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美麗有別於尋常,它有著北方古城的雄風浩瀚,也蘊涵著塞上名都之韻,它悠久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情懷,讓每一位遊人都深深感受到這千年風霜的印記,漫步在歷史長河中。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部的高山村,因歷史悠久,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高山村在歷史上是晉蒙通道要塞的關隘,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在高山城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目前,大同雲岡區正在對高山古城進行保護開發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1.5億元。起源於明早期的高山村,歷史上這裡是大同通向北方遊牧地區的重要通道,又是商貿集散地和商賈集散地。明初,在此設立驛站,用以傳遞消息,接待從大同到邊塞的兵馬將士。天啟二年(1451年),蒙古使臣殺了守衛人員,開始修建城堡。嘉靖十四年(1535年),在大同鎮城北30公裡東西兩面修建了聚樂城和高山城。清朝,高山城商業開始興起,街面商鋪也大量出現。高山城在民國時期已經衰落。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三日,日軍入侵大同,攻佔高山,建立據點。此時高山城的商業也遭到了破壞。高山城由興盛到衰敗,歷經五百多年,始於蒙古的入侵,終於日寇的入侵。在戰爭中成長,在戰爭中毀滅。
到目前為止,古城內還保留著始建於明代的古院落、古牌坊、古石橋等近三十處大小古建築。北牆已拆,西牆已拆,東牆已拆,甕城尚存,東牆已拆,南牆已拆,西牆已拆。目前正進行保護修復,不知道以後會以怎樣的方式顯示出來。
高山城西門外有一座石橋,名叫懷德橋。原來是在石橋東面的一塊石碑上,上面寫著:此碑建於清雍正五年,所用石料與明代高牆基石用石相同。由此可以推論,該石橋應建於明朝,清雍正年間曾進行過修繕。
這座石橋原來是魯班修建的,這是當地的傳說。有一天,八仙之一的張果老騎著驢子,肩上各扛一座大山,要經過石橋。所以就問魯班,這座橋是不是很結實,能不能忍這麼重。Ruban回答:大橋很堅固,可以放心地通過。
但是當張果老走在橋上的時候,橋有些搖晃。於是,魯班走到橋涵裡面,用手一託,把橋撐起來,在橋涵洞口留下一個大手印。最令人驚嘆的是,在清理橋涵下部時,在石橋底部的中間位置,的確有一個巨大的手印。
那你以前去過高山村嗎?對這座村莊有什麼印象?請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