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團改良劑,冠以法國傳統麵包之名者不得使用
指最後發酵
Lame 指的是刀。在放入烤箱前的麵團上劃切割紋,使其中的氣體壓力得以散去,並使麵團能輕易且順利延展,讓麵包的外觀更加優美。1834年Vaury 著作中關於割紋技法,是法國最初的記述,當時的割紋並非長棍麵包的割紋,而是亂刺割法。
原指Pain fendu 正中央的裂口部分,比擬作雙唇間可見雪白牙齒般因而稱為grigne,但現在不知用於fendu的裂紋部分,連劃切割紋後呈現出的表皮部分都包含在內。
麵包的表皮。英文的crust。
直譯就是夥伴的意思。語源是拉丁語中的companionem,「共同分享麵包」而成為夥伴的意思,但也用於compagnonnage 同業公會的「專業人員」
斯佩耳特小麥 spelt wheat
在法國稱為épeautre ,德國是dinkel ,義大利是farro。古代小麥之一。
高盧人製作的大麥啤酒。成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的語源。
斜向平行地劃入數到割紋,烘烤完成的麵包斷面幾近圓形,所以被稱為臘腸狀saucisson 的割紋。
不放入預先使其發酵好的麵團等,而是將全部材料放入攪拌機內使其發酵的製作方法。在巴黎,1920年左右開始推廣,再次之前是液種法。
內相的氣泡 alvéolage
在法國,小而均勻的氣泡內相稱為pain de mie 狀,mousse 狀或者nid d』abeille(蜂窩狀)。在日本,可見到蜂巢狀內相的是讚美時的用語,但在法國卻是用在不良狀況的形容詞。
「內層」使用在是像可頌般千層麵團的麵包,而「內相」使用於一般麵包。
整形
原是用於麵團過硬時添加水分的意思,但現在是指在攪拌最終階段添加水的部分。Bssinage 是名詞。
過去專業麵包師揉合時,混合粉類和水的階段frasage 若是麵團太硬則添加水,裝水容器bassin,就是語源。
Bassiner (動詞)在1778年的書中也曾出現過。
因pain de tradition français 的流行,專業麵包師在攪拌的最後添加水,但Calvel 教授也表示不需高於必須吸水量以上。在法國,麵包自古以來是維持生命的事物。所以高吸水麵團,麵粉所佔的比例會變低,營養價值,卡路裡會變低而不受喜愛。
分割後的麵團。分割前為Pâte
預先發酵好的麵團
Calvel 教授在1980年時發表了發酵麵團法,因法國的麵包以短時間製作的現狀,至少能以添加發酵麵團來提升品質,所以有次提案。在麵團中添加了食鹽,所以不會出現中種吐司等特有的中種味道。
不過硬,不過軟,硬度恰到好處的麵團。法國的麵包製作上,除了pâte bâtard之外,柔軟麵團是pâte douce,硬麵團時pâte ferme這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