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入華,且在國產之後成本和價格一降再降,很多人都將它視為了其他新能源產品的強敵,雖然它在期間經歷了「減配門」,自動駕駛事故等事件,但上個月近1.5萬的銷量卻更加搶眼。而比亞迪作為自主陣營當中的新能源技術大咖,它拿出了一款在加速、續航等硬指標上能夠跟Model 3正面叫板,且尺寸跨級,用料更為出色的漢;但相比之下,比亞迪的品牌形象和價格標籤仍是它的短板所在,那麼這兩款車到底該怎麼選呢?
正如開頭所說,在特斯拉Model 3熱銷的前提下,比亞迪漢之所以能夠熱議,原因就在於它的硬實力很強悍,21.98-27.95萬元的售價又要親民不少。對比來看,Model 3尺寸更小(車長4697mm),標準續航版本的百公裡加速和續航裡程分別為5.6秒和445km,售價29.18萬起;而漢EV頂配的百公裡加速為3.9秒,續航裡程為550km,車長達到了4980mm,用料更是豪華不少。可以說,論產品,比亞迪漢對標的是Model S,Model 3跟它沒有可比性,而再加上刀片電池相比三元鋰電池的優勢,比亞迪漢佔據著顯著優勢。
可又有一種觀點認為: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性能和體驗早已不再是決定一款車銷量的關鍵,品牌和面子更重要。以特斯拉Model 3為例,很多人不是不知道它用料不好,做工粗糙,甚至也知道國產Model 3一直在不斷降價,以及充電樁使用價格昂貴,售後態度差等眾多槽點。可很多人卻是「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一個個槽點,仍然阻擋不了特斯拉Model 3的熱銷,6月近1.5萬臺的銷量,它至少是現象級的存在;且說到產品本身,Model 3也並非是一無是處,比如它的操控和自動駕駛輔助還是很受人認可的。
而早年間,特斯拉依靠Model S和Model X,已經建立了它的高端形象,再加上在國金等高端商業區布置的體驗館,昂貴+高端,特斯拉的確已經成為了一種高大上的存在。相比之下,比亞迪給國人的第一印象卻不那麼美好,廉價、拼配置是它早年間給國人留下的印象,雖然近年來它在新能源技術上的進步有目共睹,新的設計和產品也打破了過往那種低價形象,但想要在22-28萬元的價格區間獲得認可,而且還是在對於自主品牌來說難度極高的轎車市場,不被一部分人看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話又說回來,特斯拉的市場表現雖然像極了性能、豪華退步,卻依然熱銷的奔馳,但它跟這些傳統豪華品牌還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類似於奔馳這種百年品牌,它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早已經根深蒂固了,換句話說,很多人不會因為性能和配置,甚至是售後和質量而輕易放棄奔馳;可特斯拉早年間卻是因為它的技術而火的,只能算是後起之秀,如今產品性能被比亞迪反超,消費者未必不會改換門庭。
與此同時,從個人消費的角度來講,銷量不應該作為購買的參考,產品力才是參考的關鍵。論性能,前面已經說過,同價位比亞迪漢無論是加速、續航等等都是全面取勝;即使要談面子和排面,尺寸、用料同樣佔優勢的比亞迪漢在Model 3面前未必會輸了氣勢。
說一千道一萬,論產品,這次比亞迪漢的確是讓Model 3難以反擊;可論品牌,又恰恰是特斯拉的強項和比亞迪在高端市場的短板。理性來講,比亞迪漢的實力或許更容易讓人滿意;可如今買車,感性、情懷、排面這些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理性or感性,漢還是Model 3,你會如何抉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