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的無奈和悲痛全在這首詩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2021-02-19 美詩美文的世界

杜甫高尚的品格,還有過人的才華,使得他擁有了很多的追隨者,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古代知識分子,心繫天下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這種高尚的品格太難得了,現在有很多所謂的知識分子,自認是這個社會的精英,其實無非就是一群自私自利之人,毫無家國情懷,更不用說是去同情悲苦的底層民眾。杜甫的人格魅力讓人尊重,儘管他生活很艱辛,日子過很苦,但是他沒有忘記國家,沒有忘記底層更需要關懷的窮人,把僅有的一點愛,全部給予了更喜歡關懷的窮人。

知識分子就應該要有所擔當,不然就白讀了聖賢書,當你比別人都更好時,一定要有所擔當,要讓別人也富起來,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這才是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品格。而杜甫就是這種人,他始終關懷底層的窮人,給予他們關懷,給予他們同情,用愛去感化世界。這樣的一種精神,最是值得我們學習,所以杜甫是榜樣,也是很多人心中的偶像。

那我個人最喜歡杜甫,讀他的詩歌常常讓我感動不已,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深沉而悽美。年輕時期的杜甫家境還算一般,但是後來逐漸敗落,一度連生活都成問題,為了能夠活下去,他只好投靠好友,去到四川成都,在那裡他在好友的資助下,安了一個溫馨的家,也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杜甫草堂,在那裡他度過了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畢竟生活安定了下來,沒有後顧之憂。可是杜甫是一位感傷之人,時常會想到故鄉,於是在公元765年(永泰元年),杜甫決定離開成都。

一路上杜甫順江而下,由於盤纏用盡,最終在夔州(重慶奉節)做了短暫的停留,在那裡生活過一段時間。直到公元768年(大曆三年),杜甫再次決定離開夔州,一定要回到故鄉,可是由於戰亂,北方戰火紛飛,只好轉向南方,經由江陵(南京)、公安到達了嶽陽。此時詩人的生命已經開始倒計時數,已經是57歲高齡,可謂是垂垂老矣,到達嶽陽之後,他以極大的熱情登上了嶽陽樓。

嶽陽樓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在此閱軍的所在地,成為了一處名勝古蹟,杜甫也是早已有耳聞,對於嶽陽樓心嚮往之。當他登上嶽陽樓時,更是感慨萬千,寫下了人生中最悽美一首詩《登嶽陽樓》,這首詩感人至深,也是五律中最為出色的一首,通篇道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孤獨的心境,讀來也是讓人肝腸寸斷。

《登嶽陽樓》唐代:杜甫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一位57歲高齡的老人,面對人生的困境,還有對於故鄉的思念,在這首詩中寫得很感人,在古代57歲算是高齡了,畢竟那時人的壽命很短。杜甫站在嶽陽樓悲痛萬分,所以在首聯和頷聯便是先讚美嶽陽樓,以及描寫當時的心境,嶽陽樓在洞庭湖邊,風景優美,杜甫很早就聽說了,現在終於是登上了這種名樓。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分隔開來,整個天地仿佛就在湖中遊動。這幾句寫得很有氣勢,同時也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

頸聯和尾聯則是感慨萬千,面對人生的困境,還有生活中所遭受的挫折,杜甫用一種極為悲苦的口吻娓娓道來,因此頸聯寫得最感人,也是整首詩的詩眼,「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這個時候杜甫想到自己的一生,過得很艱苦,身邊的親朋好友沒有音信,老年之後又是各種疾病纏身,只有一艘孤獨的小舟陪伴自己。最後兩句還是沒有忘記國家,儘管自己很苦,可是他認為自己的苦只是小事,國家才是他最關心的事,北方此時戰亂不斷,面對北方只能是依靠在欄杆上淚流滿面。

杜甫這首《登嶽陽樓》,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水準,而且寫得很深情,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當然杜甫不是單純描寫個人的悲傷,更多的還是想到了國家所遭受的苦難,這也正是杜甫最了不起的一個地方,明明自己非常的悲苦,生活過得很不如意,人也已經老得不成樣子了,可是他依舊心繫天下,用愛去撫慰孤獨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杜甫最悽涼的一首詩,令人感慨萬千,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那麼杜甫也是同樣的在文學上有著很高的造詣,而且他的詩歌,正如前面如說的那樣,始終是在關注當時那個社會最底層的民眾;從而展現了他作為「詩聖」,最為真誠的一面。讀杜甫的詩,那就是猶如在當一部悲慘的歷史,從他的詩歌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一片赤城。小編為要大家介紹一首杜甫最為悽涼的一首詩,可以說是他最為令人感動的一首詩,讀了令人感慨萬千,那便是他的《登嶽陽樓》。
  •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筆下的黃四娘是誰?
    杜甫筆下的黃四娘是誰?【子夜讀詩】杜甫詩抄:「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雖然才華出眾,但是,卻仕途坎坷,一生多是生活在鬱郁不得志的流浪途中。他的一句「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令人吟之落淚。這句詩是出自他的《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 杜甫:一生都在飄零,我心永遠光明
    這滾燙,來自那些始終高潔剛正的文人志士,來自那個永遠赤誠明亮的詩中聖哲。  從長安求仕,到返鄉歸家,這二十多年,他幾乎都是在親朋的接濟資助下艱難度日的。「百無一用是書生。」心性高潔的杜甫,為片瓦鬥米,嘗盡世間冷暖。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從流浪到流浪,從漂泊到漂泊,從落魄到落魄,從寂寞到寂寞。他的生活,終究被歲月蹉跎成了一首悲歌。
  • 年近花甲的杜甫登上夔州白帝城,寫下的這首詩,被稱為七律之冠
    《全唐詩》裡的四萬多首詩中,到底哪一首七律可以排第一呢?那我個人認為杜甫的《登高》絕對有資格,這首詩無論是表現手法,還是所傳遞出來的那份情感,那都是無人能及。雖然還有《黃鶴樓》那種經典名篇,但是杜甫這首更接地氣,也更具有感染力,通篇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可是每一句都感人至深,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早年一度是四處流浪,後來他投靠了好友嚴武,去到了成都,並在他的資助下建了一座草堂,生活總算是安定了下來了。
  • 來到杜甫草堂,才明白《慶餘年》中範閒何以選擇《登高》開場鬥詩
    去年最火的網劇《慶餘年》中有一場男主範閒鬥詩的戲,而範閒開場用的詩《登高》正是草堂主人杜甫晚年所作。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杜甫晚年悲涼之作,只有短短40字,卻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
    杜甫一直被人稱為「老杜」,不同於李白的瀟灑,王維的淡泊,他的詩中總是充滿了滄桑。尤其是晚年,疾病纏身,故交零落,「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字一句,悲涼到了極致,令人不忍卒讀。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這句詩可以改成天地一孤舟嗎?
    但是不可以亂改,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同一個意象不可出現兩次;其二,原詩有其內在的邏輯,如果動了,必須邏輯上還通順。改詩有時候改幾個字即可,少到改一個字也常見,歷史上有不少」一字師「的故事。但是這首詩肯定不能只改一個」舟「字。
  • 杜甫最孤獨的一首詩,末尾兩句蒼涼無奈,道盡人世心酸
    這些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杜甫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出自《旅夜書懷》,全詩如下: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安史之亂,杜甫一路流亡,一直到成都才安定下來。他在好友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建立了浣花草堂。
  • 寫嶽陽樓的詩,這首最震撼
    在描寫嶽陽樓的詩歌中,我最喜歡的兩首,其一是唐朝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在所有對嶽陽樓的景物描寫中,它算是最有特色的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一個「蒸」字,一個「撼」字,單是這種氣勢,就不是一般詩人所能夠表現出來的,這樣的景色描寫,才是真正體現了在嶽陽樓上所看到的波濤浩渺之景啊。
  • 詩詞丨杜甫最孤獨的一首詩,末尾兩句蒼涼無奈,道盡人世心酸
    —回復『 早安 』,迎來一天好心情—◆ ◆ ◆
  • 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
    尤其是杜甫的七律,不但內容深刻,同時格律齊整,可謂唐文學殿堂中的精品之作。杜甫一生作詩很多,七律大約有155首。本文節選了杜甫最著名的7首七律詩,我們可以感受到其中老杜的詩歌風格,尤其是最後一首,被譽為「唐人七律之冠」,非虛言也。1、 秋興八首(其一)《秋興八首》一共有八首,都是七律。成詩的年代是杜甫的晚年,當時安史之亂仍在繼續,杜甫為了避難來到了夔州。
  • 《慶餘年》為什麼選杜甫這首詩?
    *《慶餘年》劇照一直想聊杜甫的《登高》,怕太深奧,沒敢動筆。這兩天看《慶餘年》,男主範閒用它一戰成名,改變了我對穿越劇的偏見。是時候聊聊這首神作了。01按美感來說,詩分兩種,一種是不需要解釋的,讀一遍,詩意撲面而來,李白、王維,尤其白居易,都屬於這種。
  • 有哪些給人感覺很孤獨的詩句
    ——李煜《相見歡》 7.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嶽飛《小重山》 8.有情皓月憐孤影,無賴閒花照獨眠。 ——黃景仁《綺懷》 9.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杜甫的生平經歷和代表作
    這一時期,詩人創作達到了高潮,不到兩年,作詩四百三十多首,佔現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寫下《旅夜書懷》。這首詩既寫旅途風情,更感傷老年多病、漂泊無依的心境。首聯寫江夜近景,刻畫了孤舟月夜的寂寞境界。頷聯寫遠景,雄渾闊大,「星垂」烘託出原野之廣闊,『「月湧」渲染出江流的氣勢,以樂景寫哀情,反襯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顛連無告的悽愴心情。頸聯正話反說,抒發休官的憂憤。
  • 人到無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樂
    從友人發的微信圖片說開去,「人到無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樂」。此人生退休養心之法也,其中道理參半。青壯年皆不宜用此法,人生應順應自然規律變化,到什麼時候明白什麼道理。青少年如朝陽,如太陽初升,應蒸蒸日上。
  • 詩詞丨杜甫流傳最廣的20句唐詩,全是千古名句,一生一定要讀一次
    你也許讀不完杜甫的全集,但他流傳最廣的這20句經典唐詩,你一生至少要讀一次!01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夢李白二首》京城裡都是高官顯爵,權貴人家,偏偏只有你窮困潦倒,獻身無門。也許,只有杜甫最懂李白的孤獨。我站在你曾路過的地方,即使無言,也懂你當時的感受。09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 張三丰登嶽陽樓學杜甫寫詩,通篇大氣磅礴,境界之高一般人達不到
    大部分人或許會去聯想,張三丰和王重陽是什麼關係,和全真七子又是什麼關係,他們到底誰比較厲害?但是極少有人會去聯想,張三丰除了武藝高強,還有什麼才能?接下來的一首詩,也許會讓大家目瞪口呆,因為這首詩的目標是模仿甚至超越詩聖杜甫。這首水平直逼杜工部的詩,正是出自當年獨步武林的一代宗師張三丰之手。《登嶽陽樓用杜韻》作者:張三丰欲上君山頂,飛吟到北樓。
  • 「斯人獨憔悴」:慕然回首,「小迷弟」杜甫才是最懂李白的人
    很久之前網上有一個段子,說是杜甫一生給李白寫了很多詩,李白給杜甫沒寫多少,反倒是《贈汪倫》流傳千古了。這當然是笑談,李白和杜甫是兩種不同的人,李白是鯤鵬,就算是寫那些俗套的應制詩,也會捻著自己的鬍子,帶著幾分不羈的說出「雲想衣裳花想容」。這樣的人,一直在路上,交遊的多,懷念的少。杜甫從認識李白的那時候開始,就一直是李白的小迷弟。
  • 杜甫:是瀟灑走一回的驢友,也是隔壁秀恩愛的大爺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即使如此,卻還是忍不住繼續欣賞,想要把這一切盡收眼底,因此,定要登上頂峰,俯瞰群山。最後兩句升華全詩,「泰山」與「眾山」對比,在突出泰山之「高」的同時,也抒發了一腔豪情——詩人願做一個「大寫的人」,銳意進取,昂首闊步地行走在時代前列。作為杜甫青年時期的代表作,這首詩既是詩人遣詞造句臻入化境的體現,同時也展現了詩人願勇攀高峰、睥睨天下的決心和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