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認知裡。
改編或翻拍,往往都是被唱衰的。
畢竟珠玉在前,觀眾先入為主,很難超越。
但,劇版《天才槍手》似乎沒有陷入「翻拍必爛片」的魔咒。
2017年,一部改編自2014年12月2日的SAT亞洲考場洩題舞弊案,一群96後演員主演、小成本電影《天才槍手》,悄然出世。
當年,泰國票房冠軍,橫掃各大電影節獎項。被引進內地上映,口碑又爆了。
豆瓣評分穩居8.2分,被奉為神劇的存在。
少見的將「考場作弊」攤開明面討論的題材,觀眾才恍惚發覺——
青春不只是duo胎與戀愛,作弊才是學生時代的主題啊!
時隔三年,一群99後演員捲土重來。
播出兩集,豆瓣評分飆至8.4,甚至超越前作。
導演,執導過《極限S:滑板篇》,很靠譜。
作為劇版,自然少不了和影版《天才槍手》的對比。
備受關注的女主,小琳,則由泰國當紅00後演員June飾演。
粉絲親切地稱她為「小六月」。
June,從小到大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前頂級泰國偶像BNK48成員,還是被譽為「泰國清華」朱拉隆功大學建築系的高材生,精通泰語英語俄語三門語言......
總而言之,家境優渥、身材高挑、學業順遂,小小年紀堪稱人生贏家。
劇版女主角
更加精緻的五官,June的長相和氣質不太適合犯罪片和被生活壓迫的模樣。
不少觀眾認為,和影版女主相比,少了幾分鋒芒和稜角,多了幾分鄰家可愛。
影版女主角
因此,劇版中的小琳性格更加平易近人,那種不由得讓人親近的學霸。
男主角班克,由星二代Jaonaay飾演,這部劇則是他的電視首秀。
除了演員陣容,劇情改動則是劇版一大看點。
當2個小時的電影擴充至12集含量的劇版,篇幅增加使得人物個性更加豐滿,同時劇情緊湊不注水。
劇版的鏡頭運用、剪輯、配樂恰到好處,依然保持著電影的高水準,編劇在二次創作還能登峰造極實屬不易。
劇版保留了影版的精髓,也有致敬影版的經典鏡頭。
影迷期待的作弊手法,劇版與時俱進找到更加通俗易懂的方法。
影版中小琳提出通過用鋼琴的指法區分選擇題的答案,劇版顯然沒有完全照搬,顯得更有誠意。
這位同學,你終於說出了大眾的心聲。
隊友太拖後腿,怎麼辦?
女主: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依靠考場必備「武器」——
時鐘。
分針代表數字,顯示到第幾分鐘,則是第幾道題目的答案。
而秒針的1234則代表題目的ABCD。
女主右手的手指在哪個時針動一下,則代表就是答案。
而每五道題中則必須挑選一題自己答案,以防答案雷同產生懷疑。
天才果然是天才,心思縝密,滴水不漏。
有意外嗎?
對,還是那個單純,相信教育可以改變命運的班克。
和影版相比,男女主角增加不少感情線,顯得更加惺惺相惜。
男女主的相遇,偶像劇一般的畫風。
因為要競爭全額獎學金,班克一直視小琳為競爭對手。
第一集,班克堅持不想和小琳成為朋友。
到了第二集,因為相似的生活經歷,小琳主動將獎學金讓給男主。
男主表達感謝,提出免費洗衣(多麼樸實無華的男主)並想和小琳做朋友。
即使增加了感情線,但勝在男女主角自然的演技,青春萌動的校園愛情不禁讓人心動。
再者是劇版細節的優化。
男女主角個性的刻畫更加詳細,使得男女主角的犯罪動機更有說服力。
同樣出生在單親的家庭,他們的父母每天都是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
原生家庭給予他們的愛和壓力是同時存在的。
小琳的父母離異,跟隨父親生活。
日子過得緊張拮据,為了支撐女兒的天空,父親瞞著女兒借錢交昂貴的贊助費。
另一邊,男主的家庭刻畫更加讓觀眾揪心。
和小琳相比,父親離世後,和母親相依為命的班克顯然精神壓力更大。
一邊兼顧學業,一邊照顧疾病纏身的母親,還要照料洗衣店的生意維持生計。
對於學生時代的男生來說,自尊心是最不可觸碰的東西。
停車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時。
班克不願低頭,和社會潛規則反抗。
考試中,寫滿客戶信息的紙條被監考老師當做小抄,本是清者自清的小事。
但,因為想保存那份僅有的尊嚴,不想成為同學間嘲笑的對象。
被老師搜身時的緊張和無力,一步步擊碎班克的心理防線。
劇版班克更能讓觀眾體會生活在底層的無助感,更深層次地探討貧富差距龐大的社會議題。
而影版被詬病的結局,劇版在宣傳時表示會有不一樣的呈現,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雖然劇版男女主選角沒有影版的質感,但勝在鏡頭語言和劇情的鬆弛有度,還是超越了觀眾的期待。
《天才槍手》,有種神奇的魔力。
觀眾明明知道主角的行為是違法的,但還是忍不住站在他們一邊,為他們緊張和打call。
人類的骨子裡,還是同情弱勢群體。
男女主角的「黑化」,是一次次地被欺騙。
小琳深知教育與考場的潛規則,但她發現試卷和輔導格蕾絲的題目相同時,她第一次感受到考試的不公平。
也許是為了義氣,或者為了氣憤,第一次和學校反抗。
第二次作弊時,是得知就算自己足夠優秀,還是躲不過學校的潛規則,她徹底開啟了槍手之路。
劇版中參與作弊的補課老師,小琳並非真的想為了自己利益拉他下水,造成他失業。
所謂的好老師,也是在做作弊。
而這些,只不過是有錢人的遊戲。
可,人生在世,到底有多少公平可言?
捷徑可以走一時,那一世呢?
顯然是不可能的。
我們都曾幻想自己和全世界一切不公平對抗,厭惡世俗的規則。
但至少教育,是最純潔的。
也是絕大多數人,唯一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事。
同時希望劇版的結局,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