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泉州木偶世家:Great Big Story攜手Genesis助力電影新秀講述文化溯源故事

2021-02-25 特納國際

由Genesis、 CNN International和Great Big Story攜手開創的Genesis學生電影獎學金(Genesis Student Film Fellowship)第二輯於今年早先落下帷幕,4位才華橫溢的電影製作新秀獲此殊榮,他們的作品本月在紐約和首爾的特別放映展上發布首映。獲獎影片的靈感皆來自於Great Big Story與Genesis合作的微紀錄片系列:Origins,該系列由Genesis贊助,致力於探索從設計、美食到流行文化等事物的起源與傳承發展。


每位獲獎學生都獲得了一筆電影製作獎學金,用於創作一部以「起源」(Origins)為靈感的紀錄短片。其中就讀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吳玫穎是一位來自中國福建省泉州市的華裔學生,她的作品《木偶製造之家》記錄了泉州一戶傾注幾代人心血從事木偶製作的手工藝術世家。這部長達七分鐘的微電影紀錄片以實地走訪的形式敘就,作者從大洋彼岸回到故鄉,尋找紮根在這裡的文化傳承與守望者。繼首映式展映後,這支講述中國木偶文化傳承的故事現已發布於Great Big Story社交媒體,一經上線便贏得了大批海外粉絲的讚譽。

泉州木偶匠人傅明築生於一個藝術世家。自小看祖父的木偶表演長大,1980年高中畢業的他便執起刻刀,開始了木偶雕刻生涯。 40年如一日,他傾注半生心血,每天花10個小時精雕細琢他的木偶。 他對這門事業的熱愛傳遞給了他的孩子們,年輕一代跟隨父輩的腳步,發揮他們各自的所長,雕刻、彩繪、組裝、全家上下通力協作,共同投身於木偶製造,將家族的傳統發揚光大。也讓泉州木偶這門傳統藝術伴隨著幾代人永葆生機。

圍繞著泉州木偶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影片融入了中國傳統家庭紐帶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及文化對凝聚家庭的影響,影片對話每一位家庭成員,從多個角度展現其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


從耳濡目染繼承祖輩遺志拾起刻刀的父親,到白天在電廠工作,但懷著對木偶的熱愛每晚掌燈雕刻的兒子;毅然回到父親身邊支持家族事業,如今已成為全城數一數二木偶頭雕彩繪師的女兒;再到農忙之餘協助家人打理木偶的妻子、母親。製片人以細膩的鏡頭語言對話每一位家庭成員,聆聽他們如何像溪流匯入江河一般匯聚在一起,讓家族傳承與文化守望的血脈湧流不息。


國外網友在為泉州木偶手工藝術折服的同時,紛紛為這戶守護文化遺產的家庭表達著讚許和敬佩。

長期以來,Great BigStory一直將幫助他人講述自己的故事作為使命之一,包括培育故事的未來。我們很自豪能與Genesis共築這項事業,助力電影行業的年輕人實現他們用鏡頭講述故事的夢想。每個學生都從 Great Big Story 製作人那裡得到了一對一的指導,以及製作和發布紀微錄片的所有GBS媒體資源。

自2016年以來,Great Big Story與Genesis已攜手打造了百餘部Origins系列短視頻故事,作為同樣重視創造力、構架文化橋梁的品牌,我們有理由相信,二者將攜手在文化溯源與守望的道路上續寫恢弘篇章。

Great Big Story是由CNN於2015年投資創立的獨立公司,以高品質短視頻的形式通過社交平臺分享真實有趣、富於人文地理知識並觸動人心的故事。每一支視頻都製作精巧、品味獨特,生動地展現出大千世界的無限美好與人類的強烈好奇心。Great Big Story視頻內容歸類於五大主題:人文寫實、酷派前沿、地球家園、美味軼事和起源,這些內容都是在社交媒體上參與度極高且具有正能量的話題。

Great Big Story視頻的傳播渠道不僅限於其網站和移動客戶端,更重要的是通過定製化推廣策略,在Facebook、YouTube、Twitter、Instagram、Apple News和Snapchat等各大社交媒體平臺進行有針對性的廣泛傳播,成功培養出一大批屬於自己的獨特受眾群體。通過短視頻+社交媒體+大數據的結合,Great Big Story現已成為全球眾多國際品牌進行原生推廣的重要平臺之一。

相關焦點

  • 【展訊】「海絲古戲經典--泉州木偶戲劇展」在恩博展出
    元旦佳節來臨之際,恩施州博物館精心為廣大觀眾準備了一場文化盛宴。12月29日,「海絲古戲經典--泉州木偶戲劇展」在恩博開幕。展覽由恩施州博物館與福建省泉州市博物館聯合舉辦,精選具有代表性的68件實物和20多幅圖版,期待讓更多的觀眾了解泉州木偶戲的神秘遺蹟,弘揚海上絲綢之路優秀的戲劇文化。傳承千年 魅力獨具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城市之一。漢晉以來,士庶大舉南遷,「阮」隨之進入泉州,並逐漸與當地融合。
  • 泉州文化「活地圖」英文講解員「上線」,與外國友人一同暢遊...
    隨著泉州古城知名度提升,聚焦了更多世界目光,前來進行商貿、文化交流的外國友人也越來越多。為了講好古城故事、讓世界了解泉州文化,第五屆泉州古城英文講解員經過培訓「上線」。
  • 木偶戲溯源之旅
    早已忘了入坑時的初衷,或許是驚嘆於這部劇長達30年的歷史,或許是震撼於「一口道盡千古事,十指操弄百萬兵」的氣勢,其宏觀的故事架構、豐富的文學內容、精緻的木偶雕刻、高超的操偶技術、多變的音樂刻畫都成了吸引我的原因。在得知木偶布袋戲起源於福建漳州、泉州之後,早已萌生了追根溯源的想法,一路走下來一波三折,竟也順利達成目的,僅作遊記一篇,供同道人參考。
  • 泉州提線木偶:一線牽兩岸
    來自祖地的泉州提線木偶又在臺灣上演了怎樣一出「木偶傳奇」——  在泉州,提線木偶表演總能受到廣大市民的熱捧。  正是由於泉州提線木偶有著豐富精湛的表演技法與成熟完備的演出規制,因此,它對母體文化的依賴程度很高,需要源源不斷的營養輸送。可惜,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兩岸隔絕,藝人交流全部停滯,提線木偶由此在臺灣開始走向凋零。原來說唱的部分使用的是泉州木偶戲的傀儡調音樂,後來藝人逐個老去,沒辦法只好用北管代替,再後來乾脆用現代流行音樂去配樂。藝術走形得越厲害,也就越沒人看了。
  • 泉州提線木偶戲,指尖上舞出百態人生!
    說起提線木偶,你會首先想起什麼,童話故事裡的木偶匹諾曹?No!no!no!其實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已經在泉州傳承多年的「非遺」,精彩的提線木偶戲~~根植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又名「絲戲」,是流行於閩南方言區的古老漢族戲劇劇種。
  • 福建春晚泉州分會場節目錄製完成 泉州多個項目攜手上陣
    據悉,這場晚會將於牛年正月初一晚上在東南衛視和海峽衛視等播出,泉州拍胸舞、高甲戲、提線木偶戲、南音、晉江掌中木偶戲、街舞等眾多項目攜手上陣,經過兩天努力已完成現場錄製,屆時將播出10分鐘左右。 2021年福建省春節聯歡晚會將通過「主會場+分會場」的聯動設計,共同營造喜樂祥和的春節氛圍。主會場設在福州,泉州市晉江五店市則是三個分會場之一。
  • 傳承技藝 百戲之首《泉州提線木偶》
    《鍾馗醉酒》用提線操控木偶倒酒時,為親見這絕妙技藝感到心聲敬畏▲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木俑。▲為解平城之圍,謀士陳平利用匈奴王冒頓之妻閼氏妒忌之心,令人製作木偶美女並裝置幾根絲線,再令士兵每天提線引木偶美女在城頭手舞足蹈。
  • 泉州古城原住民導遊愛講自家故事——生在文化富礦 宣傳泉州有我
    見人見物見生活,泉州古城保護不僅僅針對磚瓦建築,更呵護了原住民和原住民文化。在古城,有這麼一群導遊,他們或生於斯長於斯,或從古城搬走後又堅定回來。他們之中有公務員、醫生、教師、自由職業者,講解風格也豐富多樣,有的偏文史,有的愛段子,有人研究考古,有人搜集了滿滿的民間傳說。從小耳濡目染,浸潤在古城故事裡,他們有情懷,也有使命感。
  • 天悅東方連續兩年攜手北京電影學院 用行動助力影視新秀
    2019年11月15,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第八屆「學生導演獎」頒獎典禮成功舉辦,北京天悅東方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悅東方)創始人兼CEO林正豪出席典禮,為青年導演再次助力。在眾多佳作中,「天悅東方獎」花落陳林鵬和李沅羲導演作品——《晚風》。
  • 晉江布袋木偶戲
    南派布袋戲流行於閩南地區,可溯源到晉代《拾遺記》及五代《化書》、南宋《巳末元日》中的史料記載。唐末五代晉江人譚峭《化書》「海魚」載:「觀傀儡之假而不自疑」,是泉州傀儡源流的最早的文獻記載。明中葉至清末,是南派布袋戲興起與發展時期,民間傳說和《臺灣通志》稱,布袋戲興起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創始人為後世譽為「戲狀元」的梁炳麟。
  • 泉州提線木偶藝人:戲允了,下刀子也要去
    泉州市木偶劇團供圖新京報記者 潘聞博 編輯 王煜  校對 郭利琴北宋太平興國年間興建的泉州府文廟,坐落於泉州鯉城區的繁華街市裡。它的四周,商鋪鱗次櫛比,火鍋店、西式餐館、現代音樂酒吧和酒店構成一座「圍城」。2月12日晚,泉州府文廟的李文節祠,琵琶二胡與笛子嗩吶齊鳴。
  • 包粽子、看大戲、品文化……這個端午約會泉州
    包粽子、看大戲、品文化……我市各地將舉行豐富多彩的端午文化旅遊主題活動這個端午約會泉州包粽子是端午最具「古早味」的習俗 (林勁峰 攝)泉州有豐富的戲曲文化資源,傳統節日常有公益惠民演出。因為疫情,不少人打消了出遠門的念頭,其實留在泉州就很好玩,泉州除了有好山好水好味道,端午期間,泉州古城及各縣(市、區)還將舉辦豐富多彩的端午文化旅遊主題活動。包粽子、吃粽子、看大戲……這個假期,來泉州感受濃鬱端午文化。
  • 「大咖」盛讚泉州戲曲文化 高甲戲獨具藝術特色
    高甲戲詼諧幽默接地氣臺海網11月17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李漁故裡展演,探訪戲劇之源。前日下午,高甲戲《範進中舉》在浙江省蘭谿市蘭溪劇院上演,這是泉州高甲戲參加第二屆中國(金華)李漁戲劇匯的第二場演出,高超的表演藝術贏得專家和當地戲迷的喝彩。
  • 在泉州的藝文裡,有福相見
    記憶碎片和現實生活的種種曲折,獨特的閩南地域景觀之美和生動鮮活的傳統漁村家庭,電影《海草》用感性的方式,講述了懺悔和寬容。此次集市攜手20+新、老朋友,將帶來更加豐富的復古好物、暖心美食和浪漫音樂,為你打造一個溫暖難忘的回憶。
  • 線上教育 | 教育不打烊——泉州提線木偶劇目
    2019年7月,《指掌春秋——「閩臺木偶藝術」展》在雲南箇舊市博物館展出。在上一講《泉州提線木偶戲臺》說到,從四美班時代的八卦棚到劇團時代的劇院舞臺,泉州提線木偶的戲臺越來越高,線越來越長,戲越來越精彩。
  • 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在泉州木偶劇院復排上演
    泉州網12月19日訊 (記者陳智勇)昨晚,大型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在泉州木偶劇院精彩上演。該劇曾榮獲「第十四屆文華獎」「優秀劇目獎」「舞臺美術(舞臺設計)獎」「舞臺美術(燈光設計)獎」等多個獎項。提線木偶戲《趙氏孤兒》由泉州市木偶劇團創排,取材於我國古典四大悲劇之一的《趙氏孤兒》。在演出過程中,提、撥、勾、挑、扭、掄、閃、搖等動作巧妙,各個角色的表演細膩逼真,整部戲活了起來。提線木偶做出抱嬰兒、拎藥箱、拔劍、牽手、連續甩髮等高難度動作,高超的表演藝術令人嘆為觀止。
  • 泉州提線木偶藝人:戲允下來,下刀子也要去
    泉州木偶劇團在進行提線木偶表演。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興建的泉州府文廟,坐落於泉州鯉城區的繁華街市裡。它的四周,商鋪鱗次櫛比,火鍋店、西式餐館、現代音樂酒吧和酒店構成一座「圍城」。 陳應鴻是泉州木偶劇團的一名提線木偶演員。自13歲學提線木偶至今,他已和這門「一口道盡天下事,兩手撥動古今人」的技藝打了幾十年交道。 他選擇留在這個行業,留住泉州人的鄉愁。
  • 電影《愛情故事》同名主題歌曲《Love Story》--安迪·威廉士
    這首《Love Story》(又名《Where Do I Begin》)是70年代的美國電影《愛情故事》的同名主題歌曲,由Andy Williams(安迪·威廉士)演繹,歌曲完美地詮釋了電影裡愛情的忠貞和永恆。
  • 有聲繪本故事:《Big red barn》大紅穀倉
    《Big red barn》By the big red barn一座紅色的大農舍In the great green field.There was a great big horse.有一匹大大的馬And a very little horse.和一匹小小的馬。
  • 巔峰鉅惠·致謝全城│泉州新中源再掀新潮新秀熱潮!
    9月26日,「新潮新秀」新中源陶瓷36周年慶典暨泉州新中源陶瓷三周年慶典活動在泉州喜盈門國際建材家具[泉州]總部店隆重舉行,再掀新潮新秀熱潮!喜盈門國際建材家具[泉州]總部店總經理鄧金福表示,未來喜盈門攜手新中源陶瓷,定能讓泉州廣大業主感受非同一般的陶瓷魅力,讓陶瓷有溫度,讓陶瓷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