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以反突破對付強敵突破,講了四點原因,陳毅聽完拍手叫好

2020-12-23 叮噹貓說歷史

一九四六年末,國民黨軍隊在全面進攻策略上失敗後,賊心不死的蔣介石立即重新部署軍事部署,集中兵力向陝北、山東發動重點進攻。一九四七年四月,國民黨軍隊向山東解放區發起了一次集中進攻。這次,蔣介石動用的軍隊總數超過四十五萬人,其中包括第五軍、整編第十一師(原為第十八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原為第七十四軍)等王牌部隊,一時間山東地區的戰雲密布。

在當時,國民黨軍隊的兵力配置是:湯恩伯第一兵團,下轄第七十四師,八十三師,六十五師,二十五師,二十八師,五十六師;王敬久第二兵團,下轄第五軍,第八十五師,七十五師,七十二師;歐震第三兵團,下轄第十一、九、二十、六十四師,八十四師,以及桂系第七軍和第四十八師。三兵團總兵力約250000人,執行機動突襲任務。另設七個整編師,十七個整編旅,共二十萬餘人,設守備隊,駐徐州、濟南、魯西南。

對於作戰方針,蔣介石也是挖空心思,變化多端,提出了「密集靠攏,加強維繫,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方針,並妄圖進一步增加外空兵力密度,使外空呈縱深的梯次部署,作弧線一線推進。這就是蔣介石的方針,他吸取了先前宿北、魯南、萊蕪等戰役的連戰連敗的教訓,想要將部隊團團圍住,不留空隙,不讓我軍各自為戰,這樣就擠壓了我軍的戰場空間,在戰略層面和戰役態勢上佔據主動。

戰爭爆發之初,由於國民黨各部緊抱不放,所以陳毅、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一時找不到戰機,數次制訂的分割殲滅計劃也未能實現。粟裕在華東野戰軍司令部裡,茶不思飯不想,手裡拿著各種電報文件,在作戰圖前走來走去,沉思著,時而拿著鉛筆畫一畫,作戰圖上寫滿了粟裕留下的痕跡。身邊的工作人員很擔心粟裕的身體,但是不敢勸告,怕會打亂粟裕的想法。

在此之前,陳毅司令員就有明確的規定:「粟副司令員在殲敵地圖前構思作戰計劃時,不允許任何人打擾。」這天,陳毅司令員來到司令部,為減輕粟裕的壓力,就硬拉他去打獵。一路走來,陳毅興高採烈,談笑風生,粟裕若有所思。突然間,一隻兔子飛快地跑過,陳毅眼睜睜地看著獵槍飛了過來。

這時,陳毅笑著對粟裕說:「你看這隻兔子吃什麼呀?」不知何時,粟裕仍在思戰,莫明其妙地,仿佛在自言自語:「這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硬吃是不行的,必須智取,必須全殲。」陳毅聽後笑了笑,調侃道:「好吧,那就讓你們來狩獵,來放鬆一下,可你們卻一直想著蔣介石,你們真是無藥可救!」粟裕正苦思冥想如何對付敵人,敵人的形勢突然改變了。

原華東野戰軍在此之前未能找到戰機,遂命令全軍後撤,不斷擴大戰場空間,觀察敵人的行動。這時,蔣介石見華東野戰軍後撤,這番話使他感到很高興,覺得很害怕,便急忙命令全軍進攻。這樣說不對,1947年5月11日,湯恩伯第一兵團整編為第七十四師,在第二十五師和第八十三師的掩護下,向坦埠發動了長時間的直接進攻,這就是華東野戰軍司令部所在。

五月十一日中午,粟裕接到國民黨軍隊的這一動靜,他眉飛色舞,心中暗想戰機終於來了。很明顯,敵軍的部署是要以整編後的第七十四師這支主力突擊部隊為主力,在兩翼及後撤的強大兵團的掩護下,對我軍進行集中突破。敵軍中央的衝鋒鎗直指坦埠,很明顯敵人已經知道我們的指揮部就在坦埠。粟裕心中揣測,敵人採用中央突圍的戰法,一是企圖一擊即中我軍指揮部,使我軍陷入混亂,四面包圍,便於其集中殲滅;二是敵人狂妄自大,估計我軍不敢迎戰,遂想進一步迫使我軍後撤,擠壓我軍生存空間。

連續幾天,粟裕苦思冥找不到戰機,沒想到敵人竟主動送門而去。一個好將軍,是不會輕易放棄一個有利的戰機的。面臨這種戰局的變化,粟裕立即下令,通知各縱隊召開作戰會議。當陳毅司令員聽到粟裕要開會時,知道他已想好了破敵的辦法,興衝衝地來到會議室。

戰鬥會議上,粟裕的話鏗鏘有力:「現在敵人已開始全線進攻,並對我們實行中央的突破,我打算以反突破來對付敵人的突破,迅速就近調集幾個縱隊,採用『虎虎生風』的戰法,從敵人戰鬥隊形的中央切入,切斷對我們威脅最大的敵人前敵先鋒整編後的第七十四師和它的友軍之間的聯繫,把它完全消滅!聽到要整編第七十四師的聲音,在場的人都豎起耳朵仔細聽著,陳毅司令更是掐滅手裡剛點起來的煙,等待粟裕作進一步的分析。粟裕繼續胸有成竹地說:「為什麼要以反突破來對付敵人突破呢,我想有四個原因。」

一是消滅整編後的第七十四師,直接挫敗了敵人的此次中央突圍行動,迅速扭轉了戰場形勢。如照我們先前的計劃,去打桂系第七軍和第四十八師,敵人極有可能不理會我們,繼續向我們發動中央突圍,我們就會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整隊第七十四師是蔣介石的嫡系王牌,如果能把它殲滅,就能取得最好的戰役效果,也最能鼓舞我們的指戰員。

二是經過連續數月的戰鬥,特別是轉到山東內線後,我軍連續打勝了宿北、魯南、萊蕪等地的戰役,在作戰經驗、武器裝備和士氣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仔細考慮之後,我認為我們有能力圍殲強敵。敵人這次又採用中央突破的戰法,大勢已去,他們估計我們不是後撤就是死守,而採用針鋒相對的反突破,一定能夠突圍而出,攻之不備。

聽完這兩句話後,粟裕從凳子上站起來,只見他拿起教鞭,走到戰地地圖的前面,繼續仔細地講解。

三是從整體形勢來看,我們的兵力比敵人少,但是從敵人的這一動向來看,負責實現中央突破的第七十四師,已進入我們正面的主力集結位置,只要我們稍微部署一下,就能在局部地區取得很大的兵力優勢。利用山區地形,在正面有反衝的情況下,分兩路直插整編第七十四師的兩肋,切斷它與友軍第二十五師、第八十三師的聯繫。

對此,粟裕暗暗地笑了笑,接著說:敵人的後方,就是我們先前留在魯南隱蔽起來的六縱(華東野戰軍的第六縱隊),如果急行軍北上,就會被整編後的第七十四師堵住,這樣就把它四面包圍了。消滅整編後的第七十四師,我們要堅決阻援,我想,如果指揮上沒有錯誤,那消滅整編後的第七十四師,是完全可能的。

我們與敵人的強弱是相對的、紙面上的,強敵若在不利的地形中,則雖強亦弱。整隊第七十四師是敵方重裝備部隊,一旦進入山區,地形對其不利,機動能力將受到嚴重限制,重裝備不但不能發揮威力,還可能成為累贅,沒有重裝備的整隊第七十四師就比較弱,成為紙老虎。此外,整編後的第七十四師一向驕傲自滿,與友軍矛盾重重,我們圍殲了整編後的第七十四師,堅決打援,友軍必定不會全力援救。

粟裕大吃一驚,在會場上分析了我軍與敵人的優缺點,與會將領頻頻點頭,心中已燃起了必勝的信念與鬥志。粟裕的話剛說完,就見陳毅司令官大腿一拍,站起身來,用洪亮的聲音說:「好!我們要有從百萬軍中取首級的氣概!在萊蕪戰役中,我們出奇制勝,一舉殲滅孤立突圍的李仙洲集團,當時還沒有動整編八十四師的部隊,我們就是要把豬養肥再殺,油水再多一點。這時,蔣介石已經把這隻肥豬送到門口。正如:坐等花開,財神就會上門!」

相關焦點

  • 陳毅和粟裕被稱超級組合
    陳毅和粟裕於1927年相識,最初階段經歷了南昌起義、湘南起義。整個抗戰時期,則基本都在一起。陳毅出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指揮,粟裕是副指揮;陳毅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粟裕還是副指揮;陳毅任新四軍、代軍長,粟裕任第一師師長兼第六師師長。1947年,山東和華中野戰軍兩軍合併,成立華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
  • 陳毅稱讚粟裕,相反譚震林卻寫信批評他:你是天才但缺乏遠見
    陳毅與粟裕戰報傳出後,遠在南京的蔣介石都對粟裕能打出這種神仙仗表示難以置信,不過一計不成再生一計,不甘失敗的蔣介石重新復盤,檢討戰略布局。在軍事會議上提出了派出三個師到四個師的兵力,重疊交叉向山東魯中推進,以優勢兵力壓榨粟裕華野的兵線,逼他們被動決戰。
  • 日寇斬首新四軍總部,陳毅命懸一線,粟裕「轉蘑菇大法」玩哭敵寇
    當時剛剛被任命新四軍代理軍長的陳毅也作出這樣的判斷。他認為日寇此番的「掃蕩」與以往並無不同之處,不過是規模大了些,新四軍對付敵人的「掃蕩」早就具備的足夠的經驗,只要奉行「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遊擊戰十六字訣,日寇再兇狠也會被我軍打得屁滾尿流、狼狽而逃。但事實是,陳毅的這次判斷失誤了。
  • 陳毅、粟裕後人來到上海,紀念70年前偉大時刻,共繡國旗
    文 | 海上客 近日,陳毅長子、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原會長陳昊蘇、粟裕長子粟戎生中將來到上海,共同紀念70年前的偉大時刻。70年前的早春,陳毅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正式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
  • 粟裕「鬥膽直陳」:華野暫不過長江,毛澤東主席從善如流
    蔣介石想以隴海、平漢鐵路為依託,集中兵力對付劉鄧大軍和華野進軍中原的部隊,並加強長江防線,確保南京和江南地區的安全。蔣介石指示胡璉兵團向大別山區進攻,尋找劉鄧主力決戰。劉鄧大軍進至大別山區已有四個多月,長期無後方作戰,部隊的彈藥、服裝和糧食越來越困難。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雖遙相呼應,畢竟是分開作戰,很難達成統一行動。
  • 粟裕初次寫情書被拒,陳毅:乾脆換一個,他:我已經把她掛心上了
    1939年初,時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的粟裕來到教導總隊,準備挑選幾位德才兼備的學員到機關去工作,教導總隊負責人梁國斌向他推薦了一名江南女子,她就是詹永珠,初次見面,詹永珠告訴粟裕,她想要去前線去,當偵察員。
  • 粟裕初次寫情書被拒,陳毅勸他乾脆換一個,他:我已把她掛心上了
    身為我們軍隊中有名的戰神,粟裕在戰場上的揮斥方遒,至今被老一輩奉為楷模,不過說到他的愛情,粟裕卻有些屢屢失寵。粟裕,揚州人,生於1923年,抗戰全面爆發後,出於一種愛國之心,來到新四軍駐紮的地方想參軍,不久就被編入教導總隊。
  • 陳雪江回憶:陳毅讓兩周完成任務,粟裕說只給三天時間,果然成功
    坐在一邊的粟裕點了點頭說道。陳毅也點了點頭,便向張愛萍問道:「海軍有問題麼?」陳毅一看會議差不多了,便把目光看向了粟裕:「關於作戰,還是粟裕在行,請粟副司令給你們再指點指點。」在開會的過程中,粟裕沒怎麼發言,粟裕有一個特點,喜歡聽別人意見,然後再歸納吸收,見陳毅點自己的將,粟裕也不推辭:「你們準備花多長時間奪佔灘滸山島?」「我們準備花兩周的時間進行充分的準備。」張愛萍回答道。
  • 決戰孟良崮,粟裕為何偏偏要打戰鬥力最強的74師?他有4條理由
    粟裕為此沉思了半個小時,他以十分慎重的態度要情報處核實其準確性,並進一步搜集相關情報。 根據國民黨軍的進攻部署,粟裕判明了敵人的行動企圖:湯恩伯顯然是以整編第74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兩翼和後續強大兵團掩護下,對華東野戰軍實施中央突破,進攻矛頭直指華野指揮部駐地坦埠,企圖一舉擊中華野指揮中心,陷華野於混亂和四面包圍之中,聚殲華野主力於沂蒙山區,或者將華野逼至膠東一隅,或是趕過黃河。
  • 戰神粟裕:任華野副司令,從眾將皆不服,到指揮百萬大軍如臂使指
    就在我軍遭遇重重包圍後,蔣介石又集結43萬大軍,向山東野戰軍司令陳毅和華中野戰軍司令粟裕所佔領的解放區迅速包圍而來。面對武器裝備遠超於己的國民黨軍隊,華中野戰軍克服重重困難,在粟裕的領導下,在蘇中地區取得了「七戰七捷」的戰爭奇蹟,大大挫傷了國民黨軍隊的士氣。
  • 華野很多仗都是粟裕指揮的,為何最終授元帥軍銜的是陳老總?
    華野很多仗都是粟裕指揮的,為何最終授元帥軍銜的是陳老總?關於陳粟,爭論很多。客觀講,陳統兵幾十年,雄居一方,確實是軍事行家裡手,後來評帥應是名至實歸。陳的亮點是:當他發現粟更優秀時毅然放權讓粟施展,當有分歧時沒有以權相壓而是報軍委裁決。
  • 紅軍遊擊隊員不斷叛逃,項英要嚴辦,陳毅:我來說兩句,聽完再走
    在粵贛邊的山區裡,紅軍遊擊隊面臨著不比長徵少的困境,那裡發生過一系列常人無法想像的問題,除了缺衣少食,沒有住房這種「標準」意義上的困難,紅軍遊擊隊裡還發生過「講怪話」現象,以及如洪水一般的叛逃……紅軍長徵後,陳毅和項英留在蘇區打遊擊,但因為敵強我弱,再加上開始時戰術不太對頭,根據地全部失守,不得已之下,陳毅和項英化整為零
  • 魯南戰役方案未定,陳唐擅自向中央發電,陳毅大怒、粟裕沉默無言
    陳士榘將軍表示,上井岡山的參與者大概可以分為四批,其一就是他稱作的"正宗井岡山",毛主席領導的三灣改編隊伍。其二是朱德、陳毅元帥南昌起義而來的隊伍。彭德懷,滕代遠平江起義的隊伍是將軍口中的另一批。四支部隊為了心中的理想,齊聚井岡山,點燃星星之火,借著東風,快速成為燎原之勢。陳士榘將軍讀完書後家境困難,不得不出來做工掙錢,幾經尋找,他受僱於沙洋鎮新萬縊店當學徒。剛到的時候,陳士榘將軍按照要求做事還算踏實,唯獨對他老闆,非常不滿,一副奸商相,為人非常勢利,看不起窮人,對官商之人諂媚之至。
  • 粟裕槍法如神,帶隊打野味吃,許世友拍手叫好:我老許甘拜下風!
    看著自己的同學挨打,粟裕心裡十分難過。「住手!不要再打了!」粟裕站了起來。「哎呦,又是你,今天開始帶頭鬧課堂啦,成何體統?」粟裕憤怒的吼道:「你這又是什麼體統?手板心都滲出血水了,還不停手?」一向嚴厲的先生,被粟裕這麼一番質問,氣的直接奪門而出,並稱再也不回來了。
  • 「示形於南,擊敵於北」,為了迷惑敵軍,粟裕在魯南大擺迷魂陣
    就在粟裕分析北上殲敵的可行性時,陳毅也提出「舍南取北」的戰略思想,與其把戰機浪費在南線上,不如主力北上,以絕對的優勢殲滅李仙州部隊;自解放戰爭以來,陳毅與粟裕一直有外線作戰和內線作戰的戰略方向之爭,這次戰略上難得不謀而合;陳毅要求粟裕詳細分析北上作戰戰役上的可行性,粟裕以為如果以一到二個縱隊留在臨沂附近與敵周旋,並做出主力部隊南下決戰的意圖,同時主力秘密北上,以最快的速度包圍李仙州部隊
  • 粟裕使詐騙薛嶽,痛殲其部3萬人,薛嶽卻反說:敵人被我們打敗了
    儘管粟裕與薛嶽都是戰場上的狠角色,可高手決鬥往往都是在亮劍的一剎那間定勝負,粟裕與薛嶽更是如此。尤其在解放戰爭中的魯南戰役中,粟裕採取「反常規操作」的使詐手段騙得薛嶽團團轉,一舉痛殲薛嶽其部整編26師和全副美械部隊的第一快速縱隊共計3萬人。
  • 奇襲——粟裕與官陡門之戰
    戰前謀劃奠勝局1939年初,侵華日軍開始在南京、鎮江、蕪湖三角地帶進一步增強兵力,試圖採用「梅花樁」戰術來對付新四軍的威脅。所謂「梅花樁」就是指碉堡據點,日軍先以交通網為基礎構建封鎖線,再依據封鎖線,在其內部設立「梅花樁」,從而以這樣一個個棋盤式的小塊來壓縮新四軍的活動範圍。
  • 出兵朝鮮首選是粟裕,其次是林彪,為什麼最終毛主席敲定彭德懷?
    七月十四日,粟裕再次發病,來到山東青島。中央將這樣艱巨的任務交給了粟裕,他自己也很想接手,但因為身體不適怕誤事,希望中央能夠另擇人選。毛主席還是很希望粟裕答應,還讓陳毅傳達了中央的意思,也就是非他不可。粟裕回應:「中央如果非要我去,那我就去。」
  • 這次戰役,粟裕僅用7000人打敗了30000敵人,不得不服
    以韓德勤為首的國民黨頑固派,利用自己是蘇魯戰區司令員的身份,認為自己武器裝備精良、後勤保障充足,集結了他的89軍主力和當地的保安部隊,企圖進犯黃橋區域的新四軍,而此時他面對的對手是陳毅和粟裕領導的新四軍。
  • 1958年粟裕雖受批,但相信自己幾十年的革命實踐足夠說明自己
    粟裕與蕭勁光毛澤東得知此事後,特意問蕭勁光對粟裕的看法。蕭勁光是毛澤東的愛將,是毛澤東親口說的「終身海軍司令員」。蕭勁光當即嚴肅鄭重地說:「粟裕為人正派,沒有二心,是好人」。毛澤東點點頭表示同意,也就是認可粟裕為人忠誠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