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奉茶?祖先、神明前一定要有這三杯!

2020-12-25 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供水,是道教重要的供養方式之一,不管是廟裡還是家中的神桌上,一般都會供奉著三杯水。

這三杯水要勤於更換,且絕對不能空杯,因這三杯水被視為神明與祖先所賜的「財」,更是由神明與祖先庇佑的「財源」,因此不可不供,還需勤更換,保持水乾淨、絕不乾涸,如此,家運、財運、事業運才能財運滾滾。

《道德經》有云:"上善若水",說明水是有德行的。它因為不斷的利益萬物,而被視之為生命的源泉。我們供奉一杯清水給祖師,除了向祖師表示我們的敬意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像水那樣,寬容、大度。

同時,清水可以視之為聖潔之物,告誡我們要清白做人。水跟天地一樣,利益萬物,而且是無私的。所以,供奉水也表現了道教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儈子手斬首前要噴酒?為何罰酒敬酒都是三杯?| 奇怪酒現象
    咔嚓一分鐘,每周末更新 古時,友人臨別喝酒,為什麼要將酒倒在地上?敬酒罰酒,為什麼都要三杯,有什麼特別含義?為什麼古時儈子手斬首前都要先噴酒?今天,咔嚓君就來跟你說說這箇中原因~為什麼古人贈別時要倒酒在地上?
  • 酒文化:為什麼罰酒和敬酒都要三杯?「門道」你懂嗎?
    不論是工作還是朋友聚會,都免不了人情往來,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不管是罰酒還是敬酒,大家都喜歡說「我敬你三杯」,或者是「我自罰三杯」。不知大家有沒有疑惑,為何罰酒和敬酒要三杯呢?我們先來談談為什麼要自罰三杯酒。
  • 你知道嗎,為什麼酒桌上敬酒和罰酒都要三杯?
    生活中,經常會有因為未能按時赴約被要求罰酒,為什麼酒桌上會有連喝三杯的禮節呢?「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是很多文學作品中常常用來形容宴席進行到一半或者接近尾聲的時候,似乎在酒桌上有很多和數字「三」有關的禮節。
  • 閩南春節要拜拜 泉州人農曆拜神明一覽
    「頂桌」供奉用彩色紙製成的神座(象徵天公的寶座),前面中央為香爐,爐前有扎紅紙面線三束及清茶三杯,爐旁為燭臺;其後排列五果(柑、橘、蘋果、香蕉、甘蔗等水果)、六齋(金針、木耳、香菇、菜心、菀豆、綠豆等)祭祀玉皇大帝;下桌供奉五牲(雞、鴨、魚、卵、豬肉或豬肚、豬肝)、甜料(生仁、米棗、糕仔等)、紅龜粿(像龜形,外染紅色,打龜甲印,以象徵人之長壽)等祭玉皇大帝的從神。
  • 無限流|請一定要聽從神明的話
    剛從廟裡還願出來就掉進觀落陰現場,耳邊聽到提示音:歡迎來到神明的遊戲~ ——請一定,要聽從神明的話。 二 最新熱帖置頂飄紅——【驚!全球唯一通過主神級難度的褚神下落不明,據知情人爆料褚神追媳婦去了。對,你們沒看錯,那個老狗逼褚神有媳婦兒!】
  • 向神明祈福許願,為什麼要燒香?
    這說明了香是人與神之間的通訊物,我們通過燒香,香菸嫋嫋能把我們的祈願信息傳達給神明,從而祈求神明保佑。因此,道經中說:「三柱真香通信法,三界神明降福來。」道經中《祝香咒》云:「道由心學,心假香傳,香爇玉爐,心存帝前,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徑達九天。」
  • 為什麼我們要祭祀祖先?
    為什麼人們要追思自己的親人甚至是隔了幾代的祖先?它是怎麼來的?這大概要從古人做夢開始說起。1.靈魂不死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也和我們一樣,睡著以後會做各種各樣的夢,在夢中,人們可以做一些清醒時無法辦到的事,比如從懸崖上摔下來死不了,能夠像鳥兒一樣飛翔,甚至是一些難以啟齒不可思議之事也能夠在夢中得到回應和滿足。這在今天看來,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即是如此。
  • 為什麼要祭祀祖先?真正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不要再迷信了!
    每逢清明節,冬至,春節,我們都會祭祀祖先、追憶先人,為什麼我們會把祭祀祖先這樁事看得很隆重?因為敬祖孝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的好:「物有報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為什麼要祭祀祖先?意義何在?祭祀祖先是表達我們對祖先的孝敬,對祖先的感恩與懷念;是不忘根本,懂得飲水思源,知恩報恩的高尚德行的具體表現。對於千百年來的祖先我們永遠不忘,感恩戴德。同時,我們知道了祭祀祖先的重要性,那麼,對於我們眼前的父母和師長們哪有不孝敬的道理呢?為什麼要大力提倡孝道呢?意義又何在?
  • 為什麼罰酒和敬酒都要三杯?其中的「門道」,今天終於搞明白了
    不過,在喝酒的過程中,有的朋友對酒桌上的禮儀不是太明白,我們都知道,敬酒的時候連敬三杯,而罰酒的時候也是連罰三杯,為什麼不是敬酒一杯,罰酒一杯呢?這個「三杯」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嗎?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這個充滿著大智慧的酒桌禮儀,有什麼樣的重要意義,流傳至今還能被大家推崇。
  • 一年一度「送神、清囤」神明也要放年假?
    在這一天無論是宮廟或家庭,只要有供奉神明都會舉行送神儀式,大多數人送神都是選在一大清早,在午時之前舉行,這是為了讓我們的神能早一點到天庭,佔得一個好位置,所以就有「送神早、接神晚」的說法,民間在送神的時候還會準備許多豐盛的祭品、金銀財寶特別是甜食、甲馬來送神,一方面感謝神明這一年來的照顧,一方面也是希望神明說些好話。
  • 西街免費奉茶23年的阿婆走了 臨終交代家人繼續奉茶
    20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因一名女三輪車車夫,許阿婆開始請人幫忙奉茶,至今20多年,幫忙奉茶的人走了一個又一個,奉茶地點也從舊館驛巷口轉移到開元寺正大門口對面,許阿婆仍不忘初心,堅持奉茶。臨終時,許阿婆將子女叫到跟前,交代他們要幫她把奉茶的事情繼續下去。
  • 舉頭三尺有神明,神仙為什麼要監察人間的善惡功過?
    中國有句古話叫「舉頭三尺有神明」,意思是說人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心存敬畏,不要天良喪盡、壞事做絕,因為就在頭頂三尺的地方便有神明監察著你的一言一行,並根據人們的行善作惡來斷定禍福因果。道教承負理論認為,人們在世間所做的一切事情,天地之間的司過之神會分毫不差地把這份報應呈現出來,近報在己、遠報兒孫,一個人的行為可能會涉及到整個家族的利益。
  • 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人一定要有敬畏心!
    自古以來,咱們中國人就有敬神、拜神的習俗,在每個重大節日裡,都會用非常隆重的方式來表達虔誠。燒香、拜神、上供…每個環節都有眾多相應規範,而這一切,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就是期望自己可以獲得神明的護佑。在期望神明護佑同時,賞罰分明的天道也同樣給與世人以警醒、約束,所以古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告誡眾生多發善心,常結善緣,多持善行。其實,「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並不是完整的。這句話還有非常經典的下半句,看似簡簡單單的7個字,恰恰是這句俗語的精華。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 佛教:佛前「供聖水」,這三件事不能弄錯,一定要提前知道
    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下在佛像前"供水",你一定要提前知道的這三條"禁忌"。1、 切忌誤把葷酒做素酒用和素酒相對的就是葷酒,供佛的"水"只能是素酒,把葷酒放上了供臺,無疑就是觸犯了禁忌!虔誠於佛,經常有到寺廟祭拜的人或許清楚什麼是素酒,但是為了加深記憶和幫助還是分不清什麼是素酒什麼是葷酒的朋友,小編在此再給大家用最簡單捋清一下。素酒,也就是粗釀的酒,從外觀上看,略帶一些渾濁感;葷酒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白酒。為什麼說把葷酒放上供臺就是觸犯了禁忌呢?萬事萬物都有規矩,在佛教裡,我們有一些不能破的戒律。
  • 做三杯雞,要不要「焯水」?聽飯店廚師說完,才發現我一直是瞎做
    超級下飯的三杯雞! 別忘了事先多煮些白飯哦. 讓雞肉色澤誘人的秘訣就是要先炒糖再加入醬油, 蓋上鍋蓋耐心悶煮就一定會成功.給新手人妻的食譜絕對是要簡單、但是又可以嚇唬人的菜色啊!三杯雞真的比想像中簡單很多,而且超超超超下飯!
  • 祖先與後代命運的秘密 | 為什麼要在寺院寫牌位
    印光大師開示說:「凡發科發甲,皆其祖父有大陰德。若無陰德,以人力而發,必有大禍在後,不如不發之為愈也。歷觀古今來大聖大賢之生,皆其祖父積德所致。大富大貴亦然。  其子孫生於富貴,止知享福造業,忘其祖父一番栽培。從茲喪祖德以蕩祖業,任其貧賤。此舉世富貴人之通病。」
  • 【走進道教】舉頭三尺有神明,做人一定要有敬畏心!
    自古以來,咱們中國人就有敬神、拜神的習俗,在每個重大節日裡,都會用非常隆重的方式來表達虔誠。燒香、拜神、上供…每個環節都有眾多相應規範,而這一切,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就是期望自己可以獲得神明的護佑。在期望神明護佑同時,賞罰分明的天道也同樣給與世人以警醒、約束,所以古語有言:「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告誡眾生多發善心,常結善緣,多持善行。其實,「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並不是完整的。這句話還有非常經典的下半句,看似簡簡單單的7個字,恰恰是這句俗語的精華。這句話的下半句是,「不畏人知畏己知」。
  • 「農曆七月殊勝孝親報恩月」為什麼要超度祖先?
    【農曆七月殊勝孝親報恩月特輯】為什麼要超度祖先?而且,不僅他自己的小家庭,以他為基準,上下推溯,左右輻射,他在社會上的關係網有多大,就有多少眾生可以因他而得救。將家裡的老祖先從惡道裡救出來,作為子孫,盡孝道才算是盡到點子上了。 我們的生命格局有多大,不是看世俗的地位功名有多大,而是能否認知和踐行真理之道,並用從中得到的功德資糧去利益親人和祖先。
  • 祭神明、祭祖先、祭孤魂野鬼:人類如何在七月十五狂歡?
    人們把這種關於生與死的體驗,放置在一定的時空之中,遂產生出一套規範制度,並且有選擇性地傳習至今。時至今日我們可以看到,在人們表達生死觀念的儀式和習俗中,比如喪葬禮俗、祖宗祭日和部分歲時節日的祭祀儀式等,既有對死後亡靈的安置,也有對故人年復一年的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