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帶著地名的食物,當地人聞所未聞,而它們卻在異國他鄉別樣綻放,就比如風靡南洋的「福建炒飯」和日本人家喻戶曉的「天津飯」。
天津飯(てんしんはん)圖片:tokyo-cafeblog.com福建炒飯(Hokkien Friedrice),一道在港式餐廳常見,並且風靡南洋,而福建本地人卻沒怎麼聽過的「福建美食」。每次提起福建炒飯,福建朋友都是一臉懵圈。這炒飯還真和福建沒什麼關係,更不是以「福建人」為原料的炒飯,福建人先別急著跑。
福建炒飯(Hokkien Friedrice)。圖片:薩魚這道在港式餐廳出現頻率很高的炒飯,與通常意義上「粒粒分明」的那類炒飯不太一樣。簡單來說,它是以蛋炒飯打底,再澆上濃稠雜燴料頭的一種「溼炒飯」。澆頭與蛋炒飯的界限分明,又彼此映襯,入口「連汁帶飯」,口感比較特別。
福建炒飯是一種連汁帶飯的「溼炒飯」。圖片:stock.tuchong福建炒飯的米飯和配菜,需要分開來炒制,配料十分豐富,主要包括冬菇、雞丁、蝦仁、瑤柱、火鴨絲、芥藍等,再配上由雞湯、生抽、蠔油勾成的芡汁,最後整個兒鋪在雞蛋炒飯上,看起來有一點像是「雜錦燴飯」。
福建炒飯的「料頭十足」。圖片:food-touring.com福建炒飯大約誕生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最早見於香港的酒樓和食肆,後來被僑民帶去南洋後發揚光大。如今已經成為海外中餐廳常見的「碟頭飯」。由於用料很足,挺討食客喜歡。沒錯,福建炒飯,可以算是一道廣東菜。
福建炒飯,一道廣東菜。圖片:stock.tuchong天津飯(てんしんはん),也被稱為「蟹玉丼」,可以理解成是「滑蛋蟹飯」或是「芙蓉蟹肉飯」,幾乎是一道與天津沒什麼瓜葛,卻在鄰國日本廣為人知的「中華料理」。關東人習慣叫它「天津丼」,而關西人則多稱它為「天津飯」。
日本家喻戶曉的「天津飯」。圖片:park.ajinomoto.co.jp「天津飯」名稱的由來並沒有可靠的說法,有人認為天津飯可能因為最初選用了天津著名的小站鎮稻米和天津港出產的梭子蟹而得名,聽起來實在有點牽強;還有人認為,天津飯是由天津傳統名菜「鍋塌裡脊」演變而來的,因為兩者在做法上頗有相似。
天津飯也被稱為「蟹玉丼」。圖片:icotto.jp「鍋塌」的做法其實源於魯菜,指的是在「跑蛋」過程中加入配菜,如蝦仁、裡脊等等。「鍋塌裡脊」的做法大致是:鍋中倒入大部分蛋液,再放上醃製入味的裡脊肉,沿勺邊打入少許油,小火使蛋液凝固,再倒入剩餘的蛋液,然後將蛋餅翻面煎至兩面金黃,最後加入湯汁稍燜並勾芡。
天津傳統名菜「鍋塌裡脊」。圖片:stock.tuchong如果以「鍋塌菜」為基礎,搭配米飯做成「鍋塌蓋飯」,看起來似乎確實和天津飯有些神似,不過,這種說法最終也沒有定論。
關於天津飯在日本的起源,同樣也很模糊。日本民間食物的「元祖店」通常不止一家,而且往往分別在關西和關東。天津飯的元祖店,關西的代表是大阪的「大正軒」。據說主廚來自山東,他用天津產的梭子蟹拆肉製作出「芙蓉蟹」,再蓋到裹著滑蛋的米飯上;關東的代表則是「來來軒」,富有創造力的廚師用雞蛋和螃蟹肉做成「蟹玉」,蓋到米飯上,再淋上用糖醋和醬油調成的芡汁。
不管起源何處,都是芙蓉蛋與飯的組合。圖片:park.ajinomoto.co.jp無論是哪種,都是「滑嫩蛋液」和「蟹肉」裹上米飯,再淋濃稠芡汁的模樣,和之前的福建炒飯還真是氣質相投。如今關西與關東的天津飯,主要區別還是在芡汁上,關西常見的是用醬油為主打的鹹鮮口味,而關東比較多見加入番茄醬的酸甜口味。
關西和關東的天津飯,芡汁有差異。圖片:mainfloor.jp天津飯的做法並不複雜,基本元素就是滑蛋、米飯和芡汁三樣。步驟大致是將雞蛋液打勻,然後加入蝦仁、蟹肉、胡蘿蔔、香菇、筍絲、肉絲和蔥花等配料,混合攤成香軟嫩滑的「芙蓉蛋」(蟹玉)包裹住米飯,再用醬油、味淋和醋等調出醬汁兒,勾薄芡後澆在滑蛋上,口感鹹甜兼備,特別符合日本人口味的一款「中華料理」。
天津飯的製作過程。視頻:Chinese Gastronomic Cuisine
天津人:介似個嘛兒???
本文來自吃貨研究所,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food_lab@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