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的軍事才能如何,他打勝仗是因為秦國強大還是個人能力突出

2020-12-27 網易

2020-12-26 05:42:27 來源: 樂扣樂娛樂

舉報

  先下一個結論:白起是戰國時期,注意是戰國時期,軍事才能最強的人,沒有之一。戰國四大名將,白起排名第一,遠勝其他名將。

  比較一下你會就明白,王翦滅楚問秦始皇要60萬人,少了都不行,這還是秦始皇時期,秦國國力是越嚮往越強,六國國力是越往後越弱,白起曾經率軍從上庸一直打到楚國都城,還攻破了郢都,白起所率領的軍隊還不到20萬人,楚國都城都破了,要不是楚國地大物博,有戰略縱深,不就相當於滅亡了嗎?

  

  戰國四大名將

  一比較你就會發現,王翦打仗依靠的就是秦國強大的國力,60萬人憑人頭也壓倒了楚國,白起打仗就完全不一樣,你發現整個戰國時期,白起打仗的戰略是獨樹一幟的,他的戰略就是:

  分割分抄、迂迴打擊、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這一戰略被近代一位偉人大量運用,成為戰爭中最有效的制勝戰略。

  不要以為秦國國力強大,白起打仗就是以多打少,相反,白起的重大勝利基本上都是以少勝多,然後再加上正確的戰略戰術,不信?接著往下看:

  

  白起

  1、伊闕之戰

  韓國、魏國再加上東周聯軍的總兵力是24萬人,白起的兵力推算為十萬人左右,因為史書上說了白起的兵力不到聯軍的一半,一半是12萬,不到一半,差不多就是10萬人,這是兵力對比。

  白起在此戰中採取的策略是:

  布置疑兵,聲東擊西,迂迴包抄,全殲聯軍

  打勝仗容易,但白起的戰果是全殲聯軍,這就相當不容易了,等於要把聯軍重重包圍起來,白起先用無數旌旗和飄帶布置疑兵,讓聯軍弄不清秦軍主攻方向,然後突然襲擊攻擊魏軍,魏軍倉促應戰大敗,很快白起下令秦軍迂迴包抄,把24萬韓魏及東周聯軍包圍起來,全部殲滅。

  

  伊闕之戰

  所以,伊闕之戰是標準的策略取勝的例子,根本不靠秦國國力強大,靠的是軍事才能,很難想像白起是如何做到全殲聯軍,肯定是把聯軍所有逃跑的出路都堵死了,才能全殲敵軍,可惜24萬韓魏聯軍,怎麼死的都沒有弄明白,連逃跑都跑不了。

  2、鄢郢之戰

  鄢郢之戰就是發生在公元前279年~前278年白起率軍攻打楚國都城的戰爭,楚國雖然沒落,仍是戰國晚期實力最強的國家,其國土面積、人口都比秦國多,白起攻打的又是楚國的都城,楚國當然會把全國能戰的軍隊全部集中到這裡,楚國參與鄢郢之戰的軍隊數量沒有記載,以楚國強大的國力來說,絕對不會少於30萬,而史書上說白起率領的軍隊只有數萬人,實際上應該不止,後期肯定有增加,猜測至少有20萬人。

  

  鄢郢之戰

  白起在此戰中採取的策略是:

  過河拆橋激發秦軍鬥志,引夷水灌鄢城,直至攻破楚都郢(今湖北荊州市紀南城)。

  都知道項羽有破釜沉舟之計,實際上白起也有過河拆橋之計,白起率軍攻楚時,先要渡過漢水,白起率軍渡過漢水後,拆毀橋梁,燒毀船隻,打著不勝利就戰死的鬥志攻向楚軍,楚軍抵抗不住,白起一直打到鄢城(今湖北宜城市),然後挖渠引夷水灌向鄢城,鄢城被攻破,光是淹死的百姓就有10萬人,白起趁勝攻向郢都,攻破了郢都,楚國從此以後一蹶不振,50年後,王翦能滅楚,仍有白起當年的功勞。

  3、長平之戰

  都知道長平之戰是白起一生最輝煌的戰爭,殲滅40萬趙軍,又一次殘酷的殲滅戰,此戰趙國一共有45萬軍隊參戰,廉頗之前戰死了5萬人,後面40萬都是趙括率領戰敗以及被坑殺的,秦軍有多少人?大致應該是差不多的人數,或者略少於趙國。

  

  白起

  白起在此戰中採取的策略是:反間計逼趙國換帥,誘敵深入,分割包抄,以3萬人的分割包抄軍隊,就敢擋住趙國幾十大軍的後退之路,最後是圍殲戰,逼得趙國近20萬人投降。

  雖然白起的對手趙括是個作戰經驗並不豐富的將領,但能被趙王任命為40多萬趙軍的主帥,不是人人都有這個能力與機會的,白起先讓秦軍與趙軍交戰,佯裝敗退,引趙軍主力追擊,然後以3萬人的軍隊切斷了幾十萬趙軍的後路,形成分割包圍。

  3萬秦軍既要擋住前面幾十萬趙軍後退,又要擋住後面數十萬趙軍的救援,可奇蹟的是,秦軍仍然完成了任務,以少量軍隊包圍較多軍隊的殲滅戰,整個中國戰爭史上,也只有白起打出來過,不在戰場上,真的搞不清楚白起是如何以少包圍多的,但事實就是白起成功了。

  

  白起

  長平之戰前後45萬趙軍全部被滅,這個戰果也只有白起打得出來,換作任何人都做不到,哪怕是韓信與吳起也是做不到的,白起的特長就在於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這一點上任何人比不上,這就是白起獨特的軍事才能。

  所以,白起的軍事才能在戰國時期可是排第一的,他打勝仗的原因從來都不是因為秦國強大,而是個人軍事能力突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大秦帝國,如何成就殺神白起?除軍事才能外,兩大伯樂和尚武之風
    除軍事才能外,秦昭襄王和秦宣太后兩大伯樂,強大的騎兵資源,秦國尚武之風,生逢亂世你時勢造英雄《大秦帝國之崛起》中,白起被魏冉發掘,受秦昭襄王重用,後又被秦宣太后重破格提拔重用,他為秦國打造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數次戰爭取得全勝,他橫掃魏國無數城池,剷除秦國東進障礙,數次伐楚並攻陷楚國國都,攻打韓、趙聯軍,斬首敵人13萬,並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軍四十萬
  • 戰神白起為何會被秦昭王賜死?軍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
    這場戰爭是秦國取得了勝利,但由於各種因素白起不得不坑殺趙國的四十萬降卒,這本來就是已經非常殘忍的了,但是白起又放掉了趙國比較弱小的240人。白起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這240個人回到趙國中宣揚秦國的軍威,好讓趙國的其他人可以直接投降,免得無辜送命。白起這樣做也是出於好意,只要趙國可以儘快投降,那麼就不會再有更多的戰事,秦國也可以更快地統一六國。
  • 伊闕之戰:白起的封神之戰,秦國為何能做到以少勝多?
    從內部原因上來說:首先,白起是一個領導能力極高的將領,其次,當時秦國軍隊相比於其他國家軍隊來說在作戰能力極強。 從外部原因上來說:伊闕之地地理形勢特殊,秦軍佔據了地理優勢,另外當時的聯軍只有韓趙兩國,其他國家也並未參與這場戰爭。
  • 深度對比韓信與白起軍事能力,年少曾慕白起猛,不惑方知韓信牛
    所以不是白起沒有戰略能力,而是秦國不給白起機會,其實白起也可以規劃戰略啊。他還有一位老上級,就是靠著戰略眼光過人,愣是說服了戰國最佳辯手張儀,給秦國大戰略轉了型,他就是司馬錯。當年張儀當相國,勸秦惠文王伐韓。而司馬錯則堅持要求伐蜀,有什麼好處呢:1、攻打韓國,目標太大,將導致諸侯聯合對抗秦國,秦國暫時不具備打贏諸侯聯合的能力。
  • 秦國將領中,除了白起外,還有一位將軍跟他有一拼
    如果問戰國時期有哪些優秀將領,相信大家一定會想到李牧、白起等人。其實,除了他們,王翦也是一位十分優秀的將領,被譽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而且,在秦統一天下的過程中,王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甚至,被秦始皇尊為老師。王翦,關中東鄉人,從小對兵法非常感興趣。長大以後,王翦發揮自己在軍事上的才能,先後消滅了燕、楚等諸侯國。
  • 項羽破釜沉舟,瓦解秦國最後武力,教會項羽的,卻是秦國戰神白起
    巨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一舉擊敗秦國最後的主力兵團章邯,使秦國徹底失去了抵抗之力。大家都知道的是,項羽為了激勵將士們死戰,採用破釜沉舟的辦法,斷掉大家的退路,只有這樣才能讓所有人全力以赴,最終也確實取得了勝利。從此有了「破釜沉舟」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不顧一切也要幹到底的決心。
  • 戰神白起為何淪為千古「殺神」
    秦人白起,因為出色的軍事才能得到魏冉賞識,進而一步步被秦國大BOSS秦昭襄王委以重任:秦昭王十三年,白起被任命為左庶長;次年,伊闕之戰領兵斬首韓魏兩軍二十四萬,白起一戰成名、晉升為國尉;秦昭王十五年,白起被任命為大良造,領兵再次大破魏國;秦昭王二十一年,白起領兵佔領趙國光狼城;秦昭王二十八年,
  • 白起之死,為後人提供了什麼啟示?
    秦國因秦孝公時期的變法改革,到了秦昭襄王時期,已經發展成為戰國七雄之首。秦國強大,秦昭襄王雄才大略,為天才的軍事家白起,提供了發揮軍事才能的歷史舞臺。他為大秦帝國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功。為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白起成就了秦國的統一偉業,同時秦國也造就了「戰神」白起。如此絕配,為什麼在關鍵時刻君臣分裂,白起死在自己君王的劍下呢?
  • 秦國大將白起的一生,幫助秦國攻取了南陽太行道
    秦國大將白起的一生,幫助秦國攻取了南陽太行道。秦國作為一個大國,不但有很多的謀士,還有很多肯為秦國出生入死的大將,正因為有了這些人,秦國才能統一天下。秦將白起是郿邑人,善於用兵,服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白起擔任左庶長,帶兵進擊韓國的新城。這一年,穰侯做了秦國的丞相,推舉任鄙作漢中郡守。
  • 秦國大將白起為什麼要活埋40萬趙國俘虜?
    秦國因為商鞅變法,國力大增,實力最強。秦國在向東擴張、統一天下的過程中,首先要徵服的鄰國就是趙國。因此,秦、趙之間發生的戰爭最多,也最慘烈。約公元前262年,秦國出兵攻打趙國,趙國軍隊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防守。這時,趙軍統帥為名將廉頗,他謀略豐富,老成持重,認為憑趙軍實力不能與秦軍直接抗衡,於是充分利用有利地勢,固守陣腳,把秦軍拖了幾年。
  • 秦國大將白起史稱「殺神」,巔峰時期到底有多瘋狂?
    白起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首,是秦國的軍事家最厲害的戰神,他徵戰一生打了很多仗從無敗績,他徵伐戰場殺害了很多人,他讓當時的其他國的士兵將領,只要聽到他的名字都聞風喪膽無心戀戰,因此那時的人們稱白起為「殺神」。我們只聽他的稱號就能感受到那時的白起有多厲害,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白起巔峰時期有多狂吧?
  • 白起在長平之戰,因為做了這件極其恐怖的事情,趙國不戰而降
    據說臨陣更換總司令是長平之戰那年的流行風,趙軍換成了趙括,秦國也令白起接替王齕成為了秦軍的總司令。不過白起可沒有趙括上任時風光,因為白起早就名揚江湖,為了不引起趙括的警惕,秦昭襄王還特別下令,誰敢把白起做司令的消息透露出去,依法論處,感情白起是作為秘密武器被派遣上場。
  • 先有打勝仗的思想,才能活下來
    某種意義上,所有優秀企業的基因中都隱含著軍事文化的元素,而優良軍隊的基因中也隱含著企業文化的元素。企業和軍隊的另一個共同點是:必須不斷打勝仗。只有不斷打勝仗,才能持續活下去並活得有力量。 ——布賴斯·霍夫曼在人類各類組織中,企業與軍隊在組織層面有最多的共通性。軍隊與企業最本質的相同之處,在於「活下來」和「活得強大」是兩者共同的底線追求。
  • 秦國「殺神」白起,一生打敗過多個強國,為何唯獨只有趙括成笑柄
    後來,白起率數萬人進攻楚國,當時楚國兵多將廣,這是白起出人意料的命人拆橋梁毀船隻,自斷歸路,背水一戰,結果一舉擊潰了數量遠勝於己的楚國軍隊;事後在攻打軍事重鎮鄢城時,白起又命人蓄水開閘水淹鄢城,城中百姓被淹死數十萬;在休整後
  • 白起如果不被賜死,秦國是否能提前統一全國?
    白起無法改變秦國統一全國的時間 毫無疑問,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是戰國時代最為傑出的軍事家之一,甚至有人認為白起百戰百勝從無有過敗績。那麼如果白起不被賜死的話,他能縮短秦國統一天下的歷程嗎?
  • 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
    白起的強大,在於他的對手實際非常強大,而他的處境也非常兇險。他是將軍,不是蜘蛛俠,不是阿斯塔特,在大梁城下的死局他也沒轍。但其他的戰爭中,只要對手給他一點點機會,他就能抓住打破僵局。這才是白起真正偉大的地方。
  • 公子華秦國最厲害的將領,白起都對他敬佩,只是去世太早
    在戰國時期的時候,剛開始幾個國家的實力都差不多,但是隨著後來在西北地區生活的秦國,經過一次變法之後就突然變得強大起來,這是東方的六國就已經沒有辦法追趕上秦國的發展速度了,這就意味著東方的六個國家將要被秦國吞併。秦國想要達到統一全國的目的,他就的國家之中就要有能打仗的將領。我們所熟知的秦國將領有白起等,但是今天小編要說的這一位將領比白起還要有名氣,但是由於去世比較早所以知道他的人也不多。
  • 廉頗逃走李牧被殺,白起自殺王翦被奪權,名將的結局預示著國運
    晉文公重耳也是長時間在外流浪,依靠著自己的親信支持,最終才成了春秋第一強國晉國的國君,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讓趙國在趙國時代成為軍事實力僅次於秦國的國家。尤其是趙國的騎兵,那更是天下無敵,打的匈奴都無力還手,趙國的憑藉著優秀的騎兵,在趙國時代成了唯一能和秦國正面硬幹的國家。
  •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上的「殺神」白起?他為何被除名武廟?
    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被殺是因為長平之戰損失巨大,戰績造假,一起被賜死的還有司馬靳,他是司馬遷爺爺的爺爺的爺爺,這樣趙括和司馬遷就有了世仇,白起的能力肯定是被浮誇了,從他邯鄲之戰畏戰就能看出,以前他打的仗都是在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勝之不武的戰績。
  • 戰國名將白起
    據史料記載,白起帶兵徵戰中有據可查的殺滅敵軍人數達九十多萬,如果加上未記錄在冊的小規模徵戰,死在他手上的各國士卒當在百萬以上。而當時七個諸侯國的總人口也不過一兩千萬人。今天看來,白起的所作所為是一位高級軍事指揮者在特定歷史環境的戰爭中不可違背的必然,並非他個人意願。一,戰神是這樣煉成的 公元前305年,白起參軍入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