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幾千年非遺工藝做的古法香膏,清雅入骨風雅至極

2020-12-25 美物計

國人愛香,自古有之。

用香、品香,早已成為東方生活美學裡的一大雅事。

作為中式「固體香水」,古法香膏一直備受文人雅士喜愛。

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楊貴妃,不僅常以香入浴,更以香膏敷面以養顏,所以才留下了「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的美譽。

中國人對香的喜愛仿佛刻進了骨子裡,區別於國外香水的濃妝豔抹,這種清新怡人、淡雅的香氣反而更適合我們。

以之搭配中國人嫻靜內斂的氣質,再合適不過了。

【好物推薦】

點擊連結了解更多詳情

以真花瓣入香,沿承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工藝「冷吸法」萃取香材香氣,如此層層工藝得到的香膏,保證了香氣儘可能的純正、純而且富有層次感。

少了酒精的刺激,溫潤、細膩,仿佛從身體自然散發出的香氣。

「青隱」以茉莉花香氣搭配純正的西湖龍井,花香茶香相映襯,清新怡人。

香氣男女皆宜,味道溫柔又不失有力量,頗有個性。

「春信」復刻蘇軾的清冷名香:「雪中春信」。

以沉香、檀香為基底,選取香氣幽深、淡雅的梅花,加上梔子花和丁香花,平添了幾分溫柔和甜潤,意蘊倍增。

除了香膏,還有「御清」線香和「玄蘊」香囊

或點或掛,自在聞香。

宅家或者辦公時,當你深感睏倦或心情鬱悶,不妨焚上一炷,希望它能釋放內心緊張和煩躁,給你的生活帶去幾分暖意。

「玄蘊」香囊掛在家中、車內、辦公室等,藥香花香隨一呼一吸進入肺腑,溫柔地趕走潛藏身體的寒涼之氣。

傳統古法工藝:制香的藝術

制香絕非單純的「依葫蘆畫瓢」。它需要根據古籍所記載香方的歷史文化背景、人文理念,以及香料配方所蘊含的意義來確定最終的用材。

製作工藝也要不斷以古方為基礎加以現代改良。

小小一罐香膏,需要耗費的工序卻不下數十道。

從伺花、配伍、炮製……到成香,每一步都非常考驗手藝人的功底。

伺花:只取將開未開的花苞作為花材,此時花的吐香尤為鮮活。

合香:依據香材本身特性,以「君、臣、佐、使」為制香配伍方式,各種香材各司其職、盡展其性,和諧地逐層釋放其香氣。進入正式制香工序後,要將幾種花材一同蒸浸,擠出花水。

再用花水浸泡沉香、檀香、藿香、碾碎的丁香等香材數日之久,繼續同蒸、熬煮,使之充分吸收花香。

熬至陰乾後,將香料浸泡於杏仁油中混合獲得花油,以現代蒸餾技術萃取得到精油。

緊接著就到了關鍵的一步:傳統「冷吸法」,在玻璃板上塗滿、鋪平混合了花油的凝脂。

新鮮花材置於凝脂之上,使其慢慢吸收花香。這道工序也叫「窨」(ⅹun),同「燻」。

仔細觀察花材的變化,待枯萎之前,需要去除舊花、鑷去雜質,再放上當日採摘的花材。

反覆窨取足足36次,讓凝脂吸飽滿噹噹的芳香精粹。

讓花材浸泡在霍霍巴籽油中,同樣不斷更換新鮮原材,將花油、精油、凝脂、花蠟、蜂蠟等,以現代工藝同加熱融化、罐裝。

春日的香調「青隱」

如果將香水比作西方的十四行詩、華麗又浪漫,那香膏就如同東方的律詩絕句、含蓄而雋永。

為了讓古方古香在現代為更多人所知、更久遠地流傳。

制香手藝人杜昱霖以香學古籍為基礎,沿承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工藝「冷吸法」萃取香材香氣,復刻了一系列純正東方調的手工香膏。

一開蓋,就能感受到茉莉的清甜拂面而來,草本綠植的氣質濃鬱,仿佛正置春日庭院,草長鶯飛。

古樸的木香貫穿其中,也讓原本輕薄的花香變得更加安穩舒適,多了幾分禪意。

【好物推薦】

點擊連結了解更多詳情

清冷名香「雪中春信」

相傳,蘇軾除了詩詞留名,還是「愛香人」。

為了合出早春寒意料峭時、梅花初綻的香氣,他足足用了七年時間。

用梅花蕊中的雪為香引子,佐以沉香,白檀等香材,製得「雪中春信」一方。

春信的精髓在於,呈現出了初春時梅與雪的相融之清冷美。

當柔飲的香膏與溫熱的肌膚相接觸,香氣開始層層綻放。

沉穩的木香讓整支香調變得溫暖,令人心安,還有一種「塵埃落定」的感覺。

採擷於天然的瑩瑩香膏,自然不能用普通容器敷衍。

它的釉面明澈溫潤,手感細膩,毎一件均由景德鎮的匠人精心燒制而成。

他以淺淺的灰、沉靜的藍來復現東方儒雅篤定的氣質。

灰白瓷釉色澤古樸,青花臘梅紋樣婉約,需經過高溫慢燒、多次入窯方可得到。

待一罐香膏用盡,香盒可別扔,能用作盛放香丸、首飾等小物件,當成裝飾、或是賞玩,都挺美的。

相關焦點

  • 千元外國香水有人搶,百元古法香膏被嫌貴,中國香真的不香嗎?
    而真正的古法香膏,由於製作工藝步驟繁多、複雜,能流傳至今都極為不易,掌握手藝的工匠更是少之又少。2014年,「傳統香製作技藝」被收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算是為消費者提供了辨別「古風」與「古法」香膏的區別。但有縫的網絡,最怕有心人。
  • 傳統香膏物美價廉 可做進口香水「平替」
    不久前,某帶貨主播曬出一款香膏(即固體香水),一上架便遭瘋搶,並被消費者稱之為平價「香奈兒」。而趨之若鶩的買家看上這款「平替」香膏的主要原因,不僅是它的「高級的氣味」和「親民的價格」,還看重其所用香料與範哲思、CK等大牌香水來自同一家香料公司。由於攜帶方便,留香更持久,香膏消費漸成氣候。
  • 京工美作:非遺古法工藝傳承,掀起國潮古風新風尚
    京工美作非遺古法工藝傳承,掀起了國潮古風新風尚。「京工美作」是北京工美集團旗下一個中高端品牌,其貴金屬系列產品主打古法工藝,追求極致工匠精神,通過國禮團隊設計,極大滿足中高端消費群體的審美情趣和文化需求。北京工美集團是我國工藝美術行業領軍企業,是集工藝美術設計開發、檢測鑑定、文化交流等為一體的多元化綜合性企業集團。
  • 「中國丹寨非遺周」:從苗族蠟染、古法造紙到非遺旅遊與論壇
    位於貴州黔東南州大山深處的丹寨匯集了苗侗等少數民族聚居,擁有苗族蠟染、古法造紙、苗族錦雞舞等七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納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多達150多項。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非遺主題文化活動,從10月17日起,首屆「中國丹寨非遺周」在貴州省丹寨萬達小鎮舉辦,並將持續一周多時間,包括論壇、展覽、演出、文創大賽等多個環節。
  • 非遺古法秘制!紅遍嘉興的這隻「百年老鵝」來松江啦
    據了解,嘉興味德豐古法滷味一直沿襲清末創始人林氏烹調手法,百年來代代相傳,嚴守祖訓,滷味製作「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尤其是味德豐古法醬鵝製作方法獨特,五道工藝更是匠心嚴苛。味德豐古法滷味是還是嘉興赫赫有名的老字號,浙江省名菜。 在長三角大名鼎鼎的嘉興味德豐古法滷味真的要來松江嗎?
  • 非遺釀酒工藝 固態發酵造好酒——傲百年高粱酒
    非遺釀酒工藝固態發酵造好酒——傲百年高粱酒 "好酒一定是純糧釀造的"這是被業界公認的常識,傲百年高粱酒傳承東北非遺名酒——大泉源,以大泉源酒的全套釀造技法,以單一東北紅皮高粱為原材,加以古井深層水,遵循非遺古法釀製而成。
  • 巧米客古法鮮粉,匠心工藝助力財富夢想
    巧米客古法鮮粉,匠心工藝助力財富夢想有人會問:匠心與財富有什麼內在的聯繫麼?沒有人會說的清這兩者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聯繫,但是匠心工藝能助力財富夢想卻是所有加盟者公認的事實。縱觀餐飲市場,具備匠心工藝的品牌並不多,將匠心不斷傳承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巧米客古法鮮粉卻能將匠心發揮到極致,實在難得。
  • 探尋大洪山瑰寶之二——南葛廬橘釀古法葛根粉
    但是隨著食品進入工業化時代,葛根粉行業亂象叢生。工業化生產的葛根粉又被稱為調製葛根粉,以超細葛根粉、其他廉價澱粉、糖、大豆蛋白、麥芽糊精等為輔料,在高溫下經調配、均質、噴霧乾燥等工藝製作而成。調製葛根粉最大的特點是速溶、便捷,相對而言古法葛根粉對衝泡的水溫和衝泡方式要求更高。
  • 非遺傳承人做主播,一點資訊上線「非凡的非遺」全球直播活動
    八月十五月兒圓,兔兒爺家住月裡面;採百草,做良藥,祛病除災保平安——2014年,泥塑北京兔兒爺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兔兒爺回歸到人們的視野。刻瓷,顧名思義就是用特製刀具在瓷器上進行雕刻的技藝,它以優質瓷器為載體,以鐫刻痕跡的深、淺、濃、淡為藝術手法,以線條部位的韻律性彰顯出書法的韻致與繪畫的意境,可謂是「瓷賴畫而顯,畫依瓷而傳」。
  • 留住手藝 堅守匠心,影像中的非遺傳承
    平遙推光漆器是以手掌推出光澤而得名的一種獨特工藝的高級油漆器具,外觀古樸雅致、質感細膩溫潤,繪飾金碧輝煌,是山西做家具的傑出代表。作為平遙推光漆器髹飾技藝傳承人薛生金的徒弟,在多年的浸潤裡,房晶對這門手藝駕輕就熟,也產生了由衷的自豪感。
  • 實踐古法造紙 親制一盞心燈 看溫州這間造物館如何玩轉非遺
    12月6日,來自溫州市南浦小學的三年級學生陳致策,看著自己和媽媽親手做的皮紙心燈激動不已。 「我們的理念是讓非遺生活化,裡面有很多體驗項目,包括古法造紙、活字印刷、植物印染,還可以在現場做一盞融合了古法造紙和活字印刷的心燈。」負責人林天舉笑著介紹道。
  • 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
    李惠萍開設手工博物館,讓居民體驗古法造紙與活字印刷,近距離觸摸傳統文化 傳承古法造紙 復活指尖上的技藝   「這裡是紙漿池,大家先用木棍攪拌紙漿,然後雙手輕拿抄網放進水中,輕輕搖晃後快速拿起……」在武侯區火車南站街道高攀路1906軍民融合創意工廠的一家手工博物館裡,李惠萍正指導小朋友古法造紙。從2017年開始,她就給社區居民上課,介紹古法造紙與活字印刷。  「能在此傳授傳統文化,也許是命中注定吧!」
  • 數百名非遺傳承人等齊聚福州 讓傳統工藝跨海傳承
    守匠心,做匠人,傳承工匠精神。  他們中,既有脫胎漆器、建盞和藥香製作等福建非遺傳承人,也有臺灣文物修復、手繪燈籠、刺繡等工藝行業的佼佼者。匠人大會為大家提供了一座開館收徒、讓技藝跨海傳承的橋梁。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強科普工作,營造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工匠精神」「非遺」「創新」等熱詞,組成了閩臺匠人大會的高頻話題。  「工藝傳承,重在一個『傳』字。
  • 非遺花絲工藝引領國潮!萃華工匠大師受邀央視
    書舫採用傳統手工及拉絲、提花、點藍、鏨花等工藝,是多種工藝融合的精品。揚帆起航,是李玉昆先生對花絲技藝傳承與創新的希望,也是對百年萃華走向國際的期望!創新國粹,讓非遺花絲走出國門,讓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看見華夏民族藝術之美。
  • 雲南羅平:傳承古法精髓 依魯菜籽油香噴花海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羅平金豐油脂有限公司依魯古法壓榨菜籽油生產車間、羅平菜油博物館全面開放,讓消費者和遊客從生產源頭參觀、學習、體驗菜籽油古法壓榨技藝,認識依魯古法榨油技藝,過去神秘的傳統榨油工藝走出深閨,成為羅平旅遊新亮點,有效推動傳統工藝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董事長羅麗江開通了諮詢熱線13769517088,讓多人了解依魯古法榨油。
  • 出廠價百元貼上標籤變五千,這項頻繁被大牌相中的非遺項目該如何出...
    眾多品類各異、工藝不同的扇子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龔瑤妤只帶了一小把來,每根竹絲約有頭髮的七分之一細,是用竹簧和青皮之間那層一點點剖出來的。龔瑤妤說,單這一小把竹絲,價格已經有幾千元,而用它們編成的龔扇成品價高達上萬。「它們其實不能扇甚至不能碰,做出來就是追求工藝的極致。」 另一把復原自《韓熙載夜宴圖》裡的「青篦扇」,扇骨兩邊橫向編織竹篾絲542根,製作工藝極為複雜。
  • 許孟燒烤 古法造就舌尖傳奇
    1991年,47歲的姜振武擔任許孟鎮許孟村支部書記,鎮領導多次鼓勵他選項目帶村民致富。許孟有什麼特色產品呢?許孟爐包、狗肉、燒烤……1978年以後,改革開放的春風逐漸吹遍全國,膽子大的人們,開始出攤做燒雞、狗肉、豬製品和雞製品的燒烤,近在咫尺的諸城,生產的火腿腸開始行銷全國。
  • 這4款平價便攜又好用的固體香膏,承包了我無數個夏天,低調優雅
    這4款平價便攜又好用的固體香膏,承包了我無數個夏天,低調優雅小夥伴們一聊到香水,可能都會想到傳統的液體香水。但講真,多少聞香愛好者因為液體香水的不便攜帶和易揮發而默默放棄了呢。小編在這裡就給大家推薦這幾款固體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