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我擠出時間打卡了《奪冠》。相較於字正腔圓的刻板說教,本片著力摒除急功近利的浮躁,試圖以文藝片的敘事風格還原紀錄片的故事內涵。影片採用傳統的分鏡方式和剪輯手法,力求以細節的流瀉刻畫人物,用理念的傳承詮釋精神,讓情感的外溢直擊人心。曾經,黑白電視機定格了中國女排高歌猛進、連戰連勝的巔峰時刻,也濃縮了姑娘們傷痕累累、屢屢受挫的低谷記憶;如今,我們又見證了中國女排王者歸來、重返巔峰的輝煌戰績。是的,高不過俄羅斯,跳不過巴西,也沒有塞爾維亞和義大利的力量,中國姑娘們卻憑著流血流汗不流淚的勁頭,串聯起幾代女排、十冠輝煌的榮耀之路。對姑娘們來說,每一項簡單的標準動作都需要重複上百遍乃至上千遍的刻苦訓練,每一場迅捷的反應機制都注滿不折不扣厚積薄發的肌肉記憶,每一次完美的勝利背後都飽含拼盡全力決不放棄的血淚汗水,每一絲淡定的微笑底下都蘊藏舉重若輕直面壓力的情緒管理。「頑強戰鬥、永遠拼搏」「所謂勇氣,就是要面對各種困難」「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會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我更欣賞這種敢拼敢贏的人生態度。也正是這樣的精神內核,註解了社會進步歷程的縮影,詮釋了鐵骨錚錚勇於擔當的血性,撐起了民族復興之路的脊梁!看《奪冠》,淚光中依稀多了年少時的影子:背著手風琴獨自練習,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即便下巴摳出血、指尖磨成繭,也不曾喊句苦、叫聲累。曾經天真地以為,在繁忙的課業之餘彈琴,只是為了順利獲得十級證書,卻忘了享受音樂本身賦予的一切,亦不懂得在琴聲中挖掘靈感、探索樂趣。隨著年歲漸長,方才明白,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比什麼都重要。是的,郎平沒能達到美國女排名將海曼的摸高,卻取得了更輝煌的職業成就;朱婷沒能成為郎平,但她找到了最好的自己。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的我們,一樣可以選擇誠懇地面對真實的內心。誠如名導陳可辛所言,「每個人都把自己做好,其實大家也會好、每個個體都好,那麼集體怎麼會不好呢?」從「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到「成為你自己」的個人訴求表達,再到「等有一天,我們的內心強大了,就不會把贏作為比賽唯一的價值」的價值觀念引導,我們可以看到家與國水乳交融,個人與集體彼此成就,小視角與大境界交相輝映。於女排姑娘們而言,激發內驅力的首要關鍵在於尋找並成為自己,惟有摒棄雜念才能更完整地融入集體,真正凝聚起一往無前的拼勁與所向披靡的合力。於中國女排這個鐫刻著時代烙印的輝煌集體而言,擁有贏得了的實力、拼得過的勇氣,還有輸得起的底氣,方可返璞歸真,更充分地享受競技體育的樂趣之美。於打開國門、走向世界的華夏兒女而言,既秉持努力拼搏一往無前的信念和毅力,又保有勝不驕敗不餒的從容和淡定,方能以理性平和的心態回望過去、把握當下、放眼未來,彰顯真正的大國風範。時代變遷,我們依然需要女排精神。正如莘莘學子需要寒窗苦讀,職場進步離不開辛勤付出,不論是仰望星空砥礪前行還是躬身匍匐披荊斬棘,我們其實都需要點亮符合主流價值觀的精神,才能在沉默的日常裡守候熱血沸騰,在平凡的歲月中守護鬥志燃燒,在黯淡的塵埃間守望生命閃耀! 輕吟片尾曲《生命之河》的歌詞,「你懂得,我是由我自己雕刻;因為我來過,淚與笑都是獲得;別害怕墜落,灰的天總會清澈……」所以,明明知道結局的我,依然選擇走進影院,用真誠定義傳奇故事,以執著感知體育精神,讓奮鬥詮釋時代信仰……學習女排精神,我們一直在路上!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
編輯:郭家霓 審核:李芹
洪婧作品往期精選:
【影視人生】少年的你:是成長最美好的模樣
【閱讀人生】給點陽光就燦爛 ——讀《法律人的明天會怎樣》有感
【影視人生】超越生死,所愛之人即夢想——電影《尋夢環遊記》觀後感
【影視人生】青春無畏,信仰無價 ——觀電影《建軍大業》有感
【閱讀人生】我們裝飾了彼此的夢 ——讀《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