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走過最長的路就是蕭何的套路!

2020-12-22 喵喵趣文

人們常說的「成也風雲,敗也風雲」,其實這句話出自另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蕭何這麼牛,那麼他到底是誰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提到蕭何,必須先說說兵仙韓信。都知道「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可知韓信是多麼的厲害!

韓信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兵家四聖」之一,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後人奉為「兵仙」、「神帥」。

漢初三傑

圖片來源於網絡

「漢初三傑」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另外還有漢初三大名將之說。

得三人者可得天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領。劉邦遂說:「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蕭何

蕭何(前252年3.20—前193年7.8),漢族,西漢初期政治家,「漢初三傑」之一。

蕭何出生於秦泗水郡豐邑縣(今江蘇豐縣)東護城河西岸,現蕭何宅遺址尚存。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圖片來源於網絡

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韓信是蕭何一手提拔上來的。當時,劉邦並不是項羽的對手,於是蕭何便把韓信引薦給劉邦。

蕭何出生於秦泗水郡豐邑縣(今江蘇豐縣)東護城河西岸,現蕭何宅遺址尚存。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高帝十一年(前196年)蕭何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人物評價

韓信:

對於韓信的一生,千古以來人們給予很高的讚譽。「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世人對其的評價。

主要成就:

暗度定秦,暗度滅魏,背水滅趙,降燕,滅齊,水攻龍且,楚歌滅楚

蕭何:

漢初三傑裡的蕭何卻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只能勉強說他智有餘而仁不足。蕭何的治理國家的行政才能我就不用說了,劉邦說的「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這句話就是對他的最確切的評價。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不仁不義的汙點也許可以算作瑕不掩瑜,但並不能動搖蕭何作為一代名相的歷史地位,但汙點畢竟是汙點,與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的完人標準相比較,還是有相當距離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軍事統帥的角度來說,韓信可以算得上是千古難得的帥才和將才了。他能夠把弱小的軍事力量的潛能發揮到極致,以至於最後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將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徹底擊敗,讓項羽自刎烏江,一舉奠定了建立漢王朝的基礎,這是與他超人的軍事指揮天賦分不開的。

可是一個人的功勞越大,也就越危險,功高震主可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韓信「居功自傲」,缺乏政治上的大局觀。才使得劉邦,得了天下便罷了韓信的兵權。可以說韓信認識蕭何、輔佐劉邦,立下汗馬功勞,最後也是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也是讓人惋惜!

相關焦點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之死真的因為蕭何?人心決定真正的原因
    前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諺語說的是,事情的好壞全都由於同一個人的作為;顯然「蕭何」是事情的關鍵人物;但是歷史上韓信的敗亡的根本原因不在蕭何
  • 蕭何為何要坑殺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字字戳心,但非常的現實!
    反過來說,假如劉邦沒有韓信的能徵善戰,或許也就沒有大漢四百年的輝煌。可歷史發展往往充滿了吊軌,韓信通過蕭何,成就了偉業,青史留名。而他的死,又恰恰是蕭何造成的。演繹了一場「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歷史悲喜劇。也許很多會問,這到底是為什麼?蕭何為何舉薦韓信,又害死韓信,他們兩個人到底有什麼恩怨情仇呢?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
    導讀: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為何蕭何一定要殺韓信呢?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就是他
    點擊閱讀原文,訂閱收聽完整節目-精彩段落-講述人 | 楊照1、「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就是韓信。韓信原在項羽一方效力,後又投到劉邦帳下,均不受重用,還因為小事而受到牽連險些喪命。在劉邦又吃了敗仗,身邊將士屢有逃亡之際,風雲際會,韓信與蕭何、劉邦的命運因此而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他們共同走到了舞臺中央,第一場大戲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和「劉邦拜韓信為大將」。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是怎樣的人?司馬遷只用兩個字評價
    蕭何跋山涉水,戴月追趕,勸回韓信,再向劉邦推薦,劉邦設壇拜將,韓信終成大將軍。這裡的蕭何是「伯樂」。但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的韓信結局令人唏噓,韓信被告謀反,由蕭何設計所擒殺。所以就有了一個流傳至今的俚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都因為同一個人。也有人稱蕭何助紂為虐,是「小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是蕭何追上韓信,還是韓信在路上磨磨蹭蹭地等蕭何?
    表面上,就當時和緊後來看,也就是從蕭何去追、追回、擔保,到劉邦重用韓信、韓信獲得自我實現舞臺的這個動作鏈條看,韓信贏了;劉邦也贏了;簡直可以說是「雙贏」。但往深點兒琢磨,往後來望望,真正的贏家,是劉邦,是蕭何。韓信輸了。輸掉了性命。以及性命所維繫的所有榮華富貴。絕對點兒說——從被蕭何追上那一刻起,韓信後來的命運,就註定了。
  • 不幸遇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老公怎麼辦?
    西漢的蕭何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他曾向劉邦推薦了善於用兵打仗的韓信做大將軍,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大功。可後來有人說韓信謀反,蕭何又設計騙韓信進宮,韓信一進宮,就被以謀反罪名殺於長樂宮。所以有了「成也蕭何(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的說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於韓信而言,就是一場令其唏噓的噩夢。
  • 蕭何幫呂后殺死了韓信,為何卻要冒死救出韓信之子?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便有一個做事前後矛盾之人,此人便是「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先前幫助韓信從一個普通士兵成長為大將軍,後又幫助呂后殺死韓信,最後卻又冒死救出韓信之子,看上去非常矛盾,那麼,蕭何會反覆做出這些前後矛盾的事情呢?
  • 蕭何月下追韓信,後設計害韓信,他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俚語源於西漢開國丞相蕭何與大將軍韓信之間相惜相殺的故事。想當初,譽為"兵仙"的韓信之所以輔佐劉邦打敗戰神項羽,全賴蕭何"月下追韓信",力薦之下才得以登臺為將,大展其軍事奇才。韓信輔佐劉邦打下大漢天下後,便是他受難之時。他的慘死,其實也拜蕭何所賜。韓信哪裡會想到他視為伯樂的蕭何會騙他入宮,幫助呂后害他?就在韓信入長樂宮後,呂后身邊的宮女一擁而上,用布袋包裹,一陣棒錘,又用竹劍亂刺,活活將一代名將刺死,死時不過35歲。於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便流傳至今,成為韓信一生最為經典的概括,意思是韓信的成功與失敗,都因蕭何而起。那,蕭何為什麼這樣對待韓信呢?
  • 蕭何為什麼要獻計殺韓信?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它是有事實依據的。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句:成也蕭何。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速看
    之前是蕭何墓,以下是蕭何系列精彩典故如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成語連小學生都知道,可見蕭何的知名度有多高。
  • 韓信被殺死在長樂宮,蕭何看著他的遺體說了4個字,被人詬病至今
    韓信的一生波瀾壯闊,他從一個甘願忍受胯下之辱的市井小人物成長為「戰必勝,攻必克」的軍界神話,靠的是自身不世出的才幹,但也少不了令人生妒的機遇。 他遇到了一個貴人,那個貴人就是蕭何。是蕭何的慧眼識珠,才有了韓信以後的大殺四方。
  • 韓信成功是因為蕭何的欣賞與力薦,只是為什麼最後卻說敗也蕭何?
    蕭何推薦韓信的時候和劉邦說他「國士無雙」。國士是什麼?他對韓信的了解甚至要遠遠多過於韓信對自己的了解,也是蕭何說韓信只能為知音效忠,為知己者戰死。這才是真正的好友,不是花前月下,不是歡場酒肉,而是他知你要的是什麼。  在蕭何的勸說下,劉邦重用韓信,韓信果然成當世名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後定三秦,背水一戰誅陳餘,大敗趙軍,瓦罐渡西河,擒獲魏王。
  •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最近幾個月,每當心裡有微風划過,或是有點點沉悶的低落,任何輕微的痕跡,都會在第一時間想起這幾個字「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越來越發現,對一個詞彙豐富內涵的體會,是件豐富而美好的事情。儘管所有的豐富都不會只有一種滋味,在看似複雜的混合中清晰地知道每一個內質的存在,在近乎白水般的平淡裡,事物本初的味道深入而雋永,絲絲入扣,揮之不去,沒有理由。
  • 韓信臨死前喊出一句話,蕭何聽卻後面如死灰,韓信說了什麼?
    漢朝的建立和一位名將脫不開關係,這個人自然就是韓信了。在和平年代朝中少不了能治世的能臣,而在亂世自然少不了統兵的將領。而韓信便可以堪稱是歷史上少有的幾位最會統兵的人。被後世尊稱為「兵仙」。韓信統兵和其他人有的很大的不同,我們知道,一般來說統兵人數越多那麼久越難駕馭。帶領十萬兵和帶領百萬兵有著本質的不同,有的時候遇到一個不會統兵的將領,如果你讓他統領百萬兵。
  • 劉邦殺韓信,斬英布,為何獨獨放過了蕭何呢?
    沒錯,這根本就不是什麼「劉邦振臂一呼,眾兄弟拜服於他的王霸之氣」的故事,而是蕭何等人讓劉邦出頭的。事若成,他們作為元老也能跟著劉邦吃香的喝辣的,事若不成,劉邦就是替罪羊。蕭何對韓信也挺絕情的。「蕭何月下追韓信」是一段佳話,韓信在楚營不受重視才跑到漢營,結果劉邦也不賞識他的才能,韓信一氣之下,離開了漢營。知道這個消息,蕭何連忙騎馬連夜去追韓信。
  • 蕭何韓信張良幫劉邦鞏固天下後三人的命運截然不同
    劉邦能從一個地痞搖身一變竟然成為一國帝王,其中幫扶他的人絕對不在少數,可是在這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三個人就是:蕭何,韓信,張良。可是誰又能想到為一國之君嘔心瀝血付出一生之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個個猜疑與謀害。
  • 蕭何晚年入獄,不是因收受賄賂,而是和韓信之死有關
    這個對話發生在蕭何接受商人的財物後,他要求佔據劉邦的上林苑。這句話的意思是,劉邦以為蕭何收買民心,收買民心,就把蕭何關了起來,這時有人說丞相是清白的,劉邦雖然有點不高興,但當天就把蕭何放了。後邊劉邦還安慰蕭何,說自己把蕭何關了,是想讓天下知道自己錯了,知道蕭何是個好官。
  • 「成也蕭何敗蕭何」這句話不知道意思就別再瞎用了!
    許多人都知道"成也蕭何敗蕭何"這句話,但往往用不對地方,造成一些尷尬誤會。要聊這句話,就不得不提起"漢初三傑"中的蕭何與韓信,此篇就用精煉的故事讓你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吧。蕭何年輕時在沛縣任主吏掾。好學的他當時對律法方面已經頗有研究。
  • 蕭何曾經月下追韓信,為什麼又會向呂后獻計殺韓信!
    他們的命運,往往受到形勢、立場的挾裹而變得身不由己,蕭何就是如此。wx_fmt=png") 0px 2px / 16px no-repeat;">大圖模式劉邦稱帝後,蕭何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丞相,在功臣中位列第一,受封酇侯。布衣丞相,前所未有。說到蕭何,就不得不說同為「漢初三傑」的韓信,兩人既留下「蕭何月下追韓信」的佳話,也有「成也蕭何敗蕭何」的嘆息。按理說,蕭何是韓信的伯樂,兩人關係不菲,為何最後又會給韓信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