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舞踏:身體與靈魂的告白

2021-02-16 愛藝術

一九六三年,距離原子彈在日本國土上爆炸已經過去了十八年,核能量的殘留仍舊漫步在黑暗中,肉體上沒有經歷過創傷的年輕人逃不開精神上的侵蝕,清瘦的肉體在黑暗的場景中扭曲變形,失去具象形態的五官痛苦地聚攏在扁平的臉龐上,勾勒出一個「苦」字。這些從墳墓中爬出的屍體一樣靠抽搐與扭動感知存在的年輕人是草月館裡的舞踏表演者,他們從頭到腳塗滿了白色顏料,穿著簡單的三角褲在舞臺上鋪設的榻榻米上轉圈,像戰時的飛機一樣表現著空投的場面。領舞名叫土方巽,時年三十五歲,正在三味線的伴奏下朝舞臺上的一群老太婆大喊大叫,老太婆們則似墓道裡的機關以石像一般凝固的形態悄然退去。

 

這場名為《按摩——支撐愛欲的劇場故事》的紀念性表演,標誌著舞踏藝術已經走過了第八個年頭——雖然這種舞蹈確立自身獨一無二的風格只能追溯到一九五九年改編自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作品的《禁色》。

 

二戰後的日本經歷著社會轉型的陣痛,傳統價值觀與美式的民主觀念發生著強烈的衝突,日本人對西方事物保持著本能的警覺與排斥感,學生們走上街頭遊行吶喊,劇場裡的工作人員則不滿於舞臺場景成為西方藝術的複製品而努力探尋新的出路。成長於日本東北部的土方巽想起稻田裡勞作的鄉民,他們的身體常年飽受勞作的蹂躪,雙腿和脊背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彎曲。這些佝僂的軀體緩慢地重複著機械的動作,軀幹與四肢的活動看不到意識的驅動力,像是一具具移動的屍體。這種與西方追求的正直的、健康的體態截然相反的形態就是土方巽追求的獨屬於日本的美,舞踏就是勞作時的踏跺,是大地之舞,舞踏者就是大地之上「拼命站起來的屍體」。

 

身心二元論中,身體與心作為兩種不同性質又相互作用的實體被彼此聯繫起來,心一直是身體的主宰,身體作為心靈控制的客體存在。舞踏將舞者定義為「屍體」,就是為了擺脫心的束縛,藉此排除社會理性強加於人的反應,「讓人把精力集中於無意識和抽搐、痙攣等非同尋常的身體動作本身。」

 

一九五五年,土方巽第一次之公演中向公眾傳達了自己對於日式美學的獨到見解,這次演出刺激到了保守的日本舞蹈界,後者感受到的是狂野的原始力量和對性慾的露骨闡釋,遂予以禁止。土方巽喪失了在公開演出的機會,索性轉戰地下。地下演出並沒有削弱舞踏的影響力,反而帶來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和新的靈感,攝影家、音樂家和作家著迷於這種危險的舞蹈形式,並激發了舞踏的新創作,比如一九五九年的《禁色》,次年的《達維努抄》、《聖侯爵》等。

 

攝影家細江英公拍攝的土方巽,又名《飛起的怪蜀黍嚇壞小朋友》

 

 

雖然舞踏本意並不是像宣洩被社會抑制的情感,可是在被稱作「黑暗舞踏」的初創時期,舞蹈表現的內容與形式還是容易招致誤解。作為舞踏風格確立的代表作《禁色》表現了狂亂的同性之愛以及對動物的畸戀,舞踏舞者絕大多數為男性,生殖器形態不加掩飾甚至刻意通過道具突現出來,舞臺上充斥著作為客觀存在的肉體所暗藏的暴力潛能以及過剩的情慾。一九六五年的《薔薇色舞蹈》中,一些男演員背部繪著女性陰部解剖圖,一些男演員則全身塗滿厚厚的石膏,土方巽和大野一雄跳著男色風情的柔板舞。

 

一次集齊表情包的不二選擇

 

 

現代主義的主題之一即是表現對於肉體的厭惡。肉體和糞袋之間的等號也在作為現代主義舞蹈重要分支的舞踏上體現了出來,舞踏舞者在演出前會通過禁食和其他手段清空身體(土方巽曾要求自己的學生在六個月時間裡每天只能吃一個蘋果),使身體處於飢餓的狀態,意識恍惚,人像一隻空容器一樣依賴本能應對外界的刺激。舞踏和西方表現主義舞蹈十分相似,但由有意識地將自己和後者區別開來。舞踏的創始人之一大野一雄與德國表現主義女舞蹈家瑪麗·魏格曼有師承關係,二人表現形式上有不少共同之處,魏格曼會讓舞者根據指示即興做出動作再逐漸完成編舞,而大野對於舞者的訓練則是要求「在內心睜開一隻眼」感知身體狀態,這種感知的目的不是將所感通過肢體語言表現出來,而是引發心的動作。用動作表現感受和體察感受引發新動作的區別不僅僅在於需要割裂身心的互動關係,且在於後者是模糊的。舞踏的目的不是表達任何情感,舞者不需要關注自己的形象和狀態或是觀眾的反應,他們唯一關注的東西就是身體的狀態,舞踏不需要被觀眾理解,不追求觀眾的共鳴,舞踏舞者像一群神經病人,自顧自地在舞臺上體驗動作和自己的內心。

 

一九六八年,土方巽通過《肉體的叛亂——土方巽與日本人》開始向「形體動作民俗學」這一更宏大的表現目的進發,舞者從赤裸轉向了另一個極端,裙裾和棉襖疊加出現在舞者身上,肢體在厚衣服的拘束下無法轉動。

 

土方巽《肉體的叛亂——土方巽與日本人》表演現場

 

 

土方巽越穿越多,大野一雄也拋棄了衣不蔽體的表演風格。一九七七年,七十歲的大野在舞臺上以舞踏的形式表現了西班牙舞蹈家拉·阿根廷娜(La Argentina)垂暮的軀體,在這部名為《阿根廷娜頌》的作品中,作為生者的大野和作為死者的阿根廷娜以愛為媒介互相交流,因為愛,生者與死者獲得了共生的可能。最後難以區分舞臺上到底是舞動的屍體還是靜態的活人。大野蓬頭亂髮身著女裝,不斷地以服裝來替換男女形象,並在之後的《我的母親》中複製了這種演出模式。大野舞踏的主題並沒有像土方一樣轉向表現日本民俗,而是致力於表現生的歡喜,這一主題更容易被西方所接受,下轄的作品也在歐洲大受歡迎。

 

大野一雄扮演原名為Antonia Mercé y Luque 的拉·阿根廷娜

 

 

七十年代後,歐美成為舞踏海外演出的出場,通過宏大的場面、庸俗的著裝帶給觀眾視覺刺激的大駱駝艦舞團和注重舞臺視覺效果的山海塾等舞踏舞團都在各類歐美舉辦的戲劇節中屢獲大獎。

 

大駱駝艦舞團的標誌性著裝

 

 

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天兒牛大領導的山海塾舞踏團長巴黎市立劇場、紐約市立中心劇場和布魯克林音樂學院每年都會定期舉辦長期公演,更時常被歐洲各大戲劇節邀為表演嘉賓,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不亞於創始人土方巽和大野一雄。山海塾與五十年代土方巽初創時期的舞踏風格十分相近,男性演員光頭白面,穿著較少,動物在舞臺上作為令人矚目的道具出現,比起土方演出《禁色》時所用的活雞和《肉體叛亂》中的活豬,山海塾為觀眾呈現出來視覺效果更加華麗的孔雀和巨大的鳥蛋。

 

山海塾舞踏團經典劇目《金柑少年》中,少年懷抱孔雀

 

 

除了場面更加宏大外,山海塾這樣的舞踏團與土方和大野創立的舞踏最大的不同在於舞臺調度。更加複雜的燈光和把演員倒吊起來的舞臺裝置讓舞踏演員扭曲的身體與整體布局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質的改變。舞踏的本意在於表現身體原始的在外界刺激下發生的反應,而在山海塾的演出中,舞臺與舞踏演員的入場走位是一個整體,作為觀眾視野中的遠景出現,兒近景生舞踏演員歪斜的五官與身體,觀眾的互動與舞踏外形的表現力成為了舞蹈的重心。

 

《金柑少年》另一經典場面,倒吊人。作為背景的魚皮壁面也十分惹眼

 

 

雖然創始人土方和大野一再強調舞踏與表現主義舞蹈的區別,這種具有感官衝擊力的舞蹈形式還是無法避免地成為流向了形式大於內容。八十年代出現的白虎社成立於東南亞,他們專門挑不通電的鄉村、監獄、池袋街頭等意想不到的地方演出,演員穿著朋克服、兜襠褲或者乾脆不穿,動作傻裡傻氣的,不像是舞踏團在表演而更像是一群瘋人院裡跑出的病人當街犯病。這種庸俗愚蠢的表演並沒有因為舞團領隊大須賀勇當街遭槍擊身亡而停止,反而擴大到堪比大駱駝艦舞團一樣的大舞團。變味兒的舞踏需要溯本清源,回歸它最初的樣貌。

 

白虎社這種蝦兵蟹將的打扮算是比較和諧的了

 

 

田中泯、白桃房舞踏團雖然在舞踏表演上恢復到了土方巽創立舞踏之處對勞作農民姿態的模仿上,但也僅限於模仿。對於舞踏身心關係解讀最相似的反而是用於治療無法整合身心所導致的心理疾病的竹內療法。竹內療法的過程和舞踏訓練如出一轍,通過不斷重複放鬆,扭曲,震動搖晃、呼吸幾個階段,推動患者感知自身,重拾身體對外界的反應。

 

舞踏的表現形式和內涵歷經流變,風格不再如初始階段那般黑暗。現代社會中,有哪股力量、哪種表現形式能敵得過日常生活呢?陰霾的天空下庸庸碌碌地行進著的人,何嘗不似舞臺上拼命掙扎的屍體,擦身而過的路人啊,你何曾看見過我有靈魂?

來源:戴桃疆

 

☞  ▂ ▃ ▄ ▅ ▆ ▉ ▇ ▆ ▅ ▄ ▃ ▂ ☜

2014年最受關注的藝術公眾平臺!

 

最密切關注,第一瞬間分享藝術圈內跌碎假牙的事件!

 

犀利藝評回味妙,不亮瞎眼怎麼叫觀點——我就是敢說!

 

想看科普無奈三句就困?這當然不是你的錯!最輕鬆幽默的藝術史,最有趣又不乏高大上調性的藝術知識~讓你的聊天更有話題更有含金量喲~~!!

 

說起大藝術家就不自覺貼上「死後才出名」的悲慘標籤?NONONO,獨特視角展示有意思的作品,推薦個性有思想的藝術家,有名沒名你說了算!

 

城市聒噪步履匆匆,停下來休息一會如何?這裡是我們的心靈休憩所,每天一瓶正能量口服液,治焦慮抗霧霾,浮躁藥到病除!

關注【愛藝術】公眾微信!關注方法:

1、點擊右上角「...」 ☞ 關注我們

2、掃描二維碼 ☞

3、堅定的「愛」藝術!!

相關焦點

  • 獨家 日本舞踏Butoh美學:從舞蹈看內心黑暗,崩潰而絕美
    從日本歷史脈絡再至展演藝術,讓我們一起認識這生命之舞!映入眼帘的,是有別於常理的景象:全身塗滿白粉的舞者緩緩地抖動著,時而吐舌、齜牙列嘴、翻白眼;時而在地上蠕動、蜷曲爬行,臉上的表情及肢體動作極為扭曲猙獰,宛若受苦的靈魂般,透過變形的身體狀態表達深藏於內心最底層的苦難及欲望。這些舞者所展現的樣貌,超乎於一般人對於表演藝術的「美」之認知,甚至令人驚恐、不忍卒睹。
  • 中日舞踏藝術節,看日本元老級舞踏大師「用身體表現身體」
    這一次,桂堪又來了還是在良渚文化藝術中心在「山水祭」中日舞踏藝術節上繼續用身體來表現身體 「 舞 踏 」 是 什 麼 ?舞踏誕生於1959年,被西方藝術界稱為「身體的超現實主義」。雖然起源於日本,卻已不再是「日本的舞踏」。
  • 「暗黑舞踏」開山鼻祖:大野一雄
    但是他創作出了驚人的欲望原型以及肉體景觀,強調應由生命的本體來引導舞蹈的形式,即精神重於一切。大野一雄堅持演出直到2007年,直到他雙腿癱瘓,最後只用雙手起舞,或四肢著地與觀眾交流,他的舞蹈生涯持續到他100歲之後。他利用自己受衰老和疾病所蹂躪的身體,也許也是「暗黑舞踏」最完美的詮釋。
  • 驚世駭俗的身體藝術 日本舞踏宗師大野一雄
    舞踏誕生之初,是藝術家結合了傳統日本舞踴和西方現代舞,重新詮釋身體語言,並試圖對戰後的現實社會提出批判的一種新的舞蹈形式。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舞踏在一些國際性的舞蹈節上嶄露頭角,如今世界各國都有各自的舞踏團,日本暗黑舞踏的魅力著實非同一般。
  • 科普|來自地獄的白色邀請——什麼是舞踏
    是修長優美的身軀,輕盈靈動的姿勢,美妙華麗的服飾……腦海中浮現的,肯定會是經典的芭蕾和中國古典舞吧。可就像造了光明便有了黑暗,你是否聽過舞蹈當中的惡魔——「暗黑舞踏」(Ankoku Butoh)?舞踏沒有西方舞蹈那樣充滿外炫的力量,而是儘量把情感壓抑在四塊榻榻米大的空間之內(此為一般日本人平均佔有的個人空間)。對日本人而言,場地愈小愈能使身體縮曲,如此一來,才可以籠罩住靈魂。l 全身塗白。
  • Butoh(舞踏) 日本 視頻
    身材不「合格」的人不能跳舞嗎?舞踏大師們提出這樣的問題,運動難道不是舞蹈?他們認為芭蕾、現代舞要求舞蹈動作必須優雅,肢體語言必須絕對完美,那是遠離生活和現實的,現實殘酷就必須表現殘酷,現實腐朽就必須反映腐朽,Hijikata在一次表演前禁食10天,以塑造逼真的當地人受飢挨凍的形象,而那種飛躍的舒展的昂揚的姿態在舞踏中是近乎絕跡的。在以後的工作中,Hijikata繼續顛覆傳統觀念的舞蹈。他鑽研滑稽可笑,黑暗,腐爛。
  • 周二免費活動|舞踏雅集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在今天已經不再是「日本的舞踏」,舞踏的身體哲學已經影響了世界各地的身體。舞踏從「尋找身體的亞洲性」走向「身體的世界性」與「身體的當代性」,被西方藝術界稱為「身體的超現實主義」。舞踏可謂是舞臺上的自我精神分析。舞踏不僅成為世界著名現代舞者們的學習背景,更成為眾多戲劇工作者、視覺藝術家的身體研究方法。舞踏不斷更新和擴大著「舞蹈」的定義,至今依舊是極為小眾的藝術形式。
  • 舞踏(一) | 土方巽與大野一雄
    處於二戰後戰敗陰影的日本,反美呼聲四起,從明治維新時期便不斷湧進日本的西方文化和藝術觀念逐漸佔領日本主流文化地位,其對西方文化的被動接受狀態以及過於奉承的尷尬處境,使得日本民眾在迷茫中不斷丟失民族認同感,由土方巽與大野一雄重新定義的舞踏,是一次對西方傳統舞蹈美學的反叛,其毫無修飾地將一種自我式的傲慢、欲望、虛偽以及暴力一覽無遺地展現在大眾面前,在將近十年的舞踏初期裡,土方巽一直堅持著以一種激進、極端的方式用身體來吶喊
  • 舞踏(ぶとう) |身體創作工作坊 - 投射
    在今後一年的時間裡,我會結合舞踏和其他一些身體相關的訓練,帶領大家做一個4次為一期的表演創作工作坊。在工作坊中將和大家一起探索如何從身體本身出發,並以此為素材來進行創作。 如期間因學員自身原因不能參加工作坊,將不予以退款*溫馨提醒:1、穿戴舒適服飾,棉質有彈性衣物並能活動自如為佳,避免有扣子或拉鏈的衣物。2、請勿佩戴任何飾物、眼鏡或其他尖銳物品,以免運動中傷害自己及他人。3、課程中會大量流汗,請斟酌自備毛巾或更換衣物,課堂中適度更換。4、課程將消耗部分體能,可根據自身情況攜帶小零食和飲品補充能量。
  • 暗黑、扭曲、抽搐:舞踏裡的日本情緒與日本精神
    舞團創始人、舞踏大師天兒牛大的編舞保留著舞踏身體語彙所固有的張力,但這種緊張感被封存在極度靜默的節奏和情緒當中。蒼白的男舞者們在舞臺上緩緩飄過,那種極度緩慢的移動具有一種催眠般的效果。在很多時候,舞者的身體凝固如雕像。觀看者屏息凝神,片刻或許久之後,才會感覺到舞者的一隻手指划過空氣,一隻腳的腳趾微微蜷曲,或背部某一塊肌肉微微地顫動。
  • 黑暗舞者大野一雄:即使雙腿癱瘓,仍舞到人生終點
    表演黑暗舞踏的大野一雄在大野的身體上有歲月銘刻下的年輪,以及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身體表現。凡是看過他表演的人,都會從中尋找到一個全新的自我,得到一次心靈的洗禮。表演黑暗舞踏的大野一雄在吸納西方現代舞同時也結合了傳統日本舞傭的一些特點。主要是以身體語言來表現日本人民族內心精神世界的全新舞蹈形式。自BUTOH 流派誕生以來,其魅力一直為全世界所愛戴。
  • 日本舞踏大師 —— 大野慶人
    >「舞踏」,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日本,由大野一雄和土方巽創編,靈感源自德國表現主義舞蹈(neu dance),被譽為「暗黑舞蹈」,也是日本社會與時代的深刻結合之中產生的藝術形式。舞踏既是當代日本精神的體現,也包含了人類生存本質最普遍的一面。最初,大部分人們對舞踏表演中,演員全身塗白,荒誕甚至醜陋造型,這種表演形式常常令觀者感到不安而恐懼。並且對表演形式單純,節奏時極其緩,仿佛在黑暗風暴中艱難探索前進,充滿陰暗地獄中鬼魂式的表演並不能完全接受。這是因為舞踏擯棄了傳統舞蹈中所有優美的元素,更偏重於對生命意義的追問與反思,以及對宇宙自然蒼生靈魂深處的探索和表達。
  • [視頻]BUTOH 舞踏 DRAGON NEST 龍之谷
    2014首屆中日舞踏節2014年4月,於中國北京主辦:元初舞踏場地支持:北京雷動天下劇場<DRAGON NEST 龍之谷>演出:白狐系|編舞:桂勘白狐系的首批男生舞踏者,來自參加舞踏節工作坊的身體們。
  • 【視頻】日本舞踏家原田伸雄:拋開束縛的自由舞者
    26日晚,日本舞踏家原田伸雄在北京後山藝術空間舉行了一場小型演出,向觀眾們傳達著「舞踏」的魅力。 舞踏,讓身心自由舞動 二戰後,曾經信奉西方美學與藝術的日本人開始認識到:日本人生來不具備修長的芭蕾身材,也很難達到西方舞蹈所追求的優美境界。
  • 【藝術家】跳了103年的舞者——日本"暗黑舞踏"創始人大野一雄:我終於死在了自己的舞臺上.
    暗黑舞踏(Ankuku Butoh),又稱舞踏,是由大野一雄和土方巽(Tatsumi Hijikata 1928-1986) 在1959 年開創,它是當時藝術家結合傳統日本舞踴和西方現代舞,重新詮釋身體語言,並試圖對日本皇權提出批判的一種新舞蹈形式。
  • 衝繩之行「琉球音樂的心與即興舞踏」
    桂勘劇照|攝影:捕光者舞踏大師桂勘帶你探索身體的超現實主義世界KATSURA Kan 桂勘的「舞踏」 如果要說舞踏特有的技巧,我願意引用舞踏家大野慶人(舞踏家,大野一雄之子)的建議:「從最寒冷之處啟動身體。」
  • 舞踏Akira首演 | 「流動の浮世繪」——最難悟的「新舞蹈」
    舞踏Butoh  ———  反西方身體美學「破而後立,返璞歸真」1960年代戰敗後的日本,反美呼聲四起。受當時社會氣氛影響,舞蹈界一反過往追求西化、奉西方舞蹈為圭臬的信念,誠實地認到日本人天生身形矮小,無法盡致表現芭蕾所追求的修長線條;盲從他人的舞蹈美學,就像勉強擠進不合腳的鞋子,身體與靈魂勢無法獲得自由。
  • 「山水祭」中日舞踏藝術節 | 寸村藝文 vol.5
    舞踏譜身體創作舞踏創始者土方巽先生,在其所有作品創作中,把身體看成是神秘和未知的,而不是一些完全熟悉。在這個場景中,基於超現實主義的原則,把非日常現象到日常世界中的。創作於排練中,土方對舞者發出指示,他翻譯圖像轉換成文字,並要求他們幻化成鬼魂,動物,植物,應對這些口頭上的圖像。
  • 分享丨笠井叡的舞踏歷程:《維榮的妻子》演後談全記錄
    我的作品在大小不同的劇場空間上演,在國外巡演時有在2000人的劇場上演,也有在像剛才所說的小空間進行表演,對於我來說一個空間的容量不是非常重要。我注意到笠井叡曾經師從大野一雄和土方巽,兩位「暗黑舞踏」的代表。我想問一下這種創作裡有那樣一些類型;之前提到的「身體的律動」,它對演員有哪一些訓練,表演方法?
  • 梅田宏明 | 光影嘻哈舞踏
    2000年,他創立了自己的舞團「S20」。梅田宏明利用數碼藝術為框架,以多樣手法創作。其作品揉合多媒體視覺效果、電子聲音,以及銳利的肢體動作,自成一格。梅田宏明的舞蹈不僅有關身體,同時結合影像、感官及時空等元素。對時間與空間的探索,把他帶進更廣闊的創作領域,也讓觀眾對於人類身體所處的時代與社會進行想像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