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遠(895—948),沙陀部人。《五代會要》稱其為東漢明帝第八子淮陽王劉的後代。唐乾寧二年(895)二月四日生於太原,稱帝後更名劉嵩。廟號高祖。
劉知遠體弱不好運動,表情嚴肅凝重且沉默寡言,加上面部紫色,眼睛多白,給人一種威嚴的印象。年輕時家貧,曾為晉陽(即太原)李氏贅婿,後來他與石敬瑭一起隸屬李嗣源的麾下,為偏將。李嗣源與梁軍在德勝(今河南清豐西南)作戰時,石敬瑭的馬甲斷裂,幾乎要被梁軍趕上,劉知遠把坐騎換給石敬瑭,他則騎石敬瑭的馬殿後而還,因此,石敬瑭很感激他。李嗣源即帝位,石敬瑭任河東節度使時,特地把他調到自己屬下,擔任押衙,成為心腹。
應順元年(934),李從珂攻入洛陽,石敬瑭在衛州(今汲縣)與出逃的閔帝李從厚相遇。劉知遠作了周密安排,雙方發生衝突時,他親自護衛石敬瑭,並且率兵把閔帝的左右全部殺死,將閔帝幽禁起來。
李從珂繼位後,石敬瑭重新被任為河東節度使。不久雙方發生矛盾,石敬瑭在太原策劃叛亂,以劉知遠和桑維翰為左右手。桑維翰提出向契丹稱兒臣割土地以換取援助時,劉知遠不以為然,說:「稱臣可矣!以父事之太過;厚以金帛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許以土田,恐異日大為中國之患,悔之無及。」 但是未被石敬瑭採納。當後唐進圍太原時,劉知遠以 5000 之眾抵住了張敬達 5 萬大軍的進攻,受到石敬瑭的賞識。
石敬瑭稱帝後,劉知遠任侍衛親軍都虞候,領保義軍(鎮陝州,今三門峽市)節度使。耶律德光很看重他,臨別時指著劉知遠對石敬瑭說:「此都軍甚操刺(勇猛),無大故勿棄之。」 石敬瑭進入洛陽,令他負責巡警,全城肅然,無敢犯令。
節選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