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引導的「秘密武器」團練制度,為何清朝後期登不上「大雅之堂」?

2020-12-22 讀史閱世

歷史的發展中,離不開和平與戰爭這兩個主題,這也是《三國演義》開篇就寫「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在明清這段歷史中,兩個朝代相交替的戰鬥中,可以看出軍隊戰鬥力對於一個政權的重要性。

清軍入關,憑藉的不僅僅是吳三桂給其帶來的運氣,還得益於清軍的王牌軍隊——滿洲八旗。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滿洲八旗是一支改寫了歷史的軍隊,其不僅制度先進,且戰鬥力驚人。

從稱霸遼東,到稱霸亞洲,不僅讓明朝軍隊汗顏,也讓新疆、蒙古等地的軍隊汗顏。正是一支強有力的軍隊,促成了清朝問鼎中國的歷史發展。

在清朝統治中國的過程中,未免與明朝一樣,產生了歷史的共性。因為清朝的政治制度大體沿用於明朝,所以與明朝一樣,產生了軍隊與官府的腐敗。以至於在清朝後期的歷史中,想要鎮壓地方叛亂,竟創造並使用上了團練制度。

可是在晚清的戰爭史中,團練制度曇花一現,並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團練制度並不能長久發展呢?

團練制度的組成是怎樣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官與民的歷史互相對立,卻又互相結合。官要統治民,便需要使用權威;官要藉助民,又需要施加恩惠。所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白薯」等等,說得都是官與民的關係。

因此,在軍事力量的組成中,不僅有官府直接管轄的正規軍,還有各地百姓需要,自發組建而成的民兵。所謂的團練制度,就是把地方民兵,稍加以官府的管理與引導,以應對軍事力量的短缺。

團練制度的出現,其實是歷史的痛點。因為官府擁有精銳的軍隊,是不會使用民兵的軍事力量的。只有到迫不得已之時,才會打出這張底牌。在鹹豐年間,清朝統治的後期,國家政治及軍事凋敝,再加之動亂不斷,才使清朝不得不打出這張底牌。

團練在鎮壓「白蓮教」中所表現的優點

在清朝前期,滿洲八旗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勇徵四方,由此四海鹹平。而國家的穩定以及社會的和平,勢必會使軍隊的發展受限。在長期的和平安逸中,滿洲八旗的戰鬥力逐漸削弱,為了應對突發的戰事,清廷組建了綠營。雖然綠營建成,並吸納了大批漢人,但是軍備的廢弛卻已經成為了定局。由此在大型叛亂發生後,清朝又創造了團練制度。

團練制度最初的使用是為了應對「白蓮教」。這種新興的制度並沒有成為累贅,而是在恰當的時間與時機內,成為了應對白蓮教的有力「武器」。也正是因為團練制度的使用,使清朝快速清理了白蓮教勢力。

1、官府引導,全民參與

團練制度的前身其實是保甲制度,但是團練制度與保甲制度亦有區別。保甲制度也由地方管轄,並具有被動防禦的功能。而團練制度是由清廷及地方官府下令,實行主動防禦的戰略。所以說,團練制度的實效性更強。

面對白蓮教的突然反派,而且白蓮教本身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質與流賊性質。所以對反叛地區的百姓進行團練制度的管理,不僅可以有效斷絕當地百姓與白蓮教的勾結,還可以實現中央對於地方的把控。在中央及地方官府的調度下,團練制度使軍民之間相聯合,構成了一張圍剿流賊的大網。

因此白蓮教的反派起初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對清朝的統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但是在中央與地方官府的合力出擊下,地方百姓牢牢被清廷所掌握,白蓮教的環境一下子處於被動狀態。再加上軍隊的出動與民兵的支援,最終消滅了白蓮教發展的勢力。

2、名望之士「動手操刀」

當團練制度由中央及地方官府提出後,便需要具體的實施與響應。那麼清朝是怎樣做到讓百姓聽從朝廷的號召的呢?這便與地方士紳有很大關聯。因為在清朝的地方上,地方有名的士紳往往成為了輿論的風向。

清朝地域遼闊,並不可能所有地方的土地和人口都交由皇帝一人管轄,而是需要官僚機構共同管轄。隨著科舉制度的發展,文化教育的普及,地方士紳不僅是地方上的權貴,還間接影響著地方的發展。只憑中央及地方的一紙文書,而沒有相關人員去具體實施的話,相關政令便成為了空談。

所以「督同在籍幫辦團練之士紳實力奉行……一切經費均由紳民量力籌辦……」,士紳扛起了團練細化的重任,使團練制度得以有效施行。因此團練制度所取得的成就,還離不開眾多士紳百姓的努力。

3、應對賊寇的強力手段

面對白蓮教的反派,其問題不僅在於白蓮教的戰鬥力對軍隊造成了威脅,更在於難以區分白蓮教教徒。如果誤判,勢必會導致白蓮教繼續為亂地方統治,造成屢禁不止的局面。所以在團練制度實施後,「清查保甲,堅壁清野」的方針成為了打擊白蓮教的重拳。

團練制度的推行,使本善於遊擊作戰的白蓮教陷入了困境之中。其不僅失去了用普通百姓作為掩體的方法,還陷入了清朝官府對其的重重包圍之中。所以嘉慶年間成功治理白蓮教的反叛,團練制度成為了強有力的手段。由此,團練制度也成為清朝應對大規模賊寇的強有力手段。

太平天國運動對團練制度的衝擊

到了鹹豐年間,清朝的統治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隨著西方列強進入中國,並打算吞食清朝的財富,使清朝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地步。在洪秀全退出上帝教後,一場有組織的農民反叛運動動搖了清朝的統治。在應對賊亂危機的過程中,團練制度成為了清廷主要使用的軍事力量,可是最後的歷史卻證明,真正起作用的並不是團練制度。

1、敵人形象的轉變與升級

為何團練制度在應對白蓮教的反叛時有效,在應對太平天國的運動時便無效呢?首先要說的便是敵人形象的轉變與升級。正是因為白蓮教的反叛與太平天國的反叛,其兩種性質是不同的,所以團練制度並不能沿用到太平天國運動之中。

「其大小相制,臂使指應,統系分明,甚得馭眾之道」,這是對太平天國叛軍的積極評價。太平天國的叛軍雖與賊寇的性質相當,但是與白蓮教相比,其目的性、系統性更強。這也就直接導致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比白蓮教要強,因為白蓮教的反叛並沒有明確的目的,也沒有系統的組織。

太平天國運動

而太平天國在幾位優秀的將領領導下,很快發展成勢,並佔領了南京,吞併了東南地區,大有與清朝分庭抗禮的實力。所以要解決太平天國的反叛勢力,僅憑起輔助作用的團練,無異於火上澆油。

2、團練制度在地域上的局限性

雖然太平天國的勢力異常強大,連清朝都要為之一震,但是太平天國賊寇的性質並沒有就此脫離。清廷還是以流賊來看待太平天國運動的發展,並決定以團練制度來應對。因此鹹豐二年十一月到鹹豐三年二月(1852-1853),鹹豐皇帝一連任命了十省共43位團練大臣,來應對太平天國的反叛。

面對賊亂的發生,使用團練制度固然不錯,其可以有效控制地方,並產生對賊寇的敵視。可是太平天國的發展勢頭,以及相應的運作細節,都不是一個簡單賊寇所能做到的。割據東南方,並積極向北面、西面拓展勢力,其目的有瓦解清朝統治的可能。

而團練制度主要局限於地方上,以區域之間的間隔,使賊寇脫離群眾,而易於制服。而太平天國在發展成勢後,有了補給以及後方的百姓支持,在政治視角上與地方政權無異。所以團練制度因為地域上的局限性,失去了應有的影響力。

3、民兵還是難敵「正規軍」

但是再退一步講,發展團練制度又是清朝不得不推行的政策。因為綠營及滿洲八旗的軍備廢弛,急需兵力來應對太平天國的危機。動用民兵的軍事力量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因此病急亂投醫,導致清朝的勢力一度陷入亂局之中。

而且從軍事力量的對抗上來看,民兵的力量是遠不及太平天國的「正規軍」的。清朝把民兵進行訓練,草草拉上戰場;太平天國叛軍則是通過戰火洗禮,且將領優秀的軍隊組織。因此民兵的投入無異於以卵擊石。

用兵之道,在於制度與精銳

在歷史的結局中,團練制度只是清朝戰爭史中一個簡單的名詞。因為其作用有限,且主要起輔助作用,所以沒有登上大雅之堂,成為軍事戰略。反而是曾國藩的先見之明,組建湘軍,鎮壓了太平天國的反叛。

曾國藩曾在奏摺中寫道:「天下之大患,蓋有兩端,一曰國用不足,二曰兵伍不精」,由此曾國藩組建新軍,成為了清朝後期軍事的新興力量,鞏固了清朝的統治。而團練制度無法長期發展的根本,就在於「兵伍不精」。一支優秀的軍隊,需要先進的制度,與精銳的力量組成。否則在政治的角逐中,國家軍事力量的缺失很有可能導致國家的滅亡。

參考文獻:

《清史稿》

《戰天京》

《太平天國史》

相關焦點

  • 清朝後期的團練制度為何不能長久發展
    而隨著清政府團練制度的推行,地主鄉紳的團練隊伍就越來越大了。團練制度真正的興起,是清朝統治者組為了鎮壓當時勢頭正盛的「白蓮教」。由於清朝正規軍的無能,清廷根本沒有可用之兵,地方團練制度就正式成為了清朝廷的主要軍事力量。最終在各個地區團練的努力下,白蓮教被鎮壓。
  • 清朝能打敗人數百萬的太平軍,為何擋不住幾千人的八國聯軍?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晚清軍隊在面對西方的軍隊時,每次都以慘敗而告終,便有人批評晚清當權者都是酒囊飯袋,軍隊更是不堪一擊連散勇團練都不如,當年太平天國百萬太平軍都被清朝軍隊剿滅,為何到了八國聯軍入侵中華時卻打不過幾千人呢?關於這個問題,我歸納晚清局勢之後,總結出三點原因,請大家品鑑。
  • 湘軍的組建:從湖南民間團練到私人武裝,看曾國藩如何訓練湘軍
    湘軍的由來湘軍發源於團練,團練是清朝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專門搞出來的一種模式。1796年2月15日即清朝爆發了著名的白蓮教起義,農民起義軍轉戰於湖北、四川、河南、陝西等地,導致清朝官兵應接不暇,為了應對農民起義軍的流動作戰,嘉慶帝採納大臣明亮、德楞泰的意見,讓湖北、四川、河南、陝西等地的鄉紳百姓修築土堡聚集民眾自守,此後嘉慶帝在土堡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團練,那就是讓各個土堡的自行從土堡內的居民中招募軍隊自我防衛。
  • 曾國藩靠團練起家,團練有何工作內容?可不止帶兵打仗這麼簡單
    其實,鹹豐並沒有那麼多思考,因為團練制度在嘉慶年間發揮過很大作用,所以鹹豐完全是情急之下,臨時啟用團練政策,細節還沒來得及多考慮。危機之中,改良版的保甲制度發揮了作用,這是在人員管理的基礎上,融合經濟和軍事的新制度,就是團練制度。三年的時間,依靠團練制度,清廷就把白蓮教消滅了,當年這麼行之有效的方法,鹹豐當然要拿它對付太平天國了。
  • 通俗文學登不上大雅之堂?文學教授這麼說
    有人說:「金庸的武俠小說是很棒,但終歸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學。」也有人說:「金庸雖然寫的是武俠小說,但他的小說已然是嚴肅文學。」兩方人馬你來我往,都認真地大量舉例,以證實自己的觀點。但我猜,大部分爭執的人目的不在於辨析通俗文學和嚴肅文學,而是在論證「武俠小說是否值得認真去讀。」
  • 清王朝權力的下放,地方督撫的崛起,團練如何逆襲為國家正規軍?
    導致的結果就是在鎮壓川陝楚農民起義的後期清王朝不得不動員和利用地方武裝,於是「團練」應運而生。 本來清朝對於地方的控制,主要依靠官方的保甲制和非官方的士紳管理系統兩個控制系統的均衡,但團練等地方武裝力量的日益強大打破了均衡關係,使非官方的地方控制系統日益重要起來,清王朝對地方的影響力與控制力日益下降。
  • 清朝的軍機處制度,幾十年時間,如何完全架空了內閣?
    說起明朝,相信很多人都想到了明朝的內核制度和內閣大學士。在清朝入關以後,為了自己的統治需要,保留內閣制度的同時,又建立了軍機處制度。兩大機構相互並存,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滅亡。但是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軍機處就徹底架空了內閣。軍機大臣和內閣大學士之間,權力劃分完全不對等。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今天,我們聊聊軍機處和內閣之間的博弈。
  • 清朝的改土歸流,讓土司制度瓦解,對廣西壯族有哪些影響?
    而土司的危機出現後,造成了明朝對西南的統治,到後期出現有心無力的局面,只能採取平衡戰略。二:清朝的改土歸流政策在清朝前,土司制度還是存在的,康熙時期,依舊採用土司制度拉攏少數民族,在一定程度上穩固西南,起到一定的作用。
  • 滿洲八旗,對清朝統治做出巨大貢獻的制度之一
    八旗制度的建立女真族和漢人不同,他們從小就習騎射之術,每個人的騎射都十分了得,所以也稱清朝是馬背上打下來的天下。女真族人以騎射立本,雖然沒有蒙古族人那麼剽悍善戰,但是也絕對不差。最開始的時候,女真族還沒有建立統一政權的時候,努爾哈赤就已經建立了八旗制度。
  • 裝備先進火炮,人口是日本11倍,清朝還是打不過日本
    眾所周知,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王朝延續了二百七十多年。出現過赫赫有名的「康熙,雍正,乾隆「等大有作為的皇帝。而我們周圍的日本只是一個彈丸小國,為何如此強大的清朝晚期卻打不過日本呢?我們就先來看看當時的清朝和日本之間經濟農業水平的強弱。先說清朝,在甲午戰爭發動的時候,清政府的財政體系還是封建時期的老一套,從稅收制度來看。清朝的稅收制為「攤丁入畝「,大概意思是,朝廷不會直接向老百姓收稅,朝廷只向地主收稅,而老百姓向地主交稅。這個做法聽起來挺合理的,可實際上卻有很大的弊端。
  • 為何電影裡的殭屍,都穿著清朝官服沒有其他朝代的?和一個人有關
    在20世紀80年代,殭屍片便是十分受歡迎的一個電影題材,但是細心的觀眾可能就會發現,為什麼電影裡的殭屍都是身穿清朝的官府,沒有其他朝代的呢?正因為是清朝人提出了「殭屍」的形象,而紀曉嵐又是朝廷的官員,所以香港的殭屍片幾乎都是清朝的殭屍。當然「殭屍」這一形象的出現,還要從民間更深入的挖掘。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句話一點不假。
  • 清廷任命的團練大臣有43人,為什麼只有曾國藩成功了?
    作者:熊貓哥導讀:中國的團練傳統,源自周朝的保甲制。是一種利用自然村落鄉裡鄉親保護自己的一種民兵制度。南宋嶽飛的嶽家軍和明朝戚繼光的戚家軍也是團練的一種形式。比如說明朝的李自成就是死於明朝地主組織的團練之手。每當國家有難,國家正規軍不中用的時候,統治階級就會拿出團練的法子。而曾國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走上歷史舞臺的。但是,並不是說團練誰都能辦好,其實在晚清辦團練上,也就是曾國藩成功了。其他42個團練都以失敗告終。而後期的左宗棠的楚軍和李鴻章的淮軍都有湘軍的根基。
  • 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為何清朝題材的電視劇很多,而元朝卻很少?
    然而,清朝電視劇的重現卻多如牛毛,從二月河所著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尤小剛為導演所著的《孝莊秘史》,以及近10年來出現的《宮鎖心玉》《宮鎖珠簾》《甄嬛傳》等電視劇,清朝電視劇在中國古代歷史題材電視劇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大一統政權也是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為什麼有很多電視劇在表現清朝,而很少在表現元朝呢?
  • 曾國藩逸聞:曾國藩剛辦團練,先向叫花子借一樣東西
    正因為有「欲用重典」的決心和勇氣,曾國藩在長沙辦團練時,下大力氣整頓會黨、維護治安,期間殺人無數,因此又得一綽號「曾剃頭」。長沙城中小孩啼哭,一提「曾剃頭」,哭聲立止。為了樹威,曾國藩有時也不免濫殺無辜。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曾國藩到長沙辦團練,在城中魚塘口設立行轅。
  • 清朝獨有的奴才制度,滿臣稱奴漢臣稱臣,包衣奴才又是如何劃分?
    同時,由於清朝是滿人的天下,雖然說順治和康熙都提倡滿漢一體,以此來鞏固江山,但是漢人的身份仍然不能與滿人相提並論,且在朝廷的一些重要機關家皆是滿人擔任,同時,正規的八旗軍營也沒有漢人的存在。此時滿人之中的奴才便是世人所熟知的包衣奴才,而其中由來還要從清朝的八旗制度說起。
  • 古代通緝令都那麼醜,為何還能捉到犯人,官府:那是電視劇騙了你
    看過古代的電視劇的人,總會看到一個場景就是,官府要是捉拿一個人的時候,都會讓官差們拿著一個畫像去捉拿犯人,或者張貼一個告示,上面畫著人頭,然後就是在底下寫出這個人的年齡,和相貌特徵,可是每當我們看上面畫的人,都會覺得這人都畫的這麼抽象了,你確定你能捉到人?
  • 清朝「欽差大臣」,權力到底有多大,為何官吏見了都畢恭畢敬
    清沿明制,明末清初與明同樣,在官府碰到應急軍務、賑濟鬧饑荒、河堤決口或是事涉各省市大吏,抑經言官、督撫罷免等狀況時,由皇帝立即派遣欽差查詢案件審理,開展巡行天地、撫軍按民、查察弊政等實際事情。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授予欽差大臣關防,手上剛開始掌有實質權力,欽差基礎產生制度。
  • 曾國藩官至二品大員,為何突然要去辦團練?曾國藩:靠山倒了
    曾國藩在清朝歷史上,絕對算是一個傳奇人物,在滿清生死存亡之際,是他力挽狂瀾,在地方辦團練,組建湘軍,並最終擊敗太平天國;但是,在回地方辦團練之前,曾國藩已經官至工部左侍郎,是朝堂之上手握實權的二品大員,而當時的曾國藩年僅39歲,絕對算是朝堂之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無量。
  • 《LOL手遊》谷歌帳號登不上如何解決 谷歌帳號登不上解決辦法
    導 讀 在LOL手遊中,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已經前往外服體驗遊戲了,而有的小夥伴在登錄遊戲過程中卻發現谷歌帳號登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