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魚翻肚 臺灣養殖業嘆:這個年難過了

2021-02-18 水產養殖圈

據臺灣媒體報導,低溫重創養殖業,嘉義、雲林、臺南沿海蝨目魚、鱸魚、臺灣鯛大量凍死凍傷,粗估損失數億元(新臺幣,下同),養殖業哀嘆去年賺的全賠光,「這個年難過了!」

    據報導,昨早嘉義沿海所到之處都可看到養殖業忙打撈凍傷、凍死的魚,大多是蝨目魚、鱸魚、午仔、臺灣鯛,業者說:「這次寒害很慘!」

    嘉義蔡姓業者清晨五點就到魚塭巡視,看到金目鱸、午仔魚相繼凍傷、凍死浮出水面,立即抽地下水增加水溫,希望降低損失,他說,這波寒流不僅溫度低且連續下雨,對魚殺傷力極大。

    布袋鎮養殖業者蔡福財和兒子昨忙著搶撈蝨目魚,他說,剛凍傷、凍死的還可以賣,但價格剩一半;義竹鄉黃姓養殖業者說,二萬多尾七星鱸及五萬多尾臺灣鯛陸續凍傷、凍死,損失至少百萬元。

    臺南海邊七股區、北門區和將軍區大批蝨目魚翻白肚,陳文平、陳志宗兄弟養殖達五十多公頃,他們哭喪著臉說,以每公頃養殖一千尾推算,總損失恐超過千萬。

    雲林昨清晨溫度不到4℃,養殖戶整夜沒睡,心思全在魚塭,根本無心看電視、賞雪景。天一亮就頂著寒風打撈凍死的蝨目魚,就怕死魚影響水質造成二度損害。

    「20多年來不曾碰過!」養殖文蛤30年的許志豪說,以前頂多是半夜低溫、中午回溫,此次低溫超過24小時,「人都受不了,何況是魚?」大家冒著寒風在水中作業就像在冷凍庫中,手腳都凍僵。

    養殖戶邊打撈邊抽地下水,為魚塭加溫,希望魚群可以撐過低溫,但大家心裡也都知道,沉在池中凍死的蝨目魚今天將浮出水面,將是另一個考驗的開始。

相關焦點

  • 颱風杜鵑 壽豐一養殖戶臺灣鯛暴斃
    海外網9月29日電 據臺媒報導,颱風杜鵑造成臺灣花蓮部分地區農業災害,壽豐鄉水產養殖戶張文旗一早起來,發現其中一池臺灣鯛全都翻肚暴斃;壽豐鄉農會勘災後,將協助爭取災害補助。
  • 年幼時釣蛙毒魚,後來父子感開腸剖肚之報!炸魚能手現報、毒魚的慘報
  • 30釐米水位養的金魚,放到70釐米深的水缸裡,它不翻肚了
    前天,我又發現這傢伙在魚缸裡翻肚了,而且是在魚缸的底部,我就知道壞事了,有可能是炸鱗,結果一看,果不其然,只是情況還不算太嚴重。那麼,對於這樣一條翻來覆去患病的金魚,又處在我頻繁進魚的時間段,我哪有時間去管它?
  • 金銀蒜烤九肚魚,好吃下飯,全家搶著吃
    金銀蒜烤九肚魚By _蒍鉨變乖々原料:九肚魚、蒜末、蠔油、生抽、鹽、蔥花、花生油。做法步驟:第1步、九肚魚清洗乾淨,一條切半,瀝乾水份備用。第2步、蒜頭拍扁剁碎。第3步、香蔥洗淨切成蔥花備用。第4步、熱鍋下油,放入蒜末炒香,炒至微微金黃關火。
  • 潮汕的九肚魚,跟豆腐一樣滑溜溜的,油炸做湯都很好吃
    飯桶家裡因為表弟表妹什麼的比較多,所以飯桶三姨為了孩子們,做九點魚的時候會把魚骨剔出來,然後將九肚魚的魚肉剁碎,這樣那些小小軟軟的骨頭就更不存在了。經過飯桶三姨的巧手出來的九肚魚烙真的好好吃,而且完全不用擔心魚刺,不過也就飯桶三姨有這個耐心了,換成飯桶我絕對做不到。九肚魚應該很多人都會喜歡,因為它吃起口感很像豆腐,味道卻很鮮甜。
  • 我為臺灣一嘆
    臺灣大選結果出來,國民黨宣布敗選。我倒沒有驚訝,不只是因為國民黨敗選早在大家預料之中,而是對臺灣大選本來就已經不存在什麼懸念,如果不是黃安、周子瑜事件鬧的,大周末的,估計連選情都不會關注。我前面說的懸念其實不是指誰當選這個懸念,而是不管誰當選,都沒什麼懸念。
  • 大廚分享《椒鹽九肚魚》家常做法,香脆
    中國素有「烹飪王國」這個美譽。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裡,有五十六個小家庭,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後有回味,享受美食也要看場合,場合好美食吃起來才有味道。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當我們有權遠離自然,享受美食的時候,最應該感謝的是這些通過勞動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們。
  • 農村搞養殖業,銷路怎麼解決?找好銷路再養殖還是邊養邊找銷路?
    首先確定一點的是,養殖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它的養殖以及銷售都存在著巨大的風險!我個人認為搞養殖業必須先瞅準銷路,如果沒有很好的銷售渠道,那麼必須找一些平常市場需要量大的,養殖技術不是那麼高精尖的易於掌握的東西來養,就比如說我們平常的家禽養殖,以及牲畜養殖!
  • 奶價低迷中小牧場大面積退出 養殖業前途堪憂亟待政策支持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不從體制和機制上解決我國乳業存在的問題,這個產業將很難做到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隨著奶價的下跌,養殖戶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在業內人士看來,我國的奶牛養殖業正處於一輪產業升級的困難期,散戶及小牧場逐漸退出成必然趨勢,而規模化牧場單純依靠國內幾家大型乳企帶來的風險也逐漸顯現。在我國奶價低迷的狀況下,國內養殖業會越來越困難,如果政府再不出手相助,上遊奶牛養殖業前途堪憂。
  • 範瑋琪懟臺灣網友:我全家暴斃你最開心
    臺灣生活通微信號:taiwantongtong臺灣生活通,旨在為想了解臺灣和在臺灣生活的華人服務
  • 鮑參翅肚不如一碗魚包
    從我記事起,每隔一個星期便會來姥姥家吃一頓魚包,姥姥家住老城區,走三百米路就能到達舊市場,舊市場門口有一家名為肥娥魚包,顧名思義一位肥胖的婦人身著圍裙悠閒地端坐在正門口前方,擺著一張桌子左手魚面,右手一盆肉餡,一雙大而厚實的手熟練地輕輕一握成雲吞狀,沒過一會兒魚包便成一座小山堆。
  • 生豬養殖業會過剩嗎?專家:前提是豬都能順利活下來
    來源:第一財經生豬養殖業 需要擔心過剩嗎作者: 陳慧近期,業內有一些聲音擔心未來三到五年,隨著大量生豬養殖企業擴產和出欄量爆發,國內生豬養殖業會出現嚴重過剩。而且在這個周期結束以後,競爭環境也會有差異,主要的參與者都會是大型的養殖公司,到了大家互相比成本能力、生產效率、全產業鏈控制能力的時候,比的就是非洲豬瘟的防控能力、持續優化迭代的環保能力等,大家的打法可能和以前以散戶為核心的打法會不一樣。」劉暢表示。
  • 膽小慎入| 課題:臺灣人啥體質 為什麼總是見到「鬼」
    臺灣的電視節目看多了之後,總覺得這個不大的小島上聚集了全世界的靈異事件,幾乎所有演員都在綜藝節目上講述過自己「鬧鬼」的經歷——就好像沒被附身過就不好意思當藝人似的。其實人面魚的傳說在臺灣一直都有,甚至有古代人的版本,不過流傳範圍一直都在沿海的小漁村。真正讓「人面魚」家喻戶曉的,是《鬼話連篇》的一期節目。
  • 中國臺灣現17歲曾祖父級石斑魚 體重超300斤
    1尾體型碩大的石斑魚,為島內成功研發人工繁、養殖龍膽石斑技術的原始種魚,開枝散葉後裔已來到第4代,這尾現年17歲的曾祖父級大魚,成為臺灣「石斑王國」活見證。&nbsp&nbsp&nbsp&nbsp從70年代開始,在產官學多方面努力相繼研發出石斑魚人工繁殖技術,為臺灣打造出「石斑王國」美名;其中,龍膽石斑部分,為屏東養殖業者戴昆財在80年初引進近百尾,於1995年與當時水試臺東分所何源興合作研究人工繁殖技術。
  • 擁有最後「嘆早茶」完整記憶的,是八零後
    不過早晨五六點,大廳已經人頭攢動,每桌少則三四人,多則十五六;人聲、翻報紙聲、茶杯的碰撞聲、點心車的輪滑聲等多聲部交雜;還有點心的香氣、蒸籠的熱氣、阿姨叫賣的高分貝聲浪撲面襲來……面對如此沸騰的早茶現場,再嗜睡的小孩,精神都會為之一振。
  • 談談遛魚的時候「嗆魚幾口水」的說法,真的有用嗎?
    凡釣得大魚,多數釣者都有「嗆魚幾口水」的招數,也有很多人介紹此類經驗。但我認為「嗆魚幾口水」的做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對於釣者來說,也只有害處而無益處。魚是用鰓呼吸,水進入口經鰓然後從鰓後緣逸出屬於魚的正常呼吸過程。因此水進入魚的呼吸系統不會產生「嗆」的反射活動。釣者給魚「嗆水」時,水也不能進入魚的消化道。魚的咽部具有較厚的肌肉壁和牙齒,口雖張開,咽部卻是閉合的。二、所謂「嗆水」後的魚翻肚現象所謂「嗆水」後的魚翻肚現象,是人們「經驗」地把魚看作人和高等動物了。
  • 央視的康康不好看,可是你看看臺灣的猴年吉祥物……
    其實還是挺萌的嘛今天台灣公布了他們的猴年吉祥物福祿娃!真是很難理解的一種藝術審美啊連臺灣同胞都表示「這次的主燈...不過小編隨便翻了翻臺灣這位設計師是來自臺北的林書民,曾旅居紐約15年,上海工作8年,經歷也是非常豐富啊……曾任職紐約科技學院藝術系研究所副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協會理事主席
  • 上海媽媽教你做酥脆鹹香的「椒鹽九肚魚」,色澤金黃,外焦裡嫩!
    九肚魚又稱為豆腐魚,肉質滑嫩,但烹飪時稍一用力,肉就碎了,今天這道椒鹽九肚魚,表皮酥脆,魚肉嫩如豆腐還不碎,做法非常簡單,只需將九肚魚裹上麵漿後再入鍋炸兩次,最後再撒椒鹽等調味即可,色澤金黃,外焦裡嫩,酥脆鹹香。
  • 臺灣的猴年吉祥物讓你笑岔氣,康康贏了!
    設計師年終獎有沒有我是不知道不過睡前醬隨便翻了翻這位設計師是來自臺北的林書民,曾旅居紐約15年,上海工作8年,經歷也是非常豐富啊……曾任職紐約科技學院藝術系研究所副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協會理事主席、宏基數字藝術中心顧問、國技數位藝術比賽評審、《時報周刊》美洲地區專欄作家等。
  • 翻臺率超過海底撈!這家咕嚕魚為什麼這麼火?!
    小編給你推薦一家「網紅魚店」保證你吃一口就會愛上她吃著熱氣騰騰咕嚕咕嚕的燉魚可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據說他家翻臺率超過海底撈!小編找到了這家店開啟了一場奇幻之旅當然,先帶上福利再繼續看!酸菜咕嚕魚、霸王辣咕嚕魚、番茄咕嚕魚、咖喱咕嚕魚、荔枝咕嚕魚、藤椒咕嚕魚、醬香咕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