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為什麼說「Roger!」表示「收到」,這不是個人名嗎?

2021-02-18 遷哥雅思口語聽力

大家在看美國電影或美劇時,是否經常聽到這個詞?

Roger!

特別是當我們看到兩個人拿著對講機通話的場景時,一個人blah blah blah 說一大堆,另一個人回答一個單詞:Roger!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還是得查個詞典:

牛津詞典裡說得很清楚,「roger!」主要用在無線電通信(radio communication)中,表示」你的信息已經被接收到」(your message has been received),相當於中文裡的「收到、知道了」的意思。

來看看詞典中給出的例句:

Roger! we'll be with you in about ten minutes.好的,我們10分鐘後跟你匯合。

大家注意,在英文中 Roger 還可以是一個人的名字,中文翻譯是「羅傑」。我想某些同學可能會把上句話誤解為「10分鐘後跟一個叫羅傑的人匯合」。

那麼為什麼在無線電通訊中要用 Roger 來表示「收到、知道」,而不是「I got it」這樣的說法呢?

這還得從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造飛機那時說起。

1903年飛機剛剛問世的時候,壓根沒有無線電通訊,當時的萊特兄弟使用用信號彈(flares)、手語(hand signals)等方式和地面交流。

十多年之後,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飛行員們開始使用摩爾斯電碼(Morse code)和地面交流。最常用的一個例子就是,他們會使用字母 R 表示「信息已被接收」,因為 R 是 Received(接收)的首字母。

再後來,無線電技術終於登上歷史舞臺。在無線電通話中,表示「收到」的用語也發生了變化--從字母 R 變成了單詞 Roger。

不過,有人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不用 received,而用 Roger 呢?

在那個時候,並不是所有的飛行員都說英語,國際電報聯盟(International Telegraph Union)在1927年時制定了一條規則:用 Roger 來替代 Received,作為表示「收到信息」的標準無線電用語。原因很簡單:Roger 更容易發音。

另外,由於當時國際航空通訊語言不一致,導致了一些事故,所以國際民航組織(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建議全世界的飛行員都使用英語作為國際航空交流用語。

因此,在航空領域誕生了一系列無線電通訊的術語,它們和我們平時使用的詞不太一樣:

比如用「Roger」表示「received」、用「affirmative」表示「yes」、用「approach」表示「coming to land」等等。

不過,因為航空術語的簡潔、易理解,它們也經常被大眾運用在普通生活中。你在生活中想表達「收到、知道了、明白」等意思的時候,也可以用「roger」,或「roger that」,不覺得很帥氣嗎?

補充:

【無線電必備英語】

1. All clear:周圍安全

2. Affirmative:是(表肯定)

3. Negative:否(表否定)

4. Over:完畢(等待回話)

5. Copy:明白, 清楚

6. Say Again:再說一遍

7. Need back up:需要支援

8. Cover me:掩護我

9. Fire in the hole:小心手雷

10. Enemy down:敵人被消滅

以上文字非本人原創, 如有異議,請與本人聯繫! 

來自: Like Speaking English 

以上文字非本人原創,如有異議,請與本人聯繫! 

來自:  Private Kids English 

中文名字林遷,英文名字Aaron ,  

英國培生教育集團---北京環球雅思總校金牌雅思口語聽力主講。口語,聽力教師培訓師教雅思口語,從事雅思聽力,口語, 託福口語,託福聽力 教學工作11載。

2016年榮獲騰訊教育「中國好老師」金牌講師,教師培訓師。

莫納什大學訪問學者,在莫納什大學進修「商務英語」。

BC 官方首批認證雅思教師, ETS 官方認證託福教師。

「遷哥雅思口語聽力」  +  「遷哥託福口語聽力」的運營作者,新浪微博知名「教育博主, 頭條文章作者」!

《三劍客帶你徵服雅思口語》暢銷書的合著作者。

以「考官思維」的模式幫助萬千考生奪取雅思,託福高分。以多年在國外從事商務口譯工作的海外生活經歷,同學生分享國外的native speaker的絕對地道表達,使雅思,託福課堂不再boring!

教學理念: 作為一個雅思口語,託福口語,雅思聽力,託福聽力老師,深信最好的教學方法不在於自己,而在於學生之間,深信「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道理。老師必須注重同學生的時常溝通+積極鼓勵+富有責任+因材施教+權威預測+權威發布+不斷學習=「為師者」!

 <<三劍客帶你徵服雅思口語>>這本書中。以後每年都會更新,以最新,最地道,最時尚,最潮的表達與你們見面!現在各大網站和書店都可以購買得到啦

相關焦點

  • 老外為什麼說 "Roger!" 表示 "收到" 這不是個人名嗎?
    特別是當我們看到兩個人拿著對講機通話的場景時,一個人blah blah blah說一大堆,另一個人回答一個單詞:Roger!這是一個高級的廣告位那麼為什麼在無線電通訊中要用Roger來表示「收到、知道」,而不是「I got it」這樣的說法呢?這還得從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造飛機那時說起。
  • 英劇美劇裡的【Roger that】為什麼表示【收到】?
    我們常常會在英劇美劇裡看到當人們表示收到消息時都會說Roger that!
  • 「Roger that」, 「Copy"和"Mayday!"
    ,但從沒認真去想, 去考究為什麼這樣說。本文詳細解釋了這些「黑話」的來歷,並在文末附上」We Are Sinking (German Coast Guard)」的視頻。「收到/清楚了/明白/懂了」很多人可能會納悶,「Roger」只是一個普通英文名字,怎麼在很多美國大片中,特別是軍事/警匪題材的,常常用來表示「收到/清楚了/明白/懂了」了呢。
  • 老外常說的「how so」不是「怎麼這樣」,那是什麼意思?
    how so 為什麼這麼說呢?How是我們熟悉不過的單詞了,很多中國人都是從how are you開始接觸英語的。但是how的意思可不是怎麼樣這麼簡單。在口語中,how可以替代why,表示為什麼,老外經常用how詢問別人原因。how so為什麼這麼說這裡的so指代前面的人所陳述的觀點,如果老外對你說how so,就是問你剛剛為什麼要那樣說,用漢語解釋就是何出此言。
  • 搞笑:老外的中文名忒奇葩了,笑吐血!
    還有叫一個二的朋友,這是跟中國同學鬥地主的靈感嗎?為什麼不叫三帶一對?難道只是因為這個名字好寫?一美國律師一直想有一個比較有影響的中文名,中國朋友都說:「雷鋒」。他覺得很好,聽起來又響亮又好記。但在我給他介紹了雷鋒的故事以後,他說:我還是別叫雷鋒算了,不要壞了雷鋒的英名
  • 楊穎英文名什麼意思,不是「天使寶貝」老外尷尬偷笑,網友:丟人
    楊穎英文名什麼意思,不是「天使寶貝」老外尷尬偷笑,網友:丟人Angelababy是在參加了《奔跑吧兄弟》才出名的,一直以來大家都是叫她Angelababy,其實她的原名叫楊穎。但是我們一般都不會直接叫楊穎的名字,而是叫她Angelababy就是天使寶貝的意思,很多人都十分好奇,楊穎,為什麼一定要叫這個名字呢?原來楊穎是模特出身,模特通常都會給自己取一個英文名,方便大家的召喚。因為中文名在。國際上很難記住,於是每個人都會取一個英文名。
  • 老外和你說sounds good,可真的不是覺得你很ok
    在你說出一個觀點,老外回復「sounds good」的時候,是真的在認真表揚你嗎?sti/ 呵呵,真有意思雖然「interesting」是「有趣」的意思,但,「Interesting」表示的不是如果你這樣想,那就真的「too young too naive」(太年輕太天真)了,「quite good」不是在表達「太好了」,而是在說「一般般吧」。
  • 在遊樂園被叫「老外」,混血蘿莉傲嬌反駁:我不是老外我是中國人
    最近一個2歲多的可愛混血小蘿莉對於被取外號這事很不能理解。她回家就問爸爸:「什麼是老外?」。爸爸很好奇,怎麼問這個問題呢?原來因為她是混血兒的關係,長相更偏向白種人。她在遊樂園準備去玩車的時候,一個哥哥不讓她來玩,說她是老外。因此她很困惑,為什麼叫她老外,而又為什麼老外就不可以玩車呢?
  • 老外說You are not professional時到底在說什麼?
    這時老外會說 You are not professional。這種professional和我們平時理解的似乎不太一樣,該怎麼理解呢?我們先從profession這個名詞說起。當問別人從事什麼工作時,可以問1)What do you do for a living?2)What's your job?
  • 老外說先避開這3個大坑...
    對此,老外的態度也是褒貶不一。有的說:超愛這個名字,這確實是一個快樂、甜美的名字!雖然,糖果聽起來就有甜甜的感覺,但實際上,在國外網站關於Candy的名字測評中,近70%的人老外都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好名字。
  • 全世界都在囤積的美食,為什麼中國人就看不上?老外表示:想不通
    在我國,大多數人準備的應急糧食都是一些大米、麵粉、土豆等等適合長時間保存的糧食,但是有一種非常適合用來作為應急糧保存的糧食,卻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那就是食品罐頭。在國外,罐頭特別受歡迎,因為它保存時間足夠長,而且足夠美味方便,符合一些一切應急糧的特點。所以,可以說全世界都在囤積它,但是卻不包括中國人,這是為什麼?很多老外都表示想不通。
  • 老外說hotpot不是「火鍋」,「火鍋」的英文是什麼?
    火鍋一年四季都有人喜歡吃,但你知道火鍋真正的英文表達嗎? 說成hotpot的怕是要吃個寂寞了~ 一.hotpot不是「火鍋」!
  • 楊穎的英文名「AngelaBaby」老外認可嗎?起錯英文名其實超尷尬!
    其他在國外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網友也曾向老外諮詢過「Angelababy」這一英文名是否正確。許多老外都認為不妥,同時也表示很疑惑,不解為何會把兩個詞連起來寫。另外,Baby這詞在國外意義也相當複雜。說到Emma Watson,很多網友都很好奇她為什麼被稱為「屈臣氏小姐」,其實這個問題答案就是在她的名字之中。火遍全球的化妝品超市Watsons在中國就是被翻譯為屈臣氏,所以Emma Watson也就被稱為「屈臣氏小姐」啦。
  • 「body check」為什麼嚇壞老外!
    所以說隨著年齡越來越大,那些年熬過的多少個螢火般夜晚,被稱為作過的死,這些都會在「體檢」報告上還給我們,不是我們不敢體檢,而是因為這屆年輕人害怕看到「體檢」上的通知!小編也曾被告知的亞健康,不得不放下手頭的工作,不熬夜加班不熬夜聊手機,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喝水!那麼,讓我們年輕人害怕的「體檢」咋說?很顯然,「body check"可不對!
  • 妹紙自評:你是老外喜歡的類型嗎?
    雖說審美這事屬於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吧,但是對於一些言論表示「老外就是喜歡醜女」,安妮真的好想包郵送出一百個白眼,請收好不用謝。到底什麼樣的女生是老外中意的類型呢?安妮決定以義大利舉例,來跟大家科普一下哪些女性類型最吃香,歡迎各位對地中海帥哥們有興趣的MM對號入座,輕鬆算出自己有沒有意呆異性緣。越醜老外越愛?
  • 老外說我「bark at the moon」,我又不是天狗,咋對月亮狗叫了?
    結果老闆說我ask for the moon啥意思?我納悶了,我又沒要月亮,只想要票子而已。老闆順手翻了我一個白眼。那我們來看看ask for the moon到底是什麼意思吧?1)ask for the moon這個詞組表示:To make requests that are extraordinary or unreasonable.
  • 老外對你說I'm in ,可真不是說我進來了...
    我們在看美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老外們講I'm in.這時候肯定有小夥伴疑惑他這是在說我進來了...還有一句俚語也很容易讓小夥伴們陷入迷思當聽到老外對你說這句話時千萬不要以為是在說我要進入你這就是典型的Chinglish思維明明想說自己在洗手間結果詞不達意所以正確的表達應該是I'm in the wash
  • 老外做Social也這麼痛苦嗎?
    老外做social也這麼痛苦。我說的不是在中國的老外。我說的是跟我們同行,在國外做social的老外。中國做social的痛苦也是全球各國做 social的痛苦。還有,當下的痛苦也是史上一直都有的痛苦。
  • 「收到」英文怎麼說?卡殼了?是get還是receive?
    日常工作中,假如你收到一條信息,這裡的「收到」你會使用receive?get?「收到請回復」對應的又是哪個?還是有其他表達「收到」的英文短語?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關於「收到」的英語表達,讓你不再傻傻分不清~get和receive作為「收到」時,有什麼區別?作為動詞,一般來講receive是比get更正式些。
  • 彭文正闖倫敦大學圖書館找蔡論文 館員:我們從未收到過
    華夏經緯網10月25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為追查蔡英文的論文門,網絡節目主持人彭文正深入倫敦來到倫敦大學高等法律研究所(IALS)的圖書館,查循蔡的論文,圖書館員找不到蔡的論文,居然還說,「我認為我們從未收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