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大同:所有人都需要精神分析

2021-02-23 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

很多年前,霍大同先生從法國回來,開始其拉康派精神分析在中國的發展。他知道我們的榮格學派和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化團隊,便相約在重慶見面,可謂一見如故,幾次持續深談;後來有一天,霍兄對我說,荷永,我們做朋友吧。我說好啊,君子之交淡若水,我們來做朋友。

荷永於洗心島

2017年7月7日

編者註:原文載於成都法語聯盟自辦雜誌《BANG!》2010年1月刊,四川大學精神分析專業碩士、法語愛好者駱桂蓮採寫,原文標題為:《霍大同:為無意識斷句》;經霍大同老師授權刊出。

桂蓮:

您能做個自我介紹嗎?

霍大同:

我是精神分析家。

桂蓮:

您不想談談您在法國的經歷嗎?

霍大同:

經過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程,最終我成為精神分析家。對這個結果我很滿意,在我那本題為《La Chine sur le divan》(註:《躺椅上的中國》)的書中,我講述了一些我的故事,如果大家對我的經歷感興趣,可以讀一讀這本法文版的書。

桂蓮:

您這本書是在法國出版的?

霍大同:

是的。一兩年後,大家可以讀到中文版本。國內有一家出版社對此感興趣。這也將是中國的民主進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

桂蓮:

對大多數人來說,精神分析仍然是神秘的,我們有很多問題想要向您提出。精神分析學和心理學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霍大同:

心理學是一門將人視為客體的學科,而精神分析則將人視為主體。可見,這是它們第一個在主體性和客體性上的差別。

另外一個差別在於,大多數心理學家研究的是人類的意識這一部分,而所有精神分析家都集中精力於人類的無意識。由此,第二個差別便存在於意識和無意識的區分上。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人們認為精神分析很神秘,因為它研究的是存在於每個人中的無意識。這賦予了精神分析學一種神秘的特色。

桂蓮:

無意識是一個難於把握的概念,您能稍微明確解釋一下這個概念嗎?

霍大同:

我們通常說,弗洛伊德並非第一個發現無意識的人,而是第一個找到接近無意識的方法的人。

接著,弗洛伊德提出了無意識的三種形式:第一個是夢,第二個是語誤,第三個就是症狀。無意識的這三種形式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導論》中有詳細的介紹。如果有人想了解一點精神分析,我建議他讀這本書。如果有人想了解自己的無意識,除了閱讀這本書,我也建議他分析自己的夢。當他對夢的元素進行聯想時,他會發現其下潛藏的欲望。如果他仍想進一步了解他的無意識,他可以去找一個分析家。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

桂蓮:

去分析家那裡,已經是一個行動了。在這個行動之前,人們往往會懷疑,會問自己:「精神分析真的有點作用嗎?」

霍大同:

回答是「是的」!每個想要做分析的人應該首先考慮兩個問題。

第一,是否他需要跟某人做深度的談話。如果他需要談論的事情,可以跟朋友說,或跟父母中的一個說,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沒有必要做精神分析。如果沒有任何人可以跟他交談,他可以試試找一個精神分析家。

第二,是關於金錢的問題:是否他如此需要和一個他要付費的精神分析家談話?如果對這兩個問題,回答都是肯定的話,那麼他可以開始進入一個分析。

桂蓮:

是否可以說,從這個時候起,僅僅是對於他來說精神分析有作用了,並不存在一個適合所有人的精神分析?

霍大同:

總的來說,我們認為所有人都需要做精神分析。但是,實際上,尋求精神分析家幫助的人並不多。即使在法國,只有20%的人有做精神分析的經歷。在80年代,只有11%的人做過精神分析。

桂蓮:

依您看來,在什麼樣的必要條件下,20%的中國人才願意去做精神分析呢?

霍大同:

目前來說,即使1%的成都人想做分析,我們也沒有準備好接待他們。在精神分析家的想像中,如果20%的中國人要做精神分析的話,那麼中國分析家的數量將是巨大的。這對於法國人來說是難以置信和難以想像的。這也是法國分析家到成都來的原因(註:每年霍大同都會代表成都精神分析中心邀請法國分析家到成都來開設討論班或參加精神分析年會),他們認為二十年、三十年,或者一個世紀後,中國將是精神分析的中心。

桂蓮:

您是否也和法國人一樣樂觀地認為中國有這個潛力呢?

霍大同:

根據我的臨床實踐,我認為正是中國人真正的需要精神分析。可以這麼說,中國的家庭關係相對於西方的家庭關係來說,過於緊密了。

在中國,因為「孝」的觀念,人們不能談論他們與父母關係中負面的一部分,既不能跟周圍親戚談,也不能跟朋友談。在這種情況下,分析家提供了一個空間,讓人們可以自由地講述所有的問題。當然,在中國,人們談起戀愛關係中的問題來,比談論跟父母的關係更為容易。

桂蓮:

那麼,分析家是怎樣和他的分析者一起工作的呢?

霍大同:

分析家用耳朵和分析者一起工作。為什麼分析家能夠打開一個分析者能自由講述的空間呢?因為他有非常開放的耳朵以便分析者能夠說。為什麼人們不能跟朋友、跟父母談話呢?因為他們沒有開放的耳朵,他們的耳朵是關閉的。他們並不想聽。

此外,分析家必須接受一個非常嚴格的訓練,關於怎麼聽,怎麼解釋。有一系列的方法,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斷句。這個方法在對無意識的理解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可以將無意識看作一篇沒有標點符號的文章,加上標點符號——就是在時間上的切斷——是為了在對這篇文章斷句後來理解它的意思。因此,精神分析家的工作就是幫助分析者為他自己的無意識斷句。

桂蓮:

在臨床的個案和理論的文本中,我們發現在分析中回溯到童年是不可避免的。當我們由此推論出童年決定了一生的命運時,是否可以說精神分析是宿命論的?

霍大同:

問題在於這個決定的含義是什麼。決定就意味著人格是在童年期形成的,而且這個人格在將來不會變化。直至現在,精神分析的理論中最大的部分仍然只談論童年期,比如弗洛伊德的理論,拉康的理論。但是,我想他們的觀點並不是說,童年期形成的人格在將來不會變化,不會改變。而是說,如果人們不理解童年期形成的人格,那麼他們將來就不能往前走。

決定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如果一個年輕人做分析,那麼結果會是,他的人格隨著時間,通過他自己而得到本質上的改變。如果說整個一生的命運都被童年期決定的話,我們就沒有任何自由而言。

而且,對於精神分析來說,完全的自由是一個夢,是並不存在的。

精神分析是在我們有一個嚴格設置的前提下打開一個自由的話語的,否則,就沒有話語。話語的自由依賴於設置。

我們並不能擁有一個意識的自由,而僅有一個無意識的自由。無意識就是意識的基礎。無意識自身自由地轉動著。如果有問題,它就被卡住了。對於這個被卡住的狀況,就需要一個分析。有了無意識的這個自由,人們才能夠往前走。

而正是意識通過選擇無意識的產物而成為了無意識的審查機制。意識限制著無意識的運作。而自我正是這個審查機制,在社會生活中,也在精神生活中。

比如,在社會生活中,你生氣了,你也不能向你的老闆說出你想的東西,因為你這樣做會有丟工作的危險。在精神生活中,你不能同時思考二十幾個問題,你只能先思考一個問題,然後第二個、第三個問題。意識起到一個強有力的作用,為了人們能夠安靜地思考。如果存在一個完全的自由,那將會是一個無序的混沌狀態。

桂蓮:

在什麼意義上,精神分析是一門科學的學科呢?

霍大同: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首先涉及到的是科學的定義。是否科學就是一門將所有主體都視為客體的學科呢?是否存在將主體視為主體的一門科學?

這對於美國的心理學家來說仍然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弗洛伊德為了使精神分析成為科學而竭盡所能。但是在弗洛伊德和拉康之間有一個區別:弗洛伊德認為精神分析是一門同其它科學一樣的科學;拉康認為,如果精神分析是一門科學的話,也是一門主體的科學。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區別。

至於我,我既贊同拉康,也贊同弗洛伊德。

這就是說,在做對人的研究時,人們應該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主體性的,一種是客體性的。人既是主體也是客體。

在分析室中,一方面,分析者是一個真實的主體,他自由地談他想要的東西,並決定他要去到哪裡;另一方面,如果分析家起到某種作用的話,在他對分析的解釋中,主體也就是客體。另外,在理論的層面上,我們也可以使用很多客觀的方法來解釋人格和無意識。精神分析最本質的思想是將人視為主體。

桂蓮:

在波普爾的批判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並不是科學的,因為它不能被證偽。

霍大同:

當波普爾的評判面對的是阿德勒的理論時,這個批評是有道理的。波普爾也是阿德勒派的。弗洛伊德強調指出,所有的症狀都與性慾有關,但是人們已經將之證偽了,通過找到症狀並非來自性的問題的個案。在這種情況下,弗洛伊德的理論就是科學的。

對此,我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代情結」。性慾,確實是個原因,但是它不是一切的原因,還存在另一個原因,那就是親子關係。

在拉康的理論中,拉康提出了「父姓」。一方面,他是正確的。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人們遵循「同姓不婚」的規則,這個姓就是父親的姓。「父姓」同時也是「父親的不允許」。這一點已經被證實了的。

但是「姓」這個漢字本身,是由「女」字和「生」字構成的,因此,在「姓」這個漢字的構造中有一個母姓先於父姓。如此一來拉康就是錯誤的。通過證明他的論斷的錯誤,我們發現拉康的理論是科學的。

在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分析與沙盤遊戲大會期間,霍大同老師將與申荷永老師、童俊老師就「新冠疫情:深度心理學反思」這一主題進行研討;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大會時間】11月27日-29日,為期3天

【大會主題】「選擇與變化:新冠疫情下的深度心理學反思」

【參會方式】線上參與(網絡直播)或者 現場參與(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師範大學-瑤湖校區)

【收費】原價1280元,廣東省心理分析研究會會員憑有效會員證享會員價680元。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即可申請研究會會員。

目前,大會仍接受報名;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大會:

此外,在大會前兩天,還將有3場會前工作坊:「意象體現與夢的工作」「沙盤遊戲與兒童心理分析」「心理分析與表達性藝術治療」,由老師進行專題授課,工作坊目前仍接受報名。

【會前工作坊時間】:11月25日-26日,為期2天

【參會方式】:線上參與(網絡直播)或者 現場參與(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師範大學-瑤湖校區)

【收費】:工作坊原價1800元;廣東省心理分析研究會會員憑有效會員證享會員價1080元。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即可申請研究會會員。

目前,會前工作坊仍在接受報名;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工作坊:

相關焦點

  • 吉布爾:分析治療中的身體在場
    ——編者按第五講:分析治療中的身體在場 La présence du corps dans la cure psychanalytique 主講:米歇爾∙吉布爾 翻譯:霍大同 時間:2011年9月9日 為了做結論,我希望在你們中間做一個實驗,看你們是否願意,要求至少要2個人來願意做這樣的事情,一男一女,請願意的人到黑板這裡來。
  • 「精神分析」過時了嗎?
    有些人終其一生將精神分析奉若神明,而另一些人熱衷於憎惡它。我們從中需要什麼,或者,我們將其視如瘟疫無處置信的又是什麼呢?精神分析極少會使人置若罔聞。在其創立者去世八十周年之際,我們已然擺脫了廟堂派系之爭並躺回到了沙發床上。偉人們的逝世意味著一個奇異的具有象徵性的轉折點。
  • 精神分析的前世今生
    當代精神分析指南 我想弄明白。明白什麼?這些,所有的一切。當你忘掉你先前明白的一切,你就會明白。 一位資歷尚淺的分析師和一位世界級分析師之間的對話,風格輕快,為那些對精神分析充滿好奇的人提供觀察的視角。 費羅的精神分析的主旨在於,經由創造故事,使得現有關係中的內隱方面外顯出來。這樣的精神分析聽起來很文藝。
  • 【文本+音頻】《精神分析筆記》第七卷第四期:SPF討論班第一節《兒童精神分析的設置》
    孩子不能單獨和精神分析家工作。如果沒有父母的同意,兒童精神分析是不可能進行的。我們需要家長提供孩子的歷史情況也需要家長提供家庭的歷史情況。需要他們講孩子周圍人的情況,他的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兄弟姐妹,以便我們知道孩子周圍的哪些人真正在起作用。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這些消息始終是非常重要的,使我們確定孩子在他們家庭中的位置。孩子有可能是父母親的症狀,也可能是個人不適的證人。
  • 精神分析莫不是玄學麼?
    精神分析是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理論,它試圖從精神角度解剖人分析人,比方說一個人老是心慌氣短,怎麼吃藥都不好使,心理學家一診斷,說他以前做了虧心事,另外一個人天天失眠,也是吃藥不好使,心理學家一診斷,說他小時候缺乏愛,第三個人更奇怪,只吃飯不拉粑粑(便秘),肚子撐老大,心理學家一診斷
  • 中國精神分析通訊 Newsletter of Chinese Psychoanalysis
    Volkan教授對社會群體創傷的田野研究及其精神分析視角之下的經典之作,並邀請賈曉明、霍大同、曾奇峰、吳和鳴、李孟潮、嚴和來做簡短評述。願心靈借創傷而成長,真實安住於當下,不恐懼未來。 (註:文章較長,請耐心閱讀)
  • 鏡像與夢(電影是普通人的精神分析工作室)
    精神分析成為了所有知識分子的文化背景,在法國,就像毛澤東思想一樣,對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典型人物之一就是杜拉斯,這個女人左手拿《釋夢》,右手寫《廣島之戀》劇本,同時還和「法國版弗洛伊德」拉康成了好朋友。而在美國,希區柯克則簡直成了精神分析科教片拍攝者,其影片《愛德華大夫》等至今還用來教授心理學系大學生。希區柯克之後,精神分析成為了西方影視業工人的必備常識,尤其是好萊塢。
  •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 之 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
    B2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學派C1 弗洛伊德的經典精神分析理論一、生平事略弗洛伊德是人格心理學的鼻祖,也是精神分析的創始人,他根據自己臨床治療的實踐經驗,系統地論述了人格的結構、動力、發展、治療和改變。二、理論觀點(一)人性觀1.具有決定論的論調,人的行為受控於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
  • 精神分析視閾下電影《陽光普照》人物分析
    在電影中,陽光代表著絕對的公平,可以驅散所有陰暗,與之相對的雨夜被賦予了「不幸的開始」的含義,幾次的陽光普照與雨夜相交替,形成了電影故事發展的跌宕起伏 。另外,電影中多次出現綠色這個符號,綠色的植被、綠色的牆壁、綠色的操場、綠色的山崗,精神分析視域下,綠色象徵生機、希望和向好的方向轉變的信號。
  • 混沌、精神分析及其他
    當然,她一樣會遇到那位英俊可人的詹姆斯,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的心早被巨大的愛情幻象所佔據(無論這種幻象是否會得到現實的驗證),而不像海倫的心中只有那個湊合著過的作家男友……而反過來,如果海倫住進那個艾斯黛拉寄寓的「蛛絲兒結滿雕梁」的荒涼古宅,一旦與某個偶然造訪的鄉土男孩互萌愛意,那麼鏽跡斑斑、戶樞已蠹的哥德式鐵門是不是也會變成神奇的滑動門呢?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介紹
    關於此內容在四川基本上還是考察人物與觀點的對應為主(如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理論);具體來說,關於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結構、性本能、早期經驗、冰山理論、潛意識等內容考的比較多,精神分析理論這五大階段的考頻較低,大家能夠記住每個階段的關鍵特徵、性感區域以及在此階段沒有發展好會有什麼衝突即可。
  • 電影推薦|解密精神分析第一彈
    雖然痛苦,但是也居然不離開母親,用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母女倆是一種共生的關係。雙方都覺得對方離不開自己,但又何嘗不是自己離不開對方呢?影片在豆瓣可觀看。一個典型而又引人入勝的懸疑故事:一個汽車旅館裡,住進了10個人,他們中間有司機、妓女、過氣女星、夫婦、警探和他的犯人,還有神秘的旅館經理。這天風雨大作,通訊中斷,10人被困在了旅館裡,驚悚的故事開始了。
  • 技術精深|朱曉剛·精神分析自體心理學工作坊
    自體心理學認為:人性中的自戀需要是人類的本性,是一種自我珍惜的主要感受,它與自我心理學、客體關係理論密切相關,其發展正引領著當代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的方向畢業於復旦大學,師從著名精神分析大師李鳴博士,並在李鳴博士指導下,翻譯關國著名精神分析大師GRENSON的精典蓄作(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 師從著名精神分析大師李鳴博士,翻譯精神分析經典著作《精神分析的技術與實踐》。
  • 精神分析衰落史:弗洛伊德與文學一起被遺忘了嗎?
    很少人接受他關於俄狄浦斯情結(Oedipal complex)的任何說法,即所有孩子都無意識地對自己的父母存有性慾望。沒有一個嚴肅的心理學家認可他提出的性心理發展階段學說,該學說認為在人的生命進程中,性慾焦點從口唇期逐漸轉移到生殖器期。而且還有其他一些更為根本的問題也沒有得到普遍認同。
  • 崔永元的精神分析:朋友圈不義症候群
    精神創傷 所有精神創傷都是無法自控、強迫重複的。當年電影《手機》給崔永元帶來巨大創傷,他寫了一萬多字的文章公開「抗議」,劉震雲有過三次道歉。馮小剛則輕輕一說,開個玩笑。這事本來就過去了。名人,不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人嗎?明星,不就是很多人知道並且崇拜的人嗎?最高領導人,不就是最有面子的人嗎?在中東國家和朝鮮,像我們文革時差不多,到處都是精神領袖和最高領導的畫像,可見面子還代表著統治的合法性、權威性。
  • 一則夢的解析——精神分析看電影《春潮》
    當然這也許有些過度分析,請各位看官多多指正。我們在對一個夢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去了解夢的工作機制,當然在分析一則夢的時候,我們在臨床工作中優先考慮到「日間殘餘」。在郭建波有了這個夢之前,是跟母親發生了爭執,這樣的一個「日間殘餘」成為了這個夢的起點。 人類的無意識幻想裡有許多在道德和法律層面無法接受的東西,就需要通過夢的加工對這個願望加以表達。
  • 精神分析動力學Ⅱ:客體關係/中間學派
    精神分析的理論大多來源於分析與治療的臨床工作,本書展示的正是梅蘭妮·克萊茵以及她的追隨者如何通過治療個案的經驗發展出一套完整的臨床理論。無論是想了解克萊茵學派精彩的歷史,還是作為臨床訓練的教材,本書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讀物。
  • 阿蘇:25部精神分析主題電影推薦
    ,牛逼沖天啊!影片中還原一個比較真實而平凡智慧的小老頭弗洛伊德,固執可愛溫柔,還會發小脾氣,瑪麗公主聰明強悍自我中心精幹,看起來感動溫馨,特別是一個公主悄悄的躲在樓梯間保護弗洛伊德那一幕,我看得眼淚都流下來了。整個法國的精神分析發展都與瑪麗公主有關,她在影片中的情人魯文斯坦,這個人是拉康和法國第一批精神分析師的分析師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