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水費1.52元/噸,一瓶農夫山泉,2元/500ml,盒馬生鮮的食用冰塊,4.9元/160g...
大多數人會說,誰去盒馬花錢買冰?你知道嗎,其實,你日常購買冰鮮食品的時候,或許就有可能在無意中就當了「冤大頭」,購買了價格更加昂貴的「冰」。
包冰是為了啥?
包冰本是一種常用的水產品加工方式,主要是為了保護水產品的口感和品質,全球各地的水產品加工領域都會使用包冰技術。
以蝦為例,採用低溫速凍,可以很好抑制蝦中的「酶」活力,保持新鮮,但是速凍的過程中會發生水分的升華,使得蝦仁自身含有的水分流失,造成乾癟,影響口感,而完美的解決辦法就是給海鮮穿件「冰衣」,既確保了新鮮和口感,又能長途運輸和儲存。
「冰衣」為何變成了「冰盔甲」
然而,因為缺乏統一規範的標準,一些廠家為了牟取高額利益,可能會對海鮮進行厚包冰,使得「冰衣」變成了「冰盔甲」,這就意味著你用來買海鮮的錢,有一半是用來買冰水了!!
大家來做一道數學題吧:
購買500克的凍蝦,一份包冰率20%賣100元,另一份包冰率40%,但是只賣80元,哪種更划算呢?
如果直觀看價格,當然選80元的啊,便宜整整二十塊呢!
但是精打細算一下,包冰率20%的蝦算下來125元/斤,包冰率40%的蝦算下來135元/斤!
承認吧,買的就是沒有賣的」精」!
所以,在網購凍品的時候,評論區經常發現這樣的吐槽:
"明明寫的是500克的凍蝦,到家之後化冰一稱,就只剩300克蝦肉了,我這到底是花錢買蝦還是花錢買水啊?「
正規才有保證
雖然世界各國都有出臺相關的規定,以規範行業標準,例如,中國農業部2013年發布的《凍熟對蝦行業標準》中規定,包冰重量不得超過20%,並明確了淨含量與冰衣的計算方法。2017年越南農業和農村發展部也頒布規定,越南巴沙魚魚片出口的最大含冰比率為20%,否則拿不到越南政府出具的衛生證。
但是實際情況是,「在農貿市場,十斤一箱的小龍蝦裡,有六斤的冰,運到目的地後再解凍。原來一斤炒蝦炒一盤菜,現在買三斤蝦才夠一盤菜,你說這是便宜了,還是貴了?」一位小龍蝦行業的專家說。
中國進口的巴沙魚,40%包冰量的產品也是隨處可見,特別是非法邊貿的貨源,包冰量缺乏監管,貨物質量也堪憂。
有時候明明是看上去是同樣的產品,但在不同的地方買,價格就是不一樣。
比如說淘寶上的巴沙魚柳,同樣的規格(5斤裝),不同的廠家,價格從35元到59元不等,每斤差價最高可以達到4.8元。 在商超和批發市場裡,巴沙魚的價格甚至更是千差萬別。其實這背後的門道,還真不是經銷商和普通消費者能搞清楚的。
但是價格不等於價值,優質品牌,銷售渠道其實在用他們的專業,為產品的價值做背書和保障。作為消費者,應當有消費意識上的轉變,主動選擇優質的供應商,選擇有保障的採購渠道,他們會用自己的專業為大家保駕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