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歷史上,出現過兩個郭太后,一個是曹丕的妻子,曹睿的養母"郭女王"。
而另一個就是曹睿的老婆,郭太后。關於這位郭太后,《資治通鑑》中記載:
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黃初中,本郡反叛,遂沒入宮。
這位郭太后出身於涼州雄豪大族,年間,西平郡反叛朝廷,郭氏遂被沒收入宮。
正是這位郭太后,在後面司馬懿篡權的高平陵之變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關於高平陵之變,《資治通鑑》中這樣記載:
太傅懿陰與其子中護軍師、散騎常侍昭謀誅曹爽。正月,帝謁高平陵,大將軍爽與弟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散騎常侍彥皆從。太傅司馬懿以皇太后名義下令,閉諸城門,勒兵據武庫,召司徒高柔假節行大將軍事,據爽營,太僕王觀行中領軍事,據羲營。因奏爽罪惡於帝。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為。
嘉平元年(249年),曹魏皇帝曹芳離開都城洛陽,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睿。大將軍曹爽、中領軍曹羲、武衛將軍曹訓等人隨行。
藉此機會,司馬懿一家起兵造反,借郭太后之名發動高平陵之變,佔據洛陽,奪取兵權。
佔據洛陽後,司馬懿用計誘殺曹爽等曹氏權貴黨羽,一時間血流成河,被誅殺者多達萬餘人。
曹爽的謀士桓範痛心疾首地說道:
曹子丹,何等英雄,生你這幾個兄弟,真是豬狗不如啊!
自此曹魏天下落入了司馬家的手中,而在高平陵之變中,郭太后在立場上支持司馬懿的。
這一點就讓人很費解了,郭太后為什麼不支持自家的皇帝和輔政大臣,而是偏向了司馬懿這個外人呢?
其實這一點,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69卷到75卷中可以找到答案。
在這6卷中,詳細記載了司馬懿謀反的前因後果。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後,曹芳繼位,尊皇后郭氏為皇太后,所居宮殿稱為永寧宮。
12年後,大將軍曹爽採納下屬計策,將郭太后軟禁於永寧宮中。
對於曹爽來說,此時他算是大權在握了。所以他又打壓司馬懿,將其降職。如此一來,曹爽在朝廷中徹底沒了對手。
按照常理,曹爽和郭太后都是曹氏宗親,應該是相互協作,共享榮華富貴才是。
但是曹爽太過膨脹,軟禁了郭太后。這個行為不僅沒有拉攏郭太后,利用她的正統性為自己行方便,還將她推向了自己的對手司馬懿那邊。
失去了權力的郭太后,自然要跟司馬懿結成同盟,一起對抗曹爽。
而且,曹爽在軟禁郭太,打壓司馬懿之後,便一手把控住了朝政。
不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就連起居飲食,馬車服飾都與皇帝相似。
這種行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表明了他的僭越之心。
如果曹爽篡位了,那麼郭太后的地位就保不住了。更為嚴重的是,曹太后背後的涼州豪族們,失去了在朝廷的一個重要棋子。
這一點,激發了郭太后的求生欲。她與司馬懿結盟也就在情理之中。
通過閱讀《資治通鑑》,我們發現,司馬懿篡位並非是一場豪賭,也不是拼命,而是一場勝券在握的反叛。
司馬懿不僅有3000死士為之效命,還有郭太后的詔書,朝中蔣濟等老臣的坐鎮,可以說是一帆風順。
其實這不僅僅是司馬懿和曹爽之間的鬥爭,更是以曹爽為首的曹魏老貴族,和以司馬懿為首的士大夫階層的鬥爭。
司馬懿不過是門閥士族們推選出來的代理人罷了,就算他不成功,會出現公孫懿、令狐懿、上官懿。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歷史並非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表面上的爭鬥其實背後暗藏多股勢力的角逐。
如果不是《資治通鑑》中記載了這些朝堂爭鬥的內幕,普通人只看歷史書籍的話,根本難以看懂其中奧秘。
為了能讓大家更好地讀懂歷史,讀懂歷史深處的秘密,我要推薦大家讀讀《資治通鑑》。
這本書,能讓我們對紛雜中國歷史有一個清晰的縱向了解,因此,我們若想按時間軸來了解歷史,應該精讀、細讀、多讀《資治通鑑》。
都說"以史為鑑,可明得失",古人的經歷雖然不能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是卻能啟發我們的思考,讓我們學習古人的智慧和經驗,不斷充實自己。
作為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從一個更高的角度俯瞰歷史,為我們展現了歷史恢弘壯闊的變遷歷程。
司馬光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全面總結了歷朝歷代的政治智慧,記錄了上起春秋戰國,下至宋朝建立之前,總共1362年歷史發展的軌跡。
並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
很多朋友認為文言文很難懂,所以我們要讀就讀精裝白話版《資治通鑑》。
為了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原著,書中增設了導語、注釋、譯文等輔助性欄目,為讀者掃除閱讀障礙,深入體味作品的內涵,方便快捷地掌握原著精華。
600餘幅精美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給讀者帶來身臨其境般的感受,仿佛置身於一座立體真實的歷史博物館,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獲得更多的視覺感受和想像空間。
科學簡明的體例、豐富精美的圖片、精美珍貴的圖片、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設計理念,全面提升本書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現在這白話版《資治通鑑》共四冊原價298元,現在只要99元,也就是一頓飯錢,就能從古人那裡學到數不清的智慧。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