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0月14日訊(特派記者劉孝斌 見習記者劉楒睿 記者劉毅)四十年奔騰不息,四十年風雲際會,從南國的一個邊陲「小漁村」,到名滿世界的國際化大都市,40周歲的深圳在壯年之際,迎來了璀璨的聚焦時刻。這個中國最耀眼的經濟特區,四十年飛速發展凝聚的光榮與夢想,少不了無數南下打拼的湖北人。這些湖北人不僅見證和參與了深圳的滄桑巨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事業也隨之躍升。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楚天都市報記者奔赴深圳,記錄下湖北人的精彩故事。
南下的闖勁
十月的鵬城,處處奼紫嫣紅,鬱鬱蔥蔥。昨日,深圳街頭充溢著紅色的喜慶。
今年70歲的彭榮高,照舊堅持每天的習慣,來到家旁邊的公園散步。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位和藹可親的老頭,曾經是一位商業大亨。
1989年,時年39歲的彭榮高辭去黃岡市行政事務管理局的「鐵飯碗」南下深圳。當時,身邊的親朋無一不對他的做法表示費解。
懷揣著僅有的幾千元積蓄,彭榮高乘坐火車來到了深圳市羅湖區。兩眼一抹黑的他,乾脆什麼都不顧,抓起啥賣啥。今天大哥大火了,便經銷大哥大,明天照相機火了,便賣照相機。
1995年,彭榮高在羅湖開辦了一家實業公司,經營房屋租賃,他終於當上了夢寐以求的老闆。
現任深圳市湖北商會會長、深圳市晶鼎源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毅,和彭榮高一樣,也是上世紀90年代初到深圳下海的弄潮兒。
魏毅出生於1964年,在荊州洪湖邊長大,1986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990年大學畢業後,魏毅到航天部門工作。1993年,他受單位委派到深圳工作。由於單位當時事情不多,他上班時常常喝茶看報紙。
窗外就是蓬勃發展的特區深圳,不甘心大好青春年華被浪費的魏毅,產生了下海經商的念頭。
當時正值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之後,全國已形成第二波下海的熱潮。經過一段時間的思索,魏毅毅然決定辭職下海。
下海後做什麼呢?魏毅從當時一個香港公司處獲悉,可以賒筒卷銅版紙,然後一月一結帳,而當時國內外對這種銅版紙需求旺盛。魏毅創業的第一個項目,選擇了開一個包裝廠,從香港公司進口銅版紙,然後切成平板紙,對內對外銷售。
當時國內彩色印刷缺乏,魏毅又引進國外設備,開設了彩色印刷廠,與包裝廠協同發展。
後來,魏毅又進入海洋保健品行業,也逐步獲得成功。2008年,國內手機行業發展的如火如荼,他果斷成立光電子公司,製造當時手機急需的側發光LED。此後,他還進入金融、環保日用品等項目,均獲得不錯發展。
彭榮高不僅自己下海,1995年回到老家,碰到年輕的鄉親就問「要不要到深圳發展」。最開始,鄉親們都有所顧忌,沒人理會彭榮高。但還是有幾個20來歲的小夥子,跟隨他南下。
2003年,彭榮高轉戰餐飲和房地產行業,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商業規模,在南山區、福田區、羅湖區都開設了分公司,而這些公司的負責人,有幾個就是他當初帶出來的鄉親。
學習的力量
53歲的李軍民是麻城人,1994年遇到供銷社改制,他失業了。那天晚上,看著妻子和幼兒,李軍民抽了一包煙,做出南下深圳的決定。
「走出火車站的那一刻,心裡是迷茫和自卑的。」李軍民說,自己剛到深圳,又沒有一技之長,不知道如何立足。跟隨接站的老鄉,他吃了一碗2元錢的快餐,二人來到了一家酒店裡。老闆看他是農村出身,給了他一份採購的工作,每天負責採購後廚的原料,包吃包住工資400元。就這樣,湖北人李軍民開始了自己在深圳的奮鬥史。
由於採購工作與會計對接較多,且會計只用在辦公室坐著,李軍民逐漸萌生了做一名會計的想法。買書、參加培訓班,屢次考試碰壁,李軍民花了10年的時間才拿到了會計從業資格證。之後,李軍民辭去採購經理的工作,換了一家酒店開始了會計生涯。
在深圳市寶安區慧谷創新科技園,有一家叫深圳市優良專顯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32歲的老闆馮久龍,來自襄陽市南漳縣李廟鎮,也是不斷學習,從一名工廠流水線的工人,逐漸成為一家企業的老闆。
馮久龍的家鄉全是大山,過去家裡以務農為生。2005年7月,還不到18歲的馮久龍,作為一名剛從南漳一家電腦培訓學校畢業的中專生,在學校統一安排下,懷著對生活的憧憬,來到1200多公裡外的深圳,在一家電子廠做鍵盤流水線工人。
2008年,馮久龍到深圳一家讀卡器工廠上班時,不甘心做一名普通工人,報了一個夜間培訓班,每天晚上去參加手機維修培訓。3個月後,學會手機維修的馮久龍跳槽到一家手機公司。由於表現優異,馮久龍成為公司技術部的技術員。
這期間,在幾個同事的帶領下,馮久龍參加了一家銷售公司組織的幾次銷售講座,激發了對銷售的興趣。
到另外一家電子公司做銷售,開始業績不好,公司老闆連續三天帶馮久龍去跑客戶,現場教馮久龍如何與客戶溝通。兩個月後,馮久龍的訂單量突飛猛進。
愛學習的馮久龍有天晚上散步時,看到一家培訓學校發傳單,可以教禮儀、說話技巧、銷售、主持等知識。覺得自己水平還不足的馮久龍,果斷報名夜間學習。2012年底,公司組織的年會上,馮久龍作為主持人完美亮相,驚呆了一群人。
目前,馮久龍的公司,客戶遍及全國各地,並有自己的加工廠,公司年營業收入近千萬元。
自由競爭的吸引力
「利用移動端,學員提前預約學習時間,一個學員對一輛車和一個教練,免除學員排長隊等待上車的麻煩。」昨日,在深圳市光明新區文閣路信發駕校總部的會議室,36歲的向錢才正在跟員工講述駕校的價值理念:來了就是深圳人,讓每一個來深圳的人都擁有安全的駕駛技能。
向錢才是荊州石首人,2005年從荊州教育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應用技術專業畢業。家人想讓向錢才在家附近就業,當老師、考公務員。但是向錢才覺得自己還年輕,想外出闖闖。
2006年3月,向錢才背著行囊,來到廣東找工作。不久,就應聘到百度東莞分公司,2007年參與創建百度深圳分公司。2012年,向錢才調到深圳負責百度深圳區域市場營銷工作。2014年年底,年收入近百萬的向錢才決定辭職創業。「在深圳,創業的氛圍很濃厚,激烈的市場競爭給了有夢想的人很多創業機會。」
他先後投資過傳媒公司、家居等項目,都沒有成功。「每一次失敗,其實都是我們成功的路上的墊腳石,墊得越高,我們看得更遠,更能從中學習更多更多。」向錢才稱,他當時總結的最主要一條經驗就是,不能光投錢而不參與管理,不然自己的管理經營理念和企業經營價值觀無法落實。
2015年,向錢才投資入股了一家駕校,代理一家駕校分校的招生業務,一年招聘學員5000多人。經營過程中,看到駕校市場大有潛力可挖,向錢才想去收購一家駕校,自己直營,打造新型駕考培訓學校。
今年6月,向錢才和合伙人收購了深圳的信發駕校。當時這家駕校只有三個培訓點,資產約2000萬元,已經面臨資產及債務重組。三個月過去,新的信發駕校已經在深圳發展到11個培訓點,培訓學員4000多人,公司資產總額達到3000多萬元。
深圳市優美時尚形象管理有限公司老闆郭同軍,也是荊州人。
1996年,19歲的郭同軍考入武漢理工大學會計電算化專業,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熱門的專業,但是郭同軍並不是特別喜歡。為此在大學期間,他又選修了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專業。
大學畢業時,有武漢的公司邀請,夢想著當老闆的郭同軍,卻帶著2000元錢南下深圳。
剛到深圳的郭同軍並沒有立即創業。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房地產廣告銷售公司做銷售。這家公司老闆是下海闖蕩的大學教授,每天晚上組織新員工上兩個小時營銷課,郭同軍收穫很多。
有一次,郭同軍看到一家初創的服裝公司在招聘,要求是懂數據分析的服裝銷售。因為是會計專業畢業,又做過銷售,郭同軍應聘成功。
「我應聘這家公司,主要原因是這是一家初創的企業,我一直想做老闆,所以到這家公司邊工作邊學習,學習如何做老闆。」郭同軍說,在這家公司發展到200多家門店時,他選擇辭職。
2009年,郭同軍跳槽到深圳市優美時尚形象管理有限公司做銷售管理。2014年,年歲較大的公司老闆將公司管理權委託給郭同軍。這時,公司業績受電商影響,已經不再盈利,郭同軍組織所有員工學習,擁抱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模式。
到2017年,郭同軍獲得這家公司全部股份,成為真正的老闆。經過幾年不斷改革,目前,這家公司盈利能力逐漸提高,年產值達5個億,目前公司正在做上市準備。
向錢才稱,他之所以選擇深圳創業,深圳從來不會排擠外來者,創業者身處在一個相對自由的競爭環境中,更容易帶來歸屬感和吸引各種人才。所以他一直就有在深圳創業的夢想,現在終於開始實施,將一直堅定地走下去。
郭同軍對這種自由競爭的環境感同身受,他說自己到深圳20年,深圳特區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給他的事業發展帶來蓬勃機遇,他自己經過摸爬滾打,個人能力不斷提升,眼界擴大到全球。
時代的春風
如今的李軍民,在深圳南山區常興花園購置了一套120平的二手房。當初連2塊錢公交都捨不得坐的小夥子,已經開上了自己中意的小車。
2018年,是馮久龍的幸福之年。這一年他結婚,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還換了一輛新車。今年,馮久龍在深圳購買了一套小型複式樓。
「等過幾年,把兒子戶口遷到深圳,讓他享受和深圳小孩一樣的教育。」馮久龍看著自己一步一步發展起來的公司,感慨萬千。
想起30年前初到深圳,彭榮高說,自己看著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我是幸運的,乘了時代的春風。」
2015年,當初追隨自己南下的小張想要回鄉,彭榮高對他的決定表示了支持,同時還希望他不忘自己所學知識,回鄉置辦產業,反哺父老鄉親。2016年,小張在老家開設了一個服裝廠,許多賦閒在家的老鄉再次上崗就業,發家致富的村民們逐漸蓋起了小洋樓。
「這裡原來就是荒地,現在附近都是高樓大廈。」昨日,坐在深圳湖北商會的16樓辦公室,現任深圳市湖北商會會長魏毅,感慨萬千。
27年過去了,魏毅至今還記得1993年坐著綠皮火車到達深圳的情形。那時候的深圳城區就是羅湖一小片,上海賓館以外都是荒野,那時候從羅湖到蛇口需要坐一個多小時車。
「這20多年,深圳的發展日新月異,城市面貌越來越好,我個人的事業、生活也是越來越好,這在下海當初是沒有想到的。」魏毅說,他感謝黨和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感謝深圳特區給予的機會。
46歲的詹翔是武漢人,1997年從華師畢業以後,本可以選擇留在武漢,他卻選擇到深圳當老師。
到深圳沒多久,詹翔便在福田區義工聯註冊成了一名義工。2002年,詹翔又組織所在中學的學生們,成立了一支80多人的義工服務隊。每個周末,走下講臺的詹翔,都會帶著自己組建的義工服務隊,身穿紅馬甲,走進深圳市福田區的敬老院、兒童福利院,幫助老人和孩子們打掃衛生,給老人餵飯,陪孩子做遊戲。2004年12月,詹翔被深圳市義工聯授予「五星級義工」稱號。
23年過去,詹翔現在是福田外國語高級中學的副校長,桃李天下。他說,自己初到深圳時,學校還是城郊,而現在已成為城市中心,學校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深圳很多學校都在改革和創新中不斷發展,吸引著來自全國的優秀人才,提供著更優質更多元的教育服務。「深圳給了我一片熱土,我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回想這20多年在深圳的生活,詹翔滿懷感激。
詹翔說,經過40年的發展,深圳雖然早已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但不管是他還是身邊的朋友,沒人停下腳步,還是時刻保持著緊迫感,不斷地在往前奔。深圳在變化,但這座城市不斷創新的基因和包容萬象的文化,卻始終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