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沒有茶,就像舞蹈沒有配樂。對於喜歡喝茶的人來說,茶是生活中必不可少之物,喝茶已然成為人生軌跡中最重要的一環。
喝茶的人怎麼可以不懂茶呢?喝茶是一門大學問,茶葉的採摘、衝泡、茶具都有所講究。學無止境,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些關於茶樹的知識吧。
一、四季茶
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四季隨太陽的公轉變遷。在飲食上我們常說「冬吃蘿蔔夏吃薑」,蔬菜分四季,茶同樣也分四季茶,分別是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
冬季茶樹生長緩慢,茶葉產量少,加上採摘後茶樹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再次發芽,採摘冬茶無異於殺雞取卵。所以,雲南的各大茶山很少採制冬茶。
春茶是指冬季結束後茶樹第一次萌發的芽葉採制成的茶。
由於茶樹在冬季進行了漫長的休養生息,寒冷使得茶樹呼吸作用減弱,減少了白天通過光合作用轉化而來的營養物質的消耗,為春芽的萌發提供了大量的營養。
所以,春茶葉片肥碩,芽茶上帶有白色毫毛,是製作普洱生茶的上好原料。春茶富含大量維生素和芳香物質,茶湯滋味鮮爽、香氣濃鬱,品質最高。
夏茶又被稱為「雨水茶」,顧名思義,雨水多的季節採制的茶。夏季陽光充足,雨水充沛,植物生長迅速,呼吸作用增強,茶葉很容易老化。
夏茶中茶多酚、咖啡鹼含量增多,維生素和游離胺基酸含量減少,苦澀感加重。因此,夏茶一般用來作為發酵茶。
秋茶是指在秋季採制的茶,正因如此,秋茶又被稱為「谷花茶」。
「秋茶垂露細,寒菊帶霜甘。」秋季秋高氣爽,獨特的氣候特徵帶給秋茶不一樣的品質特徵。
但是,秋茶內含物質沒有春茶豐富,所以茶湯飽滿度比春茶弱,苦澀味比夏茶淡,香柔水薄,層次較豐富,品質較好。
二、茶樹發芽時間差異
雲南茶樹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各個茶區的海拔高低不同,氣候有所差異,茶樹發芽時間不同。
平地茶運用現代化技術種植、管理,施肥灑藥,發芽最早。
小樹茶是指樹齡在35到60年的茶樹。
小樹茶樹齡小,根系淺,樹形不似大樹茶、古樹茶那般高大,汲取營養物質的能力強,將營養輸送至樹梢所用時間短,發芽較快。
大樹茶、古樹茶生長在山野,不施肥,不打農藥,完全靠自身根系從土壤中汲取生長所需營養,最晚發芽。
通常情況下,茶樹樹齡越大,其休養生息時間越長,發芽越晚。
影響茶樹發芽的因素多種多樣,除了上面所說的茶樹品種和樹齡外,還有土壤、海拔、光照、降雨等。
總的來說:暖冬早於寒冬;低海拔地區早於高海拔地區,低維度區早於高維度區;向陽區早於背陽區,降水充足地區早於乾旱地區;平地茶早於小樹茶,小樹茶早於古樹茶,過渡型養護茶早於野放茶。
三、春三茶
茶樹發芽早晚有別,影響採摘時間。以春茶為例,根據採摘的時間不同,春茶又可分為:頭春茶、正春茶、春尾茶。
頭春茶:開年第一撥採摘的茶葉。
雲南茶區海拔較高,頭春茶的採摘時間晚於平原地區,一般在3月至4月間。頭春茶的香氣和品質都很好,是春茶中的佼佼者。
正春茶:清明前後(4月上旬—4月下旬)採摘鮮葉製作而成的茶。
正春茶屬于越冬後的第二撥茶,此時日照長、雨量豐沛,茶樹生長旺盛,茶葉中內含物增多,湯質濃稠,滋味濃厚,茶氣強烈,耐衝泡。
春尾茶:穀雨至小滿(4月—5月中旬)時段採制的茶葉稱「春尾茶」。
穀雨後,溫高水重,茶樹極速生長,芽葉中的營養物質和芳香物質來不及大量沉澱,品質略低於頭春茶和正春茶。
「天時地利人和」
任何一款茶的來源都不是無跡可循的,掌握茶樹的知識,方可知曉杯中那一汪茶湯香往何處來,澀往何處去。
「前人種樹,後人喝茶。」世間萬物繁衍生息離不開天地自然。
茶樹的生長和壯大受限於天、地、人,只有氣候溫溼適宜,土壤肥沃、無蟲害,人類懂得保護,茶樹家族才能在地球上生生不息,造福我們的子孫後代。
看了本篇文章的茶友還看了:
春茶季遵循這3個規律,普洱茶入門小白也能買到好茶!
乾貨丨為什麼普洱頭春茶最受茶友們青睞?
品鑑丨百花吟《邦崴》頭春古樹生茶:清韻甘甜 滋味濃鬱
了解更多關於普洱茶衝泡、品鑑、儲存等專業知識,可添加百花吟高級評茶員丨青衫微信:bhy998866(長按複製)諮詢。
文|蘇木
圖|百花吟
文章為百花吟原創,其他媒體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