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孔子僅有的遺墨,10個字,為何會出現在這裡?

2021-01-19 南京黃飛鴻

孔子生前著書立說,但遺墨存今的卻極少。他的字到底寫得怎樣?在哪能看到孔子書法真跡呢?

丹陽延陵鎮季子廟裡的十個字系孔子所書,保存至今,神韻彰顯。

季札生於公元前576年,姬姓,名札,又稱公子札、延陵季子、延州來季子、季子,是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封於延陵(今常州地區),後又封州來,傳為避王位「棄其室而耕」常州武進焦溪的舜過山下。季札不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廣交當世賢士,對提高華夏文化作出了貢獻。

季禮卒於公元前484年。碑銘「嗚呼有吳延陵公子之墓」十個古篆是孔子所書。

季子墓的具體位置有兩種說法。但位於丹陽延陵鎮的季子廟卻是史料記錄傳承至今。季札封於延陵,故稱延陵季子,死後立廟奉祀。據唐人記載,原有三廟,現只存南廟,廟後為季號墓。

拜謁季子廟,觀沸井湧泉是歷代達官貴人、文人墨客非常嚮往的事。南朝張正見來此後寫了《行經季子廟》一詩,其中有句:「野藤侵沸井,山雨溼苔碑」。這是迄今所見最早提到的沸井的詩句。其外,歷代名人如李白、薩都剌、沈德潛等來廟觀井後,都留下了不朽的詩文。

季子廟裡名氣最大的當然是孔子所留的這十個字了!

延陵季子墓碑始刻於何時無考。現碑是明正德六年(1511年)六月重摹上石。廟前立有「嗚呼有吳廷陵君子之墓」碑。世稱十字碑,相傳為孔子所寫,古人考證原碑只「嗚呼有吳君子」六字,是古篆 ,「延陵之墓」四字是方篆,兩者不同,懷疑是漢人篡人。唐、宋以來層次翻刻。

孔子為何會為季子寫墓碑呢?季札再三讓國,被孔子幸為君子典範。手機還是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交遊天下,為傳播中華文明做出了卓越貢獻。孔子曾經說過:「泰伯(季札的祖先吳太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季子比孔子要早一些,但是季子對孔子的影響很深,孔子對季子是十分尊崇的,可以說季子算得上是孔子的老師,孔子以後的《春秋》都受到了季子的影響,傳說季子的墓碑有孔子所書的文字。北宋理學之開山祖周敦頤認為此碑文實系孔子所書,其理由為「蓋季札之子死葬於嬴博之間,孔子以為知禮,而親自勒碑曰」嗚呼!有吳延陵季子之墓。(見《濂溪先生居廬山說》)

此碑碑高2.45米、寬1.07米,圓首。十字分兩行。左、右、下都有唐人題刻。碑周邊並刻有精美圖案。季子墓碑後記寫於宋崇寧二年四月十二日,碑文寫道:常州.古延陵也.吳季子所封之地。至西漢.為毗陵。又至東晉.為晉陵.宋齊因之隋平陳.廢晉陵為常州。唐因之.或曰.晉陵郡自武帝大康二年分曲阿為延陵.至隋徙治丹徒。唐武德三年.徙延陵還治故縣.今潤州之延陵鎮是也。杜佑謂曲阿延陵季子廟.非古之延陵.古之延陵在今之晉陵縣.其說明矣。而孔子所書季子墓碑.歲歲蓋淹沒。開元中.明皇敕殷仲容募刻之。唐大曆十四年.潤州剌史蕭定重鐫石延陵廟中.於是習俗見潤州之延陵季子廟.而不知常州實古延陵季子之所封也。崇寧元年.予以罪責是州.因考大史公書歷代地誌通典圖經.得其祥矣。又得其所謂季子墓在晉陵縣北十七裡.申蒲以西.又曰暨陽鄉.而今暨陽鄉今之江陰縣乃屬.令趙士淝訪之.得大冢於暨陽門外三十裡.申港之側旁有季子廟.與史記地誌通典圖經合。於是.表識其墓.謹樵牧耕之禁.又摩募取孔子所書十字刻墓碑上.設像祀之.學中以時率居史士諸生拜焉.所以示邦人.貴有德也。又備論歷世廢興與習俗之變.易刊之碑下.使後之君子得以覽觀焉。

可見,季子廟在武陵鎮是有依據的。

相關焦點

  • 思想者|張自慧:孔子將人生分為六個階段,為何一以貫之的是這個字?
    中華文明為何具有如此大的「韌性」?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主任張自慧教授認為,這與儒家所尊崇的禮樂文化關係密切,與孔子所遵奉和倡導的「禮」與「仁」不可分離。孔子以「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的思想建構了融「詩禮樂」於一體的儒家教化模式,也由此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明類型。以下是她在「東方講壇·思想點亮未來」系列講座的演講。
  •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孔子的這七個字:「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孔子的這七個字:「從心所欲不逾矩」何謂「從心所欲不逾矩」呢?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篇》,所謂「從心所欲」,說的就是,要以一顆真心做人,順從自己的心意和愛好,做一個真實坦率,無所偽飾的灑脫之人;所謂「不逾矩」,指的是堅守自己的底線,遵循法理人心,遵循倫理良知,再瀟灑也不能損害他人或者社會的利益。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就是強調,人要順心而為,這並非是做思想上的奴隸,而是明心見性,順乎自然。
  • 孔子點評《詩經》只用三個字:「思無邪」!
    相傳周天子命人去民間搜集各地民歌加上宮廷樂曲編撰而成,原先有三千多首,後整理刪減到305首,孔子曾參與其中。 蔽:小草也,形聲字,原意為小草,由小草覆蓋地面而延伸為遮住,掩蓋。如:《史記-項羽本紀》:「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由遮住又延伸為隱藏,藏匿。如柳宗元的《黔之驢》:「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蔽」也延伸為概括。
  • 孔子臨終前唱的一首歌,只有短短15個字,年少時卻曾百思不得其解
    公元前479年,73的孔子患病而卒,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就這樣謝幕了。孔丘一生雖曾風光無限,周遊列國後並沒有機會完成畢生之志。但估計連他自己也不會想到,他死後那些當時沒有得到廣泛推廣的見解,會在後來的近兩千年裡如此深刻地影響著後世的生活。
  • 孔子的父親為何叫叔梁紇,卻不姓孔?或許你對先秦的姓氏有些誤解
    孔子及其父都不姓孔,而是「子」姓,到了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的時候才有了「孔氏」。孔父字叔梁,暗含其排行,名因此稱叔梁/紇;其實孔子也有一個類似的字叫仲尼,仲指的孔子的排行老二。甚至有可能,一個大貴族繁衍出的姓都不只一個,比如黃帝的後代就有至少14個姓。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形成了完備的姓氏體系,在這之後,一般出自於一個父系的,有的將原來的氏變成姓,有的以其他的方式找到了姓,其後代一般繁衍以後也不再改姓。那麼,這時候的姓的來源有以下幾種:1、氏演變而來。
  • 孔子為何把女人當成小人
    因為一旦說出這句話,那就已經不是在吵架了,而是在侮辱、是在歧視對方的性別了,女生當然會很生氣。而男生往往會理直氣壯地說:」這可不是我說的,這可是孔老夫子說的!」這意思聽著,就像是把女人當成小人一樣難聽,那麼孔子為何把女人當成小人呢?難道女人真的和小人一樣這麼難相處嗎?如果孔夫子在世,他一定會說:我可沒這個意思!孔子說這個話的時候,這段話,是用來勸誡君主的。
  • 因弟子一句話,孔子氣得說了12個字,現代人經常說!
    眾所周知,以古聖賢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一直主張「仁」「愛」。所以,在用《論語》修行自身的時候,心腸也會越來越柔軟。但是,相比較孔子的三千學生,七十二賢人,每個人的做人做事都不同。《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 史上最全的孔子故事,這才是真實的孔子!
    胸無渣滓自會處世圓明,眼無成見才會學富五車。7、孔子向襄子學琴藝,一連十天都彈同一首曲子。襄子讓他換首曲子,孔子說:「我還沒有掌握彈琴的技法。」一連三番,孔子都以「沒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為人」為由繼續彈奏同一首曲子。又過了一段時間,孔子終於說「我知道作曲者的為人了,他皮膚黝黑,個頭高挑,目光遠大,像個統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還有誰能這樣呢!」
  • 夜讀 孔子為何說後生可畏
    孔子為何說後生可畏 先秦·孔子《論語·子罕》: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孔子想借東遊看海,來會會這位神童。一天,碰見三個小孩,有兩個正在玩耍,另一個小孩卻站在旁邊。孔子覺得奇怪,就問站著的小孩為什麼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認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鬧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會傷人的身體;再退一步說,撕破了衣服,也沒有什麼好處。所以我不願和他們玩。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呢?」過了一會兒,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裡面,好久不出來,也不給準備動身的孔子讓路。
  • 孔子77世裔新書《中國字》發布會在曲阜孔廟大成殿舉行!
    11月30日上午9時,在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一場隆重而特別的祭孔儀式在這裡舉行。孔子77世裔、《中國字——講述中國人的思維和漢字的故事》(以下統稱《中國字》)的作者孔亞平攜同40多位專家學者一同出席了這場名為「庚子年,《中國字》祭孔儀式」的活動。
  • 孔子的生父到底是誰,為何司馬遷說孔子的父母是「野合」?
    從司馬遷的記載裡,能夠看出來孔子的父親是叔梁紇,母親是一個姓顏的女人,在別的地方有記載該女子叫顏徵。這都沒什麼問題,但是後面的那個「野合」就很耐人尋味了。而且母親顏徵直到去世前都沒有告訴孔子自己的生父是誰,據民間傳說,後來還是孔子的一個鄰居告訴他,自己的父親叫叔梁紇,是魯國曲阜的陬邑大夫。
  • 孔子編《易傳》是為了方便我們「算卦」嗎?孔子:恰恰相反
    說起《易經》的發展過程,我們往往會用這麼八個字來形容,那就是「世歷三古,人更三聖」,它的意思是說,最終完備的《易經》共出自三個人之手,即上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和下古的孔子。這是因為,「八卦」與「六十四卦」確確實實是有一些「算卦」的味道,所以不能一概否定;可為何又說是錯誤的呢?這是因為我們忽略了《易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易傳》。《易傳》,又稱「十翼」,它是專門用來闡述《易經》的,注意,此處的《易經》單指只包含「六十四卦」的《易經》。
  • 現代的敗家子為何越來越多?讀完韓非子10個字的名言,你就明白了
    現代的敗家子為何越來越多?這樣的問題,就算不去讀韓非子的語錄,相信很多人也能回答,肯定是跟家教有關的,跟父母有關的。縱觀我們這個年代,很多家庭出現敗家子的原因,很多人都會認為是父母都忙著賺錢,沒有去陪伴孩子,沒有去管教孩子。很多父母錯誤地以為只要自己拼命賺錢,給孩子打足夠的錢,就是愛孩子。可孩子哪裡能感覺到父母的愛?
  • 中國好聲音,為何這首周杰倫的《莫吉託》,最終僅有一個同情轉身
    在第二期的節目中還出現了一組特別的參賽選手,這是一群六人的樂團,叫匹諾曹人聲樂團。而且ta們的整個表演也算得上是行雲流水,也確實是將這個歌曲的意境全部都帶到了舞臺上,可是為何卻意外的僅有這一個導師轉身呢
  • 孔子智慧|學習改變命運,懂得孔子10句話,學習就能發揮最大效用
    學習既可以學習如何做人,也可以學習做事的本領,既會做人,又能做事,一個人在社會上才能通達。孔子是一個大教育家,他通過言傳身教教育弟子如何學習。《論語》中提到「學」字64次,從多個方面闡釋了孔子學習的思想,這些如何學習的道理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意義,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 孔子為何沒有做成「儒教教皇」?
    孔子為何沒有做成「儒教教皇」?  ■孫玉良  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這一大變革時期,孔子創建的儒學系統與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等學派並駕齊驅,形成了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派別,被後人稱為「儒教」。孔子,理所當然地當成了儒教教主。
  • 孔子為何在見她之後便心生喜悅?
    圖片來源於網絡: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小人」本來指的是地位低下的人,後來被孔子改為對一個人品質的定位,偏指的是男性。那麼為什麼就沒人說孔子歧視男性呢?世人非男即女,難道孔子會歧視全人類不成?很顯然,歧視女性的說法是無稽之談。孔子說這句話的原意應該是:那些不成熟的女孩子和品德惡劣的男性都非常難相處,親近一點,他們就會得寸進尺,疏遠一些,他們就會詆毀你。
  • 孔子和平獎:利益驅動的國際鬧劇
    穆加貝被認為是非洲最強硬的獨裁者之一,卻獲得了和平獎,不少媒體與網友紛紛表示質疑。但事實上,誰獲獎已經不重要,因為評獎機構本身就站不住腳。孔子和平獎就是一個鬧劇 孔子和平獎,是2010年創立的一個民間獎項,主辦方是中國國際和平研究中心。
  • 一代聖人孔子受萬人敬仰,他的畫像,為何總露出2顆醜陋的門牙?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乃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以及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從古至今,無論中外,都把孔子稱為「聖人」,早在上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把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地位毋庸置疑。
  • 金蟬子這三個字,只出現五次,從哪裡能看出遭貶是第一難?
    這一尋找不要緊,這才發現,在整部小說《西遊記》當中,金蟬子這三個字,只出現五次!那麼,在這僅有的五次當中,從哪裡能看出遭貶是第一難? 那麼,咱們就按照書中出現的順序,來看看金蟬子這三個字,出現了哪五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