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維身上的多重的身份和聲音理應對我們理解他至關重要丨新書

2021-01-17 三輝圖書

普裡莫·萊維——

奧斯維辛重要的記錄者和見證者

這個世界給他貼上沉重的標籤

使他簡化為一個符號

「普裡莫·萊維作品」最終本《記憶之聲》

重現另一個更加複雜和真實的萊維

《記憶之聲》

副書名:萊維訪談錄,1961—1987

[意]普裡莫·萊維 著

索馬利亞 譯

 三輝圖書/中信出版集團

ISBN: 9787508687353

/內容簡介/

1961—1987年間,普裡莫·萊維接受了不計其數的採訪。本書兩位編者精選了其中36篇採訪,編錄成這本《記憶之聲》。本書分為六個部分,涵蓋了萊維一生的軌跡,呈現出「倖存者」「作家」「化學家」「政論家」「猶太人」等多面向的萊維。在書中,他談到從奧斯維辛返家後,自己迫切地想要講述集中營的故事,享譽全球的「奧斯維辛三部曲」就在萊維與他人的對話中應運而生;他談到自己為數不多的科幻小說和詩歌創作,擁抱技術的同時,萊維對人類的創造力依然抱有信心。在奧斯維辛40年後,萊維認為戰爭的陰霾仍未散去,法西斯主義隨時可能捲土重來,因此萊維積極地介入離散猶太人與以色列的問題,終其一生,他反對戰爭,呼籲和平。

/實物/

/作者簡介/

普裡莫·萊維(Primo Levi)

義大利猶太人,作家,化學家,奧斯維辛174517號囚犯。

1919年,萊維出生於義大利都靈;1943年,他因參與反法西斯運動被捕,後被遣送至集中營。戰爭結束後,他回到故鄉都靈生活。在此後的人生中,他從事工業化學這一行當30年,同時作為一位作家,寫作了「奧斯維辛三部曲」(《這是不是個人》《休戰》《被淹沒與被拯救的》),以及其他建基於其化學家身份和大屠殺倖存者經歷的小說、散文和詩歌作品。1987年4月11日,萊維從他出生的房子墜落身亡。

作為奧斯維辛最重要的記錄者和見證人,萊維的文字具有一種與其他受難者不同的特質,他秉持一種化學家的冷靜與節制書寫記憶,同時,又如菲利普·羅斯所說,「本該充滿悼念情緒和無盡的絕望,反而充滿活力」。他的文字,讓人們更理性地思考人性。

/譯者簡介/

索馬利亞,曾供職於《GQ智族》《彭博商業周刊》,現為「99讀書人」出版編輯。譯有《一個自殺者的傳說》。

/媒體及學者推薦/

我們時代最重要、最有天賦的作者之一。——卡爾維諾

在普裡莫•萊維的作品中,沒有一句話是多餘的,每個字都不可或缺。——索爾•貝婁

歐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洛杉磯時報》

/編輯推薦/

1、這本義大利國寶級作家普裡莫·萊維的訪談錄,是本書編者者馬可·貝波裡蒂和羅伯特·戈登從25年間200多家報紙、期刊、電臺和電視臺刊登的普裡莫·萊維中訪談精選集結而出,涵蓋了萊維人生的方方面面,呈現出「作家」「化學家」「猶太人」「普通人」等多面向的萊維。

2、「來自英語世界的採訪」收錄了如菲利普·羅斯等英語國家中著名作家、記者與萊維的對談;「生活」收錄了與其的個人生活和興趣愛好相關的採訪、廣播節目稿、自述文章;「作品」則收錄了關於萊維創作生涯中的幾部重要作品的訪談,既包括中國讀者耳熟能詳的《休戰》《元素周期表》《被淹沒與被拯救的》,也包括萊維的科幻故事集和文學選集;「文學與寫作」中收錄的訪談圍繞萊維的文學創作觀;「奧斯維辛和倖存」收錄了萊維的電視採訪稿、自我採訪稿等,內容關涉奧斯維辛大屠殺與人性之惡,這也是萊維的創作中最重要的主題;「猶太教和以色列」收錄的訪談稿圍繞萊維對猶太人身份的認同、對宗教信仰的看法以及對以色列建國問題的思考。

3、相比萊維的其他作品,本書以對話體為主,語言更為口語化,對讀者來說更為親切好讀。

/目錄/ 

前言(羅伯特·戈登)

「我是一頭半人馬」(馬可·貝波裡蒂)

編者的話


第一部分 來自英語世界的採訪

傑梅茵格裡爾與普裡莫·萊維的對談(1985)

一個被他的技藝拯救的男人(1986)

普裡莫·萊維在倫敦(1986)

談話中的普裡莫·萊維(1987)


第二部分 生活

記憶的小劇場(1982)

都靈(1980)

登山(1984)

化學(1983)

科學的邪惡力量(1987)

詩歌與計算機(1985)

我,老了嗎?(1982)


第三部分 作品

《休戰》(1963)

科幻故事1:《自然故事》(1966—1971)

科幻故事2:《形式的缺陷》(1971)

《元素周期表》(1975)

《扳手》(1979)

《尋根》(1981)

《若非此時,何時?》(1982)

《被淹沒與被拯救的》(1986)


第四部分 文學與寫作

一種神奇的必然性(1972)

與普裡莫·萊維對話(1979)

為一份學術論文做採訪(1981)

邂逅普裡莫·萊維(1981)

一場名為弗朗茨·卡夫卡的襲擊(1983)

普裡·莫萊維(1984)

本質的和多餘的(1987)


第五部分 奧斯維辛和倖存

圓桌:關於猶太人的問題(1961)

自我採訪:《這是不是個人》後記(1976)

回到奧斯維辛(1982)

記憶的責任(1983)

詞語、記憶、希望(1984)


第六部分 猶太教和以色列

某種程度上的猶太人(1976)

對普裡·莫萊維的採訪(1979)

上帝和我(1983)

普裡·莫萊維:貝京應該下臺(1982)

如果這是一個國家(1984) 

/普裡莫·萊維作品/ 

《被淹沒與被拯救的》

《扳手》

《他人的行當》

《這就是奧斯維辛:1945年—1986年的證據》

《不定的時刻:萊維詩選》

《休戰》

《若非此時,何時?》

《記憶之聲:萊維訪談錄,1961—1987》

《與你們交談的我:萊維、泰西奧談話錄》

《緩刑時刻》

註:萊維在卡裡尼亞諾劇場觀看《這是不是個人》的舞臺劇演出。

點擊閱讀原文或掃描以下二維碼

購買《記憶之聲》

編輯 | 咬咬

相關焦點

  • 他是奧斯維辛最重要的記錄者和見證人,用寫作抵抗遺忘
    存在著另一個萊維,那個和別人為他設定的鎮定的聖人形象不符的萊維,那個萊維更加複雜、更加憂慮、更為多元,也帶著更多的矛盾性,因此也更為豐富,能給人帶來更多教益。至少,萊維身上的多重的身份和聲音理應對我們理解他至關重要。這本訪談集向我們呈現了他身上另外的那些身份和角色,這些滲透進他的作品中,並構建了這個我們如此仰慕、洗耳聆聽的人。
  • 《記憶之聲:萊維訪談錄1961—1987(萊維作品)》
    作者:【意】普裡莫·萊維 著 【意】馬可·貝波裡蒂【英】羅伯特·戈登 編選譯者:索馬利亞>>推薦理由:背負「奧斯維辛最重要記錄者和見證者」標籤的義大利國寶級作家普裡莫·萊維,在1961年至1987年間接受了不計其數的採訪。
  • 二戰集中營倖存者萊維:奧斯維辛之後,寫作只為救贖
    像那個時代多數的青年一樣,他平平常常而又略帶騷動地度過了青春期。不過,義大利國內局勢發生了微妙變化,法西斯勢力甚囂塵上,政府似乎變質了,原先許下的承諾,竟成一紙空文。這個叫「普裡莫·萊維」的青年,在大學畢業後加入了遊擊隊,決心以自己和同道中人的力量,給這個世界帶來一些變化。然而不幸的是,1943年,萊維被逮捕,隨後被送至佛索利集中營,不久轉到莫諾維茨集中營,「囚犯」編號為「174517」。
  • 讀書|普裡莫•萊維:《元素周期表》
    普裡莫•萊維,義大利化學家,也被譽為義大利國寶級作家。他是奧斯維辛倖存者,第174517號囚犯,也是二十世紀最引人注目的公眾喉舌。
  • 從納粹集中營倖存後,68歲的他選擇自殺
    萊維的死引發了一系列的猜測和討論,並至今未有一個定論。多年以來,仍有一種聲音相信萊維在事實上沒有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相信一個勇敢而偉大的人不會做這樣的事。其他的公眾言論則試圖在重重迷霧中,得出一個直接導致萊維自殺的可靠解釋。
  • 徐靜蕾撲朔迷離的多重身份曝光|斜槓,開啟副業賺錢之旅
    演員和導演之外,徐靜蕾還有多重身份。她是眾人眼中的才女,寫得一手好字。徐靜蕾的多重身份和不同領域的資深造詣,讓我們都羨慕不已。她怎麼那麼優秀,我能不能像她一樣,也做一個優秀的「斜槓青年」?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成為斜槓青年。什麼是斜槓青年?
  • 《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個人如何應對傷痛,國家就如何應對危機
    比如,他會研究某一區域在近萬年時間內的社會誕生進程與發展興衰,而藉助的考察工具則可能是某些關鍵穀物在這些區域內的分布狀況。 新書《劇變》出版後,人們發現其寫作風格大不同於往日。戴蒙德之妻多年前便精於心理學研究,或因受此影響,他在《劇變》中拋卻前幾部書中使用純熟的環境地理等變量,轉而將心理學視角引入對一個國家和社會如何因應危機的研究。
  • 新書推薦丨《由理解到創造:中學生閱讀力的有效提升》
    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而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學生的理解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提升。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本新書,浙江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浙江省首批正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褚樹榮老師是這樣評價的:在滿屏都是「高富帥」「白富美」的今天,《由理解到創造:中學生閱讀力的有效提升》的作者程載國簡直就是一個農民。不但人像農夫,手中「農活」也拾掇得整整有條。他經營的田園,風光旖旎,一派豐收在望的樣子。
  • 520為「理」點燈丨「雲端」亦可燦若星辰!
    520為「理」點燈丨「雲端」亦可燦若星辰!2020年是如此的特別有些話 來不及說有些地方 來不及去但是 今夜我們會如期將這份獨特的畢業禮物送給你線上點燈、夜遊南理還有精美的文創等你哦長按識別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 半妖的夜叉姬:理玖身份曝光,他是四兇獸之一?跟隨真正的麒麟丸
    半妖的夜叉姬:理玖身份曝光,他是四兇獸之一?跟隨真正的麒麟丸日本動漫《犬夜叉》的續作《半妖的夜叉姬》第7話已經更新,在預告中我們已經得知了一位新角色會出現,那就是海盜理玖,他在森林中巧遇了前去尋找夢蝴蝶的日暮永遠,兩人因此結識,他還送了永遠真正的菊十文字,加上他的聲優是福山潤,這麼大牌的聲優都出現了,所以他絕對不是一次性出場的小嘍囉,日後肯定是一個決定劇情的重要人物。
  • 香港理大研發全球最全面的自動快速診斷系統可同時檢測多達40種...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理大)發布一套全球最全面的全自動快速多重診斷系統(下稱「該系統」),該系統由全自動快速檢測儀和多重微流檢測組件組成,可用於即時基因檢測(Point-of-care genetic testing, POCT),區分出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體,包括2019新型冠狀病毒。
  • 嘴巴甜不一定是能力,高手,一定是「理解」之上的「巧妙」應對
    所以只有在滿足了「理解」和「巧妙的應對」,那麼這個威力就產生了,才真正的做到了,想他人所想。投其所好就很好的闡釋了這一點,雖然聽上去這可能是一個貶義詞,但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這個東西確實是有必要運用的,有時候他可以讓你保持更好的人際關係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的身上,有時候,會讓對方感覺到不愉快,雖然他和你去吃了涮鍋,但可能他更想吃燒烤,他滿足了你,而你並沒有滿足他,在那一瞬間,會感覺到 今天 你並沒有尊重TA
  • 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了解一下
    斜槓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作家。
  • 多重人格的女巫攻擊丨專欄
    大東:可以這麼簡單地理解。小白:那為什麼叫女巫呀?大東:「Sybil」一詞是來自於一位被診治為「多重人格障礙」的名叫Sybil Dorsett的女性。Sybil Dorsett被診斷為分離性身份認同障礙,兼具16種人格,這就和同一個個人擁有16個不同帳戶身份一樣。
  • 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至關重要的是什麼?
    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同一時空下歷史性交匯,相互作用、相互激蕩,為我國帶來的機遇前所未有,帶來的挑戰也前所未有。在這一背景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問世,連同之前出版的第一、第二卷,集中反映了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體系、發展脈絡、主要內容、突出成就,綻放著真理光輝。深入學習領悟《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至關重要的是領悟其思想精髓、思想方法、寬廣視野和深厚情懷。
  • 致命ID:多重人格障礙
    1811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米切爾醫生報導了一名名叫瑪麗-雷諾茲的病人,她便是醫學史上第一個多重人格患者。在歷史上,人們一般將表現為兩種角色的人格稱為「雙重人格」,而將表現為三種或三種以上角色的稱為「多重人格」。這也符合我們對所謂的「雙」和「多」的理解。
  • 多重人格是不是鬼邪附體?
    我們在許多電影電視劇裡經常看到,並不陌生了,其表現形式就是某個人似乎象多個人同時存在一樣,白天溫柔善良,夜晚又可能是一個冷血殺手,而這一切似乎不是他在特異的扮演,而是象真正兩個不同的人,這似乎和宗教裡的鬼邪附體有幾分相似,他們到底是不是同一回事呢?
  • 木衛二丨用電影延長三倍生命
    《浪跡》做客慢書房,分享「木衛二和他年度電影榜單」,敬請期待。他的新書《浪跡》是一本「遊記+影評+攝影集」,是木衛二和他的「中國電影旅行地圖」——生於永春,路過潮州,在杭州待了幾年,躍過湖南、四川、玄武湖,在雲南、青海、平遙參加電影節……最後看見臺灣。
  • 喜羊羊與灰太狼,他雖受盡欺負,卻有著貴族血統,及多重身份背景
    說起此部動漫,便能勾起我們無數回憶,小時候放學回家做完作業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把電視打開,看喜羊羊與灰太狼,那時《喜羊羊》就如同現在《熊出沒》,甚至比他還要火,各種續集,大型電影層出不窮。但後來因為發生了些不愉快事件,導致地位一落千丈,也因此被《熊出沒》所超越。
  • 來論丨偽科學溯源,無法理索賠:美國把疫情政治化反作繭自縛
    來論丨偽科學溯源,無法理索賠:美國把疫情政治化反作繭自縛 陸新 2020-05-09 21:4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