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不止有粿條,還有湘子橋上的TA

2021-02-17 潮學研習社

原創丨021  作者丨張舒萍

攝影師: John Thomson, 1870. 來源: wellcomecollection 

這是150年前,一名叫約翰·湯姆遜的英國攝影師,拍下的湘子橋影像。可以看到與今日湘子橋不同的是,如今橋墩上蓋著的多是樓臺,而以前的更像是橋屋

湘子橋今昔對比 上圖來源:John Thomson,1870. wellcomecollection

這些橋屋是用來做生意的商鋪,經營著許多潮汕小吃、賭場、算命先生開的店等等,有著「一裡長橋一裡市」的美譽。

丘逢甲描述當時橋市的景象,「賣果者千筐萬簍畢集於橋!」。

從船上望向橋頂,商販們挑著擔子,扛著竹筐,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攝影師:Meister, Johann Heinr,1937. 來源: USC Libraries

潮汕有句俗語是「大街看亭字,橋頂食炒麵。爬上東門樓,再入開元寺。」

其中亭字是指潮州城內牌坊的刻字,而炒麵則是舊時橋頂賣的熱門美食,也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

潮式炒麵當時一「炒」成名,潮人將其與湘子橋、東門城樓、開元寺等人文薈萃的著名景點相提並論,炒麵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雖地處南方,但潮汕的面線品類亦是繁多。面線,顧名思義,是細如線口感妙的麵條,它是閩南與粵東交界一帶的製作的一種乾麵條,也是著名的潮汕特產之一。

人們吃的最多的就是鹹面線啦,鹹面線製作工藝相傳來自於清代中期的揭陽縣,是漢族傳統小吃,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製作最精良的當屬普寧鹹面線。潮汕方言中「長面」與「長命」聲韻相近,鹹面線便也帶著些吉利意味,作為潮汕特有的長壽麵,是生辰壽宴的常客,也是潮人祭祖常用的供品。


鹹面線大都由手工製作而成,製作工序十分複雜,時間長達15小時

要將麵粉、食鹽、水和勻後,經過揉、搓、甩、拽(用竹竿)等幾道工序,再將竹筷上的面線放置在室外的麵條規上晾曬。

▲甩

▲把竹筷的面線扦在室外面線規上,拽面線。

第一次拽拉的麵條還很粗,需要製作師傅一遍遍地拉細長,再放置曬乾風乾,此時的鹹面線已成線狀,在重力的作用下整齊低垂。微風拂過,激蕩起一陣陣的白色波浪,讓人仿佛置身於面線的海洋。

但還沒完,還需用竹筷及時地將鹹面線逐條分開成幾十條,手法頗為靈動,如同針織技術,又似在撥弄豎琴,不得不感嘆勞作也是一門藝術活呀。

▲用竹筷及時挑松,使其逐條分開。  圖源:汕頭特區晚報

曬乾後的麵條酥脆易斷,要趕緊放入木桶蒸熟,撈出要趁熱捆成綹,容不得耽擱,這樣出來的面線才夠柔韌。▲曬乾後將麵條放入木桶蒸熟。  圖源:汕頭特區晚報經過這幾道漫長、辛苦、繁雜的工序,最後將鹹面線捆上「小發圈」便算製作完成了。

圖源:張新民吃話

鹹面線口感鹹香,可以直接食用,但鹹味過重,不宜多吃。這也是烹調者在烹飪時要注意的一點:需要將面線放入沸水中煮一下,經過汆燙,鹹面線變得軟化,熟透,且去除過多的鹹味。

在潮汕地區最主要的烹調便是炒麵線,由於面線本身自己的鹹香味夠足,與韭菜、綠豆芽最為搭配,這也是生日宴會中的常規搭配。

下面便以黃楚華先生所著《潮州家常菜》第290頁中「普寧鹹面線」一菜為例:先將鹹面線放入開水內煮約6分鐘,撈出用清水漂冷洗去部分鹹味,待用。炒鼎燒熱(炒時不會粘底),下油75克,放入蔥段、鹹面線煸炒拌勻,邊炒邊加入少許菜脯油,然後用慢火煎至兩面呈金黃色時,取出裝盤。再將炒鼎下油50克,投入肉絲、香菇炒香至熟,加入豆芽菜猛火快炒,注入骨湯,調入魚露、味精、胡椒粉和溼粉水勾芡拌勻,起鼎淋在鹹面線上面即成。炒熟後的鹹面線口感柔韌而又彈性,鹹香四溢,分外誘人。在剛起鍋的炒麵線上灑些許白糖(舊時灑紅糖),鹹甜搭配,相得益彰,分外爽口,潮汕俗語稱之為「煞嘴」。這種奇異的食俗與潮人所處地域有關——潮汕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蔗糖原產地,潮汕人愛吃甜的食物,潮學君也提及過多次。民以食為天,食物也寄託著人類的情感。一碗普通的面線,在母親手上,它是安撫孩子的利器;在餐桌上,它蘊含著對家人長命百歲的祝福;在供桌上,它又成了對神明的拳拳真心的載體……在見識了潮汕人家中常見的面線艱辛的製作工序後,是否覺得碗裡的面線更香了呢,每當夜深飢腸轆轆之時,食碗炒麵再好不過,大家趕緊mark菜譜,大快朵頤起來吧。

相關焦點

  • 潮汕粿條:做法多樣,口感嫩滑
    潮汕粿條,把大米磨漿後蒸製,最後切成條狀,可油炒制、幹拌或做成湯類,是深受當地人喜歡的一種風味小吃。 走在潮汕街頭,除了很多潮汕火鍋店之外,潮汕的粿條店也是多不勝數。 吃過廣東河粉的人,看到潮汕粿條後,會將其視為同種美食。
  • 《風味原產地潮汕》粿條,一種聽起來很像油條的米製品
    粿(guǒ)條,一種米製品,跟咱們平時吃的米粉外形非常相似,但是口感上也有很大的區別,粿條口感堅韌,粿條是潮汕的特產,是一種由米漿製成的特產,說到這裡,我想到了炒涼皮,潮汕炒菜多用豬油,豬油的脂肪含量高,味道非常香,再加入小蔥、豬皮等配料,味道更加香嫩爽口,在鍋中翻炒幾下,就變成了潮汕人離不開的早餐
  • 潮汕炒粿條江湖之十大門派
    潮汕美食江湖臥虎藏龍,其中「炒粿條」有著不可捍衛地位。灶火上的油煙,燈光下的鑊氣,沒有裝潢,沒有噱頭,卻憑藉一手叱吒江湖的絕活,震懾全場,俘獲老饕們的味蕾。粿條事先煎炸過再翻炒的,聽說全市獨家!芥藍,鮮蝦等配料下鍋爆炒,出鍋後均勻的淋在粿條上,便可上桌食用。這正如武當派的武功太極拳內功修練,以靜制動,土豪用料和du家做法的融合,瞬間威力大增。
  • 媽媽做的粿條
    我不禁流出了口水,空氣中瀰漫著粿條的米香味兒,摻雜著香菜的香味兒,還有肉丸子和肉餅的肉香味,哇,美味極了。 媽媽做的粿條是最好吃,可是出門在外,吃不到媽媽做的粿條怎麼辦,其實潮汕粿條也很不錯。 潮汕粿條是廣東潮汕有名的地方小吃,廣州人稱為「沙河粉」,潮汕人稱為「炊粿」「粿仔」。「粿條」一詞是潮汕地區、福建閩南地區叫法,同屬於河洛語系地區的海南、廣東潮汕、福建閩南、臺灣等地的客家人則將其稱為「粄條」。
  • 一個人吃不了火鍋呷牛肉粿條,湯鮮肉美粿條滑,這一碗猜猜多少錢
    經過著名美食紀錄片陳黑胖子曉卿導演的大力推薦後,尤其是上了《舌尖上的中國》和《風味原產地·潮汕》的那幾家鋪子,那啥水平真是直線上升,但還是真真人滿為患。不過六廚前前後後吃了這麼多年,總有些心頭好秘而不宣,自己有得吃就行了,不然人一多,店家也沒啥精力照顧我們這些老主顧不是。老店的一般標準就是能開個十幾二十年以上,然後煮了這麼多年東西不變味道不變的檔口。
  • 碣石人愛吃的粿條和河粉有什麼區別
    但是 粿條 ≠ 河粉 關於粿條和河粉的混淆 許多久居廣深的潮汕人更有資格感慨 從外形看 潮汕的粿條 跟河粉長得一樣, 其實不然 一個是原料不同 潮汕人喜歡爽口和純粹
  • 舌尖潮汕二天 ¥299元|豪嘆《潮汕牛肉火鍋宴-任吃》+《CCTV舌尖上的中國-銀屏蠔烙》「潮州風韻,古城文化」
    潮汕文化、任吃牛肉、舌尖上的潮汕我對它的評價就是:性價比超高!潮汕牛肉為什麼這麼牛?1.首先,潮汕牛肉火鍋有一個招牌就是現宰現賣【江濱長廊】潮州府城主要門戶之一的廣濟門城樓,近觀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湘子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 廣州「溼炒牛肉粿條」指南,潮汕人看到都哭了
    單提炒牛河,在廣州幾乎都是指幹炒,但在潮汕,反而是指溼炒牛肉粿條,沙茶香的芡汁+米香彈滑的粿條,跟幹炒有完全不一樣的魅力。潮汕地區的溼炒牛肉粿條,用的一定是粿條而不是河粉,粿條比河粉更為窄厚,無光澤且呈不透明乳白色,口感更飽滿,米香味更突出。
  • 廣州潮汕真的就四種小吃?潮州就有230種!
    有很多人或許對於潮州了解的並不是很太,就比如潮州小吃裡面的潮汕牛肉火鍋,如果大家來潮汕那麼對於這裡的美食一定會記憶深刻的,如果大家來到潮州旅遊,當地的這些特色美食一定都要嘗一嘗,潮州城裡就有230多種的特色美食小吃。
  • 清末民國湘子橋老照片:一座古橋的前世今生
    >請橫屏觀看:湘子橋攝影師: John Thomson, 1870.長辮子的人們往來穿梭有乘轎的達官貴人也有擔著重物的貧民百姓喧囂的叫賣聲江水拍打船隻的浪花聲人們走在木板上嘰嘰嘎嘎聲那時,經過明清的發展潮州的經濟、文化達到封建時代的鼎盛攝影師: Cressey, Paul F, 1921.
  • 湘子橋上的算命先生
    未能確切知道這張照片的時間,從人物衣著上猜測,或許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
  • 潮汕,一個能讓味蕾一秒高潮的地方
    粿皮無味但有嚼勁,配上菜脯幹的香甜和芳鹹,成為一道具有潮汕特色的民間小吃。在外的潮汕小孩都經常會討論外面的「河粉」跟潮汕「粿條」的區別,其實除了切割方法的不同外,粿條比河粉多加了一點「薯粉」,所以口感上會更好。
  • 在嘉大,擁有一個潮汕舍友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然而只是聽說而已啦不過可以看出己膠人的遍布還是很廣的那麼有一個潮汕舍友是怎樣的體驗呢?舍友教了我很多潮汕話甲賽=吃飯白仁=帥氣砂啪=聰明ta每天都誇我白仁,我很開心「滾啊」…… 「有這個字的潮汕話應該容易學了吧」「wu」「我說『有』這個字啊」「wu」。。。
  • 潮汕雙飛4天!住網紅民宿,逛牌坊街,玩出東南亞style
    充足遊玩時間行程足足有4天,玩法自主安排可休閒慢遊,可豐富多彩,玩轉大潮汕!就像是漫畫的感覺,最適合拍照潮汕 小吃 美食之魂 食在廣東,味在潮汕潮汕小食揚名海內外潮州特色小吃有230多種之多酸、甜、鹹、辣皆有
  • 尋味·潮汕古韻,暢遊潮州古城、南澳島、攝影民國風情
    蔚藍的天、澄澈的海、細軟的沙、和煦的光,卸掉城市的浮躁和心裡的煩惱,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做個悠閒自在的「閒」人,夏天最愜意和舒適的旅行,莫過於在有陽光、海水和沙灘的地方渡過;世上最好的旅行,是有個聊得來的人,天高海闊一起去看南澳島準五星酒店南澳島南澳島是中國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總面積113.8平方公裡
  • 道方圖說 | 你一定不知道的獨家美食——來自潮汕
    沒錯,我不止從小吃海鮮長大,滷味也是從小吃到大,難怪我從小就一直胖到長大。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別打我,我就發發牢騷。滷味的這個做法我沒什麼發言權,畢竟我只負責吃,雖然我曾經嘗試過,但還是差了點味兒(不止一點點吧)。反正滷味也是深受大家喜愛,真的是很下飯沒有之一。
  • 潮汕紅桃粿做法介紹和竅門-潮汕美食傑
    潮汕紅桃粿的做法2、蒸上一鍋糯米飯,這是包紅桃粿最主要的配料,根據食量來衡量;潮汕紅桃粿的做法8、用麵粉製作成粿條皮,也可以直接買現成的;潮汕紅桃粿的做法9、買回來的紅粿皮還是需要進行加工的,經過不斷的揉搓;10、因為粿條包有吸水性,如果太幹或太溼的話
  • 沒有一隻豬可以從潮汕全身而退!
    一碗下去,早已汗流不止,但卻身心舒服了...大豬蹄子有滷的有醬的, 隆江豬腳飯究竟是何方神聖?一碗豬雜粿條湯 + 珍珠菜或西洋菜,豬雜蘸魚露,才算正宗! 倒上些許魚露,加點辣椒,蘸著豬雜,喝著豬骨湯,吸溜著粿條,配上今天早上現做的鮮豬血,大家樂此不疲在享受這份
  • 潮汕本地人揭秘特色美食,讓你食指大動,回味無窮
    潮汕牛肉丸是一絕,不過可不是星爺的《食神》裡出現的瀨尿牛肉丸哦,潮汕牛肉丸分為牛肉丸和牛筋丸,牛肉丸吃起來口感爽滑,每咬一口都有湯汁浸在其間,牛筋丸就是在其中加入一些嫩牛筋,口感就比較彈牙。小編個人比較喜歡牛筋丸,因為它一般會比較結實,不會太過軟綿。
  • 點份夜豆漿,才是地道的潮汕夜宵黨啊!
    珠三角地區有所謂「老火靚粥」,也叫毋米粥,即把米粒熬化於無形,隨後將肉類、海鮮、蔬菜等食材放進毋米粥湯裡滾一滾,澱粉包裹的效果如同上了漿,任何食材一碰上粥湯,就立即鮮香可口、潤滑動人起來。潮汕與廣府還是有所區別,潮州人更喜歡粒粒分明、喝之順滑嚼之有料的白粥,潮汕話稱為「白糜」。煮「白糜」的米是形狀短胖的珍珠米,當地人叫「肥仔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