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登嶽陽樓學杜甫寫詩,通篇大氣磅礴,境界之高一般人達不到

2021-02-26 美詩美文的世界

說起張三丰,很多人第一印象應該就是那個金庸筆下的一代宗師,或者是李連杰在《太極張三丰》中飾演的張君寶。張三丰,武功高強,為武當派的始祖,是普通人心目中神一般的存在。大部分人或許會去聯想,張三丰和王重陽是什麼關係,和全真七子又是什麼關係,他們到底誰比較厲害?但是極少有人會去聯想,張三丰除了武藝高強,還有什麼才能?接下來的一首詩,也許會讓大家目瞪口呆,因為這首詩的目標是模仿甚至超越詩聖杜甫。這首水平直逼杜工部的詩,正是出自當年獨步武林的一代宗師張三丰之手。

《登嶽陽樓用杜韻》

作者:張三丰

欲上君山頂,飛吟到北樓。

一湖南北限,千裡水雲浮。

沙外幾行雁,天邊數點舟。

江河口蓄處,廣大不奔流。

這首詩學的正是杜甫那一首千古名作《登嶽陽樓》:

《登嶽陽樓》

作者: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詩大家已經耳熟能詳,我們先看張三丰的《登嶽陽樓》。不得不說,同樣的登臨意,同樣的大氣磅礴,反映了張三丰極高的思想和文學境界。詩的首句便立意高遠,志在「君山之頂」,而「飛吟」二字,無仙風道骨,斷然不敢用這樣的瀟灑字眼。當然,這兩句從字面意義,是要登頂,但其實還包含著張三丰在道學追求上的孜孜以求。

三四句,以洞庭湖入題,指出洞庭湖雖然波瀾壯闊,但畢竟仍有南北限制,仍有盡頭。但是在水雲交接的縹緲高遠處,還有無盡的綿延和廣闊。「千裡水雲浮」表明張三丰的境界格局絕對不在有限的洞庭湖,而是更為高遠,更為汪洋恣肆、大氣磅礴。道學倡導道法自然,倡導清心無為,反對人為,其實都是在追求一種更高的,更自由的無限人生格局和境界。由此也可窺見張三丰的境界超乎洞庭湖之限,極為高妙綿邈。

一旦超越了有限的束縛,就能獲得新的況味和格局,達到一種更高的人生自由與詩意,在道家看來,則是更高的修為。就如「沙外幾行雁,天邊數點舟」,以有限為無限,以無法為有法,靜謐而安寧,令人心神嚮往。

最後兩句,「江河口蓄處,廣大不奔流」,卻原來,經歷了一路的波瀾壯闊,波濤洶湧,大江大河在奔流到盡頭的時候,反而「不奔流」,反而歸於寧靜。這就是一種更高的境界,讓人有醍醐灌頂之感。

萬萬沒想到,張三丰居然有這麼好的文採。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中國古代文化中,儒釋道三教,宗師往往都需要布道,傳播教派思想。儒家自不必說,佛家禪宗,以禪詩通向頓悟和禪意。道家也有屬於自己教派的文學和藝術。張三丰曾經獨創一種文體,叫做無根樹,勸人向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段落如: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蕩來飄去不自由。

無岸無邊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遊。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

道家不僅張三丰能寫詩文,王重陽,全真七子這些一代宗師,都極富文採。王重陽善於將玄門理念寄託於詩詞之中,往往可得「玄真」之妙。全真七子中,也個個都能寫詩。回到張三丰,張三丰的詩的境界之高,當然得益於他的道學修為。但是,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張三丰的人生經驗,才是他通向一代宗師的重要基礎。

張三丰並非如武俠小說所言,只是一位修煉武功的大師,他關注的領域,除了武術,還有更廣闊的內容。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為天下蒼生貢獻自己的力量。對抗元朝、打擊賊寇,在武林聲名顯赫。張三丰14歲考取文武狀元,18歲擔任博陵縣令,後再對抗元朝、打擊賊寇方面都取得了重要功績。他的一生,可以概括為武當派始祖,也可以稱得上民族英雄。當然,在武學修為上,他是內家拳始祖、太極拳始祖。他無論何時何地,增長修為的目的,是為了天下蒼生,為弘揚道學。

相關焦點

  • 唐代大地主杜甫的死因之謎
    「青冢」即王昭君墓,在今天的內蒙古呼和浩特。「邊地多白草,昭君冢獨青」,所以稱為「青冢」,王昭君生前用手中琵琶抒發心中哀怨,身後用冢上青草寄託無限鄉愁。比杜甫小三十多歲的中唐著名詩人戎昱,是他的忘年交。他的詩憂慮國事、同情人民,與詩聖的詩同為深刻的現實主義作品。戎昱也同情王昭君,反對用弱女子作為求得和平的工具。
  • 「詩聖」杜甫
    杜甫的母親崔氏也出自名門望族,生下杜甫沒兩年,患病死去。但杜甫的舅舅們卻很知名,他曾寫詩頌揚:「賢良歸盛族,吾舅盡知名」。他有個叔父名叫杜並,十六歲時用短刀猛刺陷害父親的仇人,當場被人打死。那仇人傷重不治,臨死哀嘆說,早知杜並是孝童,他也不跟杜審言結仇了。杜並的生命停止在十六歲,聲名卻在杜氏宗族中代代相傳。杜甫到晚年,仍以是杜並的侄子為榮。
  • 從「學人之詩」杜甫,看其詩中意象橫出的技法運用
    箇中原因,並非是李白詩歌不如杜甫成就之高,實是「才人之詩」與「學人之詩」的區別。明清之際,許多學者提出了詩人之詩、才人之詩、學人之詩的概念,並逐漸形成了穩固的理論體系,費經虞《雅論》言: 詩人之詩,字句不苟,王維諸人是也;才子之詩,字句章法,若罔知之,李白諸人是也。篤學之詩,格調辭意,匠心措置,杜甫諸人是也。
  • 2019「暑遊一座山」之嶽陽樓記
    再滴滴到嶽陽樓,差不多半個小時。嶽陽樓建於三國東吳的魯肅,當時以閱軍樓的目而建立,始稱「巴陵城樓」。後李白賦詩後改名為嶽陽樓。而範仲淹憑藉滕子京寄給他的《洞庭晚春圖》,寫出了千古名篇《嶽陽樓記》,使得嶽陽樓的名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們參觀嶽陽樓,一看建築二是看墨寶。先說建築。
  • 巴陵勝狀洞庭俊秀——嶽陽樓
    元朝的嶽陽樓,少了一些精細之美,多了一些高大之貌,這似乎和馬背上長大的元朝統治者有點相似。這座模型來源於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末明初,畫家夏永所繪《嶽陽樓圖》為藍本,模型平面呈長方形,面闊3.608米,進深3.092米,高4.3米,淨重12.2噸,其匾額為元代書法家趙孟所書。此時嶽陽樓的高度提升了不少,上下分為三層,層高也很高大,外部造型很方正。
  • 王國維給寫詩5條建議,句句切中要害,讀人間詞話,悟詩詞新境界
    王國維給寫詩的五條建議 句句切中要害 文/六不和尚1.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所謂景語即寫景之語,如杜工部之「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鼉吼風奔浪,魚跳日映山」等,均以刻畫物象為主。
  • 詩聖杜甫,光照千秋——韓慶祥讀書札記
    詩聖杜甫,光照千秋——韓慶祥讀書札記文/韓慶祥中國文學史上,有些人的頭銜,是歷代認可的。比如「詩聖」杜甫,就無人可及。唐朝300年裡,給後世留下詩作的就有2000多人。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傳媒,可文化圈重視,整個王朝也特別寬容。一首好的詩歌,上達朝廷,下傳江湖,不僅士子相互傳看,皇帝和當朝公卿也會分享。
  • 季羨林的一首詠泰山詩,通篇大氣磅礴值得一讀,不愧是國寶級文人
    更令人佩服的是,就連原始印歐人的吐火羅語他也會,他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而其影響力,顯然也不只限於東方,他是我們國寶級的大師。季老的「大師煉成」之路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從小就很優秀,高中畢業同時考上了北大和清華,最後選擇了清華。此後,他筆耕不輟,翻譯外國小說,研究比較文學,研究佛法,有興趣的他都去學。
  • 修佛者:這個境界,一般人達不到
    修佛者:這個境界,一般人達不到。那麼我們接下來就來了解一下佛教當中"迴光返照"的佛學含義吧!因此就被民間的世人們引申原文的意思,被人們翻譯成:"當人臨死的時候,精神突然又振作起來的人叫做迴光返照"。同樣也可以翻譯成太陽落下的時候,空中發亮的現象。
  • 寫嶽陽樓的詩,這首最震撼
    除了對聯以外,描寫嶽陽樓最常見的文學體裁恐怕就是詩歌了,中國文人對於詩歌是極其喜愛的,它那特有的韻律,讓很多人為之痴狂,所以,自然也會有很多文人選擇使用詩歌來讚美嶽陽樓。在描寫嶽陽樓的詩歌中,我最喜歡的兩首,其一是唐朝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在所有對嶽陽樓的景物描寫中,它算是最有特色的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一個「蒸」字,一個「撼」字,單是這種氣勢,就不是一般詩人所能夠表現出來的,這樣的景色描寫,才是真正體現了在嶽陽樓上所看到的波濤浩渺之景啊。
  • 杜甫是個狠角色!
    但凡在歷史上有點成就的人,生活中一般是「脫逃大師」,你能虐,我敢逃,,最關鍵的是,他是杜甫的忠實粉絲,在成都,他為偶像蓋了一座草廬,長期買不起房的杜甫終於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他的創作突飛猛進,據統計,草廬4年時間,他寫詩240餘首,歷史上,杜甫有很多名字:杜子美、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遺……但也許,他最喜歡的名字應該是——杜草堂,所有外在的東西,最終都會消失於無形
  • 杜甫最美5首絕句,讀完拍案叫絕,字字有真情,有境界,讓人佩服
    其三、杜甫詩中呈現高絕的筆力。杜甫之詩,精工錘鍊,用韻響亮,命意深切,思想厚重,而情懷則博大雄渾,這是杜甫筆力和思力高標之處。值得後輩人細細揣摩和學習。因此,王和尚特地選取杜甫經典五絕,加以解析,敬獻諸君。藉此可體味杜甫思想之深沉,愛國之熱情,生活之熱愛以及他純粹真摯的性情。
  • 杜甫:怎不學李白寫詩謀生,要窮到乞討?戴建業1句話刻薄揭穿疑雲
    雖然,也認識一零星當官的、或有錢的朋友,可禮尚沒有往來,他缺乏條件給人好處幾乎只有索取,如此卑窮熱達自是人情難免,別人自然也不會太重視他,偶爾瞧著可憐,會拋點施捨,可哪夠養家餬口呢!詩不平而鳴,他老人家就此養成了愛哀窮嘆老的習慣,讓韓愈、郭沫若那些發達的後輩諷刺的很難聽。
  • 杜甫是個狠角色
    一個漂泊在外的讀書人,要名氣沒名氣,要地位沒地位,要金錢沒金錢,人間所有苦痛,他都嘗了一遍,一般人,可能就此沉寂無聲,自生自滅了,可是這個人很堅韌,黑暗中,他無數次昂起頭,強撐病體,寫了1400首詩,3天一更,頻率驚人,直到他離開人世,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
  • 落日來登嶽陽樓.「原創」
    進的大門是五座歷史上嶽陽樓的縮小建築,有水環繞,一座座立在小島上。唐朝的嶽陽樓最為簡單,只有兩層。宋代和清代的嶽陽樓已經接近現在的規模。據介紹,數米高的歷代嶽陽樓,都是根據歷史文記載建造的,包括匾額都還原真實。一座湖邊樓閣,毀建無數,歷經1800多年依然原址原貌,巍然屹立,絕非等閒之輩。也為此成為歷史最悠久的江南三大名樓(嶽陽樓、滕王閣、黃鶴樓)之首。
  • 杜甫的生平經歷和代表作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嶽,但通篇並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託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 杜甫李白李商隱給老婆寫詩都是一個套路,學會了你也可能寫出好詩
    欣賞之外,許多人也希望自己能寫出優美的詩句。現代人學詩,第一步就是要知格律。中國詩歌沒有不講格律的。古風不講格律嗎?也講格律。只不過古風的格律沒有近體詩那麼嚴格。所以,學詩還是要老老實實把格律理解透,這過程能鍛鍊遣詞造句的功力,是很有益的。
  • 湖南省資訊|2019「暑遊一座山」之嶽陽樓記
    湖南省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2019「暑遊一座山」之嶽陽樓記從長沙到嶽陽,高鐵半個小時。再滴滴到嶽陽樓,差不多半個小時。嶽陽樓建於三國東吳的魯肅,當時以閱軍樓的目而建立,始稱「巴陵城樓」。後李白賦詩後改名為嶽陽樓。
  • 李商隱寫詩誇讚這位神童,一首詩跟杜甫《春望》比肩,一起來欣賞
    晚唐李商隱才高八鬥,跟杜牧並稱為「小李杜」,以跟李白杜甫這對「大李杜」區別。李商隱看得上的人不多,但有一個詩人,10歲時即席成詩,5年後李商隱吟詠著他的詩,還忍不住寫了一首詩誇讚他。李商隱的這首詩題目長達45字,而詩只有28字。
  • 六神磊磊:李白和杜甫到底誰更厲害?
    大家都知道這個人,中唐的一個大詩人,也是白居易的哥們、死黨。「曾經滄海難為水」就是他寫的。他挑起這麼個事也很偶然。有一年,他碰到了杜甫的後人,對方正想要遷葬乃祖,可因為太窮了,找不到大咖寫墓志銘。當時請名人大腕寫墓志銘是很貴的。偏偏元稹是杜甫的粉絲,撞見這事,就慷慨地答應下來。他是不是免費的我忘了,反正就麻利地接下了這個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