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派簡史》:對生命的一次印象
這部《印象派簡史》也不例外。雖然是一部講述法國印象派畫家們的紀錄片,但卻有著故事片一般的跌宕起伏的情節和令人心情愉悅的優美鏡頭,讓人不知不覺深陷其中,追逐著印象派畫家們的生命進程,陪著他們一起回顧一次「對生命的印象」。 作為印象派之父,劇中的莫奈英俊美好正直,天性善良簡單。他熱愛自然,將天地作為自己的畫室,精力非凡、熱情洋溢的追逐著自然中那些稍縱即逝的永不會再出現的光影瞬間。
-
《印象派簡史》超級好看的【印象派簡史】←BBC把藝術史拍成了電影
rdBBC系列電影「印象派簡史莫奈和學生時代沒預習功課的你一樣,思考臉+答不出。從相識畫到相離,零苦一生換得形象永恆,若她天上有知,不曉得會不會後悔自己的選擇。馬奈臨終前,不提自己的病痛,只為不能繼續畫畫而難過。
-
《印象派簡史》莫奈和他的朋友們
之前看的這部紀錄片,題材和敘事方法都符合我的胃口,所以饒有興致得記錄下內容和自己的感受。下面的文字是去年看完之後在blog上寫的,blog上配了圖片,這裡只寫文字。[從來沒有專業系統地學過美術,一切只是興趣使然。上學時在美術課本中了解過許多畫家和他們的作品,尤其對印象派印象深刻。
-
《印象派簡史》群星閃耀時
前一階段突然對西方藝術有了點小興趣,便找到了這一部紀錄片《印象派簡史》。起初,對於人物的臉盲以及對於藝術的的一竅不通讓我有些許的恐慌,不過BBC總是給人以眼前一亮,不誇張的說,讓我漸漸喜歡上印象派畫家們獨特的藝術。 畫家們個性迥異,有時執拗,有時卻是如小孩子一般真情流露。
-
《印象派簡史》值得一看,最終還是更喜歡馬奈
完了BBC的紀錄片,《印象派簡史》,《金雀花王朝》。一部是敘述法國的印象派畫家們,以馬奈(Manet)為開始,以莫奈(Monet)為中心,德加,塞尚,雷諾瓦等畫家從不為世人所接受到仍舊堅持自己對美的追求和探索,以及對藝術的痴迷和奉獻出自己一生的犧牲精神,都使人驚嘆…其中,馬奈對於人體和自然的細膩和潤澤以及絕對意義上的美麗色彩的鋪陳,德加的現實主義,莫奈對於一瞬間光影的流動與捕捉(使其作品具有濃濃的即時感),然後又想起在國博看到的那幅雷諾瓦的真跡,這個小個子的男人能畫出有著美麗面貌和鮮豔衣裙以及豐腴微笑的女士
-
《印象派簡史》幾點想法
以莫奈為敘述者,展示了印象派的發展過程以及代表人物各自的故事,依據當時的信件等資料,故事基本屬實。幾個感慨。一是友情。馬奈、莫奈、雷諾瓦、巴齊耶、德加、塞尚、左拉,等等,在藝術和哲學上他們產生分歧,爭吵甚至詆毀,但其實還是惺惺相惜。結尾時,友人故去,僅剩的幾個舉起酒杯,他們說「我們不再是改革分子,我們是傳統了」,然後他們敬自己,敬已經去世的並肩作戰過的友人。
-
憑美貌徵服富二代,因一句話而節食成「骷髏」,取悅自己而非男人
嫁入豪門,你真的幸福嗎?嫁入豪門,你真的幸福嗎?大多女星或者有點資本的女人,都希望嫁入豪門,但是幸福的卻很少。人生和婚姻都是一種平衡的關係,想要嫁入豪門,你必須有與之匹配的才華或者德行,單純靠著美貌,可能很難長久,人心一旦沉迷於追求物質,就會變得很複雜。
-
《印象派簡史》變革時代的先聲
大家都知道,在西方繪畫史上,最先擺脫古典風格而走入現代的是印象派,他們是第一個現代畫派。 印象派處於一個變革的時代,因此,必然與舊的事物處於一種衝突的狀態。在影片中,莫奈們和畫室老師、官方沙龍之間的衝突顯示了這種對抗。
-
《印象派簡史》有時候留下文字,只是為了銘記此刻更加了解了自己(1)--繪畫Impressionism
電影以老年莫奈的視角,去回憶自己如何被啟發去創作非傳統的畫法,如何和「印象派」友人一起抵抗主流畫派對新繪畫風格的壓制,如何最終被世人所接受的過程。曾經,在零星接觸到的藝術信息中,我也把莫奈和梵谷作為自己的最愛掛在嘴邊。可是在看完全片之後,留在我腦海裡最深刻的,卻是印象派的啟發者Manet和印象派後期最後為世人所認可的Cezanne。
-
《印象派簡史》印象派畫家風流事
3)愛德華·馬奈:印象派的pioneer式人物,鼓舞了莫奈等後人。道貌岸然,妓院常駐;風流一生,死於梅毒。4)保羅·塞尚:富貴人家的兒子,有一個地下情人和私生子。演員在紀錄片的髮際線十分搶眼,不知Cezanne真人是否如此。其他印象深刻的還有:5)德加:視裸女如動物,終身未娶。
-
印象派
但問題是,看不慣學院派的人那多了去了,為什麼偏偏印象派脫穎而出,到了今天隨便拿出一幅畫都能在深圳買套房呢?所以一定還有深層次的原因,而這個原因便是印象派的出現,符合了歷史的進程。我們先來看看學院派的風格,簡單,就是兩個字:精準。
-
《印象派簡史》致敬藝術家
單單用「印象派」來描述這一幫天才藝術家們實在不是明智之舉。他們性格迥異,風格也各有千秋,對於藝術的見解也是不盡相同。 但是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在於對於真實的追求,莫奈說他追求的是必將逝去的瞬間,而塞尚的則是固化的時間。莫奈,巴齊耶,雷諾瓦,德加,塞尚,馬奈……偉大的藝術家之所以被人們所銘記,一部分取決於所處的時代,另一部分則是個人追求。
-
《印象派簡史》致敬開創者
看之前以為是一個畫風很明亮情節很輕鬆的電視劇,可有的時候悲劇就是這麼一點一點出現在你眼前。由明快轉向沉重最後轉向釋然,非常流暢也完全在情理之中,讓人不由得跟著劇情走。怎麼說呢,都是大師們的故事,所以也頗具傳奇色彩,可他們的奮鬥過程卻不見得如此了,他們也掙扎也鬱悶也難以為繼,可是最後一點很重要——他們沒有放棄,這也是我個人特別佩服的一個品質。
-
《印象派簡史》他們,和他們的畫
我能想像,要是日後在博物館裡再遇到這些畫,我定會站得更久一些。那個年代,畫家要想讓自己的畫被公眾看到然後被贊助商購買,一個主要的途徑就是讓自己的作品入選巴黎的藝術沙龍。巴黎藝術沙龍,一年一度,由法國政府贊助,是那個時代西方世界最大的藝術展。1863年,馬奈為沙龍畫作《草地上的午餐》,公然把一個赤裸身體的女人放在畫中,於是理所當然地被崇尚神話、天使和光榮的當局淘汰。
-
別讓娛樂毀掉你的人生,如若你想徵服世界就要先徵服自己
當我放下一切娛樂事物找朋友聊天的時候,我發現,朋友也會和我說她在忙,最後我不會再去找朋友聊天,不管忙不忙,在手機面前我們都是忙人,比人家每天掙幾千萬的人都忙!忙到就算到了凌晨也不舍的放下手機。今天早上翻朋友圈,看到了好友大兵的一條動態,最近總是偏頭疼,感覺自己真的老了,如果能夠調整作息時間,把工作放到早晨,能做到早睡早起就好了,他發表的時間是凌晨3:52,很明顯又是一個幾乎通宵的夜,粗略估計在上個月,我就已經看到大兵曬了三四次在醫院的定位了,我忍不住給他發了條消息,就問他:「你現在工作壓力很大嗎?還是要注意休息呀!熬壞了身體怎麼辦呢?」
-
《印象派簡史》衝破傳統的他們-傷痕累累 絕不屈服
當然,還有角落裡衣冠楚楚的紳士們,美其名曰的贊助人,正精心挑選著能夠取悅自己的肉體。他看不起莫奈想要捕獲的那些稍縱即逝的瞬間,模特對於德加來說,只是物品,而不是人,是移動的形狀和黑暗中的動物。我畫的不是裸體,是沒穿衣服的女人。沒有衣服包裹的女人才能展示她最坦誠的一面。Trickery and vice,that'painting.
-
姑娘,你取悅自己的樣子真美!
阿飛是我23歲時的火焰,離不開,只要呆在他身邊就覺得世界是溫暖而美麗的他說,咱們先創業再結婚,我說好呀。他說,咱在媽祖廟那條街開個畫廊吧,我說好呀。於是,他成了老闆,我就是每天給他看店的小妹。小晴是我隔壁的鄰居,微胖、但是五官嬌俏可愛,性格開朗,她的店主打皇室用品,從宮牆紅的胭脂到和田玉的扳指,經她嘴裡的歷史故事一包裝,顧客總是心滿意足的帶貨走人,因為是宮廷段子手,街裡人都叫她格格。
-
印象派繪畫為何能在當時大獲成功,明白這3點,你更接近藝術真諦
印象派創造一個真實,不是真實創造了印象派,悟透這一點,你接近藝術的真諦印象派繪畫,深得人們的喜愛,經久不衰,大師們仿佛魔力般的色彩,創造出來如夢似幻的效果,讓人們流連忘返。2印象派繪畫通過創造一個畫面真實,作為橋梁,從而徵服了觀眾印象派繪畫最終目的,是通過有強烈真實感的畫面吸引住眾人,從而展示自己的色彩,讓觀眾認識到印象派的色彩魔力。從而喜歡上印象派的色彩。因為,印象派畫家主要是想表現色彩,以色彩為繪畫的主題,真實感只是他們為了吸引住觀眾,所藉助的一個手段而已。
-
伊能靜兒子再曬」性感女裝照」,不用討好世界,只需取悅自己
9月27日,伊能靜和庾澄慶的兒子哈利再次在社交平臺再曬女裝照,穿粉色紗裙化粉色桃花妝,妝容精緻,並配文FEMBOY ERRDAY FEMBOY 4EVER(永遠都是女生日),此舉引發網友爭議。 此前《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的solo曲目就是哈利作詞作曲,節目中,伊能靜還曬出了18歲的兒子為自己新歌編舞的視頻。
-
世間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 看看浙大圖書館裡哪些霍金的書
: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獲沃爾夫基金獎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1990年 與妻子離異1991年 《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1993年 《"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他論文》出版2002年8月15日,在浙大演講《膜的新奇世界》,並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