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普通人也能用,你不知道而已,帶你走進張仲景真實的傷寒論

2021-01-07 玄子的岐黃號

眾所周知,張仲景寫的 傷寒雜病論 名氣很廣,被奉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不容置疑,同時,這部書開創了一個偉大流派:經方派。中醫簡單的分為兩類,經方和時方。經方最顯著的特點是:只要症狀對應上了,那開出的藥就一定有效果。甚至有一劑知二劑已的稱呼。即一帖藥吃對了。再吃第二貼藥,病就好了,由此可知其驚人藥效。

但就是這麼一部神奇的醫書。卻被很多人神秘化。包括中醫界內也是爭論不休。其實拋開專業性的理論問題不談。傷寒雜病論 在實際應用起來,根本沒有大家想的那麼難。即使你一點也不懂醫,沒有一點醫學基礎。也完全可以用起來。毫不客氣的說,只要你看得懂中國字,知道它的意思,你就可以根據傷寒論來看病,就是這麼簡單。

傷寒雜病論 更多的是一本臨床實際應用的書籍。而不是一部醫理巨著。實際上張仲景的本意就是要臨床實際效果。通過讀張仲景自己寫的《傷寒雜病論》序言可知在張仲景的時代。正值戰亂時期,病人非常多,但庸醫也很多,害人性命。但是普通人又完全不懂一不能分辨出醫生的好壞,吃錯了藥也完全不知道。張仲景小時候也有這個經歷。於他寫出了傷寒雜病論,用最簡單通俗的語言告訴你:什麼病,該怎麼治。所以大家完全不要有負擔。張仲景寫的這本書,其實就是為你們量身量身打造的。在過去。

一些醫家主張學習傷寒論作為中醫入門的書籍。其實我覺得這是很有道理的。小白一開始如果就讀 黃帝內經 等著作。其實是會被其深度和廣度嚇到的,而且也根本讀不懂,讀了也不會用。如果是讀後世醫家的書,是容易被搞亂方向和頭緒。畢竟中醫界內其實是很亂的,各家各派都有不同的學說和爭論。讀來讀去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是傷寒論不會。傷寒讀了就能用了,就會有效果,而且你不會迷失方向。你慢慢的讀久了。就慢慢懂了藏在背後的醫理。很多的疑惑也會慢慢的解開,這是它的神奇。

這篇文章就是讓大家對傷寒論有準確的認識。不要被嚇到。不要覺得他深不可測,請記住傷寒論是張仲景為指導普通人治病,所以肯定不會寫得很晦澀,實際上你自己去讀傷寒條文也會發現。他出現的很多句子是這樣的:××病××症狀,用××藥。就這樣的寫法很晦澀,難懂嗎?很難用嗎?那些說傷寒論難懂不好用的,真的是非蠢即壞。所以請大家放下思想包袱,只要你能看條文,你也可以治病,而且效果不會差。

註:註:本號為專注中醫內容,傳播中醫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中醫其實並不神秘,他就在你生活裡,只是你用而不知罷了。本號專門開出《傷寒論》湯藥辯證專欄,教你認識疾病。請相信,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的出發點是為普及醫學知識,讓不懂醫的普通人在家也能自己看病!歡迎對中醫有興趣、對《傷寒論》有信心、想掌握一定中醫知識,不被西醫病名嚇倒、被騙的同志。

相關焦點

  • 張仲景《傷寒論》「朱雀湯」之謎
    故不需要再用一個朱雀湯了;二是因為朱雀對應的是火,而火是有形而無質的,在《傷寒論》中的六經病中,每經病中都已經包含了補先天火虛的方劑,如桂枝加桂湯、吳茱萸湯等,因此也不需要再有一個朱雀湯了。 2、群方說朱雀為丹鳳,南方火鳥,鳳舞九天,朱雀凌天,解傷寒諸病。
  • 《大醫至簡》帶你讀懂《傷寒論》
    《大醫至簡》帶你讀懂《傷寒論》 2017年3月13日     本報長沙訊 3月11日至12日,中醫研究者劉希彥帶著他的新作《大醫至簡》,做客長沙十翼書院。
  • 學好《傷寒論》的三步曲 傷寒
    《傷寒論》成就了無數名醫,也難倒了無數想成為名醫的學子。不學好《傷寒論》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中醫。怎麼才能學好《傷寒論》呢?背原文、抓特異性方證、理解張仲景原意。這就是學好《傷寒論》的三步曲。不背會原文是不行的,僅僅背原文是不夠的。凡是要跟我學中醫的人,我的研究生,徒弟,或者我教過的學生,入門的功夫就是背《傷寒論》。
  • 傷寒論條文順序重要嗎?
    傷寒論條文順序重要嗎?遇秋認為,不重要,起碼沒有想像中重要。
  • 傷寒論,鐵桿中醫微信群!手慢無的!
    現在所看到的各種宋本《傷寒論》,其實多是明·趙開美本的校本或再校本;與金·成無己的《註解傷寒論》對比,只是個別字辭不同,因此基本上都能反映宋版《傷寒論》的原貌。8、二十九、三十條也是林億輩新校入的內容太陽病中的第三十條從文義上看,是對二十九條進行的闡釋;二十九條方證不對應,三十條象夢語一樣顛三倒四,林億輩竟能將這種條文校入《傷寒論》中,說明他們對《傷寒論》的認識非常有限;從某種程度上說,與其說校修,還不如說是搞亂了!
  •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需要發揚,更需要傳承
    我們今天可以看到很多的機構培訓張仲景的經方。有的搞的是速成。很多 的學生就是這樣學成的傷寒論。2到3天就變成一個傷寒論高手。很是讓人瞠目結舌。你看現在的很多的機構也是這樣。比如育嬰,減肥,美容。也許是符合了現代人的口味。這類的機構在培訓時加入了很多的營銷理念在裡面。這樣出來的中醫能好嗎?
  • 傷寒論》中的六經實為六證
    (一)《傷寒論》六經來自八綱:我國古代用《易經》、六經解釋自然界萬事萬物,醫學當亦不例外,我們雖不能確知張仲景為什麼用六經名,但通過分析仲景全書的內容,考證《傷寒論》的撰成,可知《傷寒論》的方證,主要來自《湯液經法》。其書詳於八綱辨證和臟腑辨證,而《傷寒》捨棄了臟腑辨證,主用八綱辨證。
  • 古代艾灸故事系列二十一——《傷寒論》
    他喜好仲景方書,因感於《傷寒論》已有殘缺,於是深入研究《素問》《難經》《千金方》《外臺秘要》等書的論述,及朱肱、龐安時、常器之等諸家的學說,於淳熙八年(1181)撰成《傷寒補亡論》20卷。這位被郭雍診為傷寒的壯年患者聽了關於自己病情的一番解說後,覺得還是兄弟說得明白清楚,就接受了他的治療。
  • 外臺本傷寒論 中
    張仲景《傷寒論》:白通湯惟主少陰下利。厥逆無脈,乾嘔而煩者,白通加豬膽湯主之。本無甘草,仍不加犀角。)《千金翼》:熱利下重,白頭翁湯主之方。白頭翁(二兩) 黃檗(三兩) 黃連(三兩) 秦皮(三兩,切)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一升,不愈更服。忌豬肉、冷水。(範汪同。出第十卷中。此張仲景《傷寒論》方。)
  • 重溫經典 《傷寒論》原序
    這篇《傷寒論》的開篇,千百年來,不知感動了多少「不為良相,變為良醫」的中醫人。(編輯/王超)傷寒論原序作者/張仲景論曰:餘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舉世昏迷,莫能覺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雲哉!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己,遇災值禍,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遊魂。哀乎!趨世之士,馳競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 學好《傷寒論》的三步曲 !(附兩套傷寒精品)
    背原文、抓特異性方證、理解張仲景原意,這就是學好《傷寒論》的三步曲。」—1— 背原文不背會原文是不行的,僅僅背原文是不夠的。凡是要跟我學中醫的人,我的研究生、徒弟,或者我教過的學生,入門的功夫就是背《傷寒論》。如果不願意背《傷寒論》,就不要說想學中醫。
  • 中醫各家學說論(十三)之《傷寒論》
    漢唐階段傷寒流行,仲景本人就說自己家族二百來人不到十年死了三分之二,其中傷寒十居其七,可見一斑。研究傷寒的人不少,比如華佗、王叔和、孫思邈,巢元方、葛洪、張文仲、陳延之等等,但張仲景成就最大,而其他傷寒家的著作很多都沒有完整流傳下來。王叔和是研究《傷寒論》首屈一指人物,他基本和仲景時代很近,後面連孫思邈看到的版本都是他整理的。
  • 《傷寒論》辯脈法
    《傷寒論》傷寒論序夫傷寒論,蓋祖述大聖人之意,諸家莫其倫擬,故晉·皇甫謐序《甲乙針經》云:伊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
  • 周岐隱與古本《傷寒論》
    家世業醫,工詩善書,博學多通,勤於著述。精研仲景之學,多有建樹,尤對古本傷寒用力頗深。問世有《傷寒六經分經表》、《傷寒汲古》等。鄭逸梅《藝林散葉》云:「周岐隱邃於醫理,常為病家惜費,不浪用珍貴藥物,藥鋪中人嗤之為草藥郎中。」於此可見先生之醫德風範。這是謹就其對古本傷寒的研究作一簡述。自湘古本《傷寒雜病論》發現印行(劉瑞?
  • 關於《宋以前傷寒論考》一書擇要
    張再良:「進一步思考,為什麼《傷寒論》的重心從治法的可不可變到了病態的三陰三陽?為什麼可不可篇到後來不被重視了?
  • 柯韻伯:強調《傷寒論》為百病立法 | 一針一藥
    這種編集方法,頗能反映《傷寒論》辨證論治的持點,同時也提示出傷寒雜病同治的主旨。《傷寒論翼》二卷,以論文形式重點闡發傷寒雜病治無二理的思想。上卷七篇,論六經經界、治法和合併病等;下著七篇,為六經病解及制方大法等。《傷寒附翼》二卷,論述《傷寒論》六經方劑,除了每經方劑總論外,每一方分別列述其組成意義和使用法則。
  • 東漢醫聖張仲景傷寒論原文——辨霍亂病脈證並治
    註:本公眾號將連載東漢張仲景《傷寒論》原文,大家沒事多看看,可以試著背下來!
  • 宋朝至清朝1000年內《傷寒論》的主要著作
    現存最早的《傷寒論》全注本。明趙開美校刻《仲景全書》時,盛讚成氏「博極研精,深造自得,本難(經)、素(問)、靈樞諸書以發明其奧:因仲景方論以辨析其理。極表裡、虛實、陰陽、死生之說,究藥病輕重去取加減之意。」遵照王叔和舊制對《傷寒論》之編次不作任何改動。
  • 傷寒論的前世今生(一)
    漢唐傷寒是狹義傷寒為主,兼有廣義傷寒,宋真宗朝林億校書以後的宋本傷寒是純粹的廣義傷寒。唐朝孫思邈真人晚年輯錄了一本《傷寒論》,人稱唐本傷寒,條文順序與宋本傷寒有很大的不同。孫真人研究《傷寒論》以後說:「夫尋方之大意,不過三種∶一則桂枝,二則麻黃,三則青龍。此之三方,凡療傷寒不出之也。其柴胡等諸方,皆是吐下發汗後不解之事,非是正對之法」。
  • 閒話傷寒 · 第二 · 關於醫聖張仲景(一)
    這裡是說王仲宣這個時候才二十幾歲,然後張仲景去見他,猛地一看,說:「你的臉色不對哦,身體有點問題啊,我看你到了四十歲,會眉毛掉落而死啊,現在吃點五石湯就可以把病治好啊。」那張仲景仔細地看了看王仲宣的臉色說:「從你的面色上來講啊,你不像是喝過五石湯的感覺哦。你老兄是不是太不把自己的性命當回事了。」從這裡看張仲景真是望診了得啊。那我們的文壇大哥寧願聽驢叫也不聽張仲景的,就是不吃他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