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成也風雲,敗也風雲」,其實這句話出自另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蕭何這麼牛,那麼他到底是誰呢?
提到蕭何,必須先說說兵仙韓信。都知道「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可知韓信是多麼的厲害!
韓信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兵家四聖」之一,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漢初三傑
「漢初三傑」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另外還有漢初三大名將之說。
得三人者可得天下
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蕭何
蕭何(前252年3.20—前193年7.8),漢族,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
蕭何出生於秦泗水郡豐邑縣(今江蘇豐縣)東護城河西岸,現蕭何宅遺址尚存。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韓信是蕭何一手提拔上來的。當時,劉邦並不是項羽的對手,於是蕭何便把韓信引薦給劉邦。
蕭何出生於秦泗水郡豐邑縣(今江蘇豐縣)東護城河西岸,現蕭何宅遺址尚存。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蕭何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
人物評價
韓信:
對於韓信的一生,千古以來人們給予很高的讚譽。「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世人對其的評價。
主要成就:
暗度定秦,暗度滅魏,背水滅趙,降燕,滅齊,水攻龍且,楚歌滅楚
蕭何:
漢初三傑裡的蕭何卻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只能勉強說他智有餘而仁不足。蕭何的治理國家的行政才能我就不用說了,劉邦說的「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這句話就是對他的最確切的評價。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不仁不義的汙點也許可以算作瑕不掩瑜,但並不能動搖蕭何作為一代名相的歷史地位,但汙點畢竟是汙點,與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的完人標準相比較,還是有相當距離的。
從軍事統帥的角度來說,韓信可以算得上是千古難得的帥才和將才了。他能夠把弱小的軍事力量的潛能發揮到極致,以至於最後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將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徹底擊敗,讓項羽自刎烏江,一舉奠定了建立漢王朝的基礎,這是與他超人的軍事指揮天賦分不開的。
可是一個人的功勞越大,也就越危險,功高震主可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韓信「居功自傲」,缺乏政治上的大局觀。才使得劉邦,得了天下便罷了韓信的兵權。可以說韓信認識蕭何、輔佐劉邦,立下汗馬功勞,最後也是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也是讓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