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五味偏嗜 小心五臟「揭竿而起」

2021-01-09 大河網

  中醫學認為,五味(酸、苦、甘、辛、鹹)源於天地之氣,五臟對五味各有所主,五味對五臟各有所歸。長期五味偏嗜,會引發五臟的「連鎖反應」,不利於健康;反之,五臟病變會影響舌的味覺功能,使人對五味的喜惡發生改變。

  偏嗜酸味,提示肝臟問題

  酸入肝,酸味對肝有滋養作用,適當食酸可滋養陰液。但是長期偏嗜酸味或過量吃酸味食品,會導致肝失疏洩,氣機不暢。

  偏嗜苦味,多為心火內盛

  苦入心,苦味可清心火、消暑熱。長期偏嗜苦味不僅損傷心氣,還會加重食慾差、腹部冷痛、拉肚子等脾胃虛寒症狀。

  偏嗜甘味,損傷脾胃

  甘入脾,甘味對脾胃有滋養作用,但嗜食甘甜者往往有脾虛的問題。對於潰瘍病患者來說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加重病情。

  偏嗜辛味,耗氣

  辛入肺,辛味可解表行氣、調理氣血。長期過食辛辣可致肺氣宣發太過,氣機耗散,耗傷精神,令人疲憊。

  偏嗜鹹味,損傷腎精

  鹹入腎,適量的鹹味對腎有滋養作用。腎病患者對鹹味、酸味等味道比較麻木,因此很容易口味過鹹。中醫認為,長期偏嗜鹹味會損傷腎精,還可能引發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慢性腎病等。孟燕

相關焦點

  • 口味偏嗜怎麼破?
    為何人們會偏嗜某種口味,長期這樣吃對身體有影響嗎?大河健康報記者採訪了鄭州市骨科醫院營養科主任李波。□記者 高會芳  哪些因素造成口味偏嗜  李主任說,口味偏嗜大多是長期養成的飲食習慣造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學齡前兒童時期。一般認為,學齡前兒童(3~6歲)時期是培養良好飲食行為和習慣的最重要和最關鍵階段。除了飲食習慣,也不排除是味覺感受器出現了問題。
  • 揭秘口味太重或導致多種大疾病 偏嗜鹹味損傷腎精
    揭秘口味太重或導致多種大疾病 偏嗜鹹味損傷腎精時間:2015-12-22 21:4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揭秘口味太重或導致多種大疾病 偏嗜鹹味損傷腎精 人的口味就如同一張張個性名片,有人素喜甜食,有人無辣不歡,有人嗜酸如命其實,除了地理環境、自幼養成的飲食習慣和遺傳基因等因素外
  • 謹和五味偏食偏嗜不主張
    我們只是試圖用中醫的智慧,為我們的身心「望、聞、問、切」……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科 黃金昶《內經》強調多樣化飲食,反對偏食、偏嗜五味,主張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素問·髒氣法時論》),就是說人要進食各種的谷、果、肉、菜等多樣化飲食,才能獲得全面而充足的營養物質。
  • 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臟,合理搭配膳食可防癌!
    小編說:《黃帝內經》指出,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臟,青色養肝、紅色補心、黃色益脾胃、白色潤肺、黑色補腎。人體五臟與大自然的五色有著密切的關聯,人生活在天地之間,自然環境之中,是整個物質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應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自然界五顏六色的動物和植物,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生長,為萬物之靈的人提供了食物來源。
  • 口味太重或導致多種大疾病 偏嗜酸味提示肝臟問題
    口味太重或導致多種大疾病 偏嗜酸味提示肝臟問題時間:2015-12-09 20:20   來源:網易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口味太重或導致多種大疾病 偏嗜酸味提示肝臟問題 人的口味就如同一張張個性名片,有人素喜甜食,有人無辣不歡,有人嗜酸如命其實,除了地理環境、自幼養成的飲食習慣和遺傳基因等因素外,
  • 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臟,這些食物吃對可防癌!
    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臟,這些食物吃對可防癌!《黃帝內經》指出,五色配五味,五味入五臟,青色養肝、紅色補心、黃色益脾胃、白色潤肺、黑色補腎。人體五臟與大自然的五色有著密切的關聯,人生活在天地之間,自然環境之中,是整個物質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應和大自然融為一體,自然界五顏六色的動物和植物,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生長,為萬物之靈的人提供了食物來源。不同顏色的食物,性味歸經不同,養生保健的功效自然不盡相同。因此,日常要平衡膳食,粗茶淡飯可以防癌抗癌。
  • 藥補不如食補」:五味養生方法!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 各類食物均有他們獨特的滋味,但不外乎辛、甘、酸、苦、鹹,這五種基本味道的融合。 按照中醫的說法,食物的滋味不同,其作用也不同。
  • 五行五臟五色五味,自然與人體奇妙的融合
    木,五臟中對應肝臟,五色中對應青色,五味中對應酸味,五官開竅於目。食物中例如:五穀中的綠豆,水果中的獼猴桃,蔬菜中的菠菜,所含的營養都有利於肝臟健康。火,五臟中對應心,五色中對應紅色,五味中對應苦味,五官開竅於舌。平日中我們常說到「上火」,體內的「火」確實多反應在人體上焦,例如舌尖生泡多與心火相關。
  • 脾胃不好的5大罪狀:偏食偏嗜 任其胡為
    但很多的現代人對我們一點兒也不愛惜,大吃大喝,肥甘厚味,辛辣寒涼,冷飲冰棒,偏食偏嗜,甚至腐敗變質食物,不乾不淨食品,也一股腦兒吃,弄得我們精疲力竭,工作效率降低,常常發生神疲乏力、吃飯不香、嘔吐噁心、脘腹疼痛、腸鳴腹瀉、脫肛便秘等,有時還得上醫院住些日子,不僅勞民傷財,也影響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我們曾經提醒人們,像這樣「害人就等於害自己」,可人們不以為然,往往漠然置之。
  • 長期偏愛這種口味的人,要注意……
    但偏嗜苦味,則多為心火內盛的表現,常見的症狀有:心慌心悸、失眠多夢、口角生瘡、舌尖紅等。苦味食物雖然具有一定營養價值,但大多性質寒涼。長期偏嗜苦味不僅損傷心氣,還會加重食慾差、腹部冷痛、拉肚子等脾胃虛寒症狀。
  • 失眠健忘屬於神經衰弱 「煎服五味」效果顯著
    原標題:失眠健忘煎服五味   失眠健忘屬於神經衰弱,長期如此導致精神疲乏、記憶力下降。中醫認為「心主神明」「脾主思」,故失眠健忘屬於心脾系疾病,與心血不足、神明失舍、脾氣虧虛等有關,治療多從養心安神、益氣健脾入手。這裡推薦服用五味安睡方,有較好效果。
  • 中醫藥食裡,什麼是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
    現代營養學認為,飲食對健康的影響主要由營養物質的種類決定,如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熱量元素,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等;中醫飲食養生學說則建立了一套獨特的四氣五味和歸經理論,用於說明食物對健康的影響,更強調食物的性質,不太重視其微觀成分。如同樣以蛋白質為主要成分的雞肉和鴨肉,其性能就不一樣,雞肉是溫性的,鴨肉就是涼性的。
  • 聽五音 調五臟
    生理學上,當音樂振動與人體內的生理振動(心率、心律、呼吸、血壓、脈搏等)相吻合時,就會產生生理共振、共鳴。這就是「五音療疾」的身心基礎。「百病生於氣」,這個「氣」不僅是情緒,五臟的髒氣也包含其中。根據每個人自身的身體結構不同,五臟在髒氣上的差異,配合不同的音樂,就可以使五音防病、養身。
  • 了解食物的四性五味 根據身體不同狀況做出選擇
    中醫認為,藥物具有「四性五味」。「四性」即寒、熱、溫、涼,「五味」即辛、甘、酸、苦、鹹。藥食本同源,《黃帝內經太素》有云:「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所以,食物也有「四性五味」之說,吃好了有益身心,吃不好有害健康。平時我們都知道一些食物烹飪、搭配方面的禁忌,只有根據不同的身體狀況攝取食物,才能達到好的效果。飲食宜與氣候相適,隨氣溫變換,寒涼季節少吃寒涼食物,炎熱季節少吃溫熱食物。
  • 吳亦凡不吃香菜、周冬雨嗜辣如命......原來有口味的秘密
    李易峰、周冬雨嗜辣如命,對火鍋的愛真的是愛不完。周冬雨還曾經因為吃火鍋臉上長了包、嗓子發了炎,喝了一周的粥才好轉。在中醫學裡,五味是指:酸、苦、甘、辛、鹹。五臟對應五味。《黃帝內經·素問》中云:「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意思是說,肝膽有問題的人,會更偏愛甜食。也就是說,愛吃甜食的人,一般都會有肝膽問題。
  • 「五味」指的是哪五味?它們從何而來?
    關於「五味」我們經常聽到一種流行甚廣的說法,它跟舌頭有關。這種說法大致將舌頭分為五個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可以感知或者品嘗出一種特定的味道。然而,流傳得廣不代表它就是對的,事實上,舌頭上的味覺分布圖早已經「過時了」,或者說,它是錯的。
  • 讀《靈樞·五味》,懂食療真諦
    ,其入五臟,分別奈何?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鹹,先走腎。谷氣津液已行,營衛大通,乃化糟粕,傳下。上文就是黃帝在向岐伯請教五味分別入哪五臟?岐伯給出的答案是:食物根據其所含的五味會優先去到該味道對應的臟腑即酸味的食物首先進入肝苦昧的首先進入心甘味的首先進入脾
  • 音樂療法——五臟配五音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分享到朋友圈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中國心身養生部落)直接關注音樂療法作為藝術療法的一種,其在心理治療上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那麼生理上呢?除了對牛彈琴的笑談,音樂與我們的身體會否發生某種奇妙反應?古人說,最好的作曲家一定是善於調和五行的高手。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3:謹和五味,骨正筋柔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3:謹和五味,骨正筋柔宇宙萬象陰陽變,有無相生雙循環。一花一草一塵埃,九盈九墟九重天。五方東南中西北,上下六合自渾圓。木火土金水生克,萬物興亡氣聚散。盈虧得失有定數,前後相隨因果還。宇宙生態大系統,陰陽平衡自周全。損有餘以補不足,大道公平天可鑑。流年歲運有參差,局部失衡風水轉。
  • 中醫來源於生活,古人大智慧,通過五味就能知道這藥能治啥
    五味對應五臟,五味如何影響五臟呢,日常中中藥的味道和主治有什麼關係那?生活處處是中藥,因為中藥來源於生活,是古人生活中總結的科學!辛味的藥物主發散,酸味的藥物主收斂,甜味的藥物主緩和,苦味的藥物主堅燥,鹹味的藥物主軟堅。肝為青,甜味中藥可緩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