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當年門可羅雀,現在看後還想看續集

2020-09-06 冷月叨

《那山那人那狗》由霍建起執導,滕汝駿、劉燁、陳好主演,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故事片之一。劉燁當年是中央戲劇學院大二的學生,青澀稚嫩。陳好大一,活潑靚麗。21年前,該片在國內上映無人問津,在日本火了起來,才引起國內關注。看來出去轉一圈鍍金,還是有必要的。是金子遲早都會發光,好的電影未必需要多少大牌明星支撐,把故事講好講明白,才是核心。

爭如這多情,佔得人間,千嬌百媚

80年代,中國湖南西南綏寧農村,一家四口,父親,母親,兒子和狗。鄉間郵路上,即將退休的鄉郵員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那條父親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的短暫獨處,卻改變了原來的微妙親情關係,父子倆漸漸消除了心中的隔閡。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父子關係在孩子年輕時都是有隔膜的,孩子的懵懂與涉世不深,總會讓過來人的父親看不慣。父親的生活經驗,在孩子眼裡常覺得彆扭,總想挑戰,投機取巧,自己走出捷徑。這就是年輕人,有闖勁兒,但也容易吃虧碰壁。就像父親說的那樣:我行不行,該幹的能幹的我就幹。天花亂墜的想法,幹不成有啥用。這種別別楞楞的關係,在父親眼裡,兒子還不如一條狗親。

犬上階眠知地溼,鳥臨窗語報天晴

在兒子記憶裡,父親總不回家,很少見面談心。覺得父親對不起母親,讓母親遙望大山苦苦等待。父親作為老鄉郵員,長年累月需要跑外。盡職盡責,受苦受累也沒人知道,該自己背的全部自己扛下。不求表揚,只求心安。因此受到百姓尊敬。鄉親們聽說父親帶來兒子,排隊過來看望,評頭品足。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父親積累起來的人情,到孩子這裡成了一種驕傲。有百姓認可,就是父親的成功。父親在兒子心裡終於得到肯定。

鑑湖風起藕花秋,子念親恩親念子

兒子問山裡人幹嘛住在山裡呀?父親說因為他們是神仙的後代。安土重遷是中華民族的本色,無論飄去哪裡,故鄉是永遠的牽掛。就像媽媽說的那樣,山裡人住在山裡,就像腳放在鞋裡,舒服。


年輕時的媽媽

盲五婆是個獨居老人,她的孫子,是整個山裡唯一的大學生,還是國家幹部。一走就數年,連他父親去世都沒回來。走出大山的人顧不上想家,總是家裡人牽掛他們。父親拿著空白的紙,假裝讀孫子來信給盲五婆聽。他的舉動感動了兒子,兒子接過信繼續往下讀,讓盲五婆安心快樂。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孫子,在盲五婆眼裡,比眼珠子還金貴。但在父親心裡,狗都不如。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侗族姑娘陳好,背著噴霧器給稻田打藥。漂亮的美人,開朗的性格,讓兒子眼前一亮。愛的小火苗,迅速在心底燃燒。村裡有個婚禮,就是等著父親過來才舉辦。父親在酒宴上喝了酒,看著兒子和侗族姑娘跳舞,想起了自己的青春愛戀。

舞勢隨風散復收,歌聲似磬韻還幽。 千回赴節填詞處,嬌眼如波入鬢流。

父母愛情雖然平淡,卻踏實,真摯感人。父親說你媽媽跟了我,等了一輩子。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兒子這時候理解了父親,說你也不容易。得到兒子諒解,父親感動的老淚縱橫。親人的理解和支持,是人奮鬥和堅持的動力源泉。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一陣風把信吹散,父親急忙追了出去,老二(狗)也跟著竄出。對百姓的交代和寄託,一定不可以辜負。

子承父業,代代相傳。傳的是對百姓的忠誠,傳的是人心敬服和認可。父親一直說自己是幹部。既然是幹部,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百姓的囑託大過天。百姓們寄出去的是希望,收到的是祝福和心安。百姓天天期盼這樣的好幹部,他能帶來歡樂和希望。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鄉郵員,背上背的是百姓的殷殷期望,傳遞的是人間大愛真情。

該片風景優美、人情濃鬱、藝術性強,情節簡單,所表現出的父子間的脈脈溫情、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都令觀眾備受感動。年輕演員劉燁、陳好憑藉此片嶄露頭角,並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載歌載舞未為央,留之十日未為長

人,狗,大自然,一副和諧柔美畫卷。普通人的平凡故事,演繹出來都很深刻。這就是小電影的大情懷。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評選過程中,部分評委給出評語:代表了中國電影的一個高度。

自媒體時代來臨,山村不再閉塞。文字和影視是有穿透力的,越過貧窮,越過卑微,走向全世界。美麗的田園風光,勾起了人回歸大自然的欲望。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建議拍續集,劇情涵蓋五婆的無情無義的孫子身陷囹圄;兒子與侗族姑娘的愛情;轉娃的自媒體和希望;兒子這個好幹部對人民的忠誠。

--------------------------------

關注,戲裡戲外慢慢聊!

相關焦點

  • 《那人那山那狗》
    自己在翻看一下之前拍下來狗的照片,大半年沒有回去家鄉了,數年前捉回來的小狗,現在也慢慢老了。       第一次看《那人那山那狗》這電影是2013年,之後不知道翻看了多少遍,依然覺得回味無窮。看著電影中一抬頭看見那片映入眼帘無窮無盡的綠,總會有許多感觸,沒有什麼原因,或許是因為那片綠,因為那裡的人、景、事和自己身邊的很相像,從電影中總能找到很多相似的影子。         曾經生活了二十幾年的地方,也是,那山,一座一座的,連綿不斷,就像電影裡頭的山。
  • 修復版《那山那人那狗》21年後喚起觀眾無盡鄉愁
    影片放映後,導演霍建起上臺,與《人民中國》總編輯王眾一、《那山那人那狗》攝影趙鐳一同暢談影片拍攝與修復的過程,以及當年在日本上映時的幕後故事。在4K影片的首映前,本刊總編王眾一對《那山那人那狗》導演霍建起進行了獨家專訪。  王眾一(左二)與霍建起(右二)及其他嘉賓共同回憶有關《那山那人那狗》的往事(攝影:袁舒)中國著名電影導演。
  •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那山,是他歷經十年的堅守改變的。承包哀牢山那年,他七十四歲。七十一歲的他,因貪汙和大量不明財產被人匿名舉報,進而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獄中的生活是一般人無法面對的,他唯一的女兒不堪其苦選擇了自殺。
  • 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深情含蓄意味深長的驛道--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上人們總是讚美母親的偉大,卻忽視了未知的父親和對渭安的父愛如山。母親節來了,我希望你能在感恩母親期間為你父親預訂一個地方。父愛是什麼樣的愛?讓我們跟隨霍來建造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來體會父愛的深沉與沉重。
  • 再看《那山那人那狗》:子承父業的郵路背後,是對鄉土情結的懷念
    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於1999年在國內上映,由霍建起執導,滕汝駿、劉燁等主演的反映鄉村郵遞員題材的文藝片,當年在國內上映時票房慘敗,被媒體形容為:「國內發行幾乎等於零的電影。」但這部電影在日本獲得8億日元的票房,還獲得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 《那人那山那狗》:那人是父親,那山如父愛,那狗卻不是我
    那人是山,而我卻不是那條「狗」。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它是無涯的荒漠;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很多愛來不及便已是終點見過大海,會臣服於大海的咆哮和不可一世;見過高山,會仰望於高山的偉岸和幽深靜遠;見過繁華,會傲躁於繁華的喧囂和曇花一現。在我們面前,是機遇亦是挑戰,是溫柔亦是背叛,是微笑亦是暗箭.。
  • 那山那人那狗那導演
    《那山那人那狗》我這個人不是特別關注體育,所以對體育選題不是特別感興趣,就沒太當回事,就過去了。後來,我印象當中大概有一個多月,她就寫出了一個劇本,然後扔給我說:「你看看我這個寫得怎麼樣?」我一看,我覺得寫得真不錯。我是搞繪畫的,搞影像的,沒有大量閱讀的習慣,但是看她的那個東西,就一口氣讀下來了。
  • 《那人那山那狗》:一段路,兩個人,講了很多事情
    光聽這部電影的名字「那人那山那狗」,感覺像是你的奶奶會看的那種講述鄉村生活的連續劇。第一影響總是能夠害死人,在當年這電影拍出來的時候,也沒有受到發行公司的重視,據說是一部也沒有賣出去。也是,演員沒什麼影響力,名字也起得土氣,有誰會去花錢看這種東西呢?
  • 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那山、那人、那狗》觀後感昨晚看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那一切,陌生的年代,遙遠的地方,霧氣氤氳的青山綠水間流淌的一支樸素動人的歌謠。父親把一生獻給了山中郵遞員的工作,終因腿病久治不愈而即將無奈地退休。
  • 《那山那人那狗》:記憶裡總是鬱鬱蔥蔥
    《那山那人那狗》,我能想到關於這部電影的記憶總是鬱鬱蔥蔥,一片翠綠,對於劇情已然模糊,如同電影的海報一般,一片模糊的綠色主調,大概是距離上次觀影時間太過長久的緣故。模糊的記憶裡我卻清晰地記得電影劇情的平淡如常,沒有曲折,沒有強烈的衝突,只有那山,那人,那狗,行走在湘西如畫的鄉間,淡淡的感覺,溫馨的平常,對我的觀影胃口。今天心血來潮重看了此片,也許是年齡漸長,不再單純如少年,當初觀影的感覺如今還在,而今觀影時多了幾分思索。
  • 那山.那人.那狗/那情.那愛.那人生/影評.原創.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
  • 多角度分析電影《那人那山那狗》
    讓我們一起跟隨霍建起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1998年)裡的鏡頭來感悟父愛的深沉與厚重。《那山那人那狗》先後獲得第23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公眾最喜愛的影片」大獎、第31屆印度國際電影節評委大獎、1999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獎以及2001年日本電影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
  • 8.6分的《那人那山那狗》,在國外也能受到好評,越看越有味道!
    而今天我們今天要來聊的也是前些年的一部冷片,在當時的播放率、票房以及口碑都不是很好,但是如今在豆瓣上卻有著8.6的高分,這部影片就是《那人那山那狗》。《那山那人那狗》改編自彭建明的同名小說,由霍建起執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
  • 網友獨家影評:《那山那人那狗》
    但是有一類電影絕對叫大家捧場——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  網友獨家影評:一個考大學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來的小山村,情不願的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開始隨著父親開始第一次帶有輪迴性質的郵遞之路。  網友獨家影評:我原來說,這個相當於中國的「公路片」或者確切的說是「山路片」。
  • 日本發行《那山那人那狗》的做法,給國內電影人上了一課
    霍建起導演的《那山那人那狗》在1999年拍竣,獲得了當年金雞獎的最佳電影獎和最佳男主角獎,19歲的劉燁憑藉這部處女作還被提名最佳男配角。但是那個年代,電影市場正處在所謂「大片崛起、喜劇發跡」的時期,《那山那人那狗》一沒有明星,二沒有大場面,三沒有歷史滄桑感,四不能逗人笑,完全得不到發行商的青睞。
  • 車馬很慢,信很遠,但不要著急,因為那人那山那狗,從不辜負期盼
    想必很多人都沒看過《那人那山那狗》這部電影,我也是通過看新聞才發現這部寶藏電影的,而它上映後只賣出一個拷貝,堪稱國內發行為0的電影,但是被日本買斷後,賺了8億日元。看完新聞後的我驚了,趕緊跑去看了這部電影,而它至今在豆瓣評分上還保持著8.6的評分,在當年保持了0發行的原因:不是不好,而是溫情掛的文藝片,尤其是國產文藝電影,在我國向來很小眾。當時的人們即便有錢看電影,也多數會選擇精彩的武打片。
  • 劉燁最好的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那樣的生活為什麼令人嚮往
    很多次,找不到想看的電影,突然想起劉燁早年的一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這是第三次刷這部電影,時間已經過去3年。那種淡然,溫暖的生活大概就是我們羨慕的。什麼時候可以過上這種生活,我問自己,想想還有信用卡要還,還沒有存款,只能暫時擱淺。其實一次又一次的看這部電影,我明白了,喜歡那種生活就去做啊。然後才是完善那種生活。
  •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日本受寵2001年08月08日12:39:37 新華社    由中國導演霍建起執導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巖波禮堂上映後,觀看者趨之若鶩。這還是第一部如此深受日本觀眾「寵愛」的中國影片。  巖波禮堂放映影片多以亞洲、歐洲和南美影片為主。
  • 21年前劉燁、陳好主演的《那山那人那狗》為何能成為經典之作?
    之前在一個問答類網站上看到一個題目「你看過那些全程無尿點」的影片,我腦海裡馬上浮現出一個名字《那山那人那狗》。《那山那人那狗》故事特別簡單——高考落榜後的兒子心不甘情不願地接過了父親鄉村郵遞員的班,要開始送自己的第一趟郵包,父親擔心兒子第一次不順利,就帶著家裡的狗和他一起去走一趟,也順便給村民們交接介紹一下。
  • 那山 那人 那狗.那路 那情 那愛.那人生旅途/影評原創,作者潭影
    ——評電影《那山 那人 那狗》這是一條父與子接力的人生旅途,用電影的表現方式,把親情的流露演繹的讓人感動。電影在很多時候是一種相當有張力和彈性的產物,一部電影表達的主題要想打動觀眾,就得深刻的揭示人內心的美,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這樣的親情類電影,在揭示人的內心情感變化上,做足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