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關3月5日發布的官方聲明稱,一名中國男子因涉嫌試圖走私價值1.23億印度盧比的癌症藥物而被德裡機場的海關官員逮捕。
這批藥品折算人民幣約合1230萬元。
據悉,該被告是周日企圖從印度首都德裡機場前往中國昆明時被當場截獲的。
印度媒體相關報導
印度海關部門在聲明中說:」海關對旅客的手提行李及託運行李進行詳細檢查,查獲價值1.23億盧比在藥品附錄H的抗癌藥品。「
這些藥品被乘客裝入攜帶的四個行李中。海關稱查獲藥品均為抗癌靶向藥。
根據印度有關規定,在沒有獲得醫生處方的情況下,不能售賣藥品附錄H中登錄的抗癌藥品。
目前這名中國男子已被逮捕並沒收所帶的全部藥品。
印度當局表示會對他做出進一步處理。
《我不是藥神》劇照
由於該國特殊的藥品智慧財產權政策,印度仿製藥一直以價廉物美聞名。不僅同類藥品價格是國內的幾十甚至上百分之一,而且新藥獲批及生產速度往往也大大提前。
不少中國患者不願「望藥而死」,但為了不給家人造成無法承受的負擔,會通過各種渠道採購印度藥品。這孵化出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國內還出現了仿造的假印度抗癌藥產品,價格可以稱之為白菜價。
部分不良商家甚至還會把假藥帶往印度,再從印度回流回國。
《我不是藥神》劇照
高企的藥價和覆蓋有限的社會保障制度,因為信息不對等其間蘊含的龐大利益,催生了中國特有的「藥神」,也演繹出不少悲歡離合。電影《我不是藥神》就描述過關於印度藥的生死故事,打動了無數國人,不少人感同身受。
然而,無論從中國方面還是從印度方面的法律層面,抗癌藥品的進出口都存在風險。
江湖傳言,在《我不是藥神》熱播之後,考慮到巨大的社會反響——
各方面加大了對非法進口印度藥品的稽查。
聯 系方式
新浪微博:@葉涼N
佛學院志願者,聯合國南亞特殊貢獻獎得主,旅行作家兼國際領隊
服務於文化交流,定向援助,南亞深度遊開發
歡迎諸位親們投稿,投稿郵箱(coolleaf@icloud.com),會有小心意奉上。
註: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歡迎原作者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