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いただきます」(我開動了)當中的「いただく」是在吃進貢給神的東西或者從比自己尊貴的人那裡拿到東西的時候說的一句臺詞,慢慢的這個詞就有了吃東西或者拿東西的謙虛語的意思了。最後在吃飯前說「いただきます」就變成例行公事了。
日本人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恩惠授受關係,在日語中,授受關係是一個重要的難點。除了通過直接說「謝謝」之外,日本人也經常通過授受關係的使用來表達說話人的心意。
1.もらう(獲得) 對應的敬體是いただく
2.あげる(給出)對應的敬體是さしあげる
這裡有意思的是あげる的使用需要謹慎,比如對領導說「我來給你拿行李吧(荷物を持ってあげる)」是很不禮貌的,因為這裡的含義是「我給你了恩惠」,第一,下級不應對上級說這種話(就像你不能對領導說「我把這個賞賜給你」);第二,這樣說其實是一種心理壓力的施加,這在日本是非常忌諱的,舉個例子,日本人送禮物一般不敢太貴重,偏好送些點心,消費券之類的尋常物件,也是避免給對方心理壓力。
3.くれる(給我方)對應的敬體是くださる
「我要開動了(いただきます)」其實是意譯並非直譯,いただきます是いただく的鄭重說法,若要直接翻譯,那意思就是「真是有獲得啊!」這就闡明了「我在此接受了你的恩惠」這層關係,充分肯定了對方的給予行為,是感恩的表現。吃飯,既要接受準備食物的人的恩惠,也是接受了創造了這一切的大自然的恩惠,還有很多依具體情況而不同的恩惠。因此吃飯之前說上這麼一句話,就好像我們中國人說「啊~真有福啊謝天謝地能美餐一頓」一樣,既可以感恩,又能抒發自己。
總而言之,「いただきます」有兩個意義
第一是為了表達對參與這道料理製作的所有人的感謝。其中有燒菜的人、把菜送來的人、把菜種出來的人、或者把魚抓上來的人等等,為了表示對這些人的感謝所以才會說「いただきます」
第二個意義是為了像食材表示感謝。肉呀魚呀這種動物類是當然的、就算是蔬菜在日本人的眼中也是有生命的。因為有「○○的生命被轉化為自己的生命」這種理念、所以要對每一個食材表達感謝。【私の命のために動植物の命を頂きます(いただき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