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中科大「殺手教授」丁澤軍教授榮獲菠蘿ME獎後,剛剛揭曉的2015年「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獎」——菠蘿科學獎中,來自中科大的《美麗化學》獲得「菠蘿U獎」(獎勵上一年當中,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科學傳播事件)。 這一作品,中科大研究團隊從化學這門基礎學科中,發現了攝人心魄的美感,藉助4K高清攝影機和視頻技術,他們掙脫時間的束縛,記錄下了化學反應和化學結構中以微米計的壯美圖景,堪稱「燒杯中的國家地理」。
網友驚嘆:「化學竟能如此美麗!」
當一滴硝酸銀溶液墜入氯化鈉溶液中,會發生什麼?用肉眼隔著試管看去,會看見澄清的液體很快變得渾濁。
但如果用高清攝影機的鏡頭去「看」,則能發現另一種風景:在漆黑的天幕上,雪白的禮花忽然綻放,緩緩聚攏、升騰,又散開,降下無數閃亮的顆粒,如流星一般拖著長長的光跡。
在去年,中科大研究團隊讓這個氯化銀沉澱反應,和更多化學反應一起,走出試管燒瓶,有的脫去黑乎乎的外衣,有的除掉刺鼻的氣味,以各種奇幻姿態,登上屏幕。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化學反應」意味著繁瑣的實驗室勞作和對化學方程式捉摸不定的考試。然而,中科大特任副研究員梁琰在這個學科中發現了藝術。
「反應式很枯燥,但對應的現象非常美妙。」該作品的「導演」梁琰,他只要一談起化學,語氣中就充滿了感情。
「主要的工夫花在『尋找美』上。」梁琰說。為了確定拍攝對象,前期準備工作中,他有一半時間都在讀文獻。在他的電腦裡,有一個裝了幾千篇文獻的資料庫,「讀了好幾百篇」。一些複雜的化學結構,如DNA宇宙飛船,他則直接找哈佛大學的教授討教。
據悉,2014年9月,梁琰和他的團隊發布了一個名為「美麗化學」(http://BeautifulChemistry.net/cn)的網站。 「美麗化學」網站是原創網絡科普項目,其主旨就是將化學的美麗和神奇通過數位技術和媒體傳遞給大眾。 很多網友看完都驚嘆:「化學竟能如此美麗!」。
全球「票房」和「口碑」俱佳
昨日,記者登錄網站看到,該作品包含多個化學反應,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朵夏槿花在氫氧化鈉溶液中變色的全過程,也可以看到金屬鋅如何將硝酸鉛溶液中的金屬鉛置換出來,變成一棵棵「鉛樹」……創作者使用了最新的4K高清攝影機捕捉化學反應中的繽紛色彩和微妙細節;在分子尺度上,使用先進的三維電腦動畫和互動技術,展示近年來在《自然》《科學》等國際知名期刊中報導的美麗化學結構。
據悉,2014年9月30日,由他們聯合推出的「美麗化學」網站英文版正式上線,中文版於2014年10月31日上線。短短一個月,有超過20萬人訪問該網站,網站頁面點擊量超過403萬次,在線視頻播放量超過420萬次。 《自然》雜誌前任主編菲利普·坎貝爾在社交平臺上大力推薦該網站。「就算化學不是你的菜,只要看過『美麗化學』視頻,就一定會愛上科學的不可思議! 」《時代》官網中寫道。
網站上線數日,全球「票房」和「口碑」俱佳,包括《時代》官網在內的多家國外主流媒體對這個原創科普項目進行了報導。在國內,一些化學老師已經開始使用這些視頻進行教學。
以至於「菠蘿U獎」頒獎給該作品,並評價稱:「他們從化學這門基礎學科中發現了攝人心魄的美感,藉助4K高清攝影機和視頻技術,他們掙脫時間的束縛,記錄下了化學反應和化學結構中以微米計的壯美圖景,堪稱『燒杯中的國家地理』。《美麗化學》項目不只是好看,還好看出了國際聲望——在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大眾科學》雜誌組織的2014-2015年度Vizzies國際科學可視化競賽中,《美麗化學》榮獲視頻類專家獎。這也是在這個頗具聲譽的比賽中,第一次有來自中國大陸的科學藝術作品獲得獎項」。
新聞連結:
2015年菠蘿科學獎獲獎項目
■醫學生物獎 有血緣關係的猴長得更像(鄭州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學研究所路紀琪教授)
路紀琪團隊花五個月時間,為太行山三個母系的26隻猴子拍攝了一系列面部照片,並運用數學方法進行了面部相似度的分析。
■數學獎 一根棒棒糖能舔多少次(紐約大學柯郞數學系黃金紫團隊)研究團隊把棒棒糖放在一根被水流衝刷的管道中,通過延時攝影拍下棒棒糖的溶解過程:不管棒棒糖原來是什麼形狀,水流速度多少,其在即將完全溶解時幾乎都是月牙形的,而直徑1釐米左右的棒棒糖,大約要1000次才能舔完。
■心理學獎 名字偏好與幸福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行為科學重點實驗室蔡華儉)
通過對304對雙胞胎進行「是否喜歡自己的名字和是否幸福」調查與研究發現,一個人的幸福與否與別人是否喜歡他的名字無關,但是與他自己是否喜歡自己的名字有關,並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共同基因影響。
■物理獎 蚊子為什麼不會被雨滴砸死(喬治亞理工學院生物力學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胡立德博士)
胡立德用水槍模擬雨滴,用高速攝像機拍下了蚊子被砸的過程。蚊子擁有強壯的外骨骼,在飛行中會順勢跟雨滴一起落下,因此受到的衝擊力較小,不會被比其重50倍的雨滴砸死。
■化學獎 章魚胺決定飢餓(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王立銘)
感到飢餓時想進食與四處尋找食物是兩套不同的神經機制,當果蠅無法合成章魚胺就不會主動外出覓食,直到餓死為止。
■發明獎 可以發電的文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約瑟夫·王)這種能發電的文身貼的發電材料是汗液中的乳酸。在不考慮身體極限的前提下,讓一個成年人快速蹬6個小時的自行車,可以使手機續航時間延長足足1秒。
■菠蘿U獎 《美麗化學》(「美麗化學」團隊)
他們從化學這門基礎學科中發現了攝人心魄的美感,藉助4K高清攝影機和視頻技術,他們掙脫時間的束縛,記錄下了化學反應和化學結構中以微米計的壯美圖景,堪稱「燒杯中的國家地理」。
■菠蘿Me獎 一坨肉的365天(張弘弢)
從2014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張弘弢持續觀察一塊肉在常溫下的腐敗過程,同時在社交網絡上堅持圖文直播。
■語言學獎 「呵呵」的網絡功能研究(華東師範大學汪奎)
「呵呵」這個網絡用語是帶有強烈負面感情色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