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骨頭勁

2020-12-27 功夫論武林

拳練到一定的階段,常常會因為對一句話的理解,而提升一個層次。我將對自己影響較大的幾句話寫下來,供大家參考。就象禪宗的燈語,一一相傳吧!

(一)骨頭勁

上海的一些老拳師,常常會說一句話,便是「你有骨頭勁!硬了!」

一開始,我老不服氣,我便放鬆整條手臂,想推他個措手不及。沒想到我被輕飄飄的打飛了。他還是扔下一句話「你有骨頭勁!硬了!」近有大半年時間,我常常體會著被他打飛的感覺,也常常想起他的這句話。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我在與師兄弟的推手過程中,我突然領悟了這一點。奇怪得很,我發現我的太極上了一個臺階。象是禪宗所說的頓悟吧。

我將我當時的理解與感覺陳述如下:其實,老拳師所說的我有骨頭勁,意思是,我的勁是透過骨頭傳出的,給對手有硬的感覺。對手隨時能感受我將發未至的勁。因而,對手能聽住我的勁源,將我打飛。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所謂的「骨頭勁」呢?

初練太極者,一出手便是整條手,作為一體的手。而實際上,太極要求的手,不能這樣。太極手應該是分清手心與手背。手心與手背中間便是骨頭。

倘若,與人推手,我是用手心敷著對手的手腕或肘,我的勁不能用手心和掌上的勁。因為,勁走陽面,手背上的勁一旦透過骨頭傳到手心與掌面,勁便出了骨頭。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涵空手心,通過舒指,將勁從手指背滲透到對手的背後或腳跟,乃至對手命門後遠處的某一點。這樣的勁,就不會出骨頭。

反之,倘若,我用手背粘聽對手的手腕,我也不能直接用手背勁打對手,因為,我粘著的是對手的手腕陽面,對手也會將勁自然反彈出來,這便是推手中的雙重。正確的做法,也是分清自己手的陰陽兩面,涵空手心,一旦對手發勁,一方面可以用意念直入地心,地心反饋勁通過手背直接反彈(對手勁不厚時),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手指或通過肘尖,將對手的勁路引空(要看對手的勁的方向而定)。這樣,避免了我用骨頭去頂碰了。勁也不出骨頭了。

後來,我的這種感覺越來越細膩。身體各處,我皆能將骨肉「分離」了。勁與氣血的感覺,也逐漸分細。聽勁也隨之提高。

(二)用地球打人

老拳師高興時,會讓你摸摸他身上的「東西」,還會「縱恿」你用盡全身力氣推他。當我真用全力推他時,發現他象一座大山一般,紋絲不動。而在我不經意之間,卻被他打飛了。只見他笑哈哈的樣子,似乎什麼也沒動呀。常讓我摸不著頭腦。而他卻詼諧的對我說「我用地球打你」!

「用地球打人」是在我初學太極拳一年時聽說的。我當時覺得,太極拳最不可思議的莫過於此了。這位師傅時年七十五歲,身高不過160,體重不到90斤。而我當時才28歲,體重150斤。當時,如果不是他的「縱恿」,我是不敢用盡全身力氣推他的。因為我之前學過五年查拳,練過沙袋,對摔過三隻20來斤的鐵沙包。又學過一年太極整勁。我想,我沒理由推不動他。更不可思議的事,他能在談笑間,將我打飛。而他唯一的解釋,便是神秘兮兮的「我用地球打你」!

過了三年多時間,我的「骨頭勁」悟透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教師弟練太極整勁時,我突然領悟了「用地球打人」的道理。

當時的感受與體會如下:兩人攻步相對,左腳在後,右腳攻前,我的右手在前,手背朝上,敷住師弟的左手肘窩。左手在後,手心朝上,託住他的肘尖。他的動作也如此。我用整勁推他,他用整勁推我。形似頂牛。突然之間,我發現,我只要立身中正,手腳的陰陽分開了,我不用力,不用整勁,我師弟的所有整勁都被我「吃掉了」,如石沉大海。師弟也覺得神奇,發現我根本沒有用整勁,而他無論如何也推我不動了。我想起了那位瘦小的師傅說的話,我也神秘兮兮的說:「我用地球打你」!

其實,後來我仔細想想,我主要有以下幾點心得:

1、會氣血沉降,才會將對手的勁力沉入地心。而不是用蠻力去拉對手。接觸對手的觸點要「含胸拔背」(比如手、臂上的胸與背),而不但只是胸和背。

2、腳底平蹈地面,而不是五趾抓地。儘量讓腳底板與地面的觸面大一些,更能承受重力。

3、涵空腳底心,理論上是分清了腳的陰陽虛實。實際上是為了便於發動地心的反饋力。意思是腳上也要「含胸拔背」

4、發動地心反饋勁力前應虛領頂勁,目的是讓地心的反饋力放長、放遠、放鬆、放透。悟透這個道理後,我發現,根本無須用攻步將重心放低。平時隨意一站,也能作到這一點。

後來,由此引發我獨腳站立,發動地心反饋力的念頭。在此感謝與我只有兩面之緣的上海中山公園裡的葛老師(去年,我特地去拜訪他與徐老師,可惜沒碰著)。

(三)肘尖長眼睛

雙推手或爛採花中,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謂「肘空一大片」、「肘打一大片」。

如何做好「肘空一大片」、「肘打一大片」呢?老拳師會形象的告訴你:「肘尖得長眼睛」!

初聽這句話,我還以為是句玩笑。人們都說「拳頭不長眼睛」,那麼肘尖又如何長得了眼睛呢?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在雙推手中,我發現倘若將自己的雙手變成「兩扇門」,開合自如,不但手指上,你得用眼神顧及,肘尖確實得長上「眼睛」(兩隻肘尖各長一隻眼睛)。

肘尖長眼睛的感受與體會:1、肘是最容易被對手拿住勁路也是最容易化卻勁路的所在。必須刻刻留意。

2、一旦能夠開肩,肘的活動範圍是最廣的,也最善於欺騙對手的勁路,留意於肘尖,便能隨時誘對手粘隨你的肘尖,不肯放鬆。

3、你用肘尖的「眼睛」注視對手的面門(如右手腕粘住對手的右手腕時,稍右側身,略抬肘,有用肘尖擊打對手面門的意念,你非真打),對手會驚慌失措。同時,你的神貫穿對手的命門,兩肩肘一抖嗦,便將對手打發出去。

4、倘若對手粘住了你的左肘,你只要用肘尖的「眼睛」注視對手的面門,便會反粘住對手的左手掌,這是,你的右手只要輕輕拈拿對手左手的其中兩點,用神貫穿對手左肩胛,象手握劍般的,將對手的整條手臂當成是你的劍,對手的左肩胛便是你的劍尖,用對手的手臂之劍點發對手(我將它稱之為:拿兩點打第三點)。等等,只有你領悟了「肘尖長眼睛」的道理,一切會變得輕靈自如。

(四)聽、問、欺、吃

這大概是太極推手中最常聽到的俗語了。不理解時,如在霧裡雲裡,理解後,天朗月明。我為這幾個簡單的漢字,煞費了一番苦心。

聽什麼?問什麼?如何欺?如何吃?

個人感覺與體會如下:1、太極的聽勁,到底聽些什麼?其一,聽勁源;其二,聽勁路方向;其三,聽勁力大小、厚薄;其四,聽對手勁的目的。

2、問什麼?一問對手中軸藏否;二問對手勁的真假;三問對手聽勁如何;四問對手功力大小。

3、如何欺?一用指欺、二用肘欺、三用肩欺、四用身欺。

4、如何吃?「開」吃、「沉」吃、「提」吃、「引」吃。

箇中滋味,還得靠自己在推手中摸索??

(五)活人推手樁

取名活人推手樁是為了感謝GENE先生轉貼詠春拳葉問大師「黏手是活木人樁法 」的理論。

練太極的都知道,太極拳發展到了今天,太極的拳架已經逐漸失去了原來的「拆架」作用。如今誰也不會拿一式「單鞭」去對敵實戰了。

那麼,太極拳架的作用,也逐漸轉化為一種動態的「站樁」。

由此,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什麼如今的太極拳越練越慢了。因為,行拳走架的目的是在尋找自身太極的感覺,尋求自身與天地萬物間的太極的感覺。

由此,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什麼如今的太極拳要求的是「大松大柔」而不再是「剛柔相濟」。因為,只有「大松大柔」,才能尋求渾身輕靈意,才能得到活潑潑的太極靈機。

拳論有云:「有人若無人,無人若有人」、「兩個人打拳,一個人對手」等等,講的都是一個道理。那就是:打拳便是推手,推手便是打拳。打拳時,你要處處感覺前面有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與你推手,你必須象平時推手般的打拳;推手時,你必須求得自身的中正安舒,忘卻對手的存在。你心裡不要存想發人,你只想與大自然間的一片「虛空」說話。你只管在與自然的交融中去尋求你的立身中正、支撐八面。

可見,打拳便是站樁,推手也是站樁。

在站活人推手樁時,你要旁若無人,你要忘卻自身的存在。你是廣袤自然中的一棵小草,任憑風雨頓驟,你只管舒展你的個性化舞姿;你是普通平凡的一塊石頭,你只管親近寬廣的大地,任憑颶風海嘯,我與大地共存亡;你甚至是一位超凡脫俗的老者,你只管與你的白雲對話,與你的大地對話,與你周身的虛空對話,你只管自在的去聆聽大自然悠揚的簫聲。

推手只是一種訓練,你倘若如此,忘卻了對手的存在,也忘卻了自身的存在,你才能真正忘卻輸贏為何物。你有親近自然的心,大自然的太極便在你的心中了。

相關焦點

  • 話說太極拳|關於太極拳的起源……(連載)
    河南省太極道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特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太極拳文化研究學者嚴雙軍從太極拳的傳承與發展、太極拳在港澳臺的發展、太極拳的技法功用和價值三個方面分析闡述,完成《話說太極拳》並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  太極拳能夠強身健體,陶冶情操,其精髓是「和諧」,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
  • 太極拳的陰陽論
    無論那個流派的太極拳,都講陰陽;就練陳氏太極拳,不承人太極拳來自於道門的陳氏太極拳,都講太極拳的陰陽。太極拳,不能脫離陰陽論,脫離了陰陽的太極拳,就不是太極拳,無論道門太極拳,吳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陳式太極拳,青城太極拳,峨眉太極拳以及眾多民間太極拳,都講陰陽,只要講陰陽,就是道家,道教的理論!陰陽論,在道教宗教哲學裡的一大特色!
  • 談太極拳的「知覺運動」——太極拳「感覺」的學習
    「人類的感覺功能已高度發展,遠遠超出了生存的低層次需求」,太極拳是傳統文化的結晶,是非物質文明的一大創舉,已成為世界公認的拳種。所以尋求太極拳的感覺已是求的生存之外的高境界高層次需求。太極拳感覺是太極拳運動通過專有的經絡、神經系統全信息傳感至大腦皮層的特定區域進行整合或分析處理後而產生的相應感覺,這也是太極拳混元整合上身的「身知」。
  • 【太極拳故事】陳家拳,楊家傳,太極拳風行京津
    太極拳真正得到發展和普及,成為婦孺皆知的一個拳種,還是因為陳長興打破門規,將陳氏家拳傳給了外姓人楊露禪。在太極拳的發展上,楊露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關於"楊露禪陳家溝偷拳"的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很廣,從民國時的傳奇小說《金蟬盜技》、建國後的連環畫《偷拳》到上個世紀80年代的電影《神丐》都是以這個故事為藍本的。如今在陳家溝,與太極拳相關的最重要的遺蹟也是"楊露禪學拳處"。"
  • 話說太極拳|想不到!太極拳是這樣傳到香港的?!(連載)
    宗師陳發科第二十九回陳發科,字福生,生於1887年,逝於1957年,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家溝陳氏第十七世,陳式太極拳第九代傳人。曾任北京武術社社長,為陳式太極拳新架創編人,近代陳式太極拳史上的代表人物,對發展傳播太極拳作出了傑出貢獻。
  • 八卦太極拳
    八卦太極拳八卦太極拳是由董海川根據太極拳的以柔克剛特點創編的一種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拳種。此拳兼具太極與八卦之優長,極具健身與技擊價值。
  • 話說太極拳|從傳承第五代到趙堡太極拳……(連載)
    趙堡太極拳第十二回趙堡太極拳形成於河南省溫縣趙堡鎮,由太極拳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陳清平所創編,也稱陳式太極拳趙堡架,俗稱「街架」。陳清平,生於 1795 年,卒於 1868 年,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陳家溝陳氏第十五世,居住在陳家溝北數裡趙堡街村。
  • 臺灣太極拳大師鄭曼青太極拳心法:陸地遊泳
    ,要懂學理,要應用出來,不能違背自然原理,這樣才能得到太極拳的好處。 太極拳之有以異乎其他運動者,以其能有專氣致柔之特長耳。以能專氣致柔而論,則遊泳不如太極拳。以其易於增長長力無流弊而論,則太極拳又勝乎遊泳遠矣。太極拳又名長拳,所謂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者,正形容其綿綿不斷之意。綿綿不斷者,專氣致柔而已矣。此與遊泳之作用,無以異也。。。。。。我遊乎陸地之上,作遊泳觀,亦無不可。是以我之陸地遊泳之說作矣。
  • 太極拳的前世今生!
    陳式第二十世太極拳嫡宗傳人,現為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總教練的陳自強說,自楊露禪之後,經過數代太極拳大師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太極拳流派。 楊露禪在陳家溝學習太極拳的傳說在《中國太極拳概述》一書中得到了印證。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中國臺灣展現崢嶸後……(連載)
    臺灣忽雷太極拳主要推廣者之一,忽雷太極拳第三代傳人陳應德弟子。1925年,20歲時請陳應德老師每月來家授課一周,學習忽雷太極拳,每日練拳二十多遍,持續三年,拳藝精進。1940年移居臺灣省高雄市。後來因為見了楊式太極拳傳人厲毓海演練的楊式太極拳文雅美觀,遂「藏拙」不傳。直至退休後,為綿續此優秀拳藝,重拾舊學,於1964年在臺灣傳授此拳。
  • 擁抱世界的太極拳!
    此刻,太極拳傳承人、全球近4億太極拳習練者以及所有關心太極拳文化發展的人們,盡情地抒發心中的喜悅。此刻,太極拳帶著和諧、健康、共享的時代特徵,以更加開闊的胸襟,熱情地擁抱全世界。時代成就太極拳。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太極拳亮相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太極拳首次在全國性大型活動中亮相。1959年,周恩來在會見日本友人松村謙三時說:「太極拳是中國的一種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充滿哲理,與中國傳統醫學有著血緣關係。
  • 太極拳在香港的發展
    國內商人來香港經營,知識份子亦遷移到香港。香港的地理環境是接近廣東及福建,當時的武術主要是嶺南派系,如洪拳、蔡李佛、白眉、龍形等,都是剛陽跳躍為主的拳術。輕慢柔和的太極拳傳到香港初期,其實用性是常受到質疑。但那時來港的都是具有深厚功力的宗師,均能使其太極拳別開一面。 最初在港傳授的是楊式太極拳,之後是吳式太極拳,七十年代後有陳式,八十年代有孫式、和式及趙堡,教授武式的比較少。
  • 褚民誼與太極拳
    小編按:聽家師說,褚民誼在臨死槍決前唯一的請求是:解開我的鐐銬,讓我再練一趟太極拳1925年,褚民誼由廣東赴北平(今北京),當時正是太極拳鼎盛之時,褚民誼對太極拳產生濃厚興趣,從學於吳鑑泉門下。據說褚民誼起初師從楊澄甫學藝,這位「三先生」並未顧及褚民誼的「官面」,照樣接手即發,使褚民誼在楊澄甫眾弟子面前很難下臺。隨後褚民誼便拜在吳鑑泉門下,因吳氏為人隨和,推手以柔化為主,很少發人,手上總給人留著面子。
  • 真正的楊家太極拳
    楊澄甫先生還指出:「就太極拳而論,大多數是楊祿禪大師傳下來的,今竟分東西兩派,你說你的拳好,我說我的拳好,究竟那個好,初學人難分清的,知道各姿勢不同,有說長力的,有說長巧的,無論如何,太極拳理不能兩說,不得真傳,不知所以然也。」(見《太極拳使用法》第145頁)。看來,不得真傳就不知其所以然。那麼,太極拳究竟怎樣學,學什麼,才算得到太極拳真傳呢?
  • 中華太極拳賦
    全民健身,國家兩度簡化普及;中醫保健,政府首次提名推廣。北京奧運會,萬人長安街演練太極;挑戰吉尼斯,百萬愛好者造勢「申遺」。馬雲太極理念創傳奇神話,中印龍象外交舞太極瑜伽⑩。放眼神州,太極弟子雨後春筍;極目寰球,太極文化水起風生。善哉太極拳,體育健身溶一爐,經濟外交具一身。 中華文化,武術出類拔萃;中華武術,太極擎旗揚纛。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香港的普及和發展,離不開他們……(連載)
    吳鑑泉也在南華會及精武會教授太極拳,奠定了吳式太極拳的天下。吳鑑泉當時主要拜門弟子有鄭榮光、廖少彭、唐希敏、鄧幼亭等。1988年,孫劍雲應邀來香港傳授孫式太極拳,譚豐雅得遇孫劍雲學習,從而傳授孫式太極拳。其後上海馬嶽梁門人李立群也來香港傳授吳式太極拳、快拳及器械。1994年香港武術聯會邀請了諸多太極拳名家來香港,使香港人更清楚各流派太極拳的獨特之處。紀昌秀、宋蘊華傳播和式太極拳。和式太極拳是由紀昌秀師傅傳來香港。
  • 太極拳屬自然門!
    太極拳屬自然門,修煉方法:順其自然,修的是宇宙正能量!其特點:不加意念不追求,慢慢等稍息,等外師傳功傳法。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有多牛?為啥牛?看完你就知道了……
    主要有:馬來西亞永年太極拳學會、馬來西亞傅聲遠國際太極學會、馬來西亞傅聲遠國際太極學院、葡萄牙永年太極拳聯盟、西班牙永年太極拳聯盟、美國西雅圖永年太極拳社、智得傅聲遠國際太極拳學院、日本東京永年太極拳社、日本廣島永年太極拳學會、紐西蘭永年太極拳學會、澳大利亞永年太極拳社、柏斯太極拳學會、雪梨太極拳學會、墨爾本太極拳學會、印度永年太極拳社、香港世界永年太極拳聯盟會等。
  • 武當太極拳的纏絲勁
    太極拳根源出自武當道門,武當以內家拳為特點,內家拳特點又有纏絲勁路的演練和體現!練太極拳,有師傅口傳心授者,都知道太極拳講纏絲勁。太極拳纏絲勁分內纏絲(裡纏絲)、外纏絲,順纏絲,逆向纏絲!人體周身都講纏絲,尤其是太極拳雲手,更能體現纏絲的特點,順向雲手,是順纏絲;逆向雲手,是逆纏絲。上纏,下纏,轉身背向左右纏絲等。纏絲勁路很多時候都是以小圈圓化圓弧,S線路呈現。
  • 太極拳為何是天下無敵的?!
    只要了解太極功夫的真實內涵,就知道太極拳為什麼是天下無敵的。  太極拳是一種內家功,但又與普通的內家功夫是不一樣的。