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五代,五位皇后都是雁北人,石敬瑭妻子堪為女中豪傑

2020-12-25 龍山大先生

唐晉王李克用之正妻劉氏

劉氏系代北即今雁北人。自李克用起兵代北,劉氏即伴夫徵戰,她明敏多智,懂兵機,常教侍妾騎射,以佐克用作戰。

李克用奉唐朝廷之命東追黃巢獲勝,還軍過梁,至汴京,駐於封禪寺。梁王朱溫邀李克用入城,設宴於上源驛,夜半以兵縱驛,圖謀除掉克用。克用左右有先脫歸者,便告知了夫人,劉氏為鎮靜軍心,立斬告者,遂即密囑大將軍援夫。

臨明前,克用歸,欲舉兵擊朱溫。劉氏曰:「公本為國討賊,今朱溫之謀未露於天下,即舉兵攻之,世人聞聽,曲直不分,不如收軍還鎮,自訴於朝。李克用遂率軍返歸晉陽。

以後,李克用與劉仁恭作戰失利,朱溫又大軍壓境,晉陽危在旦夕。何去何從?克用憂窘,問計部下,大將李存信主張北逃韃靼。克用入室告妻,劉氏問:「誰出此謀?」克用曰:「存信也。」劉氏怒曰:「李存信,代北牧羊兒耳,焉能謀出成敗之計!公常笑王行瑜棄州為人所擒之事,今公亦欲行王行瑜之轍?昔日,公亡命韃粗,幾不能自脫,幸賴天下多故,乃得南歸,今公兵屢敗,宜妥收部下,憮軍再戰,北面萬勿可去也!」克用遂復集亡軍,堅守晉陽,重振旗鼓,穩住了陣腳。

李克用另有一妾曹氏,生子李存勖。劉氏性賢,絕不妒忌,常對克用曰:「曹氏生貴子,宜善待之。」克用亡,存勖繼晉王之位,又建後唐王朝,做了皇帝,冊尊曹氏為皇太后,而以劉氏為皇太妃。劉氏往謝,曹氏甚覺不安,劉氏曰:「願存勖享國無窮。吾有塊地方以從其父,足矣。」

存勖滅梁入汴,使人迎曹氏去洛陽,而劉氏獨留晉陽。劉氏曹氏相別,泣涕不已。劉氏得病,曹氏聞之,欲至晉陽視疾。劉氏去世,曹氏又欲自往葬之。應宗泣諫,群臣交章請留,乃止。未已,曹氏亦逝去。

後唐末帝後劉氏

後唐末帝李從珂,其後劉氏,應州渾源,即今渾源縣人。劉氏初封沛國夫人,其夫稱帝,立為皇后,性僵悍,從珂素憚之。

石敬瑭反,稱晉帝,率軍進逼唐京師洛陽。從珂引皇后及其次子重美登玄武門,積薪自焚前,皇后劉氏回望宮殿,建議一併焚毀。

重美曰:「石天子至,必不露宿街頭,準欲勞民築新宮,不必焚矣。」從珂與劉後以為然,遂後,帝後及重美自焚而死。

石敬瑭之妻李氏

李氏,後唐明宗皇帝李嗣源之女。明宗皇帝李嗣源,據《舊五代史·明宗記》曰:「唐鹹通丁亥九月九日懿皇后生帝於應州之金城縣」,金城即今日之應縣城。

李氏,初號永寧公主,後封魏國夏公主;石敬瑭稱帝,當為皇后;石重貴繼位,被冊尊為皇太后。

李氏為人明敏,石敬瑭亦禪之,後石重貴用事不當,數戒之,惜重貴未聽,乃至敗矣。石重貴即位後,主張抗遼,派大將杜重威、李守貞統北軍,然杜重威一心想自立為帝,引遼軍回師汴京。

重貴聞報大驚,亦以後唐末帝李從珂之例,擬與后妃一起自焚,然為親軍薛超勸止,奉表向契丹主乞降。遼主耶律德光於公元946年入京師,石重貴與李氏等迎至郊外,耶律德光不予接見,派兵遣將將李氏母子等置封禪寺看守。時雨雹寒凍,眾苦飢不堪,李氏使人對寺僧乞食,僧辭以虜意難測,不敢獻。

耶律德光降石重貴為光祿大夫,封靈錄義侯,遷黃龍府(今吉林遼安縣)德光使人對李氏說:「吾聞重貴不從母教而至於此,可求自便,勿與俱行」

李氏答曰:「重貴事吾甚謹,所失者,違君之志,絕兩國之歡,然重貴北去,母不隨子,欲何所歸?」於是,隨重貴北去途中,巔沛流離,艱難備至。翌年,重貴、李氏等又被徙至遼陽、建州。

後,李氏患重病,無醫藥,常仰天而泣,數落杜重威、李守貞曰:「假若你們死,不知則已,若有知,不赦爾於地下。」又對石重貴曰:「吾死,焚其骨,送範陽佛寺,勿使我為異地之鬼也!」遂卒。

石重貴先母安妃

石重貴,原系石敬瑭侄,後由石敬瑭收為養子。其先父石敬儒,母安氏,系代北即今雁北人也。

安氏,初為秦國夫人,石重貴做皇帝後,被冊尊為皇太妃。安氏隨石重貴北遷時,已年老失明,遷遼陽徙建州途中下世。臨逝世時,對重貴曰:「當焚我為灰,南向拋之,以使我的遺魂得返中國也?」死後,砂灘無草木,重貴使人毀車而焚,載其遺骨至建州。

劉知遠之麥李氏

劉知遠,沙陀人,微時為李氏贅婿。按史書講,李氏為晉陽人。然據筆者諸多考察,她為應州輝耀村人。據《應州志》記載:屬「後漢劉知遠宅:在城東北20裡,有石井、瓜地在。」「瓜園:在城東,輝耀村。相傳劉知遠微時種瓜處,有汲水古井存。」

按劉知遠之家宅,相傳在今義井村,而瓜園卻在輝耀村,是怎回事呢?原來義井與輝耀兩村,一北一南,相距僅10裡。劉知遠少時即在村種瓜,後走輝耀村入舍,當李氏贅婿,仍種瓜。此應縣之民間傳說,正與俄國柯智洛夫探險隊於1907-1908年間在張掖發掘出的《劉知遠諸宮調》近似,該書第一篇即為《知遠走慕家莊沙陀村入舍》。

按五代時之沙陀地當在應州,不在晉陽。知遠入舍當贅婿,不可能在晉陽。《劉知遠諸宮調》雖系藝術作品,然而寫《知遠走慕家莊沙陀村入舍》是有史實根據的。

根據何在?筆者分析,慕家莊系魏家莊,今稱魏莊,沙陀村即輝耀村,今稱西輝耀村。魏莊與西輝耀村距離極近,輝耀村原是魏家莊之屬村也。李氏既系輝耀村人,史籍為何載寫晉陽人?據筆者分析,當時之應州屬晉地,故稱她是晉陽人,這與今日之應縣人,寫他是山西人,道理一樣。

《二十六史通俗演義》,就記載著劉知遠「微時為晉陽李氏贅婿」,與《應州志》所敘基本一致,特別是「微時」兩字運用得完全合拍;亦與《劉知遠諸宮調》所敘的「入舍」即做贅婿之意思相同;更與自古以來應州之民間傳說完全一致。

李氏,民間的說法,她叫李三娘,與劉知遠結為良緣,因知遠逐漸位尊,她亦由魏國夫人(請讀者注意,慕家莊改為魏家莊有來由也)之封位進為後漢之開國皇后。

公元947年,劉知遠仕晉後,以功封北平王,晉主石重貴被虜北去,劉知遠即位於晉陽,史稱後漢高祖。知遠即位之初,為賞將士,因庫藏不足,即欲掠刮晉陽民財,新做皇后之李氏諫曰:「陛下方今起事,號為義兵,黎民未得半恩即先奪其財,非新天子救民之本意也!今後宮所有,請悉出之,雖數不足,將士亦不為怨也。」知遠聽後,改容謝之。

知遠死後,知遠次子承佑繼位,即隱帝也,李氏被冊尊為皇太后。時隱帝年少,常與小人郭允明、後贊、李業等遊戲於宮中,李氏數次勸責,帝曰:「國家之事,外有朝廷,非太后所宜言也。」

帝因與樞密使楊邠、待衛指揮使史宏肇、三司使王章等議事時發生口角之爭,便與郭允明等謀誅楊、史等,議已定,入報太后李氏,太后曰:「此大事也,當與宰相議之。」李業從旁對曰:「先皇平生言說,朝廷大事,勿問書生。」太后深以為不可,帝怒,曰:「何必謀於閨門!」拂袖而去,未幾,終於誅殺了楊、史等有功之臣。

帝又遣人去鄴城誅郭威等開國功臣,郭威舉兵反帝,帝欲親自出兵徵之,太后李氏止之曰:「郭威本為吾家忠臣,非其危疑,何肯至此!今若按兵不動,以詔諭威,郭威必有說,則君臣尚有互諒之餘地。」帝不聽,出城去劉子坡觀戰,反為過去所親之小人郭允明刺殺。

郭威領軍進入京師,卒百官,奏太后李氏,宜早立新君。遂議立湘陰公劉贇為帝,然時劉贇為徐州節度使未歸,郭威請太后李氏臨朝聽政。

遼主率兵入寇,太后命郭威率軍擊之。郭威發兵,將士大躁,擁郭威為帝。郭威上箋太后,願奏漢宗廟,事太后為母,於是,李氏詔廢劉贇,以郭威為監國,遂即帝位,是為後周也。遂後,李氏遷居太平宮,周主上尊號曰昭聖皇太后。公元954年,李氏去世。

相關焦點

  • 漢文化終結五代亂世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亂世,上一次是東晉十六國及南北朝時期。五代從後唐開始,各個朝代的承襲都是在河東集團內部進行的(晉王李克用為扛把子),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都是一個圈子裡的人。除了後唐和後漢屬於沙陀族政權,後晉屬於粟特族政權,後周屬於漢族政權。
  • 他是五代最完美的名將,也是歷史上最牛的嶽父之一,三度封王,三個女兒皆為皇后
    ;四女嫁給了當時唐國公李昞,後育有一子李淵(即唐高祖),李淵稱帝後,追封其母為元貞皇后;小女兒嫁給了隋文帝楊堅,成為一代著名女政治家獨孤皇后。而在五代十國時期,也有一位名將符彥卿,三女皆為皇后:後周世宗柴榮的宣懿符皇后和宣慈符皇后,以及宋太宗趙光義的懿德符皇后。更厲害的是,在那個城頭變幻大王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亂世中,此人竟歷侍五朝、久掌兵權,最後以78歲高齡壽終正寢,堪稱五代最完美的名將。
  • 五代十國亂世歷史2.後唐
    唐末亂世正是梟雄大展宏圖的時候,李克用通過鎮壓黃巢起義以及出於私心的搶地盤,在河東地區建立起力量龐大的根據地,因河東地區是今山西太原長治運城一代,李克用也被昭宗封為晉王,朱溫代唐後,李克用並未臣服後梁,依舊適用唐朝國號與後梁死磕,李克用與朱溫徵戰數十年勝負未分,公元908年李克用或者帶著遺憾去世,臨死前讓李存勖靈前繼位,並授予李存勖三支箭
  • 五代十國簡史:後唐——李存勖滅亡,李嗣源治國,石敬瑭勾結契丹滅唐
    次月莊宗又封李茂貞為秦王,從此鳳翔終結割據局面。當年11月,莊宗拜謁朱溫墳墓。二、郭崇韜、朱友謙被陷害致死郭崇韜跟隨莊宗多年,屢建奇功,滅梁後被任命為侍中、樞密使和成德節度使,權傾朝野。郭崇韜一心為公,但性格跋扈,急躁愛發脾氣,而且常常打壓莊宗身邊的寵臣,寵臣們每天都在莊宗跟前詆毀他,他很害怕。當時莊宗想立劉氏為皇后,但因已有正妻,而且太后也不喜歡劉氏。
  • 羊獻容和張夫人:五代十國和魏晉時期的人,堪稱亂世佳人極品
    羊獻容和張夫人分別是五代十國和魏晉時期的人,一個命運多舛,成為兩帝共六任皇后;一個憑自己的智慧徵服了無賴丈夫南平王,得以保全了自己,兩位亂世弱女子,能夠善終,不易,可稱亂世佳人的極品。羊獻容名氣很大,兩帝共六任皇后。
  • 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兒皇帝」石敬瑭,傀儡皇帝事跡廣為流傳
    大家好,近期小編和大家簡要地聊聊我國五代的歷史。什麼是五代呢,五代史就是宋朝人的近代史,相對其他類的歷史都有較多書籍記錄,可五代史相應的文獻和書籍比較少而且大家也比較生疏。五代開始於朱溫建立後染的元年,即開平元年。五代是興廢爭戰十分劇烈的時代。在大唐的末年藩鎮割據混戰的繼續和發展。今天小編詳細說說五代史中,後晉高祖石敬瑭的故事。石敬瑭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兒皇帝」。所謂兒皇帝不是從小就當上了皇帝,而是通過認別人當兒子,才當上的皇帝。說起來也是有點可笑。
  • 為何錢穆說,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的歷史之一
    唐朝是是中國封建歷史的巔峰,但到五代十國對比唐朝落差太大。士大夫不值錢,錢穆才認為五代十國是中國最黑暗。五代十國最大害處就是武人亂政,實際上,就是唐朝藩鎮割據延續。直到北宋建立才算結束了割據時代。五代十國存在時間並不長。五代十國是從907年到979年 中國歷史上的一段七十多年的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朝代(正統王朝),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
  • 五代十國為何很少有人提及?無節操無底線,難怪歷史都不願提起
    而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相對而言則熟悉的人比較少,魏晉南北朝至少還有個三國時期至少也帶動了一波熱度,而五代十國真的是很少有人問津,那麼這五代十國究竟有多亂能讓人選擇性的忽視?毫不誇張的說,雖然五代十國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可是其紛亂程度比起魏晉南北朝和春秋戰國可以說是有過而無不及,那麼五代十國究竟有多亂呢?
  • 五代十國之都虞候劉知遠
    《五代會要》稱其為東漢明帝第八子淮陽王劉的後代。唐乾寧二年(895)二月四日生於太原,稱帝後更名劉嵩。廟號高祖。劉知遠體弱不好運動,表情嚴肅凝重且沉默寡言,加上面部紫色,眼睛多白,給人一種威嚴的印象。年輕時家貧,曾為晉陽(即太原)李氏贅婿,後來他與石敬瑭一起隸屬李嗣源的麾下,為偏將。
  • 真相——史稱千古罪人的「兒皇帝」石敬瑭, 其實並不是漢奸
    (892年—942年),後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    石敬瑭會遺臭萬年,而被稱為千古罪人、大漢奸、賣國賊等,主要與三件事有關,其一是割讓幽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其二是向契丹稱臣,認比自己年輕的耶律德光為父,當時石敬瑭
  • 歷史上僅存在72年的五代十國,到底上演過多少荒唐事?
    說起紛亂的朝代,一是春秋戰國時期,二是三國魏蜀吳時期,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後一個就是五代十國了。前兩個時期都已經被很多編劇寫盡了,近年,這幫編劇們把矛盾的中心轉移到了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背景中。著名的劇目有趙麗穎的成名作《陸貞傳奇》,還有林心如工作室出品的《傾世皇妃》。
  • 中原的戰略生命線—燕雲十六州,是怎麼被石敬瑭拱手送人的?
    燕雲十六州是戰略基本盤唐朝末期以及五代初期,中原大地軍閥割據、連年混戰,實力遭受了間歇而又持續的削弱;與此同時,北方的遊牧民族契丹,則在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強勢崛起,開始打起了南下發展的歪腦筋。但你大爺仍是你大爺,那時的一個藩鎮,都能收拾得契丹人毫無脾氣。
  • 五代十國-後晉後漢後周篇
    前篇給大家講了後梁後唐的興盛與衰敗,接下來為大家講剩下的三個中原王朝的故事。「兒皇帝」石敬瑭的惡名大家都有所聞,為了一己私利聯合外族反叛,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從此契丹鐵騎便可暢通無阻直抵中原腹地。就這樣,石敬瑭聯合契丹滅了後唐,最終遷都開封建立晉,史稱「後晉」。
  • 南芳皇后——消散於亂世的一縷芳魂
    南芳皇后,本名阮友氏蘭是越南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的妻子「法屬印度支那第一美女」「全球最美的五位皇后之一」這些是南芳皇后為世人所熟知的頭銜她跟婉容一樣都是末代皇后婚後,保大立即晉封阮友氏蘭為皇后,並賜封號「南芳」,寓意為南部的芳香,且賜予了阮友氏蘭穿皇帝專屬的明黃色服飾的權利。這一系列行為引發了眾議,因為根據阮朝傳統,皇帝在位時,他明媒正娶的正妻也只能封為妃嬪,待皇帝過世後才能追封為皇后。在阮朝歷史中,婚後立即晉封「皇后」的,唯有南芳皇后。
  • 曾兩度讓出皇后之位,歷經四朝的五代第一美女「花見羞」
    五代之外還有十個割據政權,各方勢力你爭我奪,打打殺殺,真正混亂之極。 在如此混亂的時局,各方政權想要生存尚且難說,小小的老百姓就更不用說了。但是就有這麼一位女子,她天生美貌不說,還深諳亂世生存之道,一介弱女子在各方政權的夾縫中生存,竟然歷經四個朝代,還兩次讓出皇后之位,讓出一次淑妃之位。她就是五代第一美女「花見羞」。
  • 後唐:五代十國裡最強的皇朝,為何沒能一統天下
    不久唐軍攻克開封,消滅後梁,控制了中原地區,成為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二個正統皇朝。李存勖歷經15年血戰消滅後梁,認為自己應該好好享受人生,於是沉迷享樂,寵信伶人,不理朝政,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為以後的迅速敗亡埋下禍根。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派子李繼岌與宰相郭崇韜率軍討伐前蜀,後唐軍進展順利,很快就消滅前蜀,使得後唐領土達到最大規模,也成為五代時期最為強大的皇朝。
  • 民國年間:雁北人與綏遠的教育業
    民國元年(1912年)劃綏遠為特別行政區,與山西分治,綏東四縣(原豐鎮廳與寧遠廳)撥給察哈爾特別行政區。十八年建省,綏東四縣另加集寧縣合計五縣又劃歸綏遠省。行政上雖然與山西分治但因和雁北毗連,特別是人際關係密切,所以雁北人對綏遠的文教事業仍然起著促進作用。
  • 我們今天說的五代十國,究竟是指哪「五代」和哪「十國」?
    五代十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 907年,隨著朱溫稱帝,國號為梁,史稱「後梁」,這就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從此持續了53年的混亂時期。 後梁和之後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統稱為「五代」。
  • 換一個角度看唐末,「五代十國」只是以宋朝為視角的歷史書寫方式
    稱五代,皆有由。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唐宋之間是五代十國,這是我國古代傳統的王朝史觀。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歷20年的時間基本上結束了唐末以來的中原亂世。其中,沙陀人李克用和契丹人耶律阿保機對後來的歷史發展影響最大。契丹在唐朝之時屬於松漠都督府管轄,唐末藩鎮割據之時開始自立為汗。沙陀人李克用則在平定黃巢之亂中居功至偉,被授予河東節度使。
  • 【史海】石敬瑭出賣的燕雲十六州在哪裡 為何中原因此弱勢數百年
    而黃河中下遊以北地區的藩鎮,即時稱「河朔三鎮」的成德、魏博和盧龍三鎮,則割據一方,表面上尊奉朝廷,但實際完全是獨立王國,官吏、稅收、軍事都由自己控制,大權由父子或上下級相傳,並不聽從朝廷命令。 正是這些藩鎮,在唐朝滅亡之後,演變成了五代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