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吃碗熱湯圓,聽我慢慢扯閒篇

2021-02-16 織布的花兔子

(說在前面:貝貝熊已經催了兔子好幾次:「怎麼還不跟大家聊吃的?都開了號這麼多天了……」好了好了,本號主基調今天就來了!)

按兔子的風格,一切都是從吃開始的。

炎黃子孫的優秀傳統就是所有的傳統佳節歸根結底都是吃貨節;冬至,也絕不會是特例。

冬至吃什麼?關於冬至的傳統吃食,傳統說法是「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吃餃子」。不過大中國地方大,華夏兒女各有各的吃法,一言難以蔽之。

湯 圓 篇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大多蘇南浙北地區方言如是),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其實現在吃湯圓絕不限於南方,在如今這個吃貨當道的時節,全國各地人民無人不愛這種軟糯香甜的萌物。

說起來,寧波湯圓自然是當屬頭把交椅,餡多皮薄,糯而不粘。皮子的原料糯米粉是寧波當地一級水糯米磨成;悉心的店家會仔細地把豬板油的筋、膜都剔乾淨,切末斬碎,然後加入白糖和大把大把打碎的黑芝麻粉,拌勻揉透,搓成芝麻豬油餡心。水磨粉加水拌勻搓成一個個潔白光滑的小糰子,然後當中按下一個凹口,放入一勺餡心,然後封口搓圓,一個個碼放好,等待一個個被丟到鍋裡。


煮好的湯圓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發亮,連湯一起舀入碗中,再加上一勺家中自釀的桂花糖漿,清甜的香味頓時四溢,小孩子們沒有能抵擋住誘惑的。這時候,媽媽總要嘮叨一句,「慢點吃小心燙」。輕輕咬開皮子的一口,芝麻餡心帶著熱騰騰的油香味一下子湧了出來。饞嘴的孩子這時候一定會湊上去,撅起嘴,嘬著破了餡兒口子,怕浪費了哪怕一點兒芝麻餡心。總之,這正宗的寧波湯圓啊,真是讓人嘖嘖稱絕,哪怕是牙掉了的老奶奶也要努力抿著嘴,慢慢的嚼著糯而不黏的湯圓皮子,仿佛是在回味著當年自己還是孩子時,媽媽親手煮的芝麻湯圓的味道。

當然,中國的湯圓絕不止寧波一家獨大。江浙滬一帶還有蘇州的五色湯圓,上海的擂沙湯圓、酒釀湯圓、雨花石湯圓。蘇州的五色湯圓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這種湯圓皮子是用糯米粉很粳米粉調配而成,所以口感上會比寧波湯圓略微勁道一些,也正因皮子的特性,給了蘇州人在餡心上更加豐富的創意基礎。五色湯圓的餡心是由鮮肉、玫瑰豬油、豆沙、芝麻、桂花豬油五種組成的,這種富有變化的甜鹹口味,使得眾口也不在是難調之事了~


五色湯圓黑的是芝麻,白的是鮮肉,紅的是豆沙,粉的是玫瑰,黃的是鮮肉

上海的擂沙湯圓是以大紅袍赤豆煮熟磨細,將帶餡湯圓煮熟,外滾豆沙而成,其特點是形美色豔,豆香宜人。而酒釀湯圓,顧名思義,就是湯圓的湯水換成了甜酒釀,上海人愛吃酒釀,因而,想來將之與湯圓結合也是極合乎情理的。

芝麻餡兒的擂沙湯圓

說到雨花石湯圓,到是頗具特色,怕是只吃過速凍湯圓的孩子們都從未見過。這種湯圓的外皮裡面加入了各種顏色的粉,抹茶綠,豆沙紅等等,做出的湯圓有著奇妙的雨花石紋理,好奇寶寶們都難擋其誘惑。


雨花石湯圓

當然了,湯圓遠不止江浙滬,全國各地各種特色湯圓,兔子喝口水,接著給大家一一道來。

先說西南。長沙姐妹湯圓,姜氏姐妹六十年歷史,皮子以糯米、大米磨漿,餡心用棗泥、白糖、桂花調配,煮好的湯圓一個個潔白滑溜,小巧玲瓏、香甜可口;重慶的凌湯圓傳統老字號,八十年老工藝傳承,真材實料、皮糯餡香,有「小吃群芳譜,味美凌湯圓」之稱;成都賴湯圓選用一級糯米粉,包上用芝麻、白糖、化豬油配製的餡心,香甜滑潤,肥而不膩,糯而不黏。

北方也有,比如山東,湯圓餡兒自然是大棗唱主調。山東的棗泥湯圓,先將大紅棗煮熟去核擦泥,豬板油同樣不可少,再加適量白砂糖搓成餡心。不過煮法和江南則不同,是用炒熟的芝麻和白砂糖研成細末,然後將煮熟的湯圓一個接個的丟進這芝麻糖粉裡一滾。油潤綿軟,滴溜溜的等著你來吃。


棗泥湯圓

在北京,不叫湯圓,叫元宵。其實元宵和湯圓不同,元宵是用乾粉滾制而成,餡較小,粉較多,煮出來很實在,且容易硬心;而湯圓是用糯米燙揉後的溼粉包成,通常餡較大,煮出來柔軟細膩。這裡給腸胃不好的讀者一點貼心提示,如果你比較難消化澱粉,建議不要多吃元宵;如果你比較難消化脂肪,建議不要多吃湯圓。北京的元宵餡兒就和北京的糕點風格如出一轍:核桃仁、金糕丁、瓜子仁、花生、紅綠絲、杏仁、芝麻,各種果仁兒果脯絲,怕是大多喜食軟糯綿密口感的南方人所不能接受的。而吃法也是多到你想不到:油炸元宵,拔絲元宵,穿衣元宵,蒸元宵,烤元宵等等。好奇寶寶們如果此時正在首度旅遊,感覺去找找那種沿街店肆,略微小嘗一下,總好過看兔子在這裡幹嘮。

食在廣東,說湯圓自然不能漏了這兒。廣東特色四式湯圓:先將綠豆、紅豆、糖冬瓜、芋頭分別煮熟,去皮,加入白糖、芝麻、熟豬油調味,製成四種甜餡料,將湯圓皮分別包入四種不同的餡心,做上記號。四種味道各有特色,吃起來個頂個的軟滑細膩。


四式湯圓:綠色是綠豆,黃色是芋頭,白色是冬瓜,紫色是紅豆

下面再來點兒重口味的:貴州興義的雞肉湯圓以雞肉為餡,灌雞湯,點芝麻醬;四川的心肺湯圓真的是用心肺做的,滷煮的豬心、豬肺及多種調味料,配以豬油炒製成餡;還有一種叫做「雞屎藤湯圓」,將一種叫做雞屎藤的植物碾碎磨粉,和糯米粉一起攪勻,加入餡心,搓成湯圓。雞屎藤初聞很難受,聞久則香,其味通心入肺,令人提神醒腦,心曠神怡,據說是三亞的特色美食,有去三亞旅遊的機會,不妨一試。


雞肉湯圓:看這湯頭就知道肯定是鹹香滿口


心肺湯圓:帶著四川人滿滿的火辣辣

雞屎藤湯圓:因為加了雞屎藤葉子,皮子呈深墨綠色,有點像艾青團

其實說到湯圓,真的是幾天幾夜都說不完,甜的鹹的,軟糯的勁道的,湯水的裹粉的,多到你只恨自己長了一個胃口~ 所以啊,湯圓雖好吃,控制量還得謹慎哦!

兔子家鄉是江蘇無錫,我們那裡冬至傳統的吃食是癟子團,這也是一種糯米糰子,但是沒有餡兒。

癟子團其實就是壓扁的小糯米糰,糰子周圍一圈會有裂開才可謂正宗

癟子團本身無味,主要是配以青菜木耳湯,亦或者鹹泡飯,但總是離不了鹹鮮口味,配菜也主要是青菜。這一點和無錫人「每逢佳節必嗜甜」的本地傳統可謂風馬牛不相及。

汪曾祺老先生在《五味》一文中提到,甜味尤以無錫菜為代表,勝於蘇州百倍,令汪老難以接受。不過在這個周邊地區都吃著芝麻湯圓的冬至,無錫人卻是捏上這扁扁的糯米糰子,不加餡料,滾入鹹湯。真真是美食的傳承和中國文化一樣,讓人捉摸不透。


青菜癟子團湯

最後,想說一句,今年冬至不能和爸爸媽媽一起過,希望爸爸媽媽來年身體更健康!還有,湯糰不要貪吃哦~

明天繼續:冬至【餃子篇】

相關焦點

  • 冬至|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冬至|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 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 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明日冬至——冬至大如年!
    明日冬至——冬至大如年!圖 | 視覺中國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但冬至依然是個大節,正所謂「冬至大如年」。在這天,古人先祭祖,後彼此賀冬。
  • 冬至大如年!台州人的冬至圓「七十二變」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俗稱「冬節」、「亞歲」等,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台州市氣象臺2020年12月21日9時台州人特別重視冬至過冬至像過小年一樣隆重傳承700多年的祭冬大典在台州三門,「冬至大如年」尤為明顯。
  • 南方人冬至吃啥餃子,就是閒得荒瞎鬧騰
    冬至一過,白晝時間就會慢慢增長,一直到夏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冬至一過,一年之中最寒冷的一個月就到來了。冬至,也就意味著寒冬真正要來到的。冬令進補,是從古流傳至今的說法。冬令進補,進而發展為冬至吃特定的食物,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生活環境,食物存在顯著差異。
  • 冬至大如年 記得回家吃團圓飯
    這一天,你吃的團圓飯是餃子還是湯圓?冬至日最早在帝堯時確定最早確定冬至日是帝堯時的天文官和叔。他發現,當西方七宿中的昴宿日落時出現在中天時,這一天白晝最短。他還用圭表測影法測量日影,發現這一天陽光投射在地上的杆影最長。
  • 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2020-12-20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金谷裡丨冬至大如年 人間小團圓
    古人云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起且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對於蘇州人來說,冬至就像過年一樣重要,因為坊間流行著一句話:冬至大如年。為什麼獨獨吳地蘇州尤為重視「冬至」這個節氣呢?
  • 喝雞湯吃餃子 南京人的冬至「大如年」
    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國人重視的傳統節日。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昨日的南京城,處處洋溢著濃厚的節日氣氛。走在河西街頭,「冬至」卡通玩偶提醒大家,吃頓餃子是冬至不可或缺的儀式。走進綠柳居、永和園、真知味等品牌餐飲門店,雞湯、豆腐等老南京冬至特色飲食喚醒了市民的節日記憶。夜幕降臨,新街口新百大樓巨大玻璃幕牆閃現出「冬至大如年」標語,提醒著人們這是「我們的節日」。
  • 今日冬至,冬至何以大如年?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我國古代,很重視冬至,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並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 冬至丨白晝最短的一天,思念卻最長
    一葉知秋,葉落冬至,冬去春來,又是一年,冬至就這樣踩著歲末的尾巴悄悄來了。這一天,晝最短,思念卻最長。「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吃餃子可以保護「耳朵不被凍著」,美好的故事裡蘊藏著人們對自然生命的感悟;「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吃上一碗熱湯圓,歸家之途已然不遠。
  •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 冬至的那碗「糊鍋饃」
    冬至的那碗「糊鍋饃」白來勤小的時候,我總感覺冬至時天氣很冷,灞渭三角洲上我那小村外的澇池總是結滿厚厚的冰,屋簷下的冰凌總是掛的老長老長。我問父親這飯叫啥名字?父親說叫做「糊鍋饃」,也叫「糊餑饃」。父親告訴我,傳說當年黃帝與蚩尤大戰,統一了天下。蚩尤手下的大將共工看不慣黃帝的一些行為,起兵造反,兵敗後用頭撞向了不周山。這不周山可不得了,是支撐天的柱子,不周山被震裂,一下子老天被戳了個大窟窿,大地被震開了條條大裂縫,洪水滔滔而來魚鱉海怪毒蛇猛獸趁機出來傷人作惡。
  • 雲遊二十四節氣——冬至大如年
    二十四節氣是大自然說給我們聽的語言,也是古人詩意棲居的創造。人們在勞動中學會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依氣候而作,隨歲月流轉。冬至更是一年的伊始,蘭州日報社西遊記工作室從今天開始走入二十四節氣,特別製作 " 雲遊二十四節氣 " 系列短視頻,換一種視角,輕鬆有趣地解讀蘭州的二十四節氣故事。北方人:今天冬至,吃頓餃子!南方人:好呀好呀!北方人:難得吃頓餃子你多吃點。
  • 冬至大如年,到底吃什麼才能不凍耳朵?
    轉眼又到冬至了,中國傳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北方人常言「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天氣日漸寒冷,此時的養生進補也極為重要。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看到百姓因寒冷凍壞了耳朵,故把禦寒的藥物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狀的物體,起名「嬌耳」,在冬至那天煮熟讓人們連湯吃下,保護耳朵。積久成俗,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 冬至這一天總要吃餃子,為何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今天冬至,這一天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學過地理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慢慢地一天比一天長啦!在我國的古代時期,將冬至這一天看的非常重要,古人會把這一天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並且還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地方有著過冬至的習俗。那麼究竟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冬至大如年」,今天您準備吃點啥?
    國傳統節氣在凜冽的寒風中,我們又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別名數九,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民間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既是過大年,一定少不了一頓豐盛的美食。在我國,南北方的飲食文化差異較大,各地在冬至時的飲食也各不相同。
  • 農村俗語「冬至大如年,唔返無祖宗」是啥意思?為何冬至大過年?
    明天是公曆的12月21日,農曆的十一月初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冬至節氣一過,距離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春節才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在春節到來前,遠在外地打工的人都會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但是在過去,冬至卻是最重要的節日,古代有「冬至大如年,唔返無祖宗」的說法
  • 隨讀閒扯《金瓶梅》(第六回)
    研究者田曉菲對此處的「雲飛」與《水滸傳》的「飛雲」有詳解,認為如老公宇文所安之言「花紅」和「紅花」之別,富於動感,漂亮許多。回到家,見著金蓮和西門慶飲酒,又打趣一番,自去廚下把衣服烘乾,把雞鵝嗄飯,切割安排停當。西門慶飲酒間看見牆上掛著一面琵琶,便摟了金蓮在懷,要彈唱一曲。金蓮將琵琶放膝兒上,輕舒玉筍,款弄冰弦,慢慢彈了一曲。張竹坡夾批此曲「兩喚梅香,而春梅呼吸欲動」,也就是春梅的伏筆。
  • 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清爽冬至邋遢年」又是個什麼梗?--上觀
    (渹,吳方言音近yin,即涼的意思,天氣涼了,吳方言講作「天慢慢地渹了」)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剛要伸腳眠,蚊蟲猲蚤出。冬至後的第三、第四個「九」是最寒冷的時候,人們把大冷天講作「三九天」、「三九嚴寒」就是從「數九歌」裡出來的。
  • 萬年曆 |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冬至 | 習俗   上墳祭祖,結算工錢   有諺語:"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不給錢。冬至大似節,東家不放不肯歇。"就是說,冬至像過年一樣重要,學生、長短工都給享受假期。過去為人傭工扛活的,習慣在冬至節與東家結算工錢,準備回家。   冬至大如年的另一個表現就是祭祖。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祭祖,合稱春冬二祭,十分嚴格。在安徽桐城,冬至節上祖墳燒紙錢祭祖,並在這天修墳整墓。在上海,冬至這一天過去有落葬、燒小孩棺材之俗,今則演變為骨灰盒落葬等。杭州、湖州也都要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