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你我他丨蛋糕店連我的口味都清楚?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有可能...

2020-12-28 央廣網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國開啟了「民法典」時代。「民法典」對於強化規則意識、引領社會風尚、維護公共秩序具有重大意義,必將進一步促進社會的和諧和家庭的和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了更為健全的法治保障的同時,也期待「民法典」就像我們可以遵守「紅燈停、綠燈行」一樣成為社會成員的自律行為。

怎麼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宏篇巨著呢?看看中國之聲特別策劃的融媒體系列節目《民法典你我他》,是不是關係你我他?節目邀請中國之聲主持人子文和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執業律師朱巍以「你提問,我回答」的形式走近「民法典」,走進「百姓生活」。

本期話題

蛋糕店怎麼連我的口味都清清楚楚?大數據時代我個人的信息有可能不洩露嗎?

本期話題涉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法條包括:

【個人信息的定義】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個人信息主體的權利】第一千零三十七條 自然人可以依法向信息處理者查閱或者複製其個人信息;發現信息有錯誤的,有權提出異議並請求及時採取更正等必要措施。

自然人發現信息處理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處理其個人信息的,有權請求信息處理者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顧雷:數字經濟時代《民法典》對於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
    《民法典》順應了這一發展趨勢,在推動個人信息(數據)方面有開創性法律制度安排。  第一,明確數據、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的法律適用。目前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權屬、流通等問題在相關理論和實務都尚不成熟,《民法典》採取謹慎態度,承認數據保護但並不具體規定,這是最為合理的選擇。
  • 程嘯:我國《民法典》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的創新與發展
    在我國《民法典》編纂過程中,也有學者不斷呼籲《民法典》中應當明確規定「個人信息權」,而不應當僅使用「個人信息保護」這樣的表述。然而,立法機關無論是在《民法典》的總則編抑或人格權編中都沒有使用「個人信息權」的表述。
  • 民法典來了|程嘯:《民法典》與個人信息權益保護
    由此也導致了個人信息的範圍越來越廣,甚至在許多情況下,連界定哪些信息屬於個人信息都存在困難。2.個人信息的處理方式越來越多。進入信息社會之前,個人信息的收集方式多是由自然人主動填報並提交,政府、企業等主體收集後手工記載在紙質文檔或錄入電子檔案中加以存儲,不僅信息收集的效率、數量和範圍有限,且因缺乏算法技術和足夠的算力,也難以對其進行分析利用。
  • 《民法典》視角下隱私權與個人信息保護
    此外,在列舉情形中,《民法典》明確將近年來在實踐中產生較多爭議與關注的生物識別信息、電子郵箱、行蹤信息、健康信息納入個人信息保護的範圍,響應對某一具體類型的個人信息保護的實踐需求。不過,《民法典》並未進一步區分「一般個人信息」和「個人敏感信息」。
  • 大數據時代侵犯隱私權事件頻發!別怕,民法典為你撐腰
    中國人民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會長王利明近日以「民法典人格權編的立法亮點、特色與適用」為題,為法院幹警授課。他在授課中總結,民法典回應了網際網路、高科技、大數據時代科技爆炸和科技進步帶來的時代問題。人格權關係到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的權利。人格權獨立成編也是此次民法典編纂的最大亮點。
  • 民法典 丨 49大亮點一覽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民法典》49大亮點一覽(第一百零一條)5.個人信息和網絡虛擬財產受保護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第一百一十一條)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 一起看「典」 | 《民法典》來了:倒屣欣逢迎
    歷經數十年醞釀、五年編纂,《民法典》終於和大家見面,這也標誌著我國進入了「法典時代」。這部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法典蘊含著豐富的時代特徵、民族特質、中國特色。徜徉在《民法典》深沉的懷抱中,從法律文本中透視著專屬於這一時空大地的價值追求,讓人油然而生「法者,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的感慨。在學習《民法典》的過程中,我無時無刻不被法典飽滿的精神內涵與煥發的勃勃生機所觸動,暫且從法院人的角度談一些心得體會。
  • 盛世民法典丨民法典人格權獨立成編,框定未來十年網際網路合規基本框架
    在這部民法典中,人格權獨立成編作為整部法典最大的亮點「C位出道」,精準有力地回應了人格權保護在網絡資訊時代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一、網際網路技術發展給人格權保護帶來哪些挑戰?網際網路的飛躍發展給人格權的保護出了一道難題。首先,計算機聯網和信息共享使得個人信息的收集、儲存和公開變得容易,數據的流動只在眨眼之間。
  • 民法典你我他丨鄰居家狗半夜叫,吵得我睡不著覺,咋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國開啟了「民法典」時代。「民法典」對於強化規則意識、引領社會風尚、維護公共秩序具有重大意義,必將進一步促進社會的和諧和家庭的和諧。
  • 每日一「典」丨自然人有權請求刪除修改其個人信息
    每日一「典」丨自然人有權請求刪除修改其個人信息 2020-12-25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走進你我他的生活
    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規定:找小三會淨身出戶。婚姻期間,丈夫背著妻子在外面找小三,並給小三轉帳、買車、買房。侵害了妻子對共同財產的平等處理權。妻子可通過兩種方式維權: 1、起訴小三,認定贈與行為無效,要求小三退還財產。
  • 民法典你我他丨為了躲避路上的「違法停車」我撞了另一輛車 咋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國開啟了「民法典」時代。「民法典」對於強化規則意識、引領社會風尚、維護公共秩序具有重大意義,必將進一步促進社會的和諧和家庭的和諧。
  • 民法典中人格權為何被「特別關注」?
    作者 黃鈺欽  從密織個人信息保護網,到保障私人生活「安寧權」,從建立反性騷擾制度防線,到應對基因編輯等新技術對倫理的挑戰……隨著人格權益不再局限於生命與健康,如何適應社會變化、保障「人的尊嚴」成為民之所呼,亟待法有所應。  對此,中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給出正面回應。正在審議的民法典草案將人格權獨立成編,予以「特別關注」。
  • 民法典,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制定民法典,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走向繁榮的標誌。編纂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代人的期盼。從上世紀50年代首次起草至今,歷經60餘年不懈努力,五次編纂終成法典。
  • 【學習民法典】每日一「典」丨自然人有權請求刪除修改其個人信息
    【學習民法典】每日一「典」丨自然人有權請求刪除修改其個人信息 2020-12-2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華帖|網際網路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有哪些前沿問題?來看大咖們怎麼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施在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正在徵求意見,網際網路時代的個人信息保護持續成為焦點問題。11月7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與北京師範大學聯合成立的「網際網路司法治理研究中心」舉辦了「數字經濟背景下個人信息保護的司法實踐與前沿問題」研討會。
  • 美好生活,花漾人生丨江大園社區開展《民法典》專題講座與創意插花...
    美好生活,花漾人生丨江大園社區開展《民法典》專題講座與創意插花活動 2020-12-24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49大亮點全梳理
    二、《民法典》49大亮點梳理(一)總則編八大亮點在《民法典》的編纂步驟上,我們採取的是先總則編、後分編的兩步走模式。《民法總則》已於2017年通過實施,本次《民法典》總則編部分未有較大改動,僅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
  • 「社會生活百科全書」民法典正式施行 這些變化你該知道
    本文轉自【央視網】;首部民法典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是我國第一部法典,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離世,都離不開民法典的保護。民法典實施後,我們的生活將帶來怎樣的變化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 民法典 | 這些法律要點你知道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頒布實施民法典意義重大,其中有不少新規法條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這些都是需要我們熟知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