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的一聲巨響
12月20日上午10時30分
建(個)元高速公路陡巖村隧道
傳來了激動人心的最後一爆
意味著經過900多個日夜的奮戰
陡巖村隧道左幅實現順利貫通
貫通儀式現場
陡巖村隧道由中電建路橋集團有限公司以PPP+EPC模式投資建設,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二工程局、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工程局共同承擔施工任務。隧道進口接炭山5號大橋,出口連接他白依大橋,為雙線分離式設計,全長2677米,一般埋深10米~150米,最大埋深255米,屬深埋長隧道。
隧道貫通
隧道進口處
「此隧道局部為斷層破碎帶及地質構造影響帶,巖體破碎且巖層含水量大,存在軟巖大變形、湧水突泥等工程難題,安全風險極高,是全線施工難度最為突出的隧道之一。」項目經理劉中文介紹,自2018年6月29日進洞以來,針對斷層破碎帶軟弱變形問題,項目部採用了超前水平地質鑽、瞬變電磁法、地質雷達探測相結合的超前預報方式,對隧道地質情況進行詳細勘察,建立超前地質預報與BIM系統聯動機制,通過BIM系統中的三維可視化模型及時進行支護參數或施工工藝的調整,做到「圍巖變、工法變、支護變」,有效預防變形和塌方,確保施工安全,為施工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確保了隧道施工的正常推進。
隧道施工現場 李 偉 攝
隧道施工現場 楊景翔 攝
「山體複雜、地質不穩定,這些都是修隧道最難的地方,前方的路永遠都像個未知數,隨時都可能出現突發狀況。」 項目生產副經理趙玉明說,開挖隧道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除了採用先進工藝外,還必須加強現場監控和五大系統的運行與維護,確保隧道的安全施工。
隧道施工現場 楊景翔 攝
隧道施工現場 楊景翔 攝
項目總工蔣帆告訴記者,針對隧道施工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項目部積極參與了科研課題研究,目前已完成堆積山體淺埋偏壓隧道施工技術研究、高山峽谷地段橋隧相連安全施工關鍵技術研究和複雜地質條件下高速公路隧道監控量測技術研究;完成了《一種隧道施工支護沉降控制裝置》《一種隧道施工抽排水裝置》《一種公路建設用邊坡修整裝置》實用新型專利的申報。
隧道施工現場 楊為民 攝
據了解,目前建(個)元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累計已完成99%,橋梁累計完成約92%,隧道工程累計完成約92%,陡巖村隧道左幅的順利貫通,是項目建設取得的又一個階段性勝利,標誌著建(個)元高速公路朝著通車目標邁出了堅實一步。
記者:楊會國 通訊員:宋海超 馬路 文/圖/視頻
責編:普薇 實習生:梁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