麼喊七大姑八大姨的?
    反過來,蘇州人又把自己的父親,叫成了「爺」,動不動就是「伲爺講過的」,你說奇不奇怪?當然,也有不少「樂橋戶頭」喜歡講:「伲老頭子哪哼哪哼」……奶奶的說法倒是與爺爺對應,叫做「阿婆」或者「好婆」,一聽就知道還是奶奶比較慈祥。
  • 海南周刊 | 臨高文潭村103歲阿婆倪海珍:仁德達觀 雙雙偕老
    據臨高縣民政局的統計,截至2020年5月,臨高縣領取補助的百歲老人共有160人,年紀最大的是臨城鎮調俗村委會乾彩村的周光榮和加來三區的符金花,兩人都已113歲。在時光的長河裡,老人們嘗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留下了屬於他們的故事。  在臨高文瀾江下遊入海口處,有一個村落叫文潭村。這個近海的村落,村民自古就以趕海為生,村裡還有水田旱地,村民世代耕作。
  • 南京西路上的白蘭花阿婆
    那是一家上海灘的老牌西點鋪,有趣的是,生意再好,東邊的兩扇門常年不開,門外與凸出的玻璃櫥窗形成一個角落,有位賣白蘭花的阿婆就在這裡設攤。說設攤,其實也簡單,阿婆早上挎著竹編的籃子來,展開一張小摺疊凳,就成了。籃子裡墊著著了水的深色毛巾,放著串成鏈的小朵茉莉花,有時還有大朵的梔子花,而最多的就是白蘭花。
  • 80多歲的阿婆為何執著地要塞給民警100塊錢?
    80多歲的阿婆為何執著地要塞給民警100塊錢?凌晨1點寒冷的街道上,停著一輛閃著警燈的警車,80多歲的老阿婆不停地拍打著車門,執著地要將100塊錢丟到警車上去,到底發生了什麼……80歲阿婆迷路上高速16日凌晨0點左右,泉州高速蜀黍接到支隊指揮中心的轉警
  • 黃磊私房菜譜更新ing!離開《嚮往的生活》 他一樣很精緻
    黃磊私房菜譜更新ing!離開《嚮往的生活》 他一樣很精緻時間:2020-05-04 09: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黃磊私房菜譜更新ing!大概是年   原標題:黃磊私房菜譜更新ing!離開《嚮往的生活》 他一樣很精緻   5月3日,黃磊曬出這幾個月做的菜,發文感慨最近這幾個月在家沒少做飯,但是生活開始恢復原狀,他又要出去忙碌了,還有些捨不得。並暗自提醒自己:回家吃飯、守著家人、未來的日子裡也是這樣。
  • 女王欽點的女王 | 阿婆的法庭大戲來了!
    阿加莎·克裡斯蒂經典法庭大戲《原告證人》來了
  • 偷師舌尖烹飪大師,做一桌無錫最地道的元宵家宴!
    小淘姐特意偷師無錫大飯店的中國烹飪大師周國良總廚和他的團隊,從買汰燒開始,手把手教大家準備咱們無錫的本幫元宵家宴。作為《舌尖上的中國》第六集:「五味調和」中無錫鏡頭裡唯一的出鏡廚師,周大師對於錫幫菜的鑽研可謂爐火純青。怕自家沒那個技術?為讓小夥伴們在家也能做出這份無錫味道,小淘姐特意讓大師開出了一張在家也能完成的家宴菜單。這麼一桌菜葷素搭配,無錫人愛吃的酸甜口、鹹甜口、鹹鮮口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