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三個韓國人就有一個看了《鳴梁》,總統也為61分鐘海戰點讚

2021-02-23 正點觀影

時下,韓國最熱門的不是《星你》,不是金秀賢,不是《愛情啊》,也不是趙寅成,而是由《最終兵器:弓》導演金韓民執導,崔岷植、柳承龍、趙鎮雄主演的韓國歷史大片《鳴梁》。這部以1597年「鳴梁大捷」為背景、講述12艘戰船在壓倒性劣勢之下戰勝330艘日本戰船的影片,自7月30日在韓國首映以來,觀影人次突破1500萬,超過《阿凡達》名列韓國影史觀影人次之最。而緊接著,該片於8月15日在北美公映,3天共獲得56 .2萬美元票房,創下韓片北美上映首周票房紀錄。

該片在5000萬人口的韓國本土觀影人次達到1500萬,也就是說大約三個韓國人裡就有一個看過這部電影。

現在距離中國影迷能看到這部電影估計還有相當長的日子,此時先讓我們綜合各方情報,了解這電影長什麼樣,為什麼會這麼火爆,先解解渴,也好讓下半年等出碟多一點盼頭。

南都特約撰文:yeonhyo

熱潮

韓觀影人次影史最強,票房已達投資10倍

《鳴梁》在7月30日首映當天,便吸引了68萬的人次,超越了此前《雪國列車》在韓國創下的最高首映60萬人次的紀錄。從此之後,各種觀影人次紀錄被不斷刷新,成為韓國影史上最快突破100萬(2天)、200萬(3天)……1000萬(12天)、1400萬(19天)的影片!據發行方CJ E&M發表的數據,該片在8月19日下午觀影人數突破1500萬,成為韓國史上第一部觀影人數突破1500萬的電影,接下去人們關心的是它能否突破1800萬人次。

把人次換算成票房,《鳴梁》同樣驚人。發行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日上午,該影片票房收益已達到1.67億美元(約10億人民幣),成為韓國影史上首部票房超過1億美元的電影。而反觀這部片的總投資(製作+營銷)也不過190億韓元(約1億人民幣)。

在北美,自8月15日公映後以56.2萬美元刷新韓片在北美的首周末票房之後,片方決定「未來在多倫多、新澤西等地擴大上映規模,8月22日開始將在更多地區追加場次」。《鳴梁》在北美的下一個目標,應當是趕超《雙面君王》當年累計92.34萬美元的北美票房,再創韓國電影北美地區票房新高。

日本戰船複製獲史學家讚嘆。

長達61分鐘的CG海戰是硬骨頭,特效還需兼顧人物和道具。


製作

9000萬人民幣能做出61分鐘海戰,恢弘厚重

《鳴梁》的執導《鳴梁》的導演金韓民在2007年憑藉電影《極樂島殺人事件》出道,並在該年獲得了韓國青龍電影獎的新人導演獎及劇本獎,另外他執導的《最終兵器:弓》曾以740萬的票房獲得了韓國2011年的年度最高票房。金韓民對《鳴梁》抱著「必死則生,必生則死」的態度。《鳴梁》純製作費約15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僅約9000萬,就能把「古裝+海戰」這樣一個具有歷史厚重感、必須依靠C G特效的主旋律電影華麗麗地呈現在大銀幕,確實叫人驚嘆。要知道幾年前吳宇森執導的《赤壁》上下兩集投資號稱6億人民幣。150億韓元是如何高效地花出去的?

服裝上千件,假髮也下足本錢。


戰船以四當百,上千套戲服嚴格考據

《鳴梁》描述的是李舜臣將軍率領的12艘板屋船與日本水軍的330艘安宅船對抗的故事,而實際拍攝時真正在海上的僅有一艘板屋船和3艘安宅船,再通過CG技術的處理再現出龐大震撼的對戰畫面。其中,板屋船的製作費用約為1.5至2億韓元(約90萬至120萬人民幣),安宅船的製作費用約為1.5至1.8億韓元(約90萬至108萬人民幣)。據韓媒報導,日本戰船的設計相當考究,當劇組把設計圖紙交給日本的相關博物館去印證時,歷史學家驚呆了。

鏡頭時常給特寫的戲服必須來真的。《鳴梁》的製作過程中準備的服裝超過了1000套,其中朝鮮軍的鎧甲在韓國製造,日本水軍鎧甲在日本製作,而柳承龍飾演的來島通總的鎧甲造價高達2800萬韓元(約16.9萬人民幣),忠武公李舜臣的鎧甲花費超過1000萬韓元(約6萬人民幣)。至於武器,影片中登場的武器一共有15種,造價多則達上千萬韓元,片中假髮製作費用高達8000萬韓元(約48萬人民幣),特別是日本水軍的假髮,每個約耗資400萬韓元(約2.4萬人民幣)。

兵器多達15種,製作認真造價不菲。

61分鐘海戰製作耗時逾半年,海水模擬是硬骨頭

《鳴梁》的CG製作是相當耗時的。據該影片的V FX總監姜泰均稱,影片在CG製作上花費了六七個月的時間,100多名製作人員伺候著包括長達61分鐘的海上戰鬥戲在內的特效鏡頭。超大規模的船隻數量,以及水的模擬效果成為CG製作的硬骨頭,更何況一艘船裡用電腦技術虛擬的角色就有四五十名,各種道具都涉及到。動作捕捉技術和角色虛擬技術也成了一道特別看點。

該片的音樂也備受讚賞。此前曾為《最終兵器:弓》擔任音樂總監的金泰城介紹:「這部電影的音樂製作比我參與過的任何一部電影的製作量都要大。」他將《鳴梁》看作是一場時長2小時的管弦樂表演,100多名管弦樂家參與演奏。其中,日水軍陣營的配樂以帶有攻擊性樂感的銅管樂器來表現,朝軍陣營的配樂以反覆音型的弦樂短奏來配合實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緊扣觀眾的心弦。

營銷

「每個韓國人都應該看」,總統免費代言點讚

《鳴梁》在營銷上耗資40億韓元(約2400萬人民幣),相對於150億韓元的製作費而言,營銷上的費用看似不高,但在韓片當中這已經是頂級配置。此前,《雙面君王》的宣傳費用約30億韓元。而40億韓元已經相當於一部中等投資影片的成本。在有明確策略和布局的前提下,事實證明,這些錢砸得奏效。

在前期宣傳中,國寶級演員崔岷植、曾與金韓民合作過《最終兵器:弓》的柳承龍自然是最被片方突出的賣點。崔岷植曾說:「演員就像巫師」,對於他來說,演李舜臣,就是暫時把自己的身體借給李舜臣,全身心投入把自己當作是李舜臣。其他群星陣容也通過角色海報逐一曝光。上映前該片還舉行了3000名觀眾的超大規模Showcase,上映之後也在首爾、京畿道、大邱、釜山等地舉行了數場觀眾見面會,主創們馬不停蹄趕場宣傳不僅在當地引發搶票熱潮,而最有助力的一項策略是把《鳴梁》塑造成「每一個韓國人都應該看的電影」。

打明星、歷史牌,總統、高官及金融精英免費宣傳

《鳴梁》的宣傳交給了一家名為1st Look的專業宣傳代理公司,此前曾經做過《奪寶聯盟》、《雙面君王》、《辯護人》等影片的宣傳,並取得了票房大成功。首先他們在海報上主打韓國人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李舜臣,用「歷史上最偉大的海戰」贏得注意。CJE&M還聯手韓國歷史學家薛敏錫打造科教節目,向觀眾講述鳴梁海戰的歷史。由於近來韓國處於多事之秋,李舜臣將軍的領導力被當作救世良方,該片成了政治人和職場人的必修課。導演金韓民曾經在專訪中表示:「李舜臣精神也許正是當今社會所迫切渴望的。」

從提前觀影到正式公映,韓國新任國防部長韓民求帶領韓國國防部集體提前觀映,韓國安全行政部長官也湊了熱鬧。緊接著是韓國總統樸槿惠,她於8月6日與普通觀眾一同觀看,聚集了大量市民前來圍觀。樸槿惠總統對於電影的票房爆紅表示:「故事好比什麼都重要」。她在參觀崔岷植所穿足有20KG的鎧甲時不禁感嘆演員們的敬業精神。宣傳公司在事後表示對於總統觀影的計劃事先並不知情。韓國金融界也紛紛學習李舜臣精神,認為當今日益惡化的經濟環境和壬辰倭亂時期的國難危機有某種共通性。另外也有影評人分析了其他的原因:「近來由於世越號沉船事故的處理不當,人們對於政府領導層表現出不滿和失望。李舜臣不僅有領導力,更善於傾聽人民疾苦,並非獨斷專權的人物,正符合人們心目中的領導人的形象。」

各年齡層均有粉絲,觀眾評價接近9分

有什麼比總統免費代言更有效的嗎?《鳴梁》自上映後,成功吸引了多個年齡層的觀眾並得到了好評。該影片從接近5萬名網民裡獲得了8.57分的高分,觀眾評價高達8.91分(數據來源韓國門戶網NAVER),不少網民都給了10分的滿分佳評,表示影片非常有趣,戰爭場面讓人震撼,觀影過程中一直能感受到莊重感和緊迫感,堪稱今年的最佳作品。

柳承龍在電影殺青後的採訪中就預言:「《鳴梁》很可能會成為韓國電影史上很重要的一部作品,能夠激起民族自豪感的作品。」正如其言,《鳴梁》在韓國電影史上樹立了一個新的裡程碑。

相關焦點

  • 原來新京報《鳴梁海戰》廣告暗藏這麼多乾貨
    「韓國每三個人有一個必看!」值得一提的是,《鳴梁海戰》開映後一周,樸槿惠與青瓦臺官員以及普通觀眾一起觀看《鳴梁海戰》的報導被媒體大肆渲染後,電影的消費從眾效益愈發明顯,政府機構、部隊和企業也開始組織集體觀影,之後的好口碑所帶來的長尾現象,最終使得《鳴梁海戰》一步步成為「每一個韓國人都應該看的『國民電影』」。4.「擂血戰鼓,熱血豪情,共此一戰!」
  • 《鳴梁海戰》一部絕地反擊的神話 劉德華評價熱血沸騰
    一系列讓人瞠目結舌般的數字不僅讓《鳴梁海戰》成為了全亞洲乃至世界影迷關注的焦點,更引起許多明星的興趣。近日,劉德華錄製的一段VCR在網絡發布,劉天王盛讚導演金漢珉和兩位影帝崔岷植和柳承龍的卓越表現,更將這部電影給自己帶來的最大啟示和大家一起分享。據悉,《鳴梁海戰》定於11月28日中國內地上映。
  • 《鳴梁海戰》真實的鳴梁之戰
    李舜臣無疑是韓朝歷史上值得讓後世仰慕和為之驕傲的存在。但只知驕傲的韓國人,卻並不怎麼真的懂得該怎麼為歷史先輩驕傲,驕傲的點是什麼,這樣的韓國人就是盲目驕傲的代言人。首先來看看這場日寇侵朝戰爭的背景。豐臣秀吉那個大土匪結束了日本一百多年縣打縣所謂的戰國時期,統一日本島,統一完了也沒閒著,兩次傾軍攻打朝鮮,鳴梁之戰的發生是在豐臣秀吉第二次出兵攻打朝鮮之時。
  • 《鳴梁海戰》:我們要從人家的主旋律裡看什麼
    對於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強到變態的韓國人而言,似乎只有這樣的電影才算是典型的韓式大片。此外,相比韓國同樣擅長的犯罪類型片,從製作體量對電影工業的推動而言,戰爭類型片的作用要大得多,且又能挖掘出深刻的政治意蘊。以這兩個角度看,《鳴梁海戰》恰恰同時符合,因此其火爆也在情理之中。當然,營銷的得力也不容忽視。
  • 《鳴梁海戰》韓國民眾心中的歷史和現實
    但《鳴梁》創出的1760萬人次票房和1357億韓元票房收入(7.6532億元)的成績,擊敗了《阿凡達》,這使韓國電影界感到自豪。在人口為5000萬的國家,1760萬的觀影人次,意味著3名成人中有2個人看過這部影片。實際上,從兒童到老人,一般大眾乃至總統,都觀看了《鳴梁海戰》。如果考慮到《阿凡達》因觀眾購買高價的3D電影票提高了票房收入的這一事實,《鳴梁海戰》所取得的成績是相當驚人的。
  • 《鳴梁》觀影人次力壓《阿凡達》 憑什麼?
    該片在5000萬人口的韓國本土觀影人次達到1500萬,也就是說大約三個韓國人裡就有一個看過這部電影。  現在距離中國影迷能看到這部電影估計還有相當長的日子,此時先讓我們綜合各方情報,了解這電影長什麼樣,為什麼會這麼火爆,先解解渴,也好讓下半年等出碟多一點盼頭。
  • 《鳴梁海戰》的中國票房為何這麼差?
    《鳴梁》引進內地做了兩處改動:1、片名加「海戰」二字 2、刪20分鐘文戲 《鳴梁海戰》原名《鳴梁》,在引進中國時發行方特意加了「海戰」二字,以便讓觀眾一眼就能看出來它是個什麼片子。 實事求是地說,如果不是加了「海戰」二字,該片票房肯定會更慘,因為「鳴梁」是韓國的一個地名,對韓國人來講家喻戶曉,但中國沒幾個人知道;單看「鳴梁」這兩個字,根本就不知道它是個什麼東東。 片名加了「海戰」二字,內容上卻刪掉了近20分鐘的文戲,最終中國版本只有109分鐘——原版120分鐘。
  • 客觀看《鳴梁海戰》
    在我自己心裡也有個評分標準,滿分10分這部戲在我心中有9分的評分非常高,在我心裡同樣有9分一部電影是泰國的《天才槍手》,但泰國的《誤殺瞞天記》也很精彩我給了8.5分和韓國的《恐怖直播》是一樣的,個人喜好佔一小部分因素。)
  • 淺談電影《鳴梁海戰》背後的歷史虛實
    萬曆援朝中的明軍對日本觀眾的看法,唐太宗表示深有體會,可以理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電影之中的鳴梁海戰,與歷史上究竟有哪些異同?中國、日本的觀眾,對《鳴梁海戰》的差評究竟有沒有道理吧!電影中,來島通總一登場就與「賤嶽七本槍」之一的脅坂安治打了個照面,其麾下的士兵們也個個都拽的二五八萬一樣,被脅坂安治手下的武士稱呼來島軍為「海賊」,就差冒出來一句「你要成為我的夥伴嗎」了。這個在電影裡牛逼轟轟的來島通總是什麼來頭呢?
  • 評《鳴梁海戰》:韓式主旋律的樣板
    原標題:韓式主旋律的樣板 關於李舜臣的故事,韓國人2005年拍過一部《天軍》,講述朝鮮少校穿越邂逅李舜臣,但該片假想敵並非東洋海賊王而是女真人。同期還有一部叫《不滅的李舜臣》的韓劇,看過該劇的人即知《鳴梁海戰》日方大將來島通総為何急於與李舜臣拼命——因為劇中那個死於李舜臣之手的來島通康,正是來島通総的弟弟。
  • 《鳴梁海戰》啟示錄:從韓國到中國都不容易
    檢票的時候,發現影廳門口擺放著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蛋糕,上面放著兩個古代軍人形象的小人,小人前面立著「1700」四個打眼的紅色數字蠟燭。原來,這是粉絲為了慶祝該片動員了1700萬觀影人次、打破《阿凡達》壟斷了5年的韓國影視票房第一紀錄而特意訂製的。1700萬觀影人次,光看數字表面實在難以理解,它究竟有什麼了不起。
  • 《鳴梁海戰》令人作嘔的韓式YY
    而戰爭類電影最核心的要素莫過於三點:跟誰打?為什麼打?怎麼打?具體到《鳴梁》影片本身,它無疑有著極其大的噱頭:海戰、反侵略、少勝多(12對300),究竟李舜臣該怎樣逆天改命無疑是最大的懸念,故事就這麼開始了。前面的文戲部分我們先按下不談,我要首先聊一聊這鋪墊極長,持續了一個小時的全片「高光」的海戰部分。
  • 觀察|《鳴梁海戰》演員片酬只佔成本十分之一 高群書震驚了
    2014年,《鳴梁海戰》創下韓國有史以來的觀影人次紀錄,票房成功超越《阿凡達》,總統樸槿惠公開推崇這部「民族驕傲」的影片,創造了韓國電影史上的奇蹟。   對於拍攝《鳴梁海戰》這樣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導演金漢珉現場坦言,起初也是有很大壓力,如何挖掘出這個題材的新意,怎樣吸引觀眾走進影院看「老故事」,必須從影片元素上有創新。
  • 海戰史詩大片《鳴梁海戰》
    《鳴梁海戰》的故事發生在1597年,當時中國正處於明朝萬曆年間。明神宗萬曆曾發動三次大規模軍事徵討,被稱作萬曆三大徵,鳴梁海戰就是這三大徵之一的韓戰。全程緊張刺激,不給觀眾喘息的機會。想要拍出這麼激烈的海戰,耗資巨大。
  • 《鳴梁海戰》:軟硬兼備的精彩
    影片以400多年前豐臣秀吉領導下的日本對朝鮮發動的史稱「壬辰倭亂」的侵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抗倭名將李舜臣利用鳴梁海峽特殊的地理特徵以12艘板屋船成功擊退日軍戰船百餘艘的傳奇故事,此役也成為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而被永載史冊,史稱「鳴梁大捷」。
  • 精彩影片賞析鳴梁海戰(史詩巨作)
    該片因為資金和拍攝周期的問題放棄了3D拍攝,在續集《閒山島海戰》和《露梁海戰》中準備嘗試3D拍攝。影片上映的2014年發生了因船長失職和政府救援不當而引發的致數百名中學生慘死的歲月號沉船事件,而沉船地點就離片場不遠,可謂一個令人唏噓的偶然。
  • 《鳴梁海戰》熱血催淚一個都不少 口碑爆棚院線加大排片
    朝鮮王迫於形勢,順應民心重新任命一代名將李舜臣(崔岷植飾演)為三道水軍統制使。而此時,當年揚威海上的威武水師,現在只剩下可憐的12艘軍艦,眾將對敵我形勢極度悲觀,紛紛表現出"此戰必敗"的情緒。李舜臣力排眾議,命人焚毀軍隊輜重給養倉庫,破釜沉舟,以"勇者生,畏者死"的氣概,號召部下與倭寇決一死戰。在鳴梁和珍島碧波亭之間,有一水流湍急的海峽。李舜臣趁退潮時派人設置了鐵索與木樁。
  • 鳳凰大影響:《鳴梁海戰》巨星片酬只佔電影10%
    本次鳳凰大影響關注的焦點是創造韓國電影史最高觀影人次紀錄(1760萬)並且獲得韓國總統樸槿惠親自點讚的電影——《鳴梁海戰》,該片導演金漢珉做客鳳凰大影響,與內地著名導演高群書(《神探亨特張》、《風聲》等)、著名主持人兼製片人劉儀偉(《泰囧》、《心花路放》等)暢談韓國電影奇蹟,酷愛韓國電影的內地女演員李昕芸(《看上去很美》、《有種》)擔任了這次活動的嘉賓主持。
  • 《鳴梁海戰》:電影終究不是歷史,李舜臣也不是亞洲戰神
    或許大家早有耳聞。他是韓國人最為崇拜的武將,沒有之一。在韓國人心中,他就是「亞洲第一戰神」。而這一切,源自一場戰役,即發生於公元1597年10月26日的鳴梁海戰。李舜臣此戰以12艘「龜船」,在鳴梁海峽,擊潰倭寇130餘艘軍艦(也有說法是300多艘),擊沉敵船三十餘艘,斃敵4000餘人,重創了日本艦隊。
  • 《鳴梁海戰》定檔1128成賀歲檔領頭「洋」,影帝對決創亞洲年度神話!
    《太平輪》一起為影迷奉獻連番電影大餐。與今年國內紛呈多變的小清新、喜劇類等為主的影片很大的不同,主打英雄情懷和壯闊海戰場面的《鳴梁海戰》率先上映,無疑是一道夠勁夠過癮的開胃大餐。值得注意的是,《太平輪》導演吳宇森此前拍攝的《赤壁》,同樣是以水戰為主,與《鳴梁海戰》61分鐘超長海戰場面比起來孰優孰劣,值得觀眾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